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捡垃圾的学霸暴富了

第5节

    幸好是夏季,张张自带了一个毛巾被,在医院病房区走廊长椅上蜷缩睡了一晚,也不觉得如何。
    一大早不到6点,张张就醒过来,在公共卫生间洗漱一番,整顿了一下自身形象,就去护士台咨询爷爷的情况。
    护士台24小时有人轮班值守,不过早上查房的医生要7点左右才开始巡视,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病患,一般都是等医生查房后给反馈信息,需要通知家属的时候再通知。
    护士安慰道:“小姑娘别担心,icu那边有专门的医生关照。如果一直没通知你什么事,就说明没事,是好事啊。到了探视时间,你自己去看就行。”
    张张略松了一口气,买了一包方便面,就着医院的免费热水吃了。昨晚上太累,在长椅上一睡不起,晚饭都没顾上吃,现在肚子里终于有了货,暖了起来。
    一直等到上午10点,张张被传唤到了医生的办公室。这是病房区的办公室,值班医生都聚集在此处,有的讨论病情,有的则为病房区的人进行日常的诊治和处方开药等手续。
    张张被叫入单间,她认出了昨天手术室那里出现过的陈医生,焦急的问询道:“陈医生,我爷爷的情况有好转了么?”
    陈医生皱眉摇摇头,沉声道:“昨天夜里你爷爷虽然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各项指标都在缓慢恢复,不过意识一直不清醒。今天早上再查看,我们也请教专家分析了一下,认为有较大几率你爷爷可能短期内都醒不过来。即使能醒过来,恐怕也会有后遗症,比如记忆力衰退、语言障碍或半身不遂……”
    “啊?那怎么办,是否还需要进行手术?”
    “唉,你爷爷年龄太大,身体底子也不太好,有其他慢性病。除非必要,不建议短期内再次手术。但是如果长期没有太大的改观,可能……再尝试激进的疗法?”
    张张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医生办公室走出来的,爷爷的情况比她预想的糟糕许多。虽然可能明后天指标稳定后不需要再继续住icu,但是对于昏迷不醒无法自理的病患,普通病房无人陪护肯定不合适了。
    回去垃圾场的棚屋,那边的条件太差,左邻右舍离的远,去医院也不方便。为今之计只能是先找找看有否离她即将就读的高中近便的地方租住。暂时不去管垃圾场的生意,找别的门路赚钱养家。今后自己赚的钱不仅要负担学业费用,还必须能担得起房租和雇佣专人陪护爷爷才行。
    11点-11点半是探视时间,每天只有这半小时,张张隔着观察窗看了看icu病房内昏迷不醒的爷爷,心中衡量着几种方案。但是所有方案都是包括爷爷在内的,她甚至想过退学不上,专心经营垃圾场,请不起人,就接爷爷回棚屋,她专心照料爷爷,兼顾一下垃圾场生意,都可以的。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其实各种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钱不够。
    她打听过,目前在医院账户上存的钱省着点用,住普通两三人一间的那种病房,找个兼职的护工照应着,只能坚持三个月。住单人病房,条件好点,大概能坚持一个多月,前提是要排队等有病房床位,很可能是连多人病房都排不到,睡走廊临时病床。那条件恐怕和棚屋差不太多了。
    如果一直抢不到普通病房呢?她是不是将钱从医院账户上取出来,考虑其他方式安置爷爷?还是将垃圾场转手他人,换来的钱继续在医院蹲点守候,坚持找病房续费。
    她和爷爷都不可能长期住医院走廊,高中那边也是走读,没有学生宿舍的。她需要一个靠谱的固定居住场所,能让她和爷爷住在一起,白天顾不上,晚上起码能看护一下。
    而且照顾病患和外出赚钱,其实没有可能完全兼顾。她未成年,正规雇佣兼职很难找到,不正规的她害怕白忙一场都收不到钱。光靠吃老本,卖了垃圾场也未必能撑一年。
    张张才刚十五岁,距离成年还有三年。她是女生,面嫩尤其显年轻,发育的也不是很成熟。不像那些十四五的男生,长的高大粗壮已经过了变声期,甚至有胡子看起来已经有成年人模样,她虽然有力气,也无法伪装成年人去送快递或者做正规小时工。
