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廉吏能臣34集电视连续剧

宋神宗慌忙接过奏章,一看……

    (旁白):“原来成都戍边将士叛乱,知州叶允明化装出逃,不知去向。成都府失去了主心骨,已乱成一锅粥。”
    宋神宗看完奏折心往下一沉道:“川蜀政局不稳。”他眼光往下一扫:“谁能解朕之忧?”
    大殿上众臣屏息静气,大气不敢出……
    (旁白):“众大臣听说边境将士叛乱,加上蜀地山高路险,早已吓得噤若寒蝉,谁也不敢站出来回答皇上所问。”
    “难道就没有人敢站出来替朕分忧?”宋神宗见众臣鸦雀无声,失望地问道。
    “启奏陛下,臣认为赵抃能担此重任。”良久,宰相王安石奏道。
    “赵爱卿?可他曾任参知政事,再让他远赴成都当知府,不合旧规呀。再说,他已三次入蜀,这已属本朝绝无仅有。现在年已六十有余,也超过了年甲未高的要求。朕再要求他去,也于心不忍啊!”宋神宗道。
    “陛下,虽有祖制旧规,但如今非常时期,打破常规,大胆起用合适之人也未尝不可。”王安石继续进言道。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皇上会作何决定。
    宋神宗虽觉王安石的话有理,但一时下不了决心,便说:“容朕再考虑考虑,退朝。”
    2、后宫 夜
    宋神宗焦急地在后宫踱来踱去,不时情不自禁自语道:“派谁去?”连声道:“赵抃?赵抃!赵抃?赵抃!……”
    (旁白):“宋神宗思前想后,终于被赵抃的杰出德行和非凡才干所打动,他深知赵抃是本朝治理蜀川最成功的官员,也是最受蜀人爱戴和信任的官员……”
    宋神宗突然停下步子,喊道:“来人!”
    公公匆匆进来:“在!皇上有何吩咐!”
    宋神宗命令道:“快马加急立即召青州知州赵抃进京。”
    “是!”公公速速退出。
    3、青州府衙 日
    突然,喊声:“圣旨到,青州知州赵抃接旨!”
    赵抃匆匆上前跪下道:“青州知州赵抃领旨!”
    朝役宣读念道:“圣上有旨,宣青州知州赵抃立即回京,不得有误!”
    赵抃接旨后,连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4、后宫 日
    宋神宗正在坐立不安时,公公喊道:“青州知州赵大人到!”
    “这么快!”宋神宗惊讶道:“快,宣赵大人进宫!”
    公公喊道:“宣赵大人进宫!”
    赵抃匆匆进来,见宋神宗:“叩见皇上,青州知州赵抃到!”
    “快起!”宋神宗道。
    “谢,万岁!”赵抃站起道。
    宋神宗道:“成都戍边将士叛乱,知府叶允明不知去向。近几年,没有人从宰执之位,再去守蜀的。但蜀地偏远,关系我大宋安危,爱卿能为朕分忧前往吗?”
    (旁白):“赵抃站在宋神宗面前时,神宗皇帝还以为他必然会推辞,略显忐忑不安。”
    “陛下之言即是法呀,臣责无旁贷。”赵抃爽快地答应道。
    宋神宗非常高兴连连点头。
    赵抃此时向宋神宗提出一个请求道:“陛下,不过臣有一请求。”
    “请讲!”宋神宗道。
    赵抃道:“去成都后,给予我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事务的自主权。”
    “同意。”宋神宗自然答应,并道:“加封赵爱卿为‘资政殿大学士’。”
    “谢陛下!”赵抃忙道。
    “赵爱卿,蜀地情况特殊,常规之事你自行处理,重大事情也可先行后奏,不要错失时机。”宋神宗道。
    “明白。”赵抃道:“陛下,情况紧急,臣告辞了!”说完便匆匆离宫而去。
    5、青州赵府 日
    赵抃对夫人及管家毛彦志、护卫张冲吩咐道:“此次赴蜀情况紧急,彦志护送夫人回衢州老家,张冲与我火速起程赶往成都。”
    毛彦志、张冲异口同声道:“是!”
    夫人担心道:“老爷,此番入蜀,您毕竟是六十五岁的人了!蜀道艰辛,路途遥远。张冲你要好好照顾老爷!”
