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鱼不服

第102节

    墨鲤顺着他们来的方向望去,发现还有更多人缩在那里不敢动。
    “他们不肯走?”
    “有人想走,有人不想。如果没有亲属,或者家乡遥远,没有户籍、没有路引,就算成功逃走也很难生活下去。”
    孟戚取出斗笠戴在头上,然后对墨鲤说,“大夫,我们到这边来。”
    以他二人的轻功,轻而易举就混进了看热闹的江湖人之中。
    “春山派的应掌门内功又深厚了,隔着这么远还能把围栏破坏成这样?”围观的江湖人兴致勃勃地交谈着,完全不知道他们口中的应掌门震惊地看着那块区域。
    不是他动的手,也不是金剑老道。
    应掌门与金剑老道对视一眼,心想有高手潜伏在侧,不可再战。
    于是双方虚晃一招,丢了两句狠话,悻悻地离去。
    围观的江湖人都发出惋惜的叹息,这样的拼斗可遇不可求,至于打进了皇陵?笑话,皇陵怎么了?齐朝的皇陵现在还是空的,开国皇帝都没死,再说了,天下人谁不知道这皇帝是篡位的,有什么要紧?
    墨鲤与孟戚跟在陆续离开的人群中,忽然有人凑到墨鲤身边。
    “老兄,春山派松崖长老死的事你怎么看?”
    “……刚刚得知这个消息。”孟戚抢先一步接过话茬。
    那人眼睛一亮,心想这人看起来气度不凡,必定不是寻常之辈。
    奇怪,他刚才怎么没有注意到?
    “还未请教两位兄台的万儿,在下祖籍太京,有个诨号叫震山虎。”
    万儿就是江湖绰号,算是切口,俗话说的扬名立万指的就是这个。
    墨鲤哪来的绰号?
    即使是孟戚,也没有这玩意,墨鲤以为孟戚要编造,谁想他干脆地四两拨千斤,把问题推到了旁边。
    “哪里哪里,我二人籍籍无名,都是恰逢此会。”
    那震山虎见他们打扮,心想估计是隐瞒身份的宗派弟子,愈发想要从孟戚这里打探点消息,在此之前少不得抛砖引玉一番。
    “青城派近些年没落了,金剑老道的徒弟一个比一个倒霉。”震山虎索性转到孟戚身边,滔滔不绝地说,“原本一个泱泱大派,结果时运不佳,他大徒弟走火入魔猝死,二徒弟行走江湖时候撞见了春山派松崖长老,被废了一条手臂,这几年就靠家里有钱的三徒弟撑门面。哦,还有个天赋不错的小徒弟,据说还是金剑老道的俗家侄孙。”
    “侄孙也能收为徒弟?”墨鲤忍不住问,世人不是很看重辈分吗?
    震山虎摆手道:“怎么不能,天山派掌门跟他的大徒弟还是亲兄弟呢!”
    “……”
    墨鲤对江湖人不拘小节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话说天山派,两百年前在青江丢了衷情剑的那个人好像也是天山派掌门。
    “原本金剑老道的日子吧,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结果他那三徒弟在年节时回家,你猜怎么着,他是平州秋陵县人,那边地龙翻身了听说了没有?”
    墨鲤与孟戚两人对望一眼,点了点头。
    “知道就好!”震山虎一拍大腿,感慨道,“金剑老道的三徒弟就这么死啦,他那小徒弟骆彬呢,原本跟着三师兄来平州游玩,听说圣莲坛为恶一方就去行侠仗义,结果栽了大跟头,武功废了!你说倒不倒霉?金剑老道的掌门之位,怕是传不了徒弟,只能让给同门师弟了,气都要气死了。”
    孟戚若有所思地说:“青城派远在益州,金剑道人来得这么快,想必不是为厉帝陵宝藏,而是为弟子?”
    “可不是!”
    震山虎左顾右盼,然后压低声音道,“松崖长老的死,据说还牵扯到了前朝的国师,有人说三十年前的天下第一高手,根本就不是玄葫神医秦逯,而是隐于朝廷之中那位孟国师!”