    她以前能兼职的门路,无非是帮人代写作业,辅导低年级功课。这些兼职工作,单位时间内赚钱的效率并不高。
    家里收入的大头还是垃圾场的生意,有固定的上下游客户。她也只懂这个生意的原理,想让她马上改行经营别的买卖,一来没本钱,二来没经验。她轻易不敢尝试。
    垃圾场的土地是村集体的,爷爷当初承包了三十年,如今还有十六年才到期。当时承包费用很低,一片无法种庄稼的盐碱荒地而已,如今转包给旁人,除了能继续经营垃圾场,就只有清理了垃圾盖库房,先不说盖库房要投入多少成本和时间,最终的盈利能力都十分有限。因此转包他人的费用不可能是什么高价,仓促转手还会被压价。
    而且如此杀鸡取卵的钱,却未必够在城里租房雇人生活一年,得不偿失呢。
    她自被捡到那一日,就一直与爷爷相依为命生活在垃圾场,十五年来早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再者垃圾场里有许多陈年旧货还没来得及仔细分拣,仓促间转手给别人,张张舍不得,她怕爷爷也舍不得呢。
    她甚至还存了一些念想,万一那些没来得及分拣的垃圾里存了什么宝贝,旁人看不出来,她起码是能识货的。给她足够的时间,她需一一筛选一遍才放心。
    垃圾场不能卖,哪怕暂停营业先扔着也不能卖。她需要另外找门路,能兼顾未来三年高中学业和养家糊口的费用。
    是的,不到不得已,她并不想真的放弃学业。
    爷爷之前总是叨念他这辈子没文化吃亏找不到正经工作,走哪都被人嫌弃,所以无论生活多么清贫,节衣缩食他也坚持供张张读书,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他都毫不吝惜舍得投入。他还说张张是个聪明的,还盼着她能考出状元上个好大学,鱼跃龙门改变命运。
    张张很早就明白,没钱没靠山的人,只有读书,才是通向上层的捷径。
    许氏名下的慈善基金会办事效率挺高的,昨天接到郝景的通知,今天已经出了解决方案。虽然基金会一般都有固定的模式对应几种固定的人群,或者对口福利院、帮扶孤寡老人、救助失学儿童之类的,但是上面特意交代的临时任务,肯定是特事特办,直接对口解决问题。没有现成的流程,那就专门做一个合理正规的流程,说不定以后还能用到。
    于是郝景当天晚上就得到慈善基金第一轮次的跟进汇报。
    看汇报邮件的时候,郝景故意避开了许多颜,一来不想让许多颜再沾染这些具体事务,二来他存了一点私心,就是想第一时间先搞清楚那学生妹的情况。
    那学生妹并非妖娆美人,但是能让颜少定睛关注一二叨念两三句的女生,肯定是有特别之处。如果搞清楚这种特别之处,以及颜少的关注点,更利于理解颜少的思维模式。
    从小学开始,郝景就与秦恳陪伴在许多颜身旁,几乎日日形影不离。可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颜少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乖那样天真,偶尔也会生出叛逆和许多奇怪念头,关键是还不对他们说,就藏在心里,越来越让人还看不懂。这是所谓上位者的成府么?让人不能轻易揣摩他的心思。还是说,其实一切表象都有迹可循,是他们观察的不够仔细。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郝景发现那个叫张张的学生妹可不仅仅是品学兼优这四个字就能形容的。从小学到初中,张张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从无一次失手。关键是全面发展毫无偏科,还拥有大量各种区级市级甚至省级学科竞赛的头名、金奖证书。
    张张不仅学习好,体育成绩也好,尤其擅长各种田径项目,比如短跑、长跑、跳远和铅球,只要是那种不需要特别器材练习的项目、奖金较高的比赛,她都能得个好名次。
    等等,铅球?郝景记得那学生妹瘦高的完全还没发育的平板身材,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跑,跑的快跳得远还能理解,但她居然是扔铅球的高手?那些练铅球的妹子,一个个不都是膀大腰圆敦实的体重,才有优势么?
    这不科学啊!
