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天生不是做官的命

第17节

    每次大课间都有老婆来送爱心暖茶,今儿突然没了,林清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呢?
    王嫣脸一红,说:“这不是遇到小姑嘛!”
    林清走过来,看着淑儿说:“大冷的天怎么这么早就出来了,有什么事,让丫鬟来叫哥哥就好,你身子刚好,何必自己跑来。”
    “我身子已经好了,正想出来转转,”林淑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听说昨日哥哥去县署礼房报名了,并且请了五童互结和廪生具保。”
    林清点点头,说:“恩,科举的第一场是县试,县试一般在二月份由县官老爷亲自主持,每次在考前一个月,会由县署公告考期,昨日县署已经出了公告,二月四日考第一场,所以昨天我就请家学的夫子帮我找人担保去报名了。”
    林淑咬咬嘴唇,说:“哥哥,其实你只要有这个心,淑儿就知足了,哥哥你才读了几天的书,别人都从小开蒙。要不,要不咱明年再考吧!”
    林清听了,知道林淑这是怕他刚读书,去考不好受打击,就笑着说:“没事,只是考个县试,你放心,哥哥这点把握还是有的。”
    林清知道虽然自己有这个实力,可是别人不知道,他家里人,八成都只是以为他是一时热度,不过林清不打算解释,毕竟无论他怎么解释,都不如去考一场县试,拿成绩给大家看更令人信服。
    林清看林淑还想劝,就赶忙说:“我知道你们担心考不好刺激到我,不过我现在已经成家,这点刺激还是受的了的,再说,你们不让我考考,我怎么甘心。”
    林淑要劝的话顿时噎在嗓子了,最后只能说:“那哥哥你好好读书,不论考怎么样,妹妹都很感激,千万不要有压力。”
    “你放心。”林清说道。
    “哥哥,”林淑想了想,还是添了一句,说:“哥哥,读书还要爱惜身体,以后早晨还是起晚一点吧!”
    林清笑着说:“没事,我习惯了,我一向起的很早。”
    王嫣:……
    林淑:……
    这是今年最大的睁着眼说瞎话吧!
    林清想的却是:想不到我十年的高中班主任生活又回来了,每天早上五点起,晚上十二点睡,起的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唉……
    第二十六章
    林清把妹妹送回绣楼, 就又回到书房,看着书房里的暖炉上又温着新的粥, 笑了笑, 看来她夫人刚才又给他补上了。
    想到刚才他妹妹的担心,林清知道,其实不止是他妹妹担心, 他的父母也担心,甚至他的妻子也在担心,担心他会因为考不上大受打击,而变的颓废。
    只不过他们不好直接说出来,毕竟他前一段时间刚因为受刺激奋发向上, 他们怕一说,他受刺激更厉害, 所以才让他现在最担心的妹妹来说。
    林清叹了一口气, 他的父母,还是不相信他能考上啊!
    不过这个事不能怨他们,而是怪他自己,就他平时那表现, 谁会相信他能考上进士?
    别说进士,就算秀才, 只怕别人也不觉得他考的上。
    所以林清也不打算解释, 毕竟这事他解释也解释不清,唯有考几场,考出成绩, 大概他们才能真正接受他有考上进士的能力。
    想到考进士,林清用手敲了敲桌子,陷入沉思,如果放在上一世,他确实没有把握,可这一世,他觉得他还是可以放手一搏。
    这倒不是他这一世学问精进了,而是这一世的考试简单了。
    上一世,他正处在朝代的末年,当然他前世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由于朝廷重文轻武,所以整个国家文风极重,想当年他去省府参加乡试时,光参加考试的秀才,就有四千多人,连号房都不够,最后不得不在考前加试刷人,刷下一半,才开始正式乡试,而最后,只录取了不到一百人。因为朝廷已经有太多的官员,过饱和了!
