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人荒野

第59节

    做腌菜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是用高温清洁容器。新出炉的小坛子小罐子通通用滚水烫一遍,然后倒立在桌子上晾干备用。因为谁都没亲手做过腌菜,所以先拿出一小部分做试验。
    第一批试验品包括一些长豆角、辣椒还有一些香蒲的嫩茎。香蒲的茎也可以吃,是妮妮发现的,她想要做更多的线,却发现一些新长出来的茎太过柔嫩,一掰就断,里面全是水,于是带了一些回家,削皮后和切成薄片的腊肉一起炒了,味道鲜美,口感爽脆,和蒜薹或者嫩竹笋有些像。说到竹笋,这又是一件令人失望的事。那么大的竹林,竟然找不到一棵竹笋。从第一次去的时候到现在都没有。可能是季节不对吧。唉。
    品尝过香蒲茎之后,大家觉得,既然香蒲茎可以吃,那和香蒲长得很像的芦苇茎是不是也能吃呢?
    也是可以的。但是味道远不如香蒲茎好吃,纤维太多了,跟微微有点甜味的甘蔗口感很像。倒是0079偶然发现,芦苇的根系粗壮发达,抖掉沙土之后白生生的,有点像一种叫银翘的蔬菜,不如……
    自从发生过疑似辐射伤害的过敏事件,三位幸存者对新食材的态度比之前谨慎多了,除了让小动物帮忙试吃,还会抽签一个人为大家试菜,等一段时间没有不正常的反应后再正式引入新食材。
    在植物百科中,芦根是一种可以入药的食材,但异星球的芦根暂时没发现有那么多功能,就多汁爽脆挺好吃的,无论是炒,还是煮汤,或者稍微焯水凉拌,味道都很好。
    最常吃的几种异星蔬菜还有小黑豆豆喜欢的苔藓,有一种叶片肥厚,上面长有一层银灰色的细毫毛的苔藓最好吃,其次是水莲花的嫩叶嫩芽,古诗中说“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诗句中的荇菜也是一种水生花卉的嫩叶,可见类似的食材古已有之;还有就是和异星藜麦的叶子。上次带回来的藜麦籽妮妮用绑成蜂巢状的小竹筒试种了一些,天气渐凉后肯定是无法再次结子的,但是她本来要的就是嫩叶,她还用竹子做了把燕尾剪,当嫩芽长到六七厘米高时,一手薅住嫩叶,一手持剪,咔嚓嚓剪过去,就有一把绿油油的菜了。剪完之后,再过上一周到十天,新的叶子又会长出来。
    妮妮准备冬天时在屋子里做个小暖棚,能让藜麦的叶子一直长,就能一直有新鲜菜吃了。
    究竟如何腌菜,别说三人毫无头绪,就连0079收藏的纪录片里也没有说。只能凭着想象搞了。
    大家先将洗净晾干的菜投入坛子,加上盐,搅拌一番,静置几小时后,植物析出了大量的水,把水倒出来,再加上切碎的辣椒、姜丝,为了帮助发酵,还需要一些含有糖分的东西,那就再切半个苹果也切丝放进去吧,剩下那半个大家分吃了,都觉得不够甜,于是又切了半个梨放进去,干脆再倒进去点蜂蜜,之后充分搅拌,盖上盖子,放在阴凉通风处等着吧。如果没有发酵成功,两三天后,菜就会发霉腐烂了,到时候再试试改变调料,增减盐分。
    可喜的是,他们第一次做就成功了。
    坛子里的菜又析出了一些水,水里有很多气泡,菜的颜色没有太大改变,口感也依旧爽脆,还增加了苹果、梨、蜂蜜的甜味和一些更复杂的味道。估计是这星球空气里的有益菌努力工作时挥洒的汗水的香气?
    因为盐数量有限,所以每次做腌菜析出的水都保存在一个大坛子里了,又做了几坛子菜之后,齐盛提出,要不,咱们试试直接把菜放进菜水里?
