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归云守

归云守_56

    绫影一愣,说这你也记着?
    卢清晓哼道:“我这人心眼小的很,锱铢必较。你不知道吗?”
    绫影撇撇嘴,忙求卢大侠饶命。清晓一琢磨,道:“卢大侠这叫法不错,在我气消之前,你就这么叫我吧。”
    绫影哈哈一笑,连声说是。两人慢悠悠的走着,路却还是不够长,眼看就到了赵十万街,绫记布坊的旗幔已能望见。
    “你要我帮你作甚么?”卢清晓问道。
    绫影卖了个关子,只说:“想让你陪我出来走走。”
    清晓听了,一脸疑惑道:“出来走走?你不是刚回来,又要去哪?”
    绫影指了指路边悄然挂起的彩灯,道:“正月十五,元宵月夕,流灯溢彩,鼓乐喧天。雕车竞天街,宝马驰御路。卢大侠有没有兴致,陪我一游呐?”
    卢清晓猛然停了脚步,呆呆的看着绫影,千言万语齐涌喉头,只是张张嘴,却不知当说些什么。绫影见他愣愣的,又道:“怎么?不愿意吗?我还以为你刚才不肯出来见我,是在琢磨怎么开口邀我。看来我绫某人,也有一厢情愿的时候啊…”边说着,怅然之情挂了他一脸,还萧瑟的别过了头。
    “你这人有意思吗?算什么都算那么准…”清晓吼他两句,不由得面上发红,又支吾道:“我原来都是在山上过年,汴京的繁华只在他人言语间。你带我四下看看,可别把我弄丢了啊。”
    绫影给了个灿烂的笑容,催着他一面走,一面盘算起来:“我们先去禁城里面看金龙鳌山,据说蔚为壮观。之后呢,再去瓦舍勾栏转转,然后去樊楼小酌一杯,观夜阑灯闹。卢大侠意下如何啊?”
    卢清晓让绫影这笑脸晃得有点睁不开眼,觉得他说什么都是金科玉律,心里面小鹿乱撞,手心直冒汗。
    绫影接着说:“你忙完家里的事儿,未时便过来。不然等暮色上来,路可都走不动啦。”绫影嘱咐完这事儿,抬头已经到了布坊门口。
    清晓见堂里有些冷清,问道:“就你们俩回来了?”
    绫影点头答说:“不儿她们还得过几天。这小丫头不知又动了什么歪心思,瞒着我在捣鼓什么事儿。我问她,她还言辞闪烁,不肯直言。回头你见到她,帮我问问?”
    卢清晓心说你们兄妹俩都是七窍玲珑心,满脑子鬼点子,这世上啊,也就不儿姑娘能降得住你了。他跟绫影道了别,看绫掌柜进了内院才转身离去,脚虽然还踏在石板路上,心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
    正月十五那天一到,卢清晓吃过早饭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算时辰,魂不守舍,坐立难安。不会功夫,卢慕辰寻了来,他邀弟弟同去香铺里,再把彩灯查验一番,免得有什么纰漏。卢清晓知道卢家香铺就在布坊的对面,忙不迭的应下来,与哥哥同去。
    卢家兄弟路过布帛铺,见铺子里也是张灯结彩,宾客纷至沓来。卢清晓驻足观望了一会儿,看到青鸳拎着衣摆在绚锦堂里和羽衣厅间跑来跑去,忙得满头大汗。片刻,朱鹮也冒了出来,小姑娘伶牙俐齿的为前来买布的娘子逐一介绍各色布匹的成色价格。南墙上的八幅盛装仕女图姿色艳丽,无口无心,静默的看着时光流淌。落梅寨的毒,听风楼的火,天虹门的迷,好似黄粱一梦,若不是卢清晓的肩头还有毒针留下的痕迹,他都不觉得这些事儿切实发生过。唯有藏在铺子中那皎白身影,是真的越走越近,近到仿佛自己伸手一揽,便能将他拥入怀中。
    卢慕辰拽了拽弟弟的袖子,催促道:“发什么呆?你不是跟人家约得未时吗?这还好几个时辰呢,先跟我干活去!”卢清晓难为情的笑了笑,赶忙跟上哥哥的步子。
    未初一到,卢清晓就笔挺的站在了布店门口,如门神一般。青鸳赶忙出来,把卢大侠拉到后院,埋怨道:“人家还做生意呢,就不能不堵着门?”
    他跟着青鸳走到院子里,便听廊子里环佩叮咚,抬眼一瞧,原是朱鹮扶着锦衣盛装的绫家大小姐缓步走来。
    不儿姑娘云鬓挽斜簪,玉指寇朱丹,薄面施铅华,香腮抹淡脂。她看到卢清晓,盈盈一笑,走上前道:“这元宵灯会,人多的能把骨头挤散了架。卢公子陪哥哥前去,帮我照看他点。我帮你们在樊楼定了位子,临窗之席,可赏夜景。灯火灿烂,笙歌阵举,他不胜酒力,切记莫要贪杯。”
    卢清晓知道不儿既喜热闹,更爱美食,便问道:“不儿姑娘不与我们同去么?”
