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鱼不服

第381节

    人皆有私心,不以为怪。
    私心的危害不在大小,在于底线。
    要旁人付出莫大的代价去满足自己的私心,哪怕仅是一份小小的私心,也会造成可怖的后果。
    孟戚微微阖眼,诸多情绪统统堵住心口,几乎透不过气。
    燕岑说,那些人下毒之后没有趁乱去开城门,城墙是在军中大乱之时被霹雳堂轰开的。
    背叛的人本就是为了私欲,当然不会去送死,怕是根本没想过去开城门,只要在天授王大军攻城之前跑了就行,悬川关前后都有城门,趁乱收一点值钱的物件,到时候混在人堆里从后面一走了之。
    不是献城,也不打算留下,当然不怕屠城。
    他们老家更是穷困,不比天授王来的益州好到哪里去,谁都知道悬川关一破逆军就可进入中原劫掠,不会留在这附近,自然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更重要的是,这会儿的悬川关将士以北疆来的宁家军为主,可不是他们的子弟乡亲,下起毒来更不会手软。
    倘若悬川关不是要塞而是城池,城中有许多百姓还是阖族诸亲一家老小住着,百姓没被将士视为“自己人”,齐帝没有打压过宁家军、坐天下的是楚朝而不是只占一半江山的齐朝、天授王跟圣莲坛没那么恶名昭著等等……这些事只要有其中一条,背叛都很难发生。
    然而事实不是,回过头看,才能发现诸多巧合凑到了一起,发生得这般突兀惨烈。
    火灭了,僧人们捡了遗骨,装入一口小坛子。
    其余灰烬骨骸,就一边念诵佛经一边随手撒下断崖,任风吹走。
    宝相寺是不供奉舍利子的,也不建金身佛塔。
    这坛里不止有元智大师的遗骨,还有他们事后去废墟中寻回的一些师伯师叔同门的骸骨,有多少人出来,就想一个不少地带回去,最后葬在寺庙的山林里。
    孟戚看到的遍地尸骸,已经是他们尽力安葬的后果了。
    包括燕岑在内,大部分人的余毒还没有彻底排尽,无法干重体力活。
    加上元智大师情况垂危,不能轻易挪动,于是这么多天他们都藏在石洞之中。
    这处复杂的地下溶洞,有一条直通悬川关内的暗道,也是宁家秘密备下的后手,防止有一日不测,城被攻破,关内残军还能有个躲藏的地方。石洞里又有活水,只需备油布跟易储藏的食物即可。
    要不是永宸帝登基,宁老将军手头宽裕了一些,还找不到多余的肉干粮食放进来。
    可供残军吃喝三日的食物,现在只养这么十几个人自然不在话下。
    燕岑还时不时去废墟里搜寻物资,找些能用的东西回来,譬如锅碗瓢勺,以及一切没被火烧毁的杂物。
    “孟国师若再迟数日来,吾等或许就要离去了。”
    宝相寺的僧人合掌说。
    “诸位大师去何处?”
    “探听天授王大军的动向,或许转回雍州。”
    为首的僧人看了燕岑,目中显出几分担忧。
    孟戚伸指一按燕岑手腕命门,不懂岐黄只能分辨内力流向,他沉吟道:“元智大师灌输给他的那口真气太过精纯,好在他武功底子好,封了要穴,三日不动用内力,使内息循环几个大周天就成了。”
    “阿弥陀佛。”僧人们纷纷松了口气。
    为首的僧人更是苦笑道:“吾等实力不济,还不如燕师弟,便是想帮也帮不上。”
    孟戚摇摇头,他根本什么忙都没能帮上。
    元智大师还是圆寂了,霹雳堂也不是用了新□□。
    ——除了明白悬川关如何城破,此行几乎一无所获。
    “孟国师从何处来?那逆军去了荆州还是雍州?”