    没想到这样做出的腌菜味道也很好,析出的菜水还能反复利用,每次浸泡的蔬菜腌制成功后取出另外存放,再加入新的蔬菜,补充盐、辣椒、姜等调料。
    腌制保存蔬菜时,妮妮也想过异星大白萝卜说不定也可以做成香辣小萝卜条,切萝卜条时她发现,案板和刀刃上很快留了一层白霜,异星白萝卜的淀粉含量太大了。
    她拿着萝卜条看了一会儿,忽然想到,我真笨啊!我怎么没想到做粉丝粉条呢?二当家最喜欢的家乡食物粉条不就是淀粉做的嘛!
    跟齐盛、0079商量后,三个人兴冲冲地把一块铁片拿出来,用凿子和钢钉打出孔,做了一个刨丝的工具。用这个刨子,他们把五公斤重的白萝卜刨成细丝,再剁碎,倒进一个大陶盆里,加水,还没搅拌呢,水就变成乳白色的了,全是淀粉!
    萝卜丝淘洗搅拌之后,捞出来,放进一个布袋里,又拧出了许多白花花的水,袋子里最后剩下的萝卜丝被榨干了最后一点淀粉,软巴巴无力地倒在晾晒蔬菜用的竹匾上,晾干了之后还能当菜吃。
    至于留在陶盆里的水嘛,静置及几小时后,把上层清澈的水窑出来,沉淀在底部厚厚一层细软粉糯的白面就是淀粉!
    有了淀粉,接下来就能做更复杂更精致的食物了!
    这简直就是本星球食物历史上的里程碑啊!和铁器的重要性不相上下!
    有了铁锅之后,妮妮教两个小伙伴做了几个配套的蒸笼,正好派上用场。她在蒸笼里铺上一块伞布,舀出淀粉平铺在蒸笼上,轻轻压平,铁锅里添上水,上火蒸。
    蒸了二十几分钟后,掀开蒸笼盖,里面的淀粉变成了一大块浅黄色半透明的圆坨。
    0079和齐盛都呆了,这……这东西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好吃的样子啊。
    妮妮没看出来两个小伙伴在怀疑她,兴致勃勃指挥他们,把粉垛倒在竹匾上,等上半天,表面出现细小的裂纹时就能进行下一步操作了!
    为了进行这一步,妮妮还专门现做了一条围裙,往那一坐,非常有仪式感。
    她把粉垛抱起来放在腿上,用膝盖夹住,两手握住刨刀,像刨萝卜丝那样把干了的粉垛刨成了丝。
    这时粉垛还是有一定水分的,越往中心越柔软,刨刀从膝盖开始刨,到了腿根的时候把粉垛顺时针转动一下,继续刨,刨出的丝连续不断,而且质地也变了!不再是淡黄色的半透明了,变成雪白的细丝了!
    这个神奇的变化让齐盛和0079都呆住了。
    妮妮看他们这样子,嘻嘻笑了,要不是二当家思乡情切,我也不知道怎么做这玩意呢!谁能想到有一天会派上用场呢?
    她拈起一根长长的粉丝给他们俩,“尝尝!”
    0079咬了一口,品品味,笑道,“像八分熟的龙须面!”
    齐盛是有点担心,“这么大,我们能吃完么?”
    “可以晒干,什么时候想吃了,提前泡软,和新鲜的一样!”
    齐盛放心了,他接过刨刀,“我来试试吧!”
    0079已经跟妮妮商量起怎么吃这种新获得的食物了,“好久没吃到面了。今晚我们吃面吧?”
    “好好好!炒鱼片面!你快去捞一条鲜鱼!”
    异星白萝卜的水分少,出粉率高得让人狂喜——五公斤萝卜做成了两三公斤的粉丝!当然了,这是还没晒干的粉丝,可以吃粉丝的时候不也要泡水之后才能烹煮么?
    这天晚上,三人围坐在厨房餐桌前,一人面前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开心大喊,“我们有粉丝了!”