    不儿摇摇头说:“我再怎么挂心他,有些事终不是我这个妹妹能替得了的…再说了,我拉着个碎嘴的哥哥在身边,哪里还能寻到个如意郎君呐?”说完不儿抿嘴一乐,拉着朱鹮跑掉了。
    卢清晓心说也不知谁人会有这擎天的胆子和莫大的福气,能博得墨黎少主红颜一笑。
    “想什么这么出神?”绫影阔着步子走了过来。
    清晓笑道:“没什么。刚被绫大小姐百般叮咛,要好生照看你,路不能遥,酒不能多。”
    绫影轻轻一哼,没多言语,带着卢清晓去赏花灯了。
    元宵花灯自正月十三至十七,通宵不禁,连放五夜。暮色刚一上来,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纷纷点上灯火,各色花灯,争奇斗艳。大府名家门前扎起灯棚,棚上赛挂好灯,巧样烟火。两人出了铺子一路往南,道路两旁临街人家挂起的花灯,已是花样百出。金莲、玉梅、芙蓉、牡丹各个离了枝头,跃上房檐,寒冬时节,百花齐放,如梦似幻。
    街上人声鼎沸,卢清晓附到绫影耳畔感叹道:“我大宋的能工巧匠真的多,这纸做的花,比那真的,还美上三分呐。”
    绫影颔首道:“太平盛世,百业皆兴,匠人最长手艺。若遇上末代乱世,百姓饥饱劳役,谁还有心思做这些。不过也多亏了与你我一样的平民百姓,才能织就这绚丽河山。”
    清晓也不嫌他煞风景,只是点头道:“还是要感谢那戍守边关的将士,不然我们哪见这繁盛之景呐。”
    两人边聊边走,过了东华门,快到潘楼的时候,路上的人突然多了起来。卢清晓眯着眼看了看眼前黑压压的人群,下意识的把绫影拉到身后,自己则在前面开道。绫影活了快三十年,只有在他身边,才叫他小心护着,心里觉得有些暖。他任凭卢清晓拉着自己,跟着他的步子在人流之中挤出一条小路。
    两人冲出人堆,清晓忽然道:“这才什么时辰,连潘楼都挤成这样,白矾楼还不得屋顶都掀了去?也不知不儿姑娘是怎么订到位子的…”
    绫影从他手中脱了手腕,说:“我们不儿不是一向神通广大嘛。走吧,前面就是御街了。”
    御街上的人,跟潘楼街比,是只多不少,游人如织,摩肩接踵,都是排队等着去看宣德楼前的鳌山的。卢清晓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干脆扛起绫影然后跳到那朱漆杈子上头,就再也不用跟这帮人挤了。不过卢大侠还不想因为这般小事被官兵巡辅请去吃牢饭,所以还是作罢。
    绫影倒是对这不见首尾的长龙毫不在意,他大隐于市向来深居简出,在汴梁城住了这么久皇城墙都没见过几次。他就这么跟在卢清晓身边,慢悠悠的蹭着步子,往宣德门里挪。
    清晓抬眼看看日头,道:“得快到申时了吧…也不知几时才能挪进去。”
    绫影笑道:“等我们排进去,刚好华灯初上,不也挺好?”
    清晓知他素来行事不急不缓,也就跟他一齐等着,时不时的偷偷瞄着他。卢清晓自从在父亲书房第一眼见他,就把这人的面容烙在了心头。绫影生的还算俊逸,眉眼细长,眼眸中隐着一丝流光,稍稍一转,便引得清晓面红心跳。那两片薄唇唠叨起来有些恼人,这般抿着却让人有股想尝尝唇间味道的冲动。忽然间,卢清晓鼻尖传来一阵幽香,他侧目一望,见一白衣女子,带着轻纱依偎在夫君身旁。
    清晓偷偷伸手,想去捏绫影的袖子,不料绫影突然抬起胳膊,指着眼前的宫门道:“这不就到了嘛,已经能看见金龙鳌山了。”
    卢清晓赶忙收回手,向着绫影所指的方位看去。宣德楼前,架一高达十仗还多的鳌山,阔有三百多步。山间两条鳌柱,上盘金龙,每个龙口各点一盏灯。山间结彩,画着群仙故事。他们又随着人群向前动了动,鳌山绚丽,已达眼底。日落西山,鳌山上彩灯千盏,悉数亮起。走近一看,卢清晓才发现那山上不仅有灯火,还有水流。鳌山左右,以五色彩结文殊、普贤两位菩萨,各跨狮子、白象。有五道水流自菩萨指尖流出。那水是用辘轳绞上灯棚高尖处,盛在木柜之中,逐时放下,如瀑布状。
    绫影佩服道:“真是巧夺天工。”
    “难怪排上个把时辰,也有诸多人来看。”卢清晓附和道,“那蜿蜒双龙,可有烛灯万盏?”
    绫影点点头,说:“恐是只多不少。怪不得不儿总说,这汴梁城是人间仙境,让我多出来走走呢。”
    卢清晓听他这话,心里纳闷,想着莫不是你也从没来看过吧。
    两人看过与民同乐的宣和山,又花了不少功夫才