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鱼不服

第109节

    “……”
    孟戚拒绝变成沙鼠,躲在墨鲤怀里蒙混过关。
    太京是他的地盘,他兴冲冲地带着大夫回来,结果连城门都进不了,这算怎么回事?
    “要不然,我们先进山?”墨鲤提议。
    墨鲤生在竹山县,长在那个小地方,他去过最繁华的城市就是平州秋陵县跟雍州筇县了。太京胜过它们何止百倍,说不好奇是假的。
    然而再想进城,再想看太京的真实风貌,厉帝陵的事情还没解决呢!
    “青乌老祖有能力进京城,那些江湖人就不同了,估计都得绕城进山。”墨鲤不由自主地望向上云山,迫不及待地说,“孟兄,带路罢。”
    孟戚莫名地心生喜悦。
    太京城外也不像是别的地方,除了城门跟道路之外,就特别荒凉。
    太京外面有一个个村庄,到处都是良田。
    这些多是京城权贵名下的田庄,正值农忙时节,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劳作的佃户。
    墨鲤有几次停下来看那些水渠跟自动抽水上来的水车,这是平州没有见过的东西,他问水车的构造,孟戚对这些知道得也不算多,只能说个大概。
    饶是如此,墨鲤也觉得眼界大开。
    权贵的田庄不似普通村庄,不会缺钱打井,各种好用的灌溉用具跟农具,也是有什么就用什么。墨鲤一路行来,看了许多东西。
    “农书我读得很少,我老师也不太懂,薛令君知道得倒是多一些。”墨鲤已经在盘算着怎么弄到图纸,最好能买到书册,带回去送给薛知县。
    “总听你说薛庭。”孟戚不动声色地说,“我看了锦衣卫查的消息,知道他在竹山县做了二十多年的知县,难不成他还要教乡民种田?”
    “不止如此,有时候还帮着一起收粮,可能是他的兴趣。”墨鲤想了想,然后说,“春日则喜欢四处走一走,因为冬眠刚醒的蛇毒性最强,他练的是毒功。秋天的时候就为蛇准备好巢穴,好像偷偷地养了十来条,我还从他那里学过一些。”
    孟戚想起锦衣卫密报上说,幽魂毒鹫薛庭当时是太京美名盛传的男子,还让京城行首对他念念不忘。
    说起太京之中美名盛传的男女,这些年下来,五十个总是有的。
    而且个个名副其实,各有神韵风采。
    空有外表别想获得众人交口称赞,反之亦然。
    想他曾经身为国师,纵然气度非凡,举止飘逸若仙,奈何“年纪一把”,于是没人传他的名字,可见要求之高。
    那京城行首烟花出身,在太京这样风气里的阅人无数,居然会被薛庭迷倒……
    “孟兄,这些田庄引来的水,都是上云山流出的?”
    墨鲤纳闷,这人的气息怎么又开始浮动了,难道是接近上云山,再次受到影响?
    孟戚回过神,很自然地点了点头:“大夫感觉到里面的灵气了?”
    “有,但是不多。”
    墨鲤走到河道旁边,将手放了进去。
    水很凉,几丝灵气顽皮地从他指尖穿过。
    跟歧懋山的灵气不同,很四郎山石磨山的灵气也不同,这里的灵气活跃度很高,而且非常纯粹。它们更像顺着水流到处乱窜,而不会停留一处。
    “会流入青江?”
    “还有渭水。”
    原来如此,所以青江受灵气影响,与上云山气息应和。
    他们在有人的时候就放慢脚步,离开田庄就施展轻功,还没到傍晚,已经接近上云山了。
    树抽新芽,绿意满山。
    墨鲤越是靠近,心神越放松。
    如果四郎山让他看了龙脉衰竭濒死的模样,上云山就让墨鲤感受到了龙脉得天之运,集地之灵的面貌。
    就算没有孟戚,只是为了看到这一幕,墨鲤都会心甘情愿地跋涉而来。
    “……我觉得你病得没那么严重。”墨鲤认真地说。
    上云山没有丝毫颓势,浑厚的灵气像是风,又像水流,就这样扑面而来。
    孟戚喃喃道:“我也觉得身体好多了。”
    他开始怀疑,如果自己不离开太京,说不定不会失忆。
    不对,不去平州就没法遇到大夫了!
    孟戚坚定地认为病得再厉害,都是值得的!不然天下之大,两个山灵要怎么相遇?可能大夫就远远地看上一眼,不愿意踏足别的山灵地盘,转身就走了呢!
    “这边靠近第六峰龙爪峰,它的高度最低,远看是龙形搭在地上的前爪。”
    “……”
    看来其他十九峰可能是按照龙形依次命名的。
    行吧,鸡毛山龙脉不想说话。
    由于太京人很喜欢进山游览,山路被粗粗地修过,石阶坡度不高。这边虽不能行车,但是数人抬的轿子跟两人抬的滑竿都没问题。
    墨鲤率先走了上去,孟戚跟在后面。
    第一段百级台阶走完,墨鲤就感到有些不对了。