    所以,慈善基金会建议的方案是在张张即将入读的高中,设立专项奖学金,奖励家庭困难学习成绩优秀的高一新生。当然这种奖学金不能设置的太离谱,三五万顶天了。毕竟那个高中是市重点,不缺各种门路获取捐资,有他们自己一套经营的章法。再有钱也不能打破固有的成例和平衡。
    但是张张爷爷的病情特殊,很可能一直昏迷不醒,继续住院观察,如果维持比较好的条件,一个月起码一两万的花销。奖学金一学期才发三五万能干啥?
    郝景驳回了这个方案,提了另一个思路:定向委培协议。
    作者有话要说:  求留言
    第10章 负债一百万
    定向委培协议,是许氏集团下面的公司为了在艰苦地区拓展业务,抢留人才,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操作手法。
    不过大多都是用在大学生身上。专门找那些家境贫寒但成绩优异品德良好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提供低息贷款资助其完成本硕学业,却要求对方毕业后只能到许氏名下指定的公司工作,签署十到二十年的长期劳动合同。当年的低息贷款用工作后的薪资冲抵,人才紧缺工作成绩优异的,薪酬自然不低,很快就能还清读书时的贷款,实现财富自由。
    于是几天后,张张收到了许氏慈善基金会发来的信函,上面写着只要签署一份定向委培协议,高中毕业考上985或211大学,选学指定专业,等毕业后进入指定的公司就业签署十年以上长期劳动合同,即可获得一笔年息1.5%利率的低息贷款。贷款额度5万起步上不封顶,偿还方式是工作后以薪资冲抵,分期慢慢还就行。
    当然现在是法治社会,定向委培协议也不是霸王条款,双方都可以提起解除协议。
    只不过一旦张张签了协议,接受了贷款之后再解除协议,就必须按照市价最高商业贷款利率五年内还清贷款。而对方一旦发现张张没有考上985或211大学,没有选学指定专业,或不能毕业,或毕业后与其他公司签署劳动合同,都算张张违约,对方可以随时解除协议,还可以主张贷款双倍额度内的损失赔偿。
    张张自然不愁自己的学习能力,只是那所谓指定的公司就业,并没有具体公司名称体现在协议上,显得略有一些不确定性。但既然要求学生考上好大学,甚至能资助到硕士毕业,足可见出资方是为了提前锁定正规高学历人才的。重视人才的公司,总是有前途的。
    大面上一看,这定向委培协议是一个好机会,能让她获得低息贷款,甚至如果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把握,她可以贷更多的钱。不仅解决往后的学费问题,还能实现她在城里居住,照顾爷爷一起生活的愿望。
    所以明知道许氏慈善基金会可能与那位富家公子许多颜有关,或许还存在什么隐秘的未知陷阱,等着她往里跳,但张张依然舍不得放弃这根救命稻草。
    先贷款一百万元,张张最终选择了这个数额。
    对于从小长在垃圾场的张张,平素大宗交易顶天了一两万块,而今到手的这笔钱可谓是天价了。当然多年后,身家上百亿的张张觉得年少时还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以她的能力该再多贷点钱才更划算。
    当年那一百万,她能想象的最大胆风.骚.的操作,无非就是在城里靠近重点高中的地方,买一套2居室的老房子,请个阿姨管白天做饭,陪护爷爷到她放学回家,甚至满足未来三年高中、大学的学习和普通生活开销。
    但是害怕爷爷病情恶化再抢救再手术用大钱,她买房子也不敢买贵的。张张要留下一部分钱,熬过这三年,等她年满十八岁后可以做许多正规的兼职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才更有底气。
    虽然许氏慈善基金会没说后续不能再继续贷款,但万一将来还需要钱,也要再商量再签协议,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将钱划她账上。留余地,求稳妥。先走一步看一步,说不定爷爷的情况好转了,一百万贷款都花不完呢。
    之所以一下子贷款这么多,又不是租房而是一步到位买房子,张张其实是有成算的。
