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藏在回忆里的风景

第23节

    他特意站在阴影中,避开了阳光的直射。
    因他靠着栏杆,面容藏在隐蔽处,五官也半明半暗。沿着赵安然此时的视线,能够看到公司大门外,来了一辆福特牌商务车。
    车轮停稳,走下来一行人。
    为首那人西装革履,在三十八度的高温中,变得格外引人注意。
    但他很快脱下外套,并把外套交给同事,穿着一件短袖衬衫,立在了商务车旁边。他看起来年纪轻轻,左右不超过三十岁,且因外貌出色,堪称鹤立鸡群。
    帮他拿外套的同事清了清嗓子,出声道:“魏文泽,咱们和谢总约好了下午三点见面,现在来这么早,见不到他的人吧。”
    魏文泽不说话,先点了一根烟。
    烈日当空,他的头发被照得发亮,额头渗着一点细汗,眼神倒是清明得很。
    旁边的同事正欲说话,魏文泽便打断了他:“卡着点来恒夏,你不怕路上堵车?让他多等几分钟,谈判希望就更小,你说呢?”
    魏文泽手里拿着烟,但他只吸了两口,便掐灭了烟头,扔进一旁的垃圾桶:“对了,我还听说,谢平川这人不抽烟。”
    他们的商务车停了一会儿,公司大楼里走出两个保安。
    得知魏文泽这一行人,都是外包公司的合作商,保安的态度也很亲和:“车库在这边,您把车放那儿吧,门口不让停车,还请多担待些。”
    下午两点多钟,正值温度高峰。
    烈日炙烤着大地,空气被灼成热浪,保安指了指天上,与他们攀谈道:“这天儿见的,忒热了,大家伙儿都盼着下雨,您把车放外面,回来一摸,保管发烫。”
    魏文泽听他口音,和蔼道:“你是北京本地人?”
    那位穿着制服的保安回答道:“是啊,打小儿就在京城长大。”
    魏文泽偏头笑了,没有多说别的话。他让司机去停车,别的同事跟保安上楼,而他自己,却走向了恒夏集团的写字楼外。
    他的同事一扭头,发现人不见了,连忙扯着嗓子,大声喊道:“魏文泽,你上哪儿去啊?”
    “我去买包子,”魏文泽道,“我忙了一中午,还没吃上午饭。”
    在这一条街上,包子店不多不少,恰好只有一家。
    卖包子的老板娘是简云。
    简云今日也盘着头发,发尾扎了个浅蓝布巾,恰如她十八九岁的装扮。但她今年已满二十六,眉眼不及当年细润,性格也与从前不同。
    没有顾客的时候,她就在屋内看电视。电视是黑白的,接收天线,约莫十寸大小,但在二零一七年,这种落伍的电器,可以算是一件古董。
    她大约还是一个念旧的人。
    魏文泽站在店门口,端详了简云良久。
    他的喉结微微滚动,身上还残留着烟味,简云起身时,他的眸色也加深,终究抵不过一句:“你最近还好吗?”
    简云早就看到他了。
    她回望他的脸,答话道:“我忙着开店,做包子,没有什么好不好。”
    魏文泽道:“女儿还好吗?”
    简云的女儿今年七岁。
    简云十九岁那年未婚先孕,到了合法年龄之后,她也顺理成章,和孩子的父亲结婚,但是婚后不久,两人感情破裂,在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
    她初时是很难过的。难过到心肝俱颤,人生灰暗,以为自己这一辈子,都迈不过这道坎。
    她的历程恰如她的名字,云翳不散,又好像很简单——她的父亲体弱多病,全靠母亲维持家计,学生时代没有朋友,唯一和她谈得来的徐白,在高二那年便留学英国。
    简云曾经一心盼着结婚,她那时希望有一个新家。假如生活发生改变,它也许能变好一点。
    再然后,她就遇到了丈夫。
    她的丈夫是外地人,彼时他刚来北京打工,性格也偏内敛,他对简云的好,恰如润物无声。
    他们刚认识的时候,简云才满十九岁。她一向胆怯又自卑,哪里经得住魏文泽的架势,很快怀上了魏文泽的女儿。
    往后简云就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如今这一步……北京的离婚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九,于是她安慰自己,这并非突然的霉运,亦或老天爷不眷顾,她只是众人中的一员。
    她也仅仅是一个普通人。
    简云隔着一道木桌,看向门口的魏文泽:“你要是想来买包子,包子一块五一个。你要是想和我说话,我无话可说。”
    第21章
    魏文泽不是为了买包子, 他是想趁机会探望前妻。
    离婚以后, 朋友难做。简云的生活一波三折,魏文泽也没有一帆风顺, 他自认不是绝情的人,经常惦念着前妻简云,可惜简云不怎么领情。
    魏文泽道:“我今天来恒夏集团, 和他们的技术总监谈判。”
    他的时间不多, 只能长话短说:“我想拿更多的业务,跟他们建立长期合作。”
    烈日灼灼, 杂声喧闹, 魏文泽侧身站着,倚靠包子店的台面, 回头望向这条长街。
    他看到各种各样的路人, 或风尘仆仆,或行色匆匆,有背着书包的学生,也有拎着皮包的成年人。
    魏文泽明白,他只是这批人中的一员。
    他摸着口袋里的打火机, 抬头望向了恒夏写字楼,瞧见公司楼顶的银色标志, 在太阳下闪着耀眼的光。
    店铺里的简云开口道:“我没做过业务合作,不懂你们公司的事。”
    她垂着头,发丝落在耳际,从侧面看, 容貌依然秀美。
    魏文泽收回视线,转而打量起简云,他似笑非笑道:“不懂就不懂吧。”
