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小夫郎的市井生活

分卷(20)

    乔知舒不知道哥哥心里的想法,只是想到哪说到哪的安慰了一通,见哥哥紧紧抱着他闭着眼睛,他才闭上嘴巴不再吵人了。
    逆境催人老,盛尧的成长,只用了这一夜。
    但是亲人伤人的话,他这辈子都难以消化。
    岗儿自打养在他跟前,虽不同母,但也是他当作亲弟弟一般悉心照料下长到这么大,说岗儿是养在他跟前所以没的这些话怎能不叫他难过?他顶撞盛绍元,他什么都说了,唯独不敢顶撞那句岗儿都是叫你给养没了这句,他甚至不敢问岗儿埋在哪里,父亲的话,让他胆怯,让他无颜面对岗儿。
    言语的伤人之处,盛绍元永远想象不到。
    不止盛尧难过,十一岁的乔知舒也难以释怀,长姐被打断了腿,岗儿没了
    他好讨厌好讨厌盛绍元,讨厌他打盛尧,讨厌他污蔑盛尧,他根本就不知道哥哥是怎样疼爱和保护岗儿的。
    世人若只认钱,他要挣银子给哥哥!
    两人窝在一起,辗转反侧,夜不成寐,心中都默契的有着同样的目标,赚钱。
    长子丢下的那番话,狠狠砸盛绍元心里了,气没消下去不说,想骂儿子想到话反驳了,人却不在跟前听了,他这心里猫抓狗闹的。
    再一个,盛尧说的他心虚,在龙井村的时候,就常有他的闲言碎语,因为他的续弦方氏比他有本事,也因为媳妇儿会赚钱,他彻彻底底的没了作为父亲的担当。现在,他总觉着铺子里的帮工和伙计看他的眼神不对劲儿,是不是听了盛尧那句他靠女儿养儿子,都看不起他?
    盛绍元心火散不下去,鼻翼上涨起一个大脓包。
    这日他照常穿戴好要去前头看铺子,穿过作坊的时候被一个后厨帮工擦到了。
    这后厨帮工抱着热气腾腾的一蒸笼,他自己被热气熏得睁不开眼,只想快速将糕点搬去铺子,所以没注意到碰到了大东家。
    盛绍元来气了,严肃怒斥:怎么看路的!
    香雪甜糕铺子开业以来,只有盛雪这个小东家比较强势,盛绍元原是个朴实农家汉,所以没什么架子,方氏也不尖酸。开业头几天,大伙儿都忙,总有个磕碰,那会儿盛绍元甚至笑着让他们紧着怀里的糕点,说自己又撞不坏。
    这些帮工哪里懂得揣摩主人心啊?所以这位帮工向往常一样笑着道歉,没注意,对不住大东家。
    不料,今儿盛绍元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狗,直接指着人让滚!
    嬉皮笑脸,还有没有把我放在眼里?滚!
    所有人都被这一幕惊住了
    这之后,铺子里的人俱都不敢直面喜怒无常的盛绍元了,被骂滚的帮工也另谋高就了。
    再说盛绍元,他吼完人甩袖步入铺内,盛雪问他:爹怎么了?大早上哪家惹你了?
    盛绍元怒气未消,没说话。
    盛雪眨了眨眼,也懒得理了,这时候铺子门口来了一个气宇轩昂的书生,书生长的挺俊,盛雪多看了两眼。
    敢问这里可是盛尧的家?书生站在门口,问守蒸笼的伙计。
    是盛家,客人可是要买状元糕?
    因为乔知舒解斤两一事,把他哥哥盛尧是秀才的事情宣了出去,铺子在县城有了一定的名气,许多人慕名前来买糕点,故此,伙计见书生就这样问。
    书生脸上窘迫,忙摆手,学生苏夷,与盛尧有同窗之谊,他今日没去县学,遂登门拜访。
    苏夷?盛雪瞪大眼睛,将来的翰林院大学士!她急急两步上前,站在铺子门口,女儿家娇着声音:你是我大哥的同窗?你家在哪?
    苏夷面朝盛雪,眼睛只盯着女儿家的鞋面儿作答:学生家住青衣巷,请问盛尧在家吗?
    真的是江州青衣苏学士!竟然是盛尧的同窗!上一辈子怎么没听说呢?肯定是盛尧自卑不好意思提,要不被苏夷一比较,屁也不是。
    盛雪惊喜不已,你就是苏夷?
    苏夷面露不解之色。
    盛雪忙解释,无中生有:盛尧是我兄长,我常听兄长提起你,说你学识渊博!
    苏某不敢当。原来是盛姑娘,小生有礼。苏夷行了拱手礼,很有谦谦君子的书生气,盛姑娘,请问你兄长可在家?
