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前任遍仙界

第595节

    殷妙儿到了铺子,便迫不及待地挑选了起来。她看中了一支莲花簪,可惜极贵,着实买不起,只好退而求其次,买了支桃花簪,嵌着一点粉色琉璃,十分可爱。
    回到家中,丫鬟便说表公子到了,催她换衣裳。
    殷妙儿紧赶慢赶地换了见客的新衣,重新梳头插簪。这才急急忙忙地去往嫡父的院子里,里头坐着个白衣公子,神如流水,意如轻云,竟是风尘表物。
    她愣了下,心底油然升起欢欣喜悦之意。
    “咳。”嫡父清了清嗓子,警告似的看了她一眼,对那公子解释,“这是你表妹,外人赏脸,多夸她聪慧懂事,实则不然,顽皮着呢。”
    又对殷妙儿道:“这是你表兄云闲,还不过来见礼?”
    殷妙儿赶紧过来行礼:“表哥。”
    “表妹。”云闲微微一笑,不似世俗中人。
    豆蔻年华,知慕少艾,殷妙儿不禁多看了一眼——唉,人世间的许多故事,都起源于在人群中多看了那么一眼。
    嫡父见长女如此失态,暗暗警惕,找了个“远道而来,风尘仆仆,必然劳累”的借口,支开了云闲。待屋中只剩下父女二人,方道:“云闲是你大姑父的孩子,如今你姑父姑母去了,借住在咱们家,你可要把他当亲生兄长来敬爱。”
    殷妙儿机敏,一下子听出了话中之意,顺着道:“表哥少失怙恃,实在可怜,不如叫他一直留在我们家,父亲也可就近照拂,好不好?”
    “不可。”嫡父断然拒绝,“云闲虽是我的侄子,可一直寄养在他姨母家里,能有什么好教养?素来丧父之子不娶。”
    殷妙儿沉着冷静,不慌不忙:“父亲是大家公子,何不亲自教养?表哥既然是您的侄子,想来绝不至于有辱外家门风。”
    女儿虽然年幼,却并未撒娇卖痴恳求他,而是条理分明地逐一驳回他的说辞。嫡父见了,欣慰之余,难免恼恨——家里养了她这么久,为了一个才见过一面的男人,竟然顶撞父亲。怪不得云闲的姨母不肯再养他,非要以八字相冲为由把人打发出来,可见不是个好东西。
    这般一想,对云闲的怜悯荡然无存。他道:“妙儿,你年纪还小,等你大些就懂得为父的苦心了。”
    殷妙儿“哦”了声,问:“爹爹,那我要是大了也不改心意,是不是就行了?”
    嫡父不动声色:“等你大了再说。”
    殷妙儿微微蹙了蹙眉头。她隐隐约约感觉得到,“以后再说”不是父亲的让步,而是更坚定的拒绝,但想了想,没有再争辩下去。
    辩赢了,能如何呢?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容得下子女的意愿?这种身不由己的束缚感让她不适,仿若置身于无形的大网中,却不知如何挣脱。
    唯有沉默。
    她希望想到一个能够夺回自由的办法,然而,尚未有头绪,父母便出手了。嫡父以男女有别为由,让她搬离了后院,又将云闲安排在自己院子后面的小院落里,等闲根本碰不到人,连说句话都难。
    而母亲则被嫡父说动,准备让女儿离开家里,去求知书院上学。
    殷妙儿惊讶,怀疑事情过于巧合,故作不舍:“女儿不想离开母亲。”
    “莫做小女儿态。那里的夫子可是连圣人都嘉奖过的,我费了老大力气才替你打点妥了引荐人。”殷母不容分说,替女儿做了决定,“等天气暖和点,你便出发吧。”
    母亲是一家之主,不止是丈夫、侍从的主人,也是子女的主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有命,若是不从,便是大大的不孝,打死也不会有人管。
    殷妙儿垂下了眼眸,轻声道:“好,女儿听母亲的。”
    第654章
    求知书院离家有些距离, 好在可以走水路,大约五日便能到地方。殷母托了个相熟的商队, 请她们捎上殷妙儿,免得她孤身上路受人欺瞒。
    殷家财力有限, 商队也是小商人, 船只不大,风大的时候摇晃得厉害。丫鬟上了船便开始头晕恶心,躺下起不来了。
    殷妙儿倒是不晕船,风平浪静时待在舱房里温书,晃得厉害便去甲板上透气。
    一来二去, 也就结识了船家的儿子,游小溪。
    第一次见他,是船家在骂人:“你说你一个男娃, 不好好待在厨房烧火做饭,学什么掌舵拉帆?难道你还能继承你老娘我的位置不成?”