    她之前业余时间研究过买房子的事情,毕竟垃圾场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爷爷年纪渐长身体毛病也多起来,最好能在城里购物和看病都方便的地方居住。这几年城里生活方便交通发达地段好的房子房价涨的飞快,尤其靠近重点小学、中学的那些房子,即使老旧小区二手房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不仅买卖二手房市场火爆,租房市场也年年高企。房东动不动就涨租,付不起就搬家。为求个安稳,张张决定直接一步到位买套总价低的小房子,将来再卖也不愁没有接盘的。
    按照目前的市场趋势,一两年后房价肯定还会上涨,万一急用钱,用房子作为抵押或者直接卖二手,说不定还能赚一笔。等于白住几年,还安稳赚了钱。
    事实证明,张张的判断很准确,等她考上大学的时候,她当年买的房子因为被划入重点学区,房价轻松冲破二百万,还一房难求。她十分后悔没可着那一百万买个更大的户型,那种能住上一大家子的三居室当年才八十来万,短短三年同样的房子五百万刚挂出来就被人买了。
    哪来那么多有钱人?无非是为了娃上个好学校,全家倾尽全力,卖了别处大房子,宁愿都挤在一起,三代同堂,轮番上阵照顾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可见读书上进是真理。
    张张决定买二手房的时候,爷爷依然昏迷,不过身体其他指标都有了改良,已经被转移到了走廊临时病床排队等床位,张张还雇了个护工在医院陪护。张张这边排着病房,那边操办买房的事也不耽搁。
    她怕别人嫌她未成年,还特意求了初中的班主任帮忙。
    这位班主任是知道张张家里情况的,当初也在张张借钱的时候慷慨解囊。如今张张贷款的钱到账,先将之前借同学、老师和朋友的那些钱都一股脑还清了。又私下找了班主任,说了未来计划。
    班主任先是帮她看了定向委培协议没问题,也十分赞同早点买房这件事,索性帮忙帮到底,客串了张张的家长。
    房子自然是买在张张名下,具体办事,看房、签合同、交钱过户,收房交割这些细节都是张张在操办,班主任统共出场就两次。一次是签合同见卖房的人,一次是陪着未成年人到交易大厅交钱过户。因为房屋总价低,含税费全算下来才五十万出头,张张又是全款买,流程非常简单,从订下房子到完成交割,一礼拜搞定。
    张张找的这套房子是市局委的家属楼,属于老公房,虽然外观老旧六层的砖楼,也没电梯,不过整个社区管理严格,大门外有人站岗,外来人员必须登记才让进。小区内部绿化维护的也挺好,各种树木花草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住在一楼还有自己的小院子能接地气。
    卖房人原是市局委的老领导,当时分房,大家都不喜欢要潮湿的一楼,他就发扬干部精神自己住了。家中儿女长大后都在别处成家置业,这里的老房子面积小,装修老旧,一直都是老领导和老伴自己住,年初老领导和老伴相继去世,房屋一直空置。儿女也没想着外租,毕竟装修老,不重新装修的话租不上价,干脆直接卖了分钱。
    这样的老房子,一般年轻人都看不上。
    张张却看了一眼就喜欢上了。
    原房主家里可能也有行动不便的人,家具虽然都老旧,不过所有通道和卫生间等常用生活区都改造的能够满足轮椅顺畅出入,甚至坐着轮椅的人都能去厨房里自己煮饭、去小院子浇花弄草。
    如果爷爷醒来,行动不便,以后要依靠轮椅了,这房子简直太合适不过了。就算现在爷爷昏迷不醒,那也需要时不时在天好的时候带爷爷出门晒太阳,推个轮椅出入更方便。
    尤其这房子的卖方很大方,将全屋家具甚至轮椅都留下了。只带走了一些他们认为有纪念意义的私人物品,其余包括许多老旧书籍报刊、甚至旧衣服、各色生活用品以及小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全都原样留下了。
    也许这满屋的旧货在别人眼里都是可以直接扔的垃圾,原房主懒得收拾就交割了房子还满心愧疚让了五千块。但在张张眼里,所有物品比垃圾场棚屋里的东西都好了不止一星半点。这简直是拎包就能入住!