    他们很快想出了效率更高的粉丝制作方法。
    晾得半干的淀粉加上滚水搅成团,稍凉之后揉得均匀光滑,然后放入“压面机”里压。
    压面机,其实不过是个架在竹架子上的竹筒,筒地的竹节换成了一片铁片,上面钻着发布均匀的小孔,每个孔三毫米粗,竹筒顶部有一个木槌,把揉好的面团放进筒(压面机)中,支架在一锅滚水上,用力压下去,面团就变成连续不断的面条落入锅中,滚上几滚,用竹筷子捞出来,盘成一盘挂在架子上晾干,等到又硬又脆时就能收进地窖里了。
    搞出来粉条粉丝之后,三个人每天一天四次一人领着一只竹兔在溪边潮湿的地上,还有沼泽丛林中溜达,想要让它们帮忙找出更多的异星白萝卜,果然收获颇丰。
    齐盛和0079从七只竹兔中筛选出了两只嗅觉最为灵敏的,给它们特别优待,在竹兔圈中专门辟出一块地,万万没想到,这两只竹兔贼精贼精的,不知怎么琢磨出了主意,把一块陶砖给翻起来,打洞,越狱了!等到天亮时,齐盛来喂兔子才发现,这时两兔早已逃得无踪无影了。
    竹兔,终于在与异星奴役者不屈不挠的战斗中取得了第一次胜利。
    第73章 厨房和铁皮炉
    做腌菜、粉条这几天, 大家也忙活着给厨房加盖四墙。陶砖都烧好了, 还等什么呢?尤其是地窖里现在放着过冬的存粮呢,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虽然大家之前已经练习过怎么砌墙了,但盖的都是砖窑、炼钢炉, 正经盖房子还是头一回, 起初工程进度很慢,有时还要停下里一起讨论一下, 但上手之后速度就快起来, 两天内就盖好了四面墙。
    正对溪水的那面墙上留了三面窗户,每面一米二高, 一米宽,每个窗户之间有半米左右距离,不过,现在还没窗户,只有几道十二三厘米厚的木梁留出的框。
    炉台本来在这面墙下,现在拆掉, 改成用六十厘米宽的圆木木台,木台下放上几个置物架,还有一个有木轮的小推车。
    齐盛原先建厨房时就早有准备, 他砍了好些树,还在山崖下专门搭了个柴棚,把这些木材立在崖壁上晾晒,这时木材都干了,正好用来做门板窗户框和木台等家具。当时他并没有刨刀斧凿之类的工具, 切木头全是用光能枪,速度倒是快,但切好的木头断面会有一层高温烧灼后的黑色,这次做木台和置物架时,他和0079把餐桌又打磨了一次,磨掉那层焦黑,和新做的家具一起抛光,再涂上一层厚厚的油,隔天用拧成团的干草擦去,油脂渗入了木纹,木质温润光滑。
    在临溪这面墙的右侧墙边,搭建着新的炉灶。这次的灶台有两个火口,还有烟囱,火灶旁边还专门留了个空位,是给水缸的!只可惜,现在他们还没办法做出水槽,不然这个厨房就和杂志上乡村别墅的厨房没什么太大分别嘛!