    游小溪冷漠地看着他娘, 转身走开了。
    第二次,仍然是他老娘在跳脚:“薛小姐看上了你,是你的福气?你怎的得罪了人家?这下好了,指不定你老娘我的饭碗也保不住了。”
    薛小姐就是商队主家的掌上明珠, 花容月貌,□□豪奢, 人不能说坏,就是有些娇气,稍不如意便会发脾气。
    殷妙儿偷偷翻了个白眼, 心想:这话问得奇怪,还能为什么得罪,肯定是薛小姐看上你儿子了呗。呵,在薛家做了那么多年,不信你不知道主家女儿是个什么性子,还要你儿子去露脸,攀龙附凤也要看你儿子愿不愿意吧?
    这么一想,又不由想起自己家的事来。母亲父亲固然宠爱她,却是有条件的,听他们的话,他们就宠爱,不听他们的话,就是忤逆。
    于是起了几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出言道:“游娘子,厨下可有生姜?给我熬一碗红糖姜茶来。”
    殷母虽是小官,也毕竟是官,游娘子不敢得罪,赔着笑应下了。
    殷妙儿偷偷给游小溪使了个眼色:还不快溜?
    游小溪抱了抱拳,像条鱼儿眨眼就溜走了。
    几日后,船到了目的地。殷妙儿带着丫鬟上岸,正犯愁要不要租辆马车,行李有些沉,忽而听到薛家小姐饱含怒气的声音:“人呢?你不是保证他听话的吗?”
    她扭头一看,却见游家娘子垮着脸,连连赔罪告饶:“就是一错眼的功夫,谁知道……唉。”
    “别给我找借口。”薛家小姐冷笑,一脚踹向游家娘子。游娘子也狡猾,就地歪倒,“哎哟哎哟”的叫唤了起来。旁边的丫鬟赶忙劝了几句,薛小姐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甩下一句“给我把人找回来”,大步流星地走了。
    殷妙儿若有所思地看了看自家的箱笼,吩咐丫鬟:“找辆大些的马车来,我那个箱子里都是书,可容不得闪失。”
    丫鬟知道自家小姐爱书如命,立即应下。
    租了马车,谈妥价钱,殷妙儿和丫鬟便到了殷母提前租下的小院子里。这里离书院很近,已经有个老妇人收拾妥当,等着他们来。
    殷妙儿指挥她们收拾好箱笼,赶紧坐下吃饭。而后叫丫鬟煮了茶,买了些点心送到书房,说道:“你们歇息吧,我再温会儿书,不必等了。”
    小门小户的人家没有太多规矩,丫鬟和老妇人都应了。
    殷妙儿点了蜡烛,看了会儿书,等到天色浓黑,方轻轻道:“出来吧,安全了。”
    咔哒。书箱的盖子被打开了,游小溪跳了出来:“你怎么知道?”
    “我的箱子有多重,自己不清楚?”殷妙儿叹气,“你跑了,可就回不去了。”
    他道:“没打算回去。”
    “那你去哪儿?”
    “天下之大,自有去处。”
    殷妙儿想,哪有那么容易,官府对逃奴的追捕可严厉了。可她也帮不了他,殷母只是个小官,就算是大官,那也是母亲的身份,不是她的。
    父母和自己,未必是一条心呢。
    故而,她只是把荷包里的碎银子倒出来,将点心用手帕包了,全都递给他:“夜里有人巡夜,不好走。等到明日家中无人时,你再从后门溜出去就是。”
    游小溪问:“为什么帮我?”
    殷妙儿不好说自己看不惯游老娘,更看不惯薛小姐,实际上有点羡慕他离经叛道的行为,只好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需要理由吗?”
    游小溪沉默片刻,接过了东西:“以后报恩。”
    “好。”她欣然应允。
    翌日一早,殷妙儿带着丫鬟上山拜师,同时吩咐老妇人出门买东西。待她拜得山门归来,游小溪已经不见了。
    *
    求知书院名儒汇聚,来上学的学子们也多有才名。有人七八岁便考上了童生,有人所做的诗文已然传遍大江南北,才名之外,更有许多家世显赫之辈,巡抚之女,御史之女,报出去就是好大的名头。
    殷妙儿在书院里,只能说是家世最差的那一流。然而她并不在意,日日用功,从不缺课,亦不去享乐之地,老师们颇为偏爱这样的好学生,多有照拂。
    当然了,书院不是桃花源,攀比排挤、陷害打压之类的事少不了。殷妙儿有次考核得了第一,便被同班的人笑话家世贫寒,连丝绸衣服都穿不起。
    丫鬟气得嘴唇发白,她却奇怪得没有一丁点儿生气的感觉——穿不起丝绸衣服,是需要羞愧的事吗?被人指出现实,又有什么值得生气?
