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将军夫人和离了吗

第 10 章

    既然万事准备妥当,第二日,谢承宣与萧玉杏便带着仆妇侍女与侍卫们上了南下之路。
    毕竟这一去,也不知何时才会回来,萧玉杏尽可能将能带走的细软全都带走。
    她又想着,此去南疆,她和他是从头开始,还不知道人情走动得花用多少钱。于是她用最省的钱、置办出大量的绫罗绸缎,各种宝石边角料,甚至还买了不少精美的大大小小的匣子……
    想起前几日当萧玉杏带着沈嬷嬷、春明收拾行李的时候,春明还傻乎乎地问,“大奶奶,南疆那边没有首饰盒子吗?为什么我们要带那么多去呀?”
    沈嬷嬷又好气又好笑地戳了戳春明的头——
    “得亏大奶奶成天把你带在身边教养,连这个也不知道?你想想,甭管什么首饰,用这样上好的小匣子装着,是不是看着就不一般了?如今大爷大奶奶还年轻,家底儿不算丰厚,就算送了真银白银的东西出去,人家也未必领情,倒不如走奇巧的路子!”
    沈嬷嬷笑骂。
    春明这才恍然大悟,说道:“难怪大奶奶买了那么多的珠子串儿的,我就说呢,咱家大奶奶心灵手巧,穿出来手串儿、自己改的簪子……可比首饰铺里的好看多啦!”
    萧玉杏掩着嘴儿笑。
    这会儿萧玉杏和春明共乘一辆马车,沈嬷嬷坐在堆行李的马车上;谢承宣带着三个侍卫和一个老仆……一众七人、共有两辆马车,朝着南疆而去。
    半路上,谢承宣依着之前和萧玉杏商量好的,先拐了个弯儿,去拜访萧玉杏的好友林诗兰。
    林诗兰的丈夫乃富华县丞奉肃之。
    两对年轻的夫妇一见面……萧玉杏与林诗兰是旧友,本就有说不尽的话;谢承宣却只是在与萧玉杏大婚的时候,与前来吃喜酒的奉肃之打过照面。
    如今一详谈,谢承宣这才惊觉原来他和奉肃之之间居然有那么多可以聊的?且二人对于朝政的见解、对于各地风土人情的了解……几乎完全一致!
    二人越聊,越觉相见恨晚。
    当下,奉肃之就苦劝谢承宣留宿一夜。
    林诗兰也极力挽留萧玉杏……
    于是,谢氏夫妇便在奉家歇了一晚。
    当天夜里,两个男人联床夜话,据说聊了一夜。直到天亮后,谢氏夫妇要启程了,奉肃之仍然十分不舍,带着林诗兰依依不舍地十里相送,最后洒泪挥别。
    萧玉杏与谢承宣正式踏上旅程后,两人商量了一番,在刚开始的两天里,吃、就吃自己带的干粮;住、就住在半路上的驿亭里。
    这样最省钱了,等于没有花用。
    到了第三天,他们带着的干粮吃完了,晚上就开始住驿站。
    白天在路过城镇的时候,萧玉杏会拿出她在京城添置的一些样式新奇的手帕子、堆纱花儿、首饰匣子什么的,沿途上首饰铺子去变卖,或是看中了一些边角料的珠宝珠儿串儿的,也淘换些回来。
    她眼光好,且京城里流行的首饰样式本来就比小县城里的强,再加上她口才了得,竟挣下了不低于十余倍的利润!
    就靠着萧玉杏淘换小物件儿得来的银钱,一众人在路上走了七八天,基本没花什么钱。
    对谢承宣而言,其实他并没有缺钱到这个地步。
    但萧玉杏在花用上的精打细算、在跟首饰铺掌柜套近乎抬价时……仿佛让他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完全不认识的女子。
    她自信、从容、冷静而又聪慧。
    他对她越来越好奇,也越来越了解,还想更多的了解她……
    于是他便由着她。
    萧玉杏一路倒腾货物,低价买入再高价卖出……等到终于抵达南疆时,夜里一算账,这一路上她一个子儿没花,倒还盈余了七八两银子、外加一堆精致的小物件。
    前来接应谢承宣的人,名叫柯若贤。两人幼时同窗,在同一家书院念书,感情胜似亲兄弟。后来柯若贤随父迁往岭南,两人就只能通过书信往来。
    岭南地处南疆,与交趾国相临。而交趾国常国动乱,导致民不聊生,只要一发生饥荒,那边的军民常常入侵边境,所以岭南战事频繁……当然了,基本都是小打小闹。
    所以在南疆从军,容易挣来军功、也容易高升。
    柯若贤原本打算把自家的一间小院收拾出来让谢承宣夫妇住,但谢承宣和萧玉杏商量过,觉得既然正儿八经地想来这儿发展,那还是正儿八经的买下一个小院来住比较好。
    于是当柯若贤引着谢氏夫妇到他家的小院看了看……
    萧玉杏觉得这里的环境还挺不错的?
    再加上柯若贤有意出手卖掉这座宅子……
    萧玉杏给了谢承宣一个暗示。
    谢承宣会意,拉着柯若贤去外头喝酒,席间给了柯一笔银子,将这大三进的宅子买下。于是吃完酒,二人寻了个经济,一块儿去了衙门。