    “是荆州,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僧人们闻言纷纷露出悲苦之色,有性子冲动的立刻道,“还回什么雍州,不若去江南。”
    “难道荆王一溃千里,没有拦下逆军?”老幕僚惊问,他不懂孟国师这个称呼从何而来,但见燕岑跟宝相寺僧人十分信重孟戚,便不由得郑重了几分。
    “荆州军过于大意,没有把逆军放在眼里,已失先机,待重整人马,天授王已急行至南平郡了。”
    孟戚没有过多解释,只寥寥数语,老幕僚脸色就已苍白如纸。
    更多的人不懂兵法,也没看过地图,只隐约听懂了荆王没用,一个月就被天授王打到家门口了。
    群情激奋,骂声连天。
    燕岑一声不吭,只死死握紧了拳。
    孟戚看他们老的老,病的病,想了想转身去废墟里帮他们找东西了。
    离开人群,心神方自稳了一些,每每当他觉得看到了世间不幸,却又有更冲击他心绪的事发生。
    孟戚盯着藤蔓遍布的峭壁,心想墨鲤那边不知怎样了,这里的事一了,他必须尽快赶回南平郡。
    “嗯?”
    孟戚猛然抬头,他似乎听到了马蹄声。
    他站在废墟残壁,遥遥望见远处有一行人打马疾驰而来,当先之人威风凛凛,那张脸就算孟戚失忆都忘不掉。
    ——看见脑中就会率先浮现起趴在那人身上怀里头顶的八只狸奴。
    “宫钧?”
    第328章 明之若缠
    宫钧身披大氅, 内里是一袭上好的蜀锦袍褂, 未着官服。
    脚蹬牛皮底缎面靴, 下马的动作利索极了。
    在旁人看来, 这位新帝登基之后升任锦衣卫指挥使的宫同知,不止是意气风发,瞧着连年纪都小了七八岁。太京城中许多人心里纳闷,只听说升官能发财,可没听说还能变年轻的。
    对此, 宫钧的心腹肖百户就有话说了。
    什么变年轻,是不装老了。
    宫钧原本也没多老, 加上功力深厚理应比真正的年龄还小几岁才对,结果遇到一个心眼不大的皇帝陆璋, 偏偏这皇帝还老了,作为给皇帝跑腿卖命的锦衣卫同知, 不黑不瘦就算了,要是还不显老,怕不是要碍皇帝的眼。
    宫钧只能捏着鼻子装老,现在那个小心眼的死了,宫钧可不就越活越年轻了?
    要不是担心之前的乔装露馅, 宫指挥使能一夜之间年轻十岁。
    这不, 变得太多,甚至有京官托人上门说媒了。
    ——成亲是不可能的,宫指挥使也就想跟八只狸奴过过日子,顶天了在心里惦记着永宸帝养的那只阿虎。
    肖百户看得门儿清, 宫钧嘴上说不养,嫌那只猫折腾,气焰嚣张踩人专踩脸,可那只叫阿虎的猫霸气啊!
    一只顶八只的战斗力,瞧人时睥睨傲然,往猫堆里一放,其他猫不是炸毛就是惨叫,不愧是御前养了多年的猫,瞅这气派整座太京城找不到第二只。
    虽然难养难哄更难管教,但当阿虎吃饱喝足往人面前一躺,露出软乎乎的毛肚皮,随便怎么揉弄才行,别说宫钧了,就连肖百户都想偷偷抱了回家。
    这可是陛下的猫,我跟陛下撸同一只猫!
    不不,阿虎心情不好的时候连陛下的面子都不给,我连揉陛下都摸不着的毛肚皮!
    肖百户完全没有想到这么多天来他就碰到过阿虎一次,还是宫钧不在,阿虎瞅着他眼熟才没挠他,结果肖百户就以为阿虎对自己另眼相看,进而上升到永宸帝也很赏识自己。这让肖百户跟打了鸡血似的,比从前卖力不说,更黏在宫钧身边,恨不得模仿宫钧的一举一动,只要活成宫钧那样儿,这样猫跟官位都有了。
    “回禀指挥使,附近都荒废了,没人驻扎。”
    宫钧瞥了最近分外周到殷勤的下属一眼,接过肖百户递上的水壶。
    “是吗?天授王看来是破釜沉舟,不打算回益州了?”