    “起雾了?”
    前方山道一片模糊,好似从林间泉上缓缓生出烟雾,凝聚成云。
    “这——”
    灵气,全是灵气。
    像不要钱似的融进了水雾之中,欢欣着像是过来迎接。
    墨鲤第一次感觉到什么是被灵气淹得窒息,这些云雾绕着他打转,然后转着转着就到了孟戚身边,转眼孟戚被它们埋得脸都快看不到了。
    孟戚不得不努力挣脱这些快要化为实质的灵气,云雾这才恋恋不舍地散开。
    然而满山生烟,云气缭绕的景象还是被京城中人发现了。
    纷纷以为是天现异象,从钦天监到民间方士全部开始掐算占卜。
    “吉兆!这一定是吉兆!”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这些描写看起来神神叨叨,但是……就真的只是口头上神神叨叨的东西,吉兆不吉兆的
    陆璋:我觉得是不祥之兆
    ——————
    章节名化用韩愈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
    本文设定里上云山不是秦岭,只算是秦岭的一部分,请勿套用实际地名otz具体地点不符的
    第94章 霞光照城阙
    二月初十, 傍晚。
    云雾忽起, 自太京上云山西南隅缓缓扩散,只用了半柱香的工夫,两座峰头就被笼罩在内。城内有多座酒楼恰好能看到这一奇观,众人争相涌到窗前,远眺山峦。
    只见其云极轻, 其雾似纱, 飘飘荡荡, 就似巨龙爪下生出的瑞气, 映着橙红晚霞, 仿佛仙境瑶池忽落凡间,令人生出无限遐想。
    恰逢晚来群鸟归巢,便见空中无数雀莺翩然入林,投身云雾之下, 为胜景更添几分妙处。
    众人啧啧称奇。
    还有人冲下楼阁,急切地寻找着空旷的地方观景。
    结果地方没找到, 却发现已经有百姓爬上了屋顶。
    云雾停留了大约一刻钟, 这时上云山十九峰已经有一半被雾气吞没,只剩下修长的“龙尾”与高耸的“龙首”。当得是龙行于天,能隐能现,窥不到全貌。
    天光渐渐消失, 只剩一缕残霞。
    云雾也像是沉入了山林之中, 缓缓消失了。
    京城的市井坊间陆续亮起了烛火灯笼,人们兀自回味着刚才看到的奇景, 兴奋地与别人攀谈起来。
    太京自古多异象。
    然而这十几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吉兆奇景日益减少,老人嘴里还在念叨,年轻一辈则是完全不信。
    嘉禾白鹿这等吉兆倒是年年都有,可是听得多了,便心生疑惑。如果齐朝代楚乃是天命,雍州为何三年大旱,还闹了蝗灾?为何南方久久不能平定?
    陆璋篡位夺权另立新朝,谋逆之日令太京百姓死伤无数。这民心向背,本就不是齐朝说几句承天命改朝换代,为枉死的三公九侯报仇就能轻易蒙混过去的,只能骗骗那些没有切肤之痛的、最近十余年才搬入太京的人。
    百姓想过安稳和乐的生活,只要能活下去,怨言跟痛苦就会被他们吞进肚子,顺从新的王朝,新的天下之主。
    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身在太京,就已经比世间许多地方的人好过多了。
    这十六年来,京城也在逐渐恢复,只是比起楚朝还差得远。
    有些地方勉强能看到昔年的繁华缩影。譬如每个坊间建有的酒楼,以及勾栏瓦舍。
    所谓勾栏,顾名思义是曲折的栏杆,是戏台子也是棚子。
    大的瓦舍有十几座勾栏,付钱就能进棚子。
    不仅有唱曲的,还有杂耍、说书、皮影戏、木偶戏、口技、敲花鼓等等,加上南来北往的各地舞者,各种戏班子。瓦舍没有门,基本可以一年四季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在揽客。
    以太京的格局来说,坊间是以高墙隔开,宵禁只在坊外执行,到了时间,就把大门锁上。人们依旧可以去坊中的酒楼茶肆、去瓦舍勾栏玩乐。
    现在除了权贵住的北城与富户所在的东城,其他地方的瓦舍都败落了,只有一两个唱曲跟杂耍班子偶尔出现。
    瓦舍空空荡荡,有些棚子被附近的百姓当成了杂物放置处,堆得乱七八糟,都是用不了不怕偷可又觉得丢掉可惜的东西。
    有破锅烂木头,也有坏掉的石舂跟捣米槌。
    一些事先混入京城的江湖人,便藏身在这里。
    “……听说昨日开始搜查客栈了。”
    </div>
    </div>


上一章
返回

鱼不服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