    厨房的地也重新铺了。竹兔圈的地都铺上砖了,人类天天要用的厨房还是土地,这说不过去啊。
    经过这番大整修后,焕然一新的厨房里充斥着各种气味,新做好的木器、油脂、干草、泥灰和陶砖……还有房梁上悬挂的熏肉、熏鱼、干辣椒、柠檬叶等食物的气味。
    大木桌上还铺了用香蒲丝线编织的一块桌布,0079在他之前做的诸多陶花瓶、花窑中挑了一个得意之作放在桌上,这时森林中已经没有什么还在开花的植物了,但他找了些长着红色小果子的树枝插在瓶中,又剪了一条长着金黄色叶子的藤蔓缠在边上,本来只有原木色和灰白色陶砖两种主色的厨房一下子变得亮眼。
    0079不是还做了不少怪模怪样的陶盆、陶碗么,他选了一个边缘粘着一圈又像是辫子又像是麦穗花边的大陶碗,放进几个青黄相间还带着绿叶的柠檬,粗糙的白陶大碗立刻看起来高雅起来,柠檬的香味漂浮在空气中,弥补了深秋花卉有色无香的缺憾。
    齐盛担心各种气味会引来好奇的小动物,每天临睡时都会用木板从外面把窗户封死,早上才卸下木板,打开竹编的推窗。
    三面窗户的采光非常好,从光线经过窗子的轨迹,还可以看出一天中时间的推移。
    不过,推窗只是暂时的。他们要准备烧制玻璃了。
    第一次烧砖窑的时候,他们打扫砖窑中残留的炭灰时发现了许多细小的小圆珠子结晶,清洗之后才发现这些小东西是混入窑中的沙子烧成的玻璃。这说明什么?这里的河沙含有大量的硅,很适合烧制玻璃。
    但要制作透明的、高质量的玻璃,他们还需要其他的材料和装备。
    为什么人类历史上玻璃出现的时间在铁器出现之后?因为制作玻璃需要用铁器工具。
    现在,他们已经有了铁砧——可以使玻璃熔液在上面成型,铁钳——可以剪断或修整玻璃胚的形状、大小,铁棒——用它碾压玻璃熔液,使之变成平面,缺的是蘸取玻璃熔液的铁管。想要做出玻璃瓶、碗等器皿,没有铁管不行。
    他们在考古纪录片中看过很多次——熟练的玻璃工匠用一米多长的铁管蘸取一团玻璃熔液,鼓起腮帮吹起进去,然后像甩动一坨黏糖或是面团那样来回甩动玻璃,再吹气,玻璃就渐渐变薄,成型,再将铁管一端的玻璃伸入炉子中加热,然后放在铁板上,用铁锤、铁钳揉压,就能使它随心所欲改变形状,满意时,就用铁片将之从吹管上割下来,等它冷却之后将切口打磨光滑,就做成了。
    所以,制作玻璃最关键的设备,是一条至少一米半长的铁管。这条铁管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3至5毫米是最好的,管子的内外直径也有要求,最好是在外径最好是5厘米以内。
    为了制作这条铁管,三位幸存者再次烧起了炼钢炉。
    在烧炉之前,他们做了许多准备,主要是制模和计算。
    铁管的模子尤其不好做,妮妮试了各种方法,最后,她先将一根长短、粗细都适合的竹子劈成两半,内外都打磨到滑不留手,先将它固定在一块木板上,将混合好的砂浆倒入两层竹子之间,轻轻震动底部的木板,务必使砂浆均匀成型,脱模之后,这根实心的砂浆柱子就是内模。
    接着,制作外模。
    选一根更粗的竹子,要能刚好能套在第一根竹子外面,两根竹子之间的空隙不超过5毫米,空隙还要均匀,将它劈成两半,内部打磨光滑,两根竹子固定在木板上,在它们之间的缝隙倒入砂浆,晃匀,砂浆干燥后脱模,这根空心的砂浆柱子就是外模。
    将内外两根砂浆柱固定在木板上,就可以开始浇铸了。
    为了提高浇铸的成功率,妮妮还用兽皮做了个临时的真空机,把模具整个包裹起来,只留下倒入铁水的一块小口子,暂时也封上,踩动踏板把模具内部的空气抽出来后,一个人固定模具,一个人让兽皮尽量保持密封,当第三个人拿着铁溶液准备浇铸时,快速移开顶部的小口子,浇!