    张冲道:“夫人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老爷的。”
    毛彦志道:“老爷,此番入蜀的路线应与我们第三次入蜀大致相同,但不能与以往一样豪情满怀地策马驰骋了……”
    张冲接着道:“我会雇一顶大轿……”
    赵抃忙说:“坐一顶青衣小轿就行了。”
    6、入蜀路上 日
    山峰连着山峰,峭壁悬崖上倒挂着千年古藤,鸟儿凄厉的鸣叫声,仿若哀号,愁满空山。
    一条盘旋曲折的沿山路上,由远而近,五六人和一顶青衣小轿徐徐前行。
    轿里坐着赵抃,张冲奔前顾后地照看着小轿……
    张冲让小轿停下歇脚,赵抃从轿里出来,回头望去山崖溪涧激流、瀑布,冲得山岩震、推得匠石转,好似雷霆响彻在千山万壑间……
    张冲:“大人,真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哪。”
    赵抃道:“黄鹤不得过,猿猴难攀缘。”他又说:“蜀道上还有最隐难的关隘……”
    张冲惊讶地:“还有比这更难?”
    赵抃点点头道:“那叫青泥岭。再过去也就差不多到了。”
    张冲点点头,扶赵抃上轿后,指挥着轿夫前行……
    赵抃一行沿着沿山小道,由近而远缓缓前行……
    7、青泥岭 日
    倾盆大雨中,轿子左右晃动起来……
    赵抃掀开帘子,一股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再细一瞧,轿夫们正抬着轿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进着,全身上下早已被雨水淋透了。赵抃忙喊道:“停下来,停下来。”
    轿夫停下轿后,赵抃掀帘下轿,便喊轿夫抬着空轿:“走,”而自己走路前行……
    张冲见了忙跨前两步阻止道:“大人,那怎么行?天寒地冻的,今日不同往日呀!您年纪大了,受了风寒可如何是好?”
    “我还没有这么娇贵,不碍事的。”赵抃坚辞不受。
    张冲无法只得撑着伞,扶着赵抃慢慢前行……
    赵抃又招呼大家道:“大家再坚持一阵,再过五十来丈,前面就有个茅草亭子,可以上那儿歇一歇,喘一口气,等雨小一些再走。”
    8、茅草亭 日
    赵抃一行来到茅草亭里,用山里流下的溪水,啃起带来的烙饼。赵抃边吃边告诉大家:“当年过这青泥岭时,虽说是春夏之交,天气没有这么冷,但这儿仍是大风大雨,时有响雷,连马儿都不时却步,不肯前行,居然要我牵着它,身上衣服时干时湿,比现在好不到哪儿去。伙计们,加把劲,过了青泥岭,我们便可好好休整一天,再走不迟。”
    雨,渐渐小去了!张冲指挥轿夫们启程……
    9、山巅 日
    当一行人跌跌撞撞地上到山巅时,突然雨停云散,红日高照,大家相对而望,一个个皆如落汤鸡一般,不免又哈哈大笑起来,适才的沮丧悲观消失了。
    大家坐地歇息,沐浴阳光,享受美景,一下子感到从未有过的精神抖擞。
    赵抃忍不住高声吟诵起来:
    老杜休夸蜀道难,我闻天险不同山。
    青泥岭上青云路,二十年来七往还。
    10、成都城门 日
    两名叛军的士兵把守。一顶青衣小轿不慌不忙,不疾不徐地抬过来,出现在城门口,停下来赵抃走出小轿,来到士兵面前道:“请通报,成都知府赵抃到!”
    “赵,赵抃,”守城士兵急急慌慌地跑进去向守城卒长报告:“报告,报,告,来……来了!”
    “什么人?带了多少人马?”守城卒长连忙问道。
    “只得知赵抃一人一轿,一个随从,一共五、六个人。”士兵报告道。
    “怎么?才五六个人?放他们进来吧,谅他也翻不了天。”卒长道。
    (旁白):“原来,叛军早就做好一切应急准备,倘若朝廷派兵前来,那只有以武力相抗,先下手为强了。”
    士兵放行,赵抃一行缓缓进城而去……
    11、大街 日
    赵抃携张冲沿街边走边看,空轿紧跟其后。
    昔日繁华的街道冷冷清清,百姓人心惶惶,不少商铺、店门都关闭。
    赵抃对张冲边走边说:“我想士兵们一般不会无缘无故要谋反,这里也一定有原因。”
    张冲重重地点点头。
    赵抃吩咐道:“你立即着手调查此事,查明真相。”
    “是,”张冲回应道。
    12、成都府衙 日
    赵抃不动声色,每天照常办公,佯装不知这档子事。
    此时,张冲匆匆进来,向赵抃汇报道:“大人,经过这几天暗访得知,原来大多数人认为戍边既辛苦又危险,而且薪酬又不高,本来就不安心服役。适逢上边有人克扣军饷,伙食又差,几个卒长更是愤愤不平,经人一煽动,大家群情激愤,事态很快就严重起来了。”
    赵抃重重地点了点头,道:“我们决定采取宽和立政。你准备一下,并领取那部分扣压军饷,明日去边境慰问他们。”
    “是!”张冲回应道。
    13、边境军营 日
    一排排士兵排队站列,赵抃携张冲装着军饷的车来到队伍前喊道:“将士们,你们辛苦了,边境太平,百姓安乐就全靠你们了。这部分军饷暂时先补发给你们。放心,我以知府的名义向你们保证,余下的我会想办法补足。”
    (旁白):“此时,将士闻此,莫不欢欣鼓舞。一时,军心大稳,时态很快就得到平息。”
    14、卒长室 日
    几个曾有谋变之心的卒长正在一起商量议事。突然,一位士兵纷纷进来报告道:“成都知府赵大人在丽花酒楼,设宴慰劳卒长等下属官员,请诸位准时出席。”
    “嘿嘿,”一位年长卒长道:“这不是一场‘鸿门宴’吧!”
