书名:齐欢

第478节

    顺阳郡王望着狼狈的皇帝,摇了摇头:“再怎么说,您是大周的皇帝,不能就此落入敌手,更不能死在前朝余孽的手中。”
    皇帝仿佛从顺阳郡王口中感觉到希望:“既然如此,顺阳郡王何不护送朕回京?朕到了京中才能稳住大周局势。”
    顺阳郡王平时总有说不完的话,对着家中的石头也能说上半日,可是此时面对皇帝他的嘴唇就像是被粘住了般,没有半点张开的愿望:“皇上,您不是已经放弃大周了吗?”
    皇帝一怔。
    顺阳郡王叹了口气:“这次亲征东南也是您安排的,听说鞑靼攻破关卡,您却一心夺回京城,放任鞑靼入侵大周,如果都照您这样安排,现在京城已经是鞑靼的了。
    大周的半壁江山尽数落入鞑靼之手。”
    皇帝面容惨白:“这就是你们谋反的说辞,朕乃大周皇帝,你们私自关押朕必将为天下人所不容。”
    顺阳郡王道:“皇上会看到天下人的意思。”
    皇帝周身冰凉,状若癫狂:“朕就看着……贼终究就是贼,无论怎么做都无法遮掩,就算你们扶他登上皇位,必定也不会安宁。”
    顺阳郡王转身离开,皇帝想要上前拦住顺阳郡王:“朕还没说完……你站住……朕还有子嗣……”
    “那真是你的子嗣吗?”顺阳郡王忍不住停住脚步,“你自己恐怕也弄不清楚。”
    “你说什么……”皇帝只觉得一股热气涌上了头,奋力向顺阳郡王扑去,恨不得立即杀了顺阳郡王,他身形刚刚一动,却被人拦住,两个兵勇上前架住了皇帝的手臂,将他向前拖拽而去。
    皇帝一路被带回了院子,路过门口时,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站在那里。
    那人面容清癯,穿着简单的青色长袍,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一双眼睛依旧是那么的明亮。
    那是于国丈。
    “国丈,”皇帝惊诧道,“你也在这里。”
    于国丈上前行礼:“皇上总算回来了。”
    “你也与他们……”皇帝愤恨地道,“朕待你们于家不薄……”
    “是吗?”于国丈道,“自从我长女入宫以来,我们于家就胆战心惊地过日子,看着女儿病倒在床,我们夫妻背地里以泪洗面,那时皇上如何说的?遣宫人斥责我们不知皇恩,我多好的女儿,却成了那般模样,我们却还要感念皇上的恩德?老夫苟延残喘活到今天,就是要看到这一幕。”
    于国丈说着指了指手中的香烛:“我终于能将结果告诉女儿了,那个关了她一辈子的皇帝,终于也将自己关进了这里,她受过的苦,皇帝可以好好品尝一番,看看各种滋味儿到底如何。”
    皇帝想要去抽腰间的长剑,却发现剑早已经不在,没有人再为他做事,也没有人会听他吩咐去杀人,想到这里他嘴里一阵腥甜。
    “老夫这辈子一直谨守礼数,从未口出污言,”于国丈看着皇帝,“可现在不同了,此生应该不会再见到皇帝,所以有句话一定要说:你这个瞎眼、黑心的昏君。”
    于国丈说完,仿佛整个身体又挺拔了些,转身带着人大步前行。
    院子的门合上,将皇帝留在了那一方天地之中。
    第八百零一章 前世特别篇 缘起缘灭
    奴儿干的战火烧起来之后,凤阳简王的兵马也有了异动。
    对于简王,宋成暄早已经有了猜忌,他来北疆之前就做了安排,简王的目的是京城,他在这里牵制住李煦,皇帝不至于背腹受敌,王师还能与简王对峙一阵子。
    “安抚住北疆,保住东南,我们就能赢下此战。”这是军师让人送来的消息。
    这一战也倾尽了东南的全力,无论北疆还是京城都不能出半点的闪失,所有人的精神都在战事上,他也理应如此,可是当所有人离开中军大帐之后,他负手站在那里,脑海中满是她的身影。
    之前他见到廖先生,知道她被送去海西部族的村落中养病。
    她现在是什么情形,廖先生却没有说,他也没有再问,因此大家都心知肚明。
    宋成暄放在身后的手微微收拢,上次匆匆一别,是因为两军交战,怕她留在卫所会有闪失。
    他望着她上了马车,临走之前她掀开帘子看了他一眼。
    宋成暄仔细地想着那张面孔,她依旧目光明亮,稍稍有些疲惫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她的精神看起来很好,这次北疆之行虽然疲累,却仿佛也没有太过消瘦,或许她的病还有转机。
    就像他将她救回之后,许多郎中都认定她很难活下来,结果她不但好转,还亲自前来北疆复仇。
    永夜端了饭食走进大帐:“公子,吃些东西吧!”
    宋成暄没有转身:“从杀了李长琰之后,过去多久了?”
    永夜道:“有二十多天了。”
    二十多天,公子带兵攻打李煦,擒杀李煦一多半的兵马,李煦手中的兵力不可能再威胁到奴儿干。
    公子带兵冲锋在前,一鼓作气到现在,换了旁人恐怕早就撑不住了。
    “已经这么久了,”宋成暄道,“那边没有任何消息吗?”
    永夜摇了摇头:“公子在外征战,余娘子该是怕打扰到公子……”永夜有些说不下去了,一个人真的想要送信,不会没有法子,他现在既想要知道余娘子的情形,又怕会有不好的消息传来,他想不到如果余娘子有个闪失,公子会怎么样。