    所以哪怕林清有前世的记忆,第一世也勉强算个学霸,可还是落榜两次,第三次拼尽全力,才吊尾考中举人。
    这也是他考中举人,在完成他爹心愿,让他爹瞑目后,为什么不继续考的原因。
    所以要是放在前世,别说进士,再让他考一遍举人,他都不一定能再次考中,毕竟临场发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可到了这一世,就大有不同了。
    由于前朝末年的外族入侵,北方士族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毕竟外族入侵就是为了抢夺财物,而士族身为大地主,积累的财富最多,当然首当其冲。
    当年新朝建立时,北方士族几乎十不存一,甚至百不存一。就算现在建国二十多年,北方士族也没恢复多少元气,毕竟人都没了,想恢复,没有几代繁衍,哪那么容易。而且当年战乱导致北方大量典籍散落,更是让北方的读书人水平倒退到一个可怕的水平。
    所以现在北方的乡试考试的难度水平,比起前朝末年,那绝对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林清觉得自己现在考个举人,还是非常有把握的。毕竟就算他当初吊尾,也是从四千秀才中杀到了第七十九名,而现在,他所在的省,每年省府参加乡试的,才不过千人,而且这千人比起之前的水平还大大不如。
    至于进士,进士是全天下举人都要参加,按理说林清没什么把握,毕竟北方虽然受了重创,可长江以南,由于天堑相隔,当初外族根本没法跨过去,所以南方几乎没受什么损害,南方现在的乡试,那修罗场程度,可是比前朝更甚。所以能在南方中举的,那绝对是学霸中的学霸。就算林清再来上一世,也不敢说就能争的上。
    可当初新朝初立时,太祖皇帝举行第一次会试,结果会试结果出来,榜上的一百八十人,北方举子竟无一人上榜。而此次主持会试的三位主考官,恰恰全是南人。
    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疏,告考官偏私南方人。太祖皇帝命人复阅落第试卷,打算增录北方人入仕。
    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
    有人上告说三名主考官故意以陋卷进呈。太祖皇帝大怒,处理了相关官员。同年六月,太祖皇帝亲自策问,取录北方举子九十人,并将三位主考官全部下狱以平民愤。并规定会试从此南北学子按南北户籍分榜录取,始称南北榜案。
    其实在林清看来,当时真不一定是三位主考官徇私舞弊,毕竟三位主考官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儒,就算稍微偏袒一点,也不会做的这么明显。
    真正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当初北方动乱刚刚平息,北方人都忙着逃命去了,哪有精力去读书,一方准备充分,一方好不容易逃得性命,孰强孰弱,考出这样的结果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至于为什么最后把南北榜案最后定为三位主考官徇私舞弊,则是更多的是政治原因,毕竟有时候,真相并不重要,政治安定才是根本,所以牺牲三个主考官,平定北方举子的怒气,就不奇怪了。
    不过不管南北榜案到底是主考官徇私舞弊,还是主考官背锅,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南北考生在会试录取时分别录取,这样一来,北方考生的压力大减。林清估测了一下,他拼命多考几次,过会试还是有希望的。
    至于后面的殿试,这个虽然不分南北,统一由皇帝录取,可殿试只是排名,林清觉得,只要过了会试,哪怕最后殿试倒数第一也没什么,倒数第一也是进士,虽然是同进士,可沂州府从建国以来,总共就考了两个进士,还都是两个同进士,他就算是同进士,也足以排前三,也算得上光宗耀祖,在沂州府可以横着行了,给他妹妹找个女婿,绝对是手到擒来。
    不过这都还是预估,真正的还是要实际去考,所以从他下定决心要参加科举后,林清就拿出上辈子当高三班主任的劲头,开始进入备考的复习。
    ……
    林清重新拿起旁边的一摞卷子,开始看前几年的县试考题。
    每年县试过后,县令在定了名次后,就会把榜上有名的学子的卷子贴在县衙外,让众位学子观看,不仅起到督促后进的作用,更能体现县令改卷的公平性。
    当然,这个规定也只在县试中有,等府试、院试和以后的考试中,就不会在张贴了。
    林清当年还好奇为什么只有县试张贴试卷,以后就不张贴了,等到他一路考到举人,就明白了,因为只有县试的试卷才能张贴。
    县试一般考三到四场,每场不外乎考四书文,试帖诗,五经文,换一句话说,就是考比较死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比较好打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好不好一眼能看出来,所以判分不会有太大的争议性,排名也简单,县令为了显示自己改卷的公平性,当然愿意贴出来,可是等府试、院试和以后的考试,策论一添上,这就是各花入各眼了,这判分要想让所有人都心悦诚服,那可就难了,当然就不可能贴出来了。
    不过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凡是县试的试题,一般各个书斋都有卖,林清前些日子出去兜了一圈,就把近五年的县试题都搜回来了。
    考前刷真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林清边想着边突然乐起来,好像自从他当了老师后,就和做题结下了生死孽缘,不由想起了当初刚入职时遇到的一件妙事:
    当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实习期),学校领导要求刚入职的老师做自己学科近五年的高考题,他做到不会题,就拿着题去问备课组组长,组长接过题,连题都不审,看一眼,就呱呱的给他把思路,解题技巧,解题标准答案讲解清楚明白,甚至告诉他,哪省哪一年还考过类似的题目,甚至告诉他这个考点在近十年中出现过几次,每次有什么变化。
    林清当时听完顿感惊讶,感叹道:“组长你好厉害,这都能记得住!”