    宫钧喝完水,带着人来到那段倒塌的城墙前。
    他一路快马的赶过来,人很疲乏,可是要查探的事就在眼前,也顾不得歇息,就要迈步进入。
    “指挥使且慢,这里像是有人来过。”肖百户拨开两根竖着的白幡,自告奋勇地说,“还是让属下先进去看看。”
    宫钧环视周围一眼,不知怎么的他确实有种被人窥伺的感觉,于是没有驳回肖百户的提议。
    肖百户带着四个锦衣卫进了被烧得焦黑的废墟,随即一声惨叫。
    “什么人?”宫钧拔刀出鞘,身形一掠冲了过去。
    入目是惨不忍睹的遍地尸体,还有从尸山黑窟里缓缓走出的人影。
    饶是锦衣卫,看到这番景象也忍不住心惊肉跳,这哪里还是人间,分明是炼狱。黑黝黝的一片,鼻尖萦绕着焦糊味,肖百户等人更是被那个突兀冒出的影子吓得魂不附体。
    “……他,他刚才还在那边墙头,是飘过来的。”肖百户眼神发直,嘴里发干,。
    不能怪他胆小,这里如此可怖,心神受震还未回神就看到这般诡异的景象,只吓得叫了一声,手里还能握着兵器更没有掉头就跑,已经算有胆识了。
    “哪有鬼,轻功都不认得?”宫钧斥责,定睛一眼,差点步肖百户后尘惊叫了,“孟国师?”
    宫钧傻眼,这人不是应该在江南,什么时候跑到益州的?
    孟戚冲他点点头:“来得正好,缺人手,这些悬川关阵亡的将士尸骸无人收埋。”
    “……”
    宫钧一把按下气得脸色发青的肖百户,他不在意孟戚这发号施令的口吻,更准确的说,他从孟戚的话里听出了别的意思——悬川关是属于齐朝的,纵然被天授王大军攻破,可算来前后一月有余了,怎么连收尸的人都没有?
    附近的州府衙门呢?
    难不成被天授王杀光了?!
    宫钧随船南渡,隐瞒身份绕道荆州来悬川关,是为了查看这一路上逆军的动向跟后方情形,担心逆军直接占城守住这条出益州的重要通道,自是不能惊动他人,待见到悬川关一片废墟,反而松了口气。
    天授王孤注一掷前往荆州,连悬川关这么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都不要,说明逆军底蕴不足,就这么点家当。等到朝廷派军平定益州时,想必遇到的抵抗也是有限的,能省事的时候谁还不庆幸?
    现在被孟戚一提醒,宫钧脸黑了。
    齐代楚立之后,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县衙自行其事连赋税都不上缴,可朝廷里也没人愿意去那些鸟不生蛋的地方,乃是两方面因素加起来才有的特殊情况!可这里是悬川关,多年驻军,附近的州府县城都在朝廷的掌控下,天授王破关之后,他们就往朝廷传了一个消息回去,既不拦阻逆军也不过问后续,以至于尸体留到了今日?
    “他们胆敢阳奉阴违……”
    宫钧低声咆哮,锦衣卫专查腐败,他又擅长剖析蛛丝马迹寻觅真相。
    ——州府县衙互相推诿惧怕逆军不肯办差倒是次要,怕就怕在这些官府跟宁家军貌合神离,甚至对悬川关厌憎不已,反正朝廷没有下令,就当做不知道这么回事,借着守城护民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问不看,任由悬川关维持着逆军离去时的惨状。
    “他们怎么敢?今时不同往日,宁老将军是陛下的外家。”宫钧气得发抖。
    肖百户等人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都是大怒。
    “指挥使,难道他们叛了……”
    “叛是不会,坐视不问确凿无误。”孟戚背负着手,缓缓道:“你是锦衣卫指挥使,这里面的关窍不需我说也知晓。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陆璋为了打压宁家军,不断地遣人分化军权,想来连这附近州府的县令县尉,都不会委任任何偏向宁家的人,永宸帝登位后撤走了军中跟宁家不对付的人,却不能把这些地方官从上到下全部换了。
    </div>
    </div>


上一章
返回

鱼不服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