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唐之神级驸马

第一百一十一章 儒之大者

    晋王府长史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一旦上了任,哪怕仅仅只是一任而已,那也算是打上了晋王的烙印,注定将再难有成为其他皇子心腹之可能,更为要命的是倘若晋王将来倒了霉,担任过其属官者,少不得都会跟着吃挂落。
    当然了,兼任的好处还是有那么一点的——姑且不论赵文振所知的未来趋势,只论现在的话,照常理来说,但消李治没有流露出夺嫡之意向。太子与李泰应该不会再刻意针对他赵文振了的,从此意义来看,长孙皇后的保护意图还是很明显的,问题是太子与李泰二人都是小肚鸡肠之辈。真会因忌惮而彻底放弃报复的念头么?这显然不太可能!
    在赵文振看来,太子与魏王哪怕明知长孙皇后的意图,也顶多就老实上一阵而已,一旦找到了机会,肯定不会让他赵文振继续逍遥下去的,换而言之,错非赵文振铁了心要力挺晋王,否则的话。兼任晋王府长史就是桩亏本买卖,那么问题不就来了——李治其人是否值得辅佐呢?对此,赵文振心里头当真是一点底都没有,无他,概因这货在历史上的评价实在是太差了些。
    “赵大人且请在此稍候片刻。”
    思绪杂乱之下,赵文振一路都是心事重重,几无话语,而徐恩显然也没太多交流的欲望,一行人就这么默然地赶到了立政殿门外的台阶下,直到此时,徐恩方才客气地出言招呼了一句道。
    “有劳徐公公了。”
    徐恩这话一出,赵文振方才算是从迷茫状态里醒过了神来。
    “皇后娘娘有口谕,宣黄门侍郎赵彦入内觐见。”
    徐恩进殿后没多久便又转了回来,昂然立于台阶之上,中气十足地宣了一嗓子。
    “微臣遵旨。”
    值此即将面见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长孙皇后之际,赵文振自是不敢掉以轻心了去,于应答间,飞快地收敛了下散乱的思绪,稳步便走上了台阶。
    宽绰的大殿里侍立着的宫女、宦官不少,坐着的唯有两人——除了端坐在大殿正中宝座上的长孙皇后之外,只有一名年过七旬的白发老者侧坐在一旁,尽管没见过面,可赵文振却是猜到了此人的来历——弘文馆学士萧德言,至于侍立在长孙皇后身旁的那名病恹恹的小儿么。自然便是晋王李治无疑。
    “微臣,黄门侍郎赵彦,叩见皇后娘娘,见过晋王殿下。”
    大殿之上,自是容不得丝毫的闪失,赵文振只略略一扫殿中的情形,便即紧着抢上了前去,很是恭谨地便行了个大礼。
    “赵卿不必多礼了,且平身罢。”
    长孙皇后轻抬了下手,和煦地叫了免。
    “谢皇后娘娘隆恩。”
    长孙皇后的声音很是清脆不说,亲和力更是十足,然则赵文振的心弦却并未因此而松将下来。
    “本宫久闻赵卿英武过人。今日一见,始知传言不虚。”
    望着赵文振那张英挺而又不失书卷气的脸庞,长孙皇后不自觉地便颔了下首。
    “皇后娘娘过誉了。”
    此番入宫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只是得了恩旨后的正常谢恩,可在赵文振看来,事情肯定没那么简单,故而,哪怕只是寻常的寒暄而已,他也自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雉奴,上前见过师长。”
    这一见赵文振气度沉稳过人,长孙皇后不由地便又颔了下首。
    “学生李治见过先生。”
    听得长孙皇后有令,一直好奇地打量着赵文振的李治赶忙走下了前墀,冲着赵文振便是一礼。
    “殿下客气了。”
    李治的礼数倒是很周全。只是眼神里明显透着股不太情愿之情绪,对此,赵文振虽是瞧在了眼中,却并无甚特别的反应,也就只是谦逊地后退了小半步,而后客气地还了个礼。
    “敢问先生,何为儒?”
    李治对赵文振的上任显然颇为的抵触,礼一行完。立马便摆出了副问难的架势。
    “儒者,有大小之分也,小儒固步自封,言必子曰,死读书、读死书,不通时务,不懂人情世故,自命君子,目中无人,抱残守缺,夸夸其谈,孤芳自赏。凡此种种,皆小儒也。”
    得,一小屁孩而已,居然还真当自己是考官来着。赵文振心下里难免有些个又好气又好笑。
    “哦,那不知赵大人以为的大儒又是如何呢?”
    赵文振这话一出,一直捋须微笑的萧德言可就稳不住神了,没旁的。概因他一向就喜欢以君子自居,又喜引用圣人之言,偏偏做官的能力极差,经历了南陈、大隋、大唐三个朝代,却愣是没能混出个名堂来,赵文振所言的种种小儒之表现,他几乎全沾了。
    “儒之大者,当为天地立心,为苍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李治这等才刚上蒙学的小屁孩能懂啥为儒才是怪事了的,能问出如此大的个题目,显然出自旁人的授意,在赵文振看来,那个指使者十有八九就是萧德言,既如此。赵文振又岂会对其客气,一开口便是警世之言。
    “此逆反之言也,赵大人狂悖若此,将置先贤圣人于何地?将置圣上于何地?”
    一听赵文振这般说法,萧德言顿时便倒吸了口凉气。
    “呵,何为天地之心?人之心也,盖人心之善端,即是天地之正理。故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心之全德曰仁;何为为苍生立命,须是令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方为圆成,孟子称:‘伊尹一夫不获,苦己推而纳诸沟中。’,然也!”
    “往圣之绝学,正理也,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但因人为气习所拘蔽,不肯理会,便成衰绝,其实,若教导有方,则人皆可以为尧舜焉,故,儒之大者首重教书育人,若得民智大启,万众一心,又何愁不得万世太平呢?”
    不就是诡辩么,类似的命题文章,前世那会儿赵文振可是看得多了去了,加之口才本就上佳,随便一扯,便是一篇大好之文章。
    “说得好!”
    赵文振话音这才刚落,一个爽朗的声音响起中,一身龙袍的太宗已大踏步从后殿转了出来……


上一章
返回

大唐之神级驸马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