    盛雪摇了摇头,脸上挂满忧愁,我舅舅家出了些事,大哥去帮忙了,不在家呢,
    苏夷听完也担忧,不过他家境贫困,马上乡试,他的银子只够去州府考试用,再拿不出多余的去龙井村或者上井村。
    苏夷羞愧作罢,要离去。
    盛雪再次把他叫住,你家在青衣巷哪儿?等我大哥回来,我让人去知会你一声。
    苏夷告知家中地址,转身离开了。
    盛雪看着苏夷的背影,回想上一世听到的传言,提到苏夷,竟然没有不夸的,只是没想到苏夷和她住在一个县城。
    穷居野处,你看看他结交的都是些什么人?盛绍元的声音传来。
    盛雪回头看父亲,皱起眉毛,爹!都说书生万户侯,人家年纪轻轻就是秀才爷了,很了不得了!
    秀才什么秀才,看他穿的粗麻短褐,便知不是秀才。
    那是因为苏夷家实在是太穷了,早年丧父,老母亲是个浣衣娘,有个青梅竹马纳鞋底供他读书,他也争气,仕途顺利后,衣锦还乡将娘亲和青梅接去盛京,内宅只有青梅一人,青梅和婆母有共患难的情意,从没有婆媳红脸的时候。而苏夷在一众学识渊博皆风流的学士里,他可谓是一股清流了。
    盛雪一边羡慕苏夷的青梅,一边反驳父亲道:人家是大哥的同窗,又不是二哥的同窗,肯定是秀才啊。
    盛绍元想到落榜的二儿子,无言以对。
    苏夷居然是大哥的同窗,而且还主动登门关心,看起来与大哥情谊深厚呢。如果能伴在这样的人物身边,那才真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盛雪转身朝娘亲方荷屋子里跑。
    现在的盛雪并没有想太多,只是单纯的慕强心理。
    方荷深陷在失去幼子的悲痛之中,终日昏昏噩噩,见到女儿才强打起精神坐了起来。
    盛雪坐在床边,拉着母亲的手,撒娇着说:娘,我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我需要乔儿,可是爹在气头上,我一提大哥他就发脾气。
    方荷:娘倒是能劝劝你爹,可是盛尧那孩子从小主意就大,他既然真的说出了往后不要你爹做主的话,就是怕你爹点了头,他也不会回来了。
    盛雪叹了口气,早知道我就不多嘴了
    嗯?方荷疑问,多嘴?你说什么了?
    盛雪很警惕,不敢提她用回不去县学的说法火上浇了油,就是乔儿问我小弟在哪儿,我早知道不多嘴告诉他了,这样爹也不会说出岗儿是叫他们养没的。
    不怪你,乔儿迟早会知道岗儿
    方荷悲伤的摇了摇头,每次听你说那天的事,我都难受,要是我醒着,怎么也不能叫绍元说这样的话!你大哥和乔儿是如何对岗儿的,我最清楚,你爹这话是往他们心窝子戳啊!
    盛雪也正懊恼,本以为刺激一下爹,让盛尧在不能读书,不能浪费时间和银子,谁知道刺激的盛尧离了家。偏偏这时候才又得知江州青衣苏学士是盛尧同窗,她真是肠子都悔青了!
    对呀!盛雪突然想到什么鬼点子了,她笑得狡黠,大哥和乔儿对小弟多好啊,爹和大哥都在气头上,我和大哥一直不亲近,娘是长辈,你去劝比我去强。
    所以,娘,你去劝劝大哥吧,我在家劝爹!无论如何,要让盛尧回来,她要借着盛尧的关系,走近苏夷。
    方荷点头,她还记得岗儿在的时候,最喜欢他大哥给举高高了,最喜欢吃乔儿蒸的发糕,岗儿,我的儿,唉
    **
    伤筋动骨一百天,孙鸿润还不能起身。
    盛尧天天忙着和曹家的人打交道,主要是之前谈好了,两日后曹家登门运茶。所以岗儿的事情他分身乏术,再有就是,他现在还不能从父亲的指责当中走出来,夜深人静,他开始会想,自己有什么脸再出现在岗儿面前?
    岗儿成了他心深处的一根刺,一想到岗儿,他就会回忆起父亲指着他大骂:岗儿就是叫你养死的!
    每当这个时候,他都无法呼吸
    现在是生存的重担压在他的身上,生存用忙碌、用焦头烂额拯救了他,所以面对曹家的商队,他从接待到送客,全程亲历亲为。很忙,但是只有这样忙他才能打起精神来。
    孙家长辈忙着照顾盛莺,安抚小萝花,再加上不知盛岗的事,只以为盛尧和父亲吵架了,所以错过了安慰盛尧的好时机。
    等盛尧忙完曹家运茶一事,孙家才知道事情有多严重
    盛尧用忙碌麻痹了这段时间的伤痛,也静下心来有了将来的打算。
    你要弃文从商?!孙老太爷惊到站起身来,尧儿,你!你糊涂!
    盛尧眼神坚毅,孙儿已是在深思熟虑下做出的这个决定,孙儿如今,已志不在科考入仕。
    外公可知,朝廷为何设立茶马司?
    孙老太爷焦急不已,朝廷做事自有章法,你是不是以为你成功卖了一季的茶叶就以为银子好赚了?外公和你小舅经营这一山茶叶,为何还是茶园户你知道吗!商人不为利活不下去,能在商场立足的,那得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人物!