    墨鲤:“……”
    孟戚看到墨鲤复杂的表情,他果断地说:“纯属无稽之谈!秦神医武功之高,吾辈江湖人有目共睹,楚朝国师是哪处山洞里钻出来?从未听说过!”
    “没错!”震山虎面露喜色,“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
    说实话,就凭这个江湖绰号,山灵/龙脉就不想跟你所见略同。
    孟戚干咳一声,试图扭转话题,顺带放出一些传言,他郑重其事地说:“厉帝陵宝藏之事,也有蹊跷。藏风观知道了这件事,为何不悄悄发掘,要传至天下。”
    “着呀!”震山虎更高兴了,他小声道,“青乌老祖也是天下第一高手,现在江湖传闻胡诌出一个楚朝国师做天下第一高手,说不定是有人跟藏风观过不去呢!这里面大有文章啊!”
    “宝藏是假,阴谋是真。”孟戚索性往青乌老祖头上扣了个黑锅。
    “听兄台一句话,真是获益匪浅。”震山虎嘴里说着客套话,眼神却总往墨鲤身上溜。
    孟戚心里微有不悦,于是推脱道,“事情未有定论,还需再看,我二人这便告辞了。”
    震山虎也没纠缠,居然拱拱手,拿出一张名帖。
    “实不相瞒,吾乃风行阁中人,两位想要打听消息或者找人,可前往太京牡丹坊。持这张名帖,可以减免费用。实是与兄台一见如故,看法相同,故赠名帖,还望不弃。”
    说着哈哈一笑,转身走了。
    “……我觉得他已经看出了我的身份,那个与金凤公子冲突,后来又治好许多江湖人痼疾的神秘医者。”墨鲤纠结地说。
    因为靠近闻,两人身上都有些许药味。
    “大夫无需担心,有药味也许是有伤在身。”孟戚随手把帖子收了,宽慰道,“他只是怀疑,正在人群中寻找知道厉帝陵宝藏、松崖长老之死、以及神秘医者身份的人。论起打探消息,他们都是小辈。”
    “那他为何给名帖?”墨鲤问,总不能真的觉得刚才那番交谈投机吧!
    “觉得我非凡俗之辈,然后……顺带做生意?”
    孟戚理所当然地吹完了自己,把帖子丢给了墨鲤,一本正经地说,“再者,他可是在人群中一眼看出了大夫的不凡之处,眼力不错,值得赞许。”
    墨鲤:“……”
    虽然被病患夸过无数次,但唯有眼前这个,吹嘘的方式令他浑身都不自在,以前是想握刀,现在想拿竹筒杯扣鼠。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的沙鼠吹自己,吹大夫,还要吹大夫的老师,很不容易了,要不是胖怎么吹得动啊【不】
    ——
    竹山县秦老先生:阿嚏
    第87章 ————
    正如震山虎说的那般, 松崖之死, 已经在江湖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松崖这人虽然可憎,但是武功很高。
    而且松崖老人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向来只有他坑人,没有别人坑他的。玩背后偷袭以及忽然翻脸动手那一套,显然对付不了这个老狐狸。
    可松崖还是死了, 就像那些无名小卒一般, 死得十分憋屈。
    ——只要有点江湖经验的人, 都能从尸体上看出松崖是受了极重的内伤, 因经脉脏腑碎裂, 最终一命呜呼。
    “举凡天下,能做到这种事的有几人?”
