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鱼不服

第183节

    太子再次愣住了,他没想到刘澹已经回京了,而且大夫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亲眼所见。”墨鲤没说自己也在将军府蹭了个屋子住,他将银针收起来,淡淡地说,“刘将军的日子不太好过。”
    太子会意。
    齐朝的武将一直被文臣打压,有皇帝的纵容,也有文官就是看武将不顺眼,认为手握兵权的武将都是威胁的缘故。
    如果皇帝不能理事,文官得势,刘澹自然会过得水深火热。
    “太子依旧打算将玉玺留给六皇子,支持六皇子登基?”
    “大夫的意思是?”
    “六皇子年岁小,即使有几位兄长帮扶,齐朝也会迅速落入忧患之中。”
    更别说上面两个皇子都不乐意帮老六。
    太子苦笑,他这是别无选择,不然为何提出把皇位给孟戚?
    “殿下为何不自行登基?”墨鲤平静地问。
    “孤,时日无多……”
    太子语气惊愕,可是神情间却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楚朝三王或许不足为惧,可是西南的天授王却蠢蠢欲动,又有圣莲坛这等蛊惑百姓的恶徒作祟,京城中更有网罗武林中人去为天授王效力的江湖败类。如此看来,天授王必定不满足于西南之地,举兵攻打附近城府,剑指太京都是迟早的事。”
    墨鲤顿了顿,又道,“殿下时日不多,齐朝何尝不是危在旦夕?如果陆璋还在位,或许可以一挡,如今六皇子偏执地想要闹事,三皇子试图借助文臣的力量谋朝。我观陆璋心胸狭窄,事到如今,更不能指望他放下成见。你若是登基,至少三位皇子都会协心同力。”
    做皇帝跟不做皇帝的区别是很大的。
    不止是礼法称呼跟祭祀的问题。
    “……你去之后,皇位由你而止,齐朝不再有帝王,我想三位皇子也好,文远阁那些宰辅也罢,都不会有异议。”
    作者有话要说:
    暖玉跟千年寒玉只存在于武侠小说或者玄幻修仙小说里。
    事实上根本没有一块玉,可以冬暖夏凉,或者寒气逼人。
    换句话说,在现实中玉就是玉,当不了冰箱也当不了暖炉,只有人把它焐热的可能
    如果一篇正常向的、没有任何奇幻玄幻因素的文里面出现暖玉,大概就是暖玉穿了吧【住口】【别瞎说】
    第155章 人皆窥之
    太子久久不语。
    郁兰等人面面相觑, 根本听不明白。
    “大夫的意思是, 齐朝……将亡?”
    没有皇帝的国家,可不就是亡了吗?
    这便是众人的想法,国不可一日无君,不管怎么样皇位上都必须有个人。
    虽然从感情上,他们不愿意叩拜太子之外的人, 且太子薨世后, 近前侍候的宫人从此命途难测, 但是连读书人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外朝臣子尚且如此, 何况他们这些卑微的仆从?哪怕心中怨愤不甘,都无法改变他们站在一条即将沉没的船上的事实。
    “倘若殿下真能……”
    “不,文远阁的宰辅是读圣贤书的人,怎么可能同意帝位空置?”
    宫人们想得并不深远, 他们甚至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太子定定地看着床帐顶端,他想到了陈朝末年皇帝不理政务, 朝政大权由文远阁宰辅以及锦衣卫、东厂把持, 虽然闹得乌烟瘴气,加速了陈朝的覆灭,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皇帝二十年不上朝, 国家照旧可以运转。
    这样的皇帝, 有跟没有差不多吗?不,并非如此, 皇帝什么都不管,可是每一件事都与皇权息息相关。
    昏君沉溺酒色之中不想上朝,就把政务丢给了臣子处理,却又不放心,更忌惮宰相权势的膨胀,又是捣鼓出了锦衣卫跟东厂。皇帝自以为控制着两方争权夺势,实际上经常被这两方欺瞒利用,这才是朝野不宁的主要原因。
    太子苦笑起来,莫说他病入膏肓了,即使能活个三五年,依靠文臣跟锦衣卫两方势力来治理国家,他也不能保证自己不变成昏君。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若是无法做到这点,免不了要受欺瞒,不知不觉就成了昏君。
    更别提大夫还语出惊人,提议干脆让天下没有皇帝,太子想不出那样的朝堂是什么模样,又要如何维持下去。
    “……大夫可能不知,天下的读书人读得皆是君臣之道,是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他们有私心,也想谋私利,甚至还会有人想着谋朝篡位。可是要他们公然代替皇帝下旨,直接去治理国家,这是行不通的。”
    太子长长地叹了口气,低声道,“皇帝可以是几十年不出后宫的昏君,也可以是病得起不了身的药罐子,但绝不能是个死人。”
    哪怕百官都想让皇帝滚一边儿去,让他们来主宰国家,可皇位还得有人来坐。撇开皇帝或者空置皇位,这像什么话,想被万人唾骂后世嘲讽吗?
    “谁人不在意生前死后之名呢?”