    几位卒长异口同声道:“鸿门宴!”
    卒长甲:“怕什么?大家都随身带上武器,有什么情况就与他们干!”
    卒长乙:“命令贴身侍卫在外边做好接应准备,以摔杯为号,一齐动手。”
    年长卒长道:“好,就这么安排,大家分头准备。”
    “是!”众人齐声道。
    15、丽花酒楼 夜
    赵抃携张冲来到酒楼迎候,在年长卒长带领下,一批卒长及属下官员十分警惕来到酒楼。
    酒宴设在二楼,赵抃坐在首,卒长们等官员分坐两侧。
    赵抃道:“各位卒长们,赵某今日略备薄酒,不成敬意。诸位辛苦了,来来来,喝酒喝酒。”他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笑着举起酒杯。众人虽心存疑惑,却还是站起来举起了酒杯,只是警惕地留意着事态的变化。
    赵抃说:“我来一个先干为尽!”说着,一口闷下:“请!”
    众人见此,也举杯同饮而下。
    “我赵某今年也六十五岁了,年纪也不小了,何苦孤身一人千辛万苦地来到成都?就是为了替皇上分忧,安抚一方百姓。在座诸位都是有志向,有担当的热血男儿,当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可不能因为个别人的影响作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来呀。”酒至半酣,赵抃仿佛与他们唠起家常一般,一脸诚恳地说:“戍边是苦差事,但总得有人干哪。你们还年轻,要有作为,以率领兵士守好疆土为己任。等戍边任务完成后,便可带着朝廷发给的酬资还乡,合家团聚,安享太平日子,多好啊!”
    “赵大人所言极是,下官愧不敢当呀!”卒长们听了都大为感动,面露愧色。
    “我理解!我理解!”赵抃连声道。
    “赵大人,你应该治我们的罪呀!其实我们……”卒长们说着,身不由己地跪了下去。
    “起来!起来!过去的事就不必提了,只要今后大家齐心协力,协助我赵某,将戍边之事干好就成。这保家卫国的事,不光是为朝廷、为皇上,也是为我们的亲人谋福啊。”赵抃连忙扶起了最前面的一位,以温和的目光示意其他人也站起来。
    一时间,在座的人都感动得哽咽起来,只见一个个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旁白):“赵抃这番入情入理的话,在军营中传播开来,一时间反响强烈。军营中再也没有出现敢胡作非为的人了。从此蜀地太平,百姓平安。”
    16、成都府衙 日
    一天,一大早便有人来府衙击鼓鸣冤……
    此时,赵抃上堂见到那位年长的卒长站在大堂门口,忙招呼他过来,坐在自己的身旁。赵抃对他说:“我和你的年纪相仿,都是六十出头的人了。我是衢州人,舍家别亲,不辞辛劳,独自一人来到成都,为的是替皇上安抚一方,使西蜀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你也应该忠于职守,守法遵纪,节俭度日,要带好你手下的士兵,让大家认真地干好公务,等你服役期满,能够多积些银两去安排家中生计。”
    老卒长不觉感动地连连点头。
    升堂后,两个商人模样的人上堂后便争辩不止。
    一个说:“大人,前日他派人诓骗了我的一批货。”
    另一个马上回击道:“胡说,我乃经营多年的正规老店,如何会干这勾当?”