    春山派应掌门站在棺木边,愤怒地注视着周围。
    那些闻讯赶来的江湖大人物,脸色都很难看, 他们忍不住想着自己是否能够在正面交锋时,以雷霆万钧之力强杀松崖老人。
    答案自然是不行, 内力不够。
    春山派在江湖上的名声一言难尽, 都快沦为邪道了,可是松崖是站在武林顶端的那一小簇人,他的横死让其他高手不寒而栗。
    他们中有些人的武功还没有松崖高,如果运气不好, 今天躺在棺材里的人没准就是他们。
    “应掌门, 你冷静一些。”说话的是衡长寺的方丈,亦是武林中泰山北斗般的人物, 武林盟主不是每代都有,可是衡长寺与天山派是江湖上不变的两座高峰。
    衡长寺都是僧人,天山派多出剑客。
    这位方丈已是六旬老人,长长的眉毛拖挂在额边,披着一件紫斓袈裟,拨着手里的念珠沉声道:“松崖死前留了遗言。”
    “那是胡说八道!”应掌门怒发冲冠,显然对前朝国师之说半个字都不信。
    这年头消息都靠口传,又不能把当时的情形保存下来回放,除了当时在场的人,谁都不能肯定自己听到的松崖遗言是真是假。
    衡长寺方丈叹道:“应掌门,贵派长老是在官道附近咽气的。”
    那地方人来人往,而且有很多江湖人。
    ——就是位置好,才有两位江湖少侠在那里作戏。
    “当时听见话的人,除了无名无身份的江湖后辈,还包括两个镖局、四个小门派的弟子,以及邪宗罗天教分舵的低层教众。就算有人想要捏造胡话,也没有能耐收买这么多江湖势力,控制他们的嘴。应掌门太把自己、还有春山派当回事了。”
    这次说话的是一个枯瘦的中年人,生得一脸苦相,结果一开口却尽是讽刺。
    应掌门震怒地指着他说:“梅居士,吾辈松崖长老跟你在江湖上并称岁寒三友,现在他已经死了,你竟是这般态度?”
    “梅某向来耻于与这等不要脸面的家伙相提并论。”梅居士嗤之以鼻,还客气地说,“这江湖上的绰号,自己起的也就罢了,偏有那等好事之人,把八竿子打不着边的人联系起来。我以为应掌门当年也吃过这个苦头,要不然怎么一直跟青城派的金剑道人过不去呢,想当年你二人也是一时俊杰,并称金剑银刀。”
    应掌门面容扭曲,看起来像是要喷火了。
    众人见势不妙,连忙上前,你一言我一语地做起了和事佬。
    其实他们心里知道应掌门要说什么,能杀松崖的人,恐怕就只有藏风观的青乌老祖了。可是这里的人都是武林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不会轻易说出怀疑的话,除非准备结仇。
    应掌门也不想真的跟梅居士打起来,烂摊子一堆还没有解决,不能再给宗派惹回来一个大敌。
    “合棺罢!”应掌门颓然道。
    有两个春山派的弟子领命上前,取钉子彻底封死了棺木。
    现在天气还不热,尸体放了两三天也还能看,再过几日恐怕就不行了,既然苦主跟江湖上几位有头有脸的大人物都看过了,自然就准备下葬了。
    “挑块好点儿的地方。”应掌门垂在袖中的手捏紧了,想到坟地的风水,就想到了藏风观,他已经认定这事跟青乌老祖有关。
    金丝甲、厉帝陵宝藏、前朝国师……这里面一定有联系,有人策划了这一切,让事态逐步发展!现在还不知道幕后之人有什么目的,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必定发生在太京。
    应掌门定了定神,环顾四周:“元慧方丈,还有诸位同道,有没有知道这个楚朝国师是何等人的?”
    众人互相看了看,有的是一无所知,有的则是因为师门有些记载,然而知道得不够详细。
    最后还是衡长寺方丈率先开口道:“此人姓孟名戚,前朝时我寺曾有高僧入京宣讲佛经,在太京的报国寺挂单,恰好听到了一些传闻。”
    说着就把当时楚朝传闻孟国师擅长御鬼之术,能知晓诸多隐秘的事娓娓道来。
    权贵们跑到报国寺求法器请菩萨,恨不得再挂上《钟馗捉鬼》图。
    见到孟国师,也不敢跟他四目相对,唯恐被鬼怪盯上。
    </div>
    </div>


上一章
返回

鱼不服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