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鱼不服

第121节

    “什么人?太京附近所有伪造的度牒、路引的人,本官都知晓。”
    “不,是个江湖人……”老和尚满头大汗地辩解,“是个,其实是个道士,姓宁的。”
    墨鲤立刻意识到了他在说宁长渊。
    结果宫钧一口就把老和尚的诡辩驳了回去、
    “笑话!你是看官府的通缉文书胡编的吧!”宫钧厉声道,“十六年前,宁长渊还在天山学剑,如何给你伪造度牒?”
    墨鲤用内力给孟戚传音入密。
    “孟兄,为何一提到宁长渊,这位锦衣卫副指挥使就十分生气?”
    “我不确定,可能是惺惺相惜?”孟戚也开始跟墨鲤说悄悄话,“我在雍州的时候,听了不少武林门派跟江湖人谈话。那个专门做假路引的宁长渊,是天下第一剑客。”
    宁长渊的武功确实很高,不止如此,这人的意念也很顽强,很像是那种坚持己道的剑客。就是他执道的方式跟别的剑客不同,造假文书什么的,听起来很市井气了。
    “虽然青乌老祖隐隐是江湖上的第一高手,可是像宁长渊这样的,明显差了青乌老祖一辈。江湖人嘛,就喜欢天南地北地侃,我便在一处茶摊上听到有人争三十年后的天下第一高手是谁。”
    孟戚说得很有兴趣,墨鲤听得也很轻松。
    ——因为怎么扯都不会扯到自己头上。
    “他们提宁长渊了?”
    “他是一个,另外还有金凤公子。”
    墨鲤想起那个拼命说有病非要抓自己扯自己斗笠的金凤公子,轻咳一声说:“金凤公子的运气欠缺了点,如果不出门在家里苦练武功,倒有点可能。”
    万一撞到不能惹的人,未必能活到三十年以后。
    孟戚想了想,表示赞同。
    “除了各门各派的所谓后起之秀,我还听到了一个有趣的说法,很多人认为三十年后的第一高手不好说,但是他们不赞成青乌老祖是当今的武林第一人。”
    “他们知道我的老师还活着?”墨鲤本能地问。
    “不是秦……秦老先生。”
    孟戚艰难地给秦逯加上了老先生的敬称。
    年纪跟辈分没有直接联系,他得跟着大夫称呼。
    “不是秦老先生,他们很多人恐怕都没听说过玄葫神医的名头。”孟戚话锋一转,转回了正题,“他们说的人,就是你眼前这位宫副指挥使了。”
    “他这么有名?”墨鲤这次是真的意外。
    宫钧的武功吧,在江湖上绝对是一流高手了,但是绝顶高手完全称不上。
    不过假以时日,随着年纪增加内力变得深厚,把短板补上了倒真的有可能去争一争高手的名头。
    墨鲤这么想着,又听孟戚解释道:“不,锦衣卫副指挥使宫钧在江湖上籍籍无名,他们吹捧的是一个神秘的用刀高手,太京人士,身份不明,每次出现都以黑巾蒙面。据说此人刀法奇快无比,神鬼莫测,刀光为青色,并在一瞬间能出数刀,落下刀锋痕迹恰好近似竹节状。江湖上人称‘竹刀客’,撇开所谓的节状刀痕不提,你觉得像谁?”
    墨鲤:“……”
    刚才没能让宫钧刀势劈在墙上,是不是错过了什么?
    孟戚兴致勃勃地继续说:“因为竹刀客成名极早,当年我还在太京做国师的时候就隐约听说过了,如今想来,宫钧可谓是少年扬名,十八岁就展露头角,却很沉得住气,也很看得清自己,找的对手都是实力相差不多的。以至于到了今日,江湖中人都认为竹刀客少说也有五十岁了,而且平生从未一败,实力不可小觑。”
    然后不等墨鲤反应,孟戚又补了一句。
    “对了,江湖上还有个名号叫做岁寒三友,指的就是春山派松崖、天山派梅居士,以及神秘竹刀客。”
    “他们三人有什么关系吗?”墨鲤神情一凛。
    松崖是个滥杀无辜的家伙,如果宫钧与他为友,墨鲤便要修正对这位副指挥使的看法了。
    “不,他们没什么关系,也许互相都没见过面。江湖上的好事之徒,喜欢把绰号意思相近的人拉在一块,再按个统一的称呼,觉得这样好记。什么南剑北刀,武林四公子等等,最离奇的是还要搞个排名,比如武林四公子排第一的就是金凤公子,其他三个人是什么想法我不知道,不过为了称呼他们可能打过好几架。”
    墨鲤无言,算是再次见识了江湖人的生活。
    宫钧把装可怜的老和尚问得不敢再出声,一回头发现墨鲤与孟戚嘴唇微动,却没有任何声音发出,便知道他们在传音入密。
    不仅在说悄悄话,这话说得还很开心——不要问宫钧怎么知道的,看孟戚的表情就知道了,之前像淡漠高傲的世外高人,现在有点人味了,面上噙着浅浅笑意。
    宫钧心想他不能上当,不能继续留在六合寺!
    “我观孟国师成竹在胸,在下就放心了,我需速速回京把这事转告上官。”
    说完一拱手,就要出门。
    孟戚也没拦着他。