    这样的砂浆模子,妮妮一气做了七个,大家都觉得浇铸成功的几率不高。事实也确实如此,即使动用了真空机,试着把模具中的空气抽走,但脱模之后,最终七根铁管中只有一根接近理想,距离最底部一厘米的地方还是有几个气泡,必须锯掉,其他几根的瑕疵更多,要么是在中间部分出现了大的气孔,要么干脆从上到下都有小气泡。
    将这根硕果仅存的铁管锯短、修平之后,妮妮称了称它的重量,还是很满意的。现在她手里这根铁管的重量和按照体积和钢铁的密度计算出的结果只有两三克的误差,这说明铁管内部是实心的,没有大的气泡,不会在使用的时候出现断裂、变形之类的意外。
    剩下的铁管也很有用处,没有太多气泡的地方都留下了。
    0079给一根四十厘米长的铁管两边安上了竹子把手,这就能用来碾玻璃了。
    除了铁管,三人还终于打造了念了好久的铁皮炉。
    这个炉子是齐盛根据几部考古纪录片中一闪而过的画面设计的,妮妮听他讲解图纸的时候又“偷偷”录了下来。
    炉子是个横卧的长方体,腹部是圆柱形,肚子很大,有近五十厘米高,炉门开在肚子前,这是填入柴炭的地方,炉子里还有一个铁条做的架子,柴炭放在架子上面燃烧,灰烬就会从铁条之间的空隙落到下面,很容易清理。
    炉子顶部有两个圆口,靠近屁股的是烟囱口,正中的是灶口,茶壶,小锅,陶盆全都可以放在上面。铁皮炉用来取暖的时候用圆盖子把灶口盖上,能让室内快速热起来,烟囱嘛,理想的情况当然是用薄铁皮或是其他金属做,但现在他们还没有把铁片压薄的技术,就暂时用竹子代替吧!
    做炉子的时候,大家对怎么制模有了不少心得,平面的浇铸是最容易的,而且可以在较柔软的材料上做出更多细节,比如雕花之类的装饰,然后将木模或者陶土模压在半凝固的砂浆上,等砂浆凝固成形后取下模具,再对砂浆进行一些小的修整,比如雕花缺了角可以补上。
    0079自诩为铁皮炉的艺术总监,其实,他不过是把乱七八糟的各种想法告诉妮妮和齐盛——这两个人才是掌握了陶土艺术的大师。
    最终做出的铁皮炉有四个狮子脚(0079坚称是狮子脚,但妮妮和齐盛都觉得像蒜头),炉门把手是一朵水莲花花苞,炉身上还有几种树叶拓印的叶脉花纹,炉门用合页固定,可以向左打开至近180度,炉子的边缘还有四季花卉和象征丰富食物的麦穗和鱼。
    铁皮炉造好之后三个人兴奋得把玻璃的事暂时忘到一边了,抬着几片铸铁,先搬到厨房组装好,点上火,插上竹子烟囱,看看它通气的效果如何,铁皮炉的效率很好,过了一会儿炉子就烫烫的了,用竹子做烟囱也有金属烟囱没有的好处,它不会烫手,冷的时候手可以直接抱在烟囱上捂暖。
    打开炉门,炉膛里的火烧得旺旺的,干柴发出特有的气味。
    妮妮蹲在炉子前,把凉凉的手放在炉门口,“要是有红薯就好了。”
    杨度最喜欢吃烤红薯。虽然海盗船有温控,一年到头都是常温,可是每年年底,他都会怀念他那个又冷又脏又潮湿的泥巴球老家,在他卧室有个电炉,他就在那儿烤他的红薯,洗干净的红薯包上锡纸,放在炉子里慢慢烤熟,特别香,甜味飘得整艘船的人都能闻到。
    不过这东西一次不能吃得太多,不然会放超臭的屁!
    她小时候还常和杨度比赛谁的屁更臭,强迫二当家和其他海盗当评委。她那时大概八、九岁?仗着体型小,偷偷摸摸走到某个人身边,无声无息放了个臭屁再悄没声遁走,躲在一边看受害者掩鼻大骂……
    唉,杨度这臭屁老东西现在在干嘛呢?该不会放弃寻找我了吧?
    0079和齐盛看妮妮对着火炉出神,两人对视一眼,并不说话。
    0079蹲在妮妮旁边,也伸手放在炉火前烤手,他很快也陷入沉思。
    齐盛心想,他们都有思念的人。
    他抬头看看这个他们已经尽力打造可依旧简陋的厨房,用心记住房梁上突起的树节,烟熏肉上一层油腻腻的黑灰,熏鱼扁扁的脸,红红的辣椒串,桌上的柠檬和粗瓷花瓶……还有他旁边蹲着的这两个人。
    真好。以后我也会思念这一刻的。


上一章
返回

三人荒野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