    他没再询问女儿的近况,走之前只落下一句话:“你等着我,总有一天,我能在北京这座城市里,找到合适的位置。”
    这不是简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她没当真。
    谁都有年少轻狂的时候,胸腔中涌着一股热血,自以为能无往不利,摧坚破冰。
    再往后,却发现这个世界总在捧高踩低,对上奴颜媚色,卑躬屈膝,对下横眉冷目,精于算计。美满的人生多半千篇一律,各不相同的只有糟糕的境遇。
    魏文泽自认境遇不好,机会也不多,他盼着能好好把握,趁着现在还年轻。
    魏文泽没顾上吃午饭,和几位同事一起坐在恒夏集团的会客厅里,等了至少半个多小时,前台小姐才姗姗来迟。
    前台小姐把他们带入电梯,引到了写字楼的二十七层。
    二十七层的小型会议室里,谢平川和几位经理已经落座。
    窗帘严丝合缝,空调温度正好,茶水飘香,皮椅微凉——这是适合谈话的氛围,桌上还准备了纸和笔,像是免费提供给魏文泽一行人。
    双方人员分别握手后,貌似友好地各就各位。
    谢平川坐在长桌中央,显然这里是他的主场。他穿着一件深色衬衫,外表和着装无可挑剔,话也说得滴水不漏:“我们的部门会议刚结束,正好赶上了三点见面。”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目光落在魏文泽身上:“今天的天气很热,有劳你们过来一趟。”
    魏文泽端起纸杯,报以一笑:“谢总监客气了。”
    谢总监的助理拿出一沓文件,分发给了在场的所有人,其上记录了他们的合作状况,以及上一次业务的考核结果。
    谢平川道:“这是邮件里写过的内容,假如有什么异议,可以现在告诉我。”
    谢平川话音刚落,坐在他左边的技术经理俯身,小声与他耳语几句,谢平川却不甚在意地笑了。
    这一边的魏文泽,并不清楚他们的盘算。
    魏文泽带来的业务经理道:“谢总监,按咱们合同里说的,评价系统交由甲方完成……”
    谢总监的助理接话道:“我们是按合同做的评价。”
    魏文泽拿起那张纸,笑道:“升级和维护方面,我们公司想做,恐怕能力还不够。”
    他从座位上站起身,打开随身的公文包,翻出项目需求的复印件:“但是甲方写明的需求,我们超量完成了。所以这一次来,没有别的目的,只想请问谢总监……”
    谢总监没有说话,他看向了魏文泽,好像在洗耳恭听。
    魏文泽与他对视,放下了手上的公文包。他站在谢平川对面,嘴边露出更深的笑意。
    与谢平川不同,魏文泽并非科班出身。或者坦白地说,他其实没有上过大学。
    他高中毕业的那一年,查过成绩便放弃复读,背着一个塑料旅行包,独自一人离开县城,来到了他心中的圣地——首都北京市。
    山清水秀的地方,他已经看厌了。他想看摩天大楼,车水马龙。
    北京并未辜负他的期望,这里有很多机会,也有很多享乐之处。夜店酒吧里坐着漂亮的女人,稍微靠近几步就能闻到香水味,他和她们搭话,聊到天南地北,带来的钱很快花光,他才发现找一份工作,要比想象中更难。
    没技术,没文凭,没关系,更没背景。
    于是他一贫如洗,一事无成,同样一无是处。
    全靠父母的经济支持——虽然微薄却很有用,魏文泽买了一个假证,混进小公司学编程。起初是从java干起,月薪远不够衣食住行,后来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跳槽,终于走到如今这一步。
    魏文泽对技术不感兴趣,几年前就转向做管理,积攒了冗长的简历。待到今天,他凭借资历和业绩,成为了本公司的要员。
    他今天来恒夏集团,是为了和恒夏续约。按照老板的要求,最好能拿更多的业务,毕竟恒夏实力不菲,作为友商,他们也想分一杯羹。
    魏文泽道:“上一次的谈判里,咱们没敲定新业务,谢总监,您看今天合不合适,我把技术组长带了过来。”
    谢平川却笑道:“我以为今天的主题,是上一次业务的验收。”
    他侧目看向助理:“邮件是昨天发的吗?”
    总监助理尚未开口,魏文泽已经出声道:“是的,我们交付了代码,也给您发了一封邮件。”
    谢平川便道:“我个人很想和你们继续合作,可惜业务划分不在我的职责范围内,具体的情况,还要等工程部门审核。”
    恒夏集团的高管构成,与普通互联网公司几乎无异。不过大家都知道的一点是,谢平川不仅是技术总监,也是股东和公司合伙人。
    谢平川的话语权,怕是比他表现出来的,还要重要的多。
    魏文泽平心静气,端起纸杯子,喝了一口茶,继续道:“等我们谈完验收,也能有下一步的合作。谢总监,和您说实话,我们公司正在转型,不会一直走软件外包的路。”
    谢平川表示他很理解。
    然而一个小时后,会议结束,魏文泽一方却发现,谢平川逐条确认了需求,当场审核完项目,没再提起一句合作关系。
    谢平川送他们出门,直到他们迈进电梯。
    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刻,魏文泽评价了一句:“老油条。”
    他的同事听见了,笑道:“别说人家谢总监老,谢总监和你同一年的,你们都是1988年出生。”


上一章
返回

藏在回忆里的风景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