    “这纸合同是假的,我根本没有派人进过这批货。”另一个又说。
    赵抃一敲惊堂木:“勿在堂上争辩。”又命令道:“将店主的符牒(一种印章)送上。”
    衙役呈上店主的符牒。赵抃将符牒与合同上的符牒细细对照……
    (旁白):“赵抃细细对照发现合同确实的假的。只是,使用这假符牒之人并非此店的伙计,一时之间难以寻找。案件一时难以判断。”
    赵抃宣布:“退堂,择日再审。”
    退堂后,赵抃叫来张冲,对他说:“市面上既然出现了假符牒,绝不会是一枚,而且这造假之人到底在哪?”
    “是啊!”张冲点头道。
    赵抃严肃地说:“不端掉那造假窝点,后患难绝。你多派些人手,暗暗查访此事。”
    “是。”张冲应声而去。
    17、赵府 夜
    赵抃正坐在书房审阅剑州(今四川省剑阁县)知县上报案卷。张冲急匆匆地进来,喊道:“大人……”
    “慢!”赵抃正看得入神,打断了张冲的话,阅完后对张冲说:“剑州知县上报了发生其境内的一桩伪造符牒案件。剑州人李孝忠秘密纠集了两百多人,私自伪造符牒,诓骗别人出家为僧,被人以谋逆罪告发,现已将案犯两百多人捉拿归案。按大宋律法,谋逆罪都得判处死刑,罪案已定,此案可能与你调查伪造符牒有关。”
    张冲道:“我正要向大人报告,此案就是这伙人伪造的。而且,主犯李孝忠交代,成都府监当钱鑫是其幕后主使……”
    “钱鑫?!”赵抃自问。
    “正是。”张冲点头道:“但钱鑫反说是被李孝忠蒙骗,一口咬定李孝忠是主谋,就是孰非,查无实证。因为,只凭李孝忠一人的证言,无法定论。”
    “又是这个钱鑫,真是个老狐狸。”赵抃气得一拍桌子:“等着吧,我一定要把你的狐狸尾巴揪出来。”
    张冲重重地点点头。
    赵抃对张冲命令道:“你去将案犯全部押解到成都府,重新提审。”
    “是!”张冲得令而去。
    18、一组短镜头
    成都府监狱,张冲携众衙役押解犯人到监狱……
    深夜,赵抃亲自审问主谋李孝忠……
    早上,赵抃亲自审问犯人巫开雕……
    下午,赵抃亲自审问犯人刘树根……
    晚上,赵抃亲自审阅一叠叠案卷……
    ……
    (旁白):“经过堂审,赵抃了解到,大多数人都如巫开雕似的并不知情,也有些像刘树根一样,受利益诱惑的无业游民。赵抃以私造符牒罪处死李孝忠,其余人则免于死罪,情节严重者流放边陲,情节轻微的予以释放。案子审结之后,剑州百姓奔走相告。从此,人们更加信服赵抃,将他奉若神明。”
    19、宫殿 日
    宋神宗正坐,文武百官上朝。
    公公宣告:“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此时,一官员站列道:“万岁,臣禀告最近蜀地传来对李孝忠案的情况……”
    宋神宗问:“什么情况?说。”
    官员道:“有人说,成都知府、资政殿大学士赵抃,借着蜀地天高皇帝远,又自恃功高,胆大妄为,根本不把皇帝和朝廷律法放在眼里,擅自开口子,讨得百姓欢欣,为自己树碑立传……”
    宋神宗一笑置之,并不理会道:“朕有旨在先,蜀地情况特殊,常规之事自行处理,重大事情也可先斩后奏。退朝!”
    20、后宫 夜
    贾公公在宋神宗皇帝面前吹冷风道:“皇上,赵抃此举反映不少……”
    宋神宗反问:“反映什么?”
    贾公公道:“此举乃是沽名钓誉,为逆党开脱罪名。”
    宋神宗默默地沉思了许久……
    (旁白):“及至闲言碎语听得多了,不免将信将疑起来。”
    良久,宋神宗命令道:“传令将成都府上述案卷速速调取。”
    “是!”贾公公颇为得意。
    21、宫殿 日
    宋神宗看完案卷记录后,心情大好,便当朝宣布:“朕已全部细审了赵爱卿重审的案卷,朕认定赵爱卿处置得当。如此处理更能显示朝廷以人为本,体恤百姓。”他提高嗓声道:“赵爱卿是朕信得过的,他的为人朕清楚,至于治蜀方面,他比谁都有经验,从今往后,不许再议。”
    (旁白):“神宗皇帝肯定了赵抃的做法,朝廷内再也无人对赵抃随便议论,妄加指责了。”
    (第二十九集 完)


上一章
返回

廉吏能臣34集电视连续剧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