    宫钧心里诧异,后背绷紧,忽然拧转身形冲向了窗户。
    随即他破窗而出,跑得比兔子还要快,一转眼影子都没了。
    墨鲤望向孟戚:“不追吗?”
    “大夫不是也没追?”孟戚负手道。
    两人同时唇角微扬,眼神撞到一起,又加深了笑意。
    “既然大夫与我想到一处,不妨说一说?”
    他们仍然在用传音入密说话,完全不怕被人听到。
    作者有话要说:
    江湖上的好事之徒,喜欢把绰号意思相近的人拉在一块,再来个统一的称呼
    ——强行组团体
    ——再强行命令团体成员互拼人气
    第104章 盖因时有不济
    宫钧一边跑一边去摸怀里的烟花传讯筒。
    结果摸了个空。
    破成碎布条衣服怎么能存得了东西, 肯定落在了刚才的厢房里。
    宫钧咬了咬牙, 停步绕到了山门前,抓起一个锦衣卫命令道:“全部撤退,快!”
    守在山门前的锦衣卫只觉得眼前一花,随后就看到了自家副指挥使,楞了一下没能及时反应过来。
    “所有人撤出龙爪峰!”宫钧重复了一遍, 又往身后看, 唯恐孟戚追来。
    想三年前孟国师杀性大发闯入皇城, 宫钧在北镇抚司里绕了五遍都没能把人甩掉, 被追得鞋都要跑掉了, 好不容易才捡回一条命,到现在夜里做噩梦都是那时的情形。
    “可是同知,你之前才说过……”
    严守六合寺各个入口,绝对不放一个人出去的!怎么忽然要走?
    命令说变就变, 锦衣卫心中一阵茫然,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宫钧哪有时间解释太多, 他冷着脸说:“刚才的动静, 是前朝孟国师!”
    那锦衣卫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退去,当即扯着嗓子高喊道:“快,快撤!”
    声音惊动了附近的锦衣卫,然后消息迅速传了开来, 虽然没有烟花传讯来得快, 但是速度也不错了,一众锦衣卫听到同僚传来的名字, 霎时神情大变,抄起刀子——开始跑。
    没有人想试自己脖子硬度。
    忠君什么的,至少得皇帝在吧!现在又没有这种顾忌!
    跑了再说,丢脸总比丢命好!
    于是被关在六合寺后院的江湖人,眼睁睁地看着锦衣卫们大喊着“孟戚”、“是孟国师来了”、“同知有令,快撤”这些话,然后就全都不见了!
    所以孟戚是谁?
    齐朝有国师吗?
    众人面面相觑,过了一会,才有僧人战战兢兢地出去看情况。
    “都走了,那些锦衣卫真的都走了!”僧人惊喜地跑回来说。
    那几个江湖人当即精神一振,呼喊着命令僧人给他们松绑。
    和尚们自然不愿意,可是这些个人他们也招惹不起,再说不松绑又能怎样呢,带下山去送官吗?锦衣卫都走了,他们害怕这些人的江湖同伙进寺找麻烦,只能去解绳索了。
    一边解,还一边念着佛号,絮絮叨叨地撇清六合寺的干系。
    “行了!你们这些秃驴凭多的话!”一个满脸络腮胡的江湖人喝骂着,不耐烦地扯开了身上的绳子,招呼两个弟兄跟他一起离开六合寺。
    “大哥,锦衣卫不是走了吗?”
    “走了就没事了?!”络腮胡瞪着眼睛,怒道,“你没听到刚才的巨响?”
    他结拜兄弟呐呐地表示,正是因为听到了,所以想去那边看个热闹,至少要知道是怎么回事,不然江湖同道问起来岂不是两眼一抹黑?
    “胡闹!像你这种脾气迟早死在外头!”络腮胡暴跳如雷。
    他正跳着,只听那边小沙弥高喊了一声:“师父在前院,房顶都塌了,救人啊!”
    然后就带着三个和尚冲向了正殿。
    络腮胡跟他的结拜兄弟:“……”
    其他江湖人:“……”
    络腮胡说得不错,然而这小沙弥真的不是专门跟他们作对吗?怎么就那么巧呢?
    不懂武功的和尚都跑过去了,倒显得他们江湖人贪生怕死。
    “要不,咱们远远地看一眼?”络腮胡的结拜兄弟不死心地问。
    络腮胡黑着脸不吭声。
    众人找到自己的兵器,谨慎地向前院走去。
    且说小沙弥急匆匆地跑到正殿前面,想了想还是抓起一把扫帚,冲进连门、窗、屋顶都没了的厢房。
    “放,放开我师父!”
    墨鲤侧头,老和尚面无人色地躺在榻上。
    厢房里只有他们二人,孟戚已经不在这里了。
    老和尚是被墨鲤“逼着”躺回去的,他原本以为自己死定了,看到小徒弟带着人跑了过来,还初生牛犊不怕虎地叫嚷,顿时冷汗直冒,拼命努嘴使眼色。
    </div>
    </div>


上一章
返回

鱼不服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