    组长神秘一笑,说:“你以后也能这样。”
    林清当时摇摇头,实话实说:“我记忆力肯定没这么好。”
    组长哈哈大笑,说:“这个压根就不用记忆力。”
    林清以为组长在安慰他,就拿着试卷就走了。
    十年后,林清两眼泪汪汪的看着全国高考卷物理部分,他才知道,组长真不是安慰他,当他把近十年高考物理部分做了不下二十遍,讲了上百遍后。
    林清心道:我就是猪我也背下来了!!!!
    后来,林清接到教育局的调令后,第一反应不是我要升官了,而是我以后再也不用天天做物理题了!
    可惜,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他确实再也不用天天做物理题了,穿越后,他改做古文言文题了!
    而且一辈子不够,第二辈子还要继续。
    林清看着试卷,安慰自己,起码他现在算是文理兼修,终于不偏科了是不是。
    第二十七章
    刚到寅时, 正是伸手不见五指,西跨院却灯火通明。
    王嫣仔细的将一件件考试用品小心的放进考篮, 对林清说:“二郎, 东西收拾好了。你过来看看。”
    林清点点头,走过来,又将食物、笔墨纸砚、证明身份的文书, 还有礼房发的古代版的准考证仔细检查一遍,说:“都齐了。”
    王嫣把考篮放好,对林清说:“现在刚是初春,早晨寒冷,我让人准备了狐裘, 你带上。”
    林清想到县试是县令亲自在县衙后院的考棚举行,不是乡试中在号房只许着单衣, 点点头, 说:“恩,我等会穿上,还是夫人想的周到。”
    王嫣脸色微红,说:“妾身祝夫君旗开得胜。”
    林清笑着说:“你放心。”
    王嫣给林清披上狐裘, 林清提着考篮,两人一起朝外院走去。
    走到外院, 就看到门口有一处光亮, 几个人正等在那,林清定眼一看,居然是林父、李氏、林泽、林淑和小李氏。
    林清和王嫣赶忙走上前, 林清说:“爹娘,哥哥嫂子,妹妹,大冷的天的,你们出来干什么,不是说了不让你们送么。县试就在咱家门口,隔了还不到几条街,我去考完就回来。”
    林父帮林清把狐裘的带子又系了系,说:“我和你娘睡不着,就起来看看,等会去县衙考试,好好听大人怎么吩咐,无论题会不会做,都不要太紧张,爹和娘不求你考的好不好。”
    李氏也过来,把手里的暖炉塞给林清,又摸了摸林清的手,说:“手这么凉,怎么不带个暖炉。”
    王嫣忙说:“是儿媳疏忽了。”
    “娘,不用带暖炉的,等会带的东西都要经过检查,带的东西越多,越麻烦。”林清摇摇头说。
    “不能带进去,就先拿着,等会进考棚之前让下人收着就是了,要不这一路上多冷啊!”李氏心疼的说。
    林清想了想也是,点点头,收下。
    李氏看了这才放心,又仔细看了看林清身上穿的,发现足够厚实才放心下来。
    林清看着时间不早了,就对一家人说:“时间不早了,我去了,你们也快点回去歇歇,初春早晨天寒料峭,千万别冻着。”
    林父点点头,对林清说:“恩,你去吧,让泽儿送你进考棚。”
    “爹,就这么近,真不用送。”林清忙说,他家离考棚还没三里路。
    林泽过来拍拍林清的肩说:“行了,让我去送吧,要不爹娘那不放心样,还不亲自跟去。”
    “那好,辛苦大哥了。”林清点点头。
    “辛苦啥,我从小跟着爹爹走商,没想到今天还能陪着人去考试,也算去见识见识。”林泽对于这第一次陪考,还是蛮兴奋的。不过他没想到,从此他开始成了专职陪考人员。
    林泽和林清一起上了早就准备好的马车,林管家也跟着,一起往县衙赶去。


上一章
返回

天生不是做官的命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