    所以她说:“路有饿殍,是官府的失责,黎民不能安居乐业,是帝王的过失。而我的一粥一饭皆由父母辛劳得来,只觉生养之恩无以为报,并不觉得有什么惭愧的地方。”
    这番话被山长听见,大为褒扬。
    之后,再也没有人笑话她了。
    过年时,书院放假,殷妙儿收拾行李归家,没忘记买些土仪赠人。不过,天寒地冻,水路不通,这次走的是陆路,颠簸了好些日子才到家。
    见过父母生父,送上礼物。云闲既然是表哥,自然也有一份。
    嫡父特意看过,发觉只是寻常的笔墨,无出格之处,在心里暗暗点头:出去一趟到底是不同了,先前不过是小姑娘爱美色,一时被迷昏了头脑。等去了外头,晓得什么样的丈夫才算是大家公子,什么样的岳家能有助于仕途,自然会明白他的一番苦心。
    殷妙儿表现得也很像那么回事,不再多看多笑,规规矩矩的。
    可云闲拿了礼物回去,摸着竹笔沉吟片刻,拆掉笔头倒了倒,什么也没有。又把笔杆放到火上烤了烤,裂开后掰开,才在中间部分找到了用蜡封住的小纸条。
    里面是殷妙儿的信,大致的意思是——“表哥好,问表哥安。很对不起连累表哥,父亲若是对他有什么不妥的地方,都是因为她不好,与他无干。而她想问问表哥,愿不愿意留在他们家,若是愿意,明天就穿件白衣裳,若是不愿意,就请穿其他颜色,她看了之后就明白了,不会再来打搅。”
    他微微笑了笑,烧掉了纸条。
    次日,他按照往常的习惯,依旧着白衣。
    殷妙儿开心坏了。
    她和父母说,决定明年就试着考一考秀才,夫子说了,以她如今的水平没有任何问题。
    父母都十分高兴,待她更是慈爱。而私底下,殷妙儿去寻了生父,问他:“表哥是父亲的侄儿,为何并不亲厚?”
    生父是个大大咧咧的性子,闻言毫不起疑,答道:“你表哥八字不好,说什么亲缘淡薄。他爹娘早早去了,养他的姨母说他碍了自家孩子的姻缘,气得病了好几年,你父亲许是因此有些忌惮吧。”
    殷妙儿“哦”了声,心想,看来考个功名,得到更高的身份地位还不够,得找个有名有姓的高人帮一把。
    过完年,她没有多待,急着回书院去了。
    春暖花开的时候,她考中了秀才,算是个有功名的人了。与她交朋友的人慢慢多了起来,为了维持基本的社交,殷妙儿挑了几个人品可靠的人来往。
    文人往来的宴会,除了诗文应和,多有妓子相伴。
    有位出手阔绰的朋友看殷妙儿家贫,知晓她多半没经过人事,特意替她点了个俊秀的少年,嘱咐醉酒后好好侍候。
    殷妙儿拒绝了。
    女友们十分不解,还道她是害羞,纷纷劝道:“此乃人伦大礼,不必拘束。”又道,“女子那处窄而娇嫩,须日久天长,徐徐启之。你若是不早些适应,将来成了亲,若是娶了个威武男子,怕是要吃苦头。”
    一风流女子则戏谑:“哎呀,她没经历过不懂。良家男子初次行房……就是走过场啦。男儿与我等不同,蠢笨得很。你要知个中奥妙,非由这些人不可。你信姐姐一句,绝不至于害你。”
    殷妙儿道:“一个谜题,自己解才有意思,若是旁人告知答案,又有何趣味?”
    众女抚掌而笑,道:“说的也有道理,只可怜了你家夫君,怕是要吃点你的苦头呢。”
    殷妙儿矜持道:“我还没有定亲。”
    “快了快了,你已有功名,家中定然有了成算。”
    </div>
    </div>


上一章
返回

前任遍仙界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