    夜里谢承宣拿着这宅子的契约回来,将之交与萧玉杏,说道:“事儿有变……说不好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萧玉杏细细看了一遍地契与房契,将之郑重收好。
    又见他脸色有些凝重,不由得关切地问道:“此话怎讲?”
    谢承宣说出了原委。
    原来,柯若贤之父柯东靖原为南疆驻军首领,却在两天前接到了调令,即将调到西疆去驻守。柯若贤虽为统领之子,走的却是科举的路子……再过几天,柯若贤也要离开南疆,准备上京备考了。
    也就是说,被谢承宣视为倚仗的柯家父子很快就要离开了。
    原来是这个啊!
    萧玉杏并不担心。
    前世,谢承宣也稳稳当当的在南疆经营了十年,最后成为一方大员……
    萧玉杏安慰他道:“大爷不必忧虑,咱们初来此地,本就做好了从头开始的准备。大爷是个能干人,无论柯大将军与柯二爷(柯若贤)在或不在,咱们都是要靠自己的。”
    顿了一顿,她又劝道:“我反倒觉着,若柯大将军和柯二爷不在的,才没人敢说大爷是凭裙带关系攀上来的呢,还自在些!”
    谢承宣听了她的话,觉得心里好受了些。
    殊不知这只是萧玉杏随口说说而已。
    到了新家新院子,夫妻二人仍如同在京都那样分房睡。萧玉杏住在东厢房,谢承宣则搬进了西厢房里。
    知道谢承宣今天要出去和柯二爷吃酒,萧玉杏一早让沈嬷嬷备下了醒酒汤。
    此时与谢承宣说完了话,她便让春明去端了醒酒汤来,呈与谢承宣。
    谢承宣受宠若惊。
    待他饮下了醒酒汤,萧玉杏便回了自个儿住的东厢房。可刚一迈进东厢房,她就看到摆在胡床小几上有个装蜜饯的九格小匣?!
    萧玉杏顺手打开,拈了块糖藕块吃了。
    哎,这糖藕块不好吃,甜到齁得人心慌……
    她皱了皱眉,却突然听到外头响起了谢承宣踢踏的脚步声,且还像是在堂屋里徘徊了一阵子?
    难道说……
    他嫌醒酒汤又腥又苦,想找点儿送口果吃吃?
    萧玉杏看向这只九格蜜饯匣子。
    ——盒子很精美,被分成了九格,每一隔间里都垫着油纸,里头放着几样干果和果脯。不过,好吃的糖莲子、蜜枣儿什么的已经被她吃完了,只剩下糖藕块、糖柚皮这样的她不太爱吃的。
    想了想,萧玉杏整理了一下蜜饯匣子,将其他间隔里的蜜饯给挪到已经吃空了的间隔里,然后吩咐春明道:“把那盒子蜜饯拿去给大爷,教他吃一块,压压嘴里的药味儿。”
    春明应下,捧起匣子出去了,没一会儿又捧着小匣子回来了。
    萧玉杏没有将这事儿放在心上,自顾自地去洗漱了。
    唉,还得早点儿歇下。
    这初来乍到的,还不知道有多少事儿等着她一一捋顺……
    = =
    可对于谢承宣来说,小丫环送来的这蜜饯……意义又完全不一样。
    相对于萧玉杏初到南疆的乐观,谢承宣的感受却是——压力极大!
    他是真真正正头一回背井离乡的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且还负有振兴家族、养家糊口的重任,所以远不如萧玉杏轻松。
    原以为还能倚仗好友一二,没想到……
    这忐忑不安的心情,幸得萧玉杏这朵解语花的劝慰,才教他略微放宽了些心。
    可方才饮下又腥又苦口的醒酒汤?
    瞬间又令他心中生出了无尽的烦恼与苦闷!
    于是他又从西厢房里出来了,原想找杯冷茶吃吃,或压一压嘴里的腥臭药味也好……
    不曾想,小丫头春明从那边屋里捧着个小匣子出来了,朝他行礼,“启禀大爷,大奶奶怕您吃了醒酒汤心里不好受,特意让奴送了送口果过来。大爷拿过含一块在嘴里,就不觉得苦了。”
    说罢,春明打开了匣子。
    谢承宣朝匣子里看了一眼,随便拈了块什么,还没看清就塞进了嘴里。
    春明见状,收了匣子,朝他行过礼又退回了东屋。
    谢承宣咬住了那块蜜饯。
    原来是块蜜渍杏脯?
    初入口时,果脯带着浓郁的蜜糖香气,再轻轻一咬……那软糯的果肉绽开,透出了清冽的甜杏果香。杏脯干果里的微微酸意又将浓浓的蜜糖甜滋味衬托得百转千回。
    谢承宣于怔忡之间,根本不知道春明已经收了匣子,进了东屋了……
    他只觉得嘴里这块蜜饯实在是甜到了心底深处。
    含着嘴里的杏脯,谢承宣盯着东屋门口的锦锻帘子,也不知呆立了多久。
    ※※※※※※※※※※※※※※※※※※※※
    阿杏:居然还漏了块蜜渍杏脯?失算啊失算


上一章
返回

将军夫人和离了吗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