    盛尧恍若未闻,继续说:北有匈奴频频侵扰边疆,朝廷需要茶马交易来换取马匹等战斗物资,这已说明国库虚空。
    城中茶商勾结,企图压低茶价,周边茶商利用茶马司新□□蚀朝廷官,在这样的官场下,当一个芝麻官儿,孙儿又能有何作为?
    如今小舅一个人肩负一家人的生计,小舅自然是疼爱长姐,可我若是和长姐一同压在小舅肩上,且不说小舅能不能喘上气,我和长姐是万万做不出这样的事的。
    而且盛尧信誓旦旦:孙儿有私心,我是绝对不会再让长姐回到那畜牲身边了!长姐出嫁时,我方十岁,一不知那人品行,二无力阻拦,如今我十七,也得知了那人不堪托福。往后有我在,长姐就是想招个入赘的,我也是会有这个本事的。
    盛尧他主意大,任凭孙家二老和其他长辈怎么劝,他铁了心不回县学了。
    他要北上。
    孙老太太是既惆怅又欣慰,尧儿这一席话是既有担当,又有远见,尧儿长大了。
    孙老太爷也长吁短叹:罢了,如你之言,考进士还得个七八年,就算真的入仕,小小芝麻官焉能在这浑浊的官场独善其身?焉知就一定能保护亲近之人?你既有了他念,外公一定支持你。
    乔知舒扒着门探着脑袋偷听,再一次折服在哥哥的担当和远见之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乔知舒默念了一遍,他要跟哥哥一起北上,他可以去做发糕卖钱。
    乔知舒还想听哥哥的计划呢,就被跑进厅堂的胜哥打断了。
    十一岁的孙胜:表哥,山下有人找你,说是姓方。
    姓方?孙老太太:打发她走,盛绍元舍不得面子便罢了,方氏在我眼里不过是个三文钱买一碗的兔血,她还没资格进我孙家大门。
    盛尧也没放在心上,更没打算下山见方荷。
    **
    方荷人也见不到,话也递不进去,只能叹气,只怪往日不重视盛尧和乔知舒,等失去了岗儿,才惊觉欠了人家哥俩不少人情,可惜已经晚了。
    打道回府之后,告知了女儿,她连盛尧的面都没见着,孙家小童也不愿为她递话,把盛雪气的直拨算盘珠子。
    他竟然敢不见您这个长辈?他的圣贤书都读狗肚子里去了?
    盛雪气哼哼的,她重生之后很是要强,隔日就在二哥房中摸来一本书,领了个奴仆就往青衣巷苏夷家去了。
    青衣巷面前的街上,都是些干着腌臜生意的铺子和摊儿。比如宰猪的铺子,宰卖鱼的铺子,还有穷人家汉子支个摊帮人杀鸡拔鸡毛,收取个两文钱的辛苦费,来光顾的甚至有富人家院子里的帮厨,图省事,图他拔得干净。
    所以盛雪一路上都是拿帕子捂着口鼻的,一条街都是肉类的腥臭味儿,由此可见将来的江州青衣大学士家里,得穷成什么样子了。
    到了苏夷家,更是见屋顶几块木头上盖着的全是茅草,盛家可是在村里就用瓦片做屋顶了
    盛雪的随从去叩了门,很快一个十五岁的少女来开了门。
    你们找谁?少女一双大大的眼睛单眼皮,眼尾朝上,鼻头大,嘴巴大,五官都挺大,穿着蓝色粗麻裙,长得并不秀美,更谈不上美艳。
    苏夷家穷,不可能有婢女,盛雪猜到眼前这个长相寡淡的女子就是苏夷那个青梅了,她心里哼道:长得像个□□,命倒好,吃着天鹅肉了。
    盛雪学着名门世家小姐那般端庄,这里可是苏秀才的家?我是盛家长房的二女儿,我兄长是盛尧,今日前来是受大哥之托,将这本书还与苏秀才。
    顺便当面代传几句话。
    蓝裙少女多看了盛雪几眼,夷哥哥在温书呢,您且稍等片刻。
    盛雪轻轻缓缓地点头,保持端庄,有劳丫鬟姐姐了,苏秀才曾在香雪甜糕见过我的,当时他和同我说了好些话,麻烦丫鬟姐姐代为提醒。
    蓝裙少女很明显的蹙了眉,欲言又止,最后还是见盛雪衣着富贵才没说什么,且转身去叫人了。
    盛雪没等多大会儿,那蓝裙女子就回来了,双颊带粉,双眸含羞,眉间也有喜色。
    有劳姑娘跑这一趟了,夷哥哥并未借书给你家兄长,怕是你兄长记错了。夷哥哥说家贫屋陋,姑娘又只身前来,唯恐坏了姑娘名声失礼之处,望姑娘见谅。
    看着盛雪离去,蓝裙女子还在回想刚刚她的夷哥哥对她说的话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盛雪一肚子怒气出了青衣巷,回铺子的路上却又笑开了。
    她低声自语:不愧是内宅只一人的大学士
    如此看来,还是得把大哥哄回来才是。


上一章
返回

小夫郎的市井生活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