    “……”
    墨鲤觉得自己怀里的那只沙鼠就不太在意。
    孟戚不在乎史书怎么写,却要顾忌百姓的安危。
    即使当面诋毁孟戚与旧友付出无数心血造就的盛世,孟戚也不见得会发怒。所以齐朝那些为皇子讲学的翰林文臣很了不得,他们竟然精准地戳到了孟戚的最痛处。
    ——有什么痛,会比看着旧友的尸骸,却不能报复仇人更苦?
    ——有什么苦,会比一生抱负付之东流,起誓共事的君王背诺毁约大肆杀戮更甚?
    尤其那些人还骂楚朝国师为“无胆鼠辈”,认为孟戚的销声匿迹,是怕死所致。凡是感觉到痛的骂声,正是刺得最深的一刀。
    龙脉又怎么样,武功高绝又如何?
    纵然尽抛生前死后之名,亦折戟沉沙,终不复当年。
    墨鲤不禁隔了衣服抚着沙鼠。
    沙鼠贴着墨鲤的掌心,小心地蹭了蹭。
    墨鲤心中升起一丝狐疑,孟戚这会儿太安静了。
    方才还动个几次,现在好像睡着了似的,连脑袋都不伸出来。
    疑惑在墨鲤心头一闪而过,他没去细想。
    “太子所言甚是,我未曾想到过这些阻碍。”墨鲤坦然地承认了自己的疏漏,他原以为朝臣巴不得踢开皇帝,名正言顺地执掌朝政。
    如今看来,正是世人心中的“名正言顺”阻挠了这个可能。
    太子缓缓道:“权如重宝,人皆窥之。不管如何偷、如何骗、如何抢……到头来永远都要说得冠冕堂皇。文远阁不会同意,只因在世人心中,没了皇帝的朝堂就是奸臣权宦当道,人人都是逆贼了。”
    墨鲤闻言,微微摇头道:“是读书人心中的逆贼,不是天下人的想法。”
    太子一愣。
    墨鲤认真地说:“其实百姓根本不管谁做皇帝,即使没有皇帝,他们也不会觉得天塌了。百姓只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全家无病无灾,缴得起田税纳得起替代徭役的米粮,至于皇帝姓什么,朝堂上到底有没有皇帝,他们一点都不关心。”
    太子自记事起就在权臣之家,后来更是搬入皇宫做了储君,他能看见的只有太京与京畿庄子里的百姓,故而对墨鲤所说的情形一无所知。
    “皇帝不能是死人,那就不让别人知道皇帝已死。”墨鲤语气平淡地说,“至于天下人的悠悠众口……天下人没那么多闲工夫,他们更看重柴米油盐,而不是皇帝的生死。倘若有一天,百姓家中有粮身上有衣,不愁如何养活孩子,能关心宰辅跟皇帝的事,反倒是盛世之相了。”
    太子哑然。
    就算百姓真的不在乎,可是朝臣在乎啊!
    这一关在文远阁,无论如何都是过不去的。
    太子十分焦虑,墨鲤提出的想法虽然古怪,但是有一点太子很明白,他那些弟弟都不是老实安分的,个个忙不迭地蹦跶,如果再被朝堂上那些文臣的派系利用,不等天授王跟楚朝三王打过来,齐朝就分崩离析了。
    墨鲤是大夫,不是谋臣。
    他说完了该说的话,便要离去。
    陈总管哪里肯,连忙在太子的示意下端出一个盘子,上面有锦缎、散碎的金银等等。
    这些算做诊金。
    陈总管又命人将几口装了珍宝的箱子抬到廊下,挑了几样希贵的放在盘中。
    主要就是之前发现的所谓“有灵气”的东西,只要太子用不上的,便毫不吝啬地往里放。包括了两块暖玉,一柄碧玉如意,以及沉香手串。
    其中一块暖玉看起来更加通透,雕工相当精致,另外一块只有指头大小,是个圆润的葫芦状。
    沉香更是难得,任意一件都价值不菲,莫说一座三进的院子,就是十座五进的院子也能买下了,外加太京正阳门外最红火的铺子。
    墨鲤却拒绝了。
    太多了,哪有这么贵的诊金。
    再者他并不想接下看顾六皇子的麻烦。
    已经有了二皇子,再来一个六皇子,等会儿要是再塞一个三皇子,谋朝篡位的大战就可以在刘将军后院上演了。
    譬如让这几个皇子先打个头破血流再说。
    “大夫何日再来?”
    “五日后。”
    墨鲤估算了太子的身体状况,给出了确切的时间。
    陈总管巴望着墨鲤来为太子治病,见对方武功极高,又似随心所欲的世外高人,更加不放心了。说什么都要墨鲤收下诊金,否则五日后墨鲤不来了怎么办?
    “这锭银子就足够了……”
    墨鲤话还没说完,就感觉到怀里的沙鼠开始拍爪子。
    众目睽睽之下,墨鲤不能让沙鼠变成人,也不能把沙鼠捞出来跟它对话。
    历来只有能听懂人话的猫狗,能说人话的鹦哥,哪有沙鼠通人性的?岂不是要被别人当做妖怪,生出疑心?
    尤其这会儿众人好像发现了墨鲤心口鼓出来的那一小块,纷纷效仿郁兰,不着痕迹的偷眼打量。
    墨鲤被逼无奈,只能对沙鼠用传音入密。
    “孟兄,我们不是找到了刘将军的府邸?既然不用买院子,钱都够我们去飞鹤山一趟再回来了,这些金银带了累赘,还有宫印字样要去掉,分量又沉,难道要我效仿孟兄,找个地方将它们藏起来吗?”
    沙鼠当然没法用传音入密回答,它从墨鲤的衣领里冒出脑袋,乌溜溜的眼睛望向宫殿外。
    墨鲤心里一动,走到殿外的箱子附近,果然看到了那串酷似糖炒栗子的琥珀。
    “……”
    </div>
    </div>


上一章
返回

鱼不服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