    不对,她收拾的那个编织袋的包根本都不用拎来,直接人来就行了。垃圾场那套还是留在垃圾场吧,与这里实在不太匹配。
    张张收了房子,又去小区物业那里做了业主变更手续,顺便打听了一下在哪里雇阿姨靠谱的事情。
    当时来看房子的时候她就注意到,这个小区老年人多,应该都是退休在家曾经市委办里的公职人员,平素里还有一些操着外地口音的中年阿姨买菜出入。人员整体素质高,家庭条件虽然不是大富贵,不过请阿姨帮佣早就不稀奇了。
    物业那边果然与家政公司是有联系的,甚至物业的职工有家属就在做家政,一听是白天照顾老人,不用住家,周六日休息,只管做一顿午饭,活计比较清闲,就多问了问。
    其实照顾老年人有许多人不爱做,是因为老人总是要求严苛,有的保姆是孩子给请的,老年人自己不习惯,总是唠唠叨叨的与保姆不好相处。
    而张张的爷爷昏迷在床上,保姆只需要定时用鼻饲喂饭,每天擦身,帮着处理一下个人卫生就行。平时所谓陪伴,无非就是忙完了正事,只要人在屋里,不管是坐着看电视、织毛衣、打电话聊天干啥都行。
    昏迷的病患不在乎是否吵闹,兴许吵吵人家就能早点醒过来呢。而且昏迷的病患也不会折腾人,这可比那种半身不遂,却颐指气使唠唠叨叨的老年人好伺候多了。
    第11章 某种微妙的联系
    张张甚至都没去家政公司,直接就在物业得到了好几个保姆候选人联系电话。而且这几个人都是物业工作人员的家属,有物业担保,来历可靠,价格也比家政公司开的低。
    家政公司那边的保姆,如果推荐工作需要给家政公司抽成,4000元的工资,实际保姆本人能拿到手的就三千左右。因此许多有经验的保姆都不喜欢被家政公司扒这层皮,全靠客户介绍客户。只有刚来城里,没有客户信息渠道的才会去家政公司等着派活。
    张张是知道这种情况的,因此才会故意在物业那里多说一些,果然有收获。
    张张亲自与那几位候选人都见了面,挑中了一位姓王,年纪四十七八的阿姨。王阿姨虽然没有学历没有正规的医护经验,但是曾在老家照顾瘫痪的公公多年,善良忠厚口碑很好,人勤快、爱干净,还会做饭。后来她公公去世,儿子也大了,老家没什么牵挂,这才又随着丈夫到了城里。本来她就是想找个保姆的工作,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家里人怕她嘴笨太老实被人欺负了。
    如今遇到张张,也算是缘分。小姑娘品学兼优,说话客客气气,家里就只有昏迷的爷爷。这让王阿姨想起了当年夭折的女儿,不免动了怜爱之心。
    张张给王阿姨按照市场价开的工资是一个月3500元,包午饭,买菜的钱另算,周六日休息。王阿姨平时早上买好菜,7点来就行,晚上等张张放学到家就能走,有时高中三四点就下课,最晚不过五点多就能下班。
    王阿姨对此很是满意,上岗之后,闲来无事,还主动帮着打扫卫生,饲弄一下院子里的花草。天好的时候,用轮椅推着昏迷的张爷爷就在自家的小院子里晒晒太阳,也免去了遇到好打听的邻居问这问那。一切都安静怡然,让她仿佛又回到了乡下与世无争的日子。
    后来王阿姨看张张放学后匆忙跑回家自己做晚饭,又要伺候张爷爷鼻饲,索性就提前做好晚饭再默默离去。张张回来,桌上是热腾腾的饭菜直接就能吃,爷爷全身上下清爽,一看就被照料的很好,家中收拾的整洁一新。她不用多问,就主动将王阿姨的工资提到了每月4000元,包午饭和晚饭。
    许多感情不是嘴上说说,而是互相惦记牵挂,彼此的尊重与照顾。几个月相处下来,王阿姨觉得自己若有亲女儿也就是这样了,而且张张学习成绩那么好,比她那个考不上大学高中毕业就去南方打工的儿子强太多。
    张张也体会到了类似于母爱的关怀,逐渐从爷爷重病昏迷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全力投入高中学习生活。
    郝老先生好不容易等着游轮进到有信号的区域,结果却听那典当行的店长讲,那个有小十珍的客户没再出现。正遗憾中,又看到自己孙子问同样的小十珍,从照片看两枚铜元几乎一模一样。难道说真有这么凑巧的事,还是市面上突然有人抛售呢?这东西不会是批量造假吧。于是回复说,还是等旅行结束,亲眼看看那枚铜元才能确定真伪。
    郝景一看这种回复,心里就有点凉,已经做好了是假货的准备,还死皮赖脸从许多颜那边坑蒙了一些钱,美其名曰办事经费,其实弥补一下六万块的经济损失。
    </div>
    </div>


上一章
返回

捡垃圾的学霸暴富了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