    永夜不再说话,宋成暄的目光落在舆图上,眼睛紧紧地盯着胪朐河的方向,她如今就在那处村子里。
    “吩咐张、田两位将军接手营中事,你随我前去胪朐河。”宋成暄说着转过头来。
    听到公子略微有些沙哑的声音,永夜抬起头不禁一怔,不过立即回过神:“我这就去安排。”
    从军营道胪朐河还有一段距离,两个人日夜兼程,没有半点的耽搁。
    到了村口,海西部族的人立即迎上来。
    见到宋成暄,族中长老松了口气,不过目光立即变得有些深沉:“我们原本想着要送消息给侯爷,可是娘子她不肯。”
    宋成暄面容没有变化:“她在哪里?”
    “我带侯爷去。”族中长老不敢耽搁立即引着宋成暄向前走。
    小小的院子里挤满了人,族中的妇人聚在院子里,有人低着头偷偷抹泪,一具棺木静静地停在那里。
    永夜看到这一幕,意识到了什么,脸色立即变得苍白,他砖头去看公子,宋成暄表情依旧如常。
    “娘子三天前就不好了,”族中长老道,“我们想着应该向侯爷说一声,不过娘子早有吩咐,不必惊动任何人,身后事也都安排妥当……”
    族中长老说到这里,深深地叹口气:“都是那李家做的孽,到了最后娘子还想着来救奴儿干。”
    宋成暄撩开帘子,踏进屋中。
    内室里的人纷纷上前行礼,宋成暄的目光越过众人落在徐清欢身上。
    她显得十分瘦弱,脸色苍白没有半点的血色,小巧的下颌仍旧微微翘着,脸上还是那倔强、骄傲的神情,始终都不曾变过。
    如果她睁开眼睛,目光该是依旧清澈而坚定。
    绿萦擦掉眼角的泪水:“侯爷,您与娘子说说话吧,或许……娘子听到就醒了呢。”
    宋成暄缓缓坐在床边。
    屋子里的人都退了下去,周围立即陷入安宁之中,偶尔听到外面有人说话,是村中的妇人在操办丧仪用的物什儿。
    永夜站在门外看着眼前的情景。
    公子看着没有任何变化,可是整个人却始终都没有说话,坐在余娘子身边就像僵住了般,定定地望着余娘子,再没有任何的举动。
    一种沉重的气氛笼罩着这间屋子。
    终于,张真人忍不住红着眼睛道:“公子这样,你还不去劝劝。”
    永夜别过了头。
    “这样也不是办法。”张真人还想说些什么,却将后面的话和着泪水吞咽了下去。
    跟在公子身边的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公子的脸色已经变得与余娘子一样了,可他依旧撑着,没有任何言语,永夜不忍心再去看。
    “侯爷,”绿萦终于忍不住走进去,“您还有什么话想要与娘子说吗?”
    宋成暄听到绿萦的声音,这才抬起头来,发现天色竟然已经渐黑,不知不觉他已经坐在这里几个时辰。
    时间过的好快,他觉得他好似只看了她一眼。
    绿萦抿了抿嘴:“婶子们都说,现在该给娘子换衣服,免得一会儿娘子走了……留下遗憾,那些衣服是我与村中的妇人一起做的,很软和……”
    绿萦说到这里,不知怎么回事,鬼使神差地将衣服拿起来递给宋成暄看:“不信侯爷摸一摸,穿在身上应该很舒服,我还做了一条薄纱,给娘子覆面用,不过娘子本就不在意脸上的烧伤,我也拿不准该不该……”
    “不用了吧!”
    绿萦听到耳边传来声音,这是宋成暄踏进屋子里之后,第一次开口。
    声音低沉,微弱,就像力竭的人最后发出的响动。
    宋成暄的手抚摸过那些衣衫,然后站起身走出屋子。
    守在门口的妇人们立即松了口气,看到宋侯这般模样,她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侯爷对娘子有那样的心思。
    可惜天不遂人愿,娘子年纪轻轻就要走了。
    门被合上,妇人们开始忙碌。
    永夜望着宋成暄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村中是否有人懂得婚仪,若是有,将人请过来,我想写两张庚帖。”
    族中长老匆匆忙忙带着两个人前来,又将大红帖子摆在桌子上。
    宋成暄提起了笔。
    恍若回到那一年,母亲脸上满是喜气,所有人抿着嘴笑着看他,目光中饱含深意,他第一次看到生辰贴,朦朦胧胧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那个攥着他手指的小姑娘会成为他的妻室。
    许多年了。
    看着她来到这世上,又要看着她离开。
    到底是缘深还是缘浅。
    门再一次打开,妇人已经为她穿戴妥当,宋成暄再次走进屋子。
    绿萦跪在旁边无声地哭泣。
    徐清欢躺在那里,仿佛很快就要没有了声息。
    宋成暄将生辰贴塞进她手中。
    “清欢,”他喊着她的名字,“我是魏王嫡长子,曾与你定下婚约……”
    床上的人没有半点的动静。
    宋成暄语调缓慢而清晰地继续道:“清欢,我身边没有别的女子,也不曾向任何人许诺,如果你答应就点点头,从此以后你就是我唯一的妻室。”
    “清欢,你听到没有?我是……宋成暄。”
    </div>
    </div>


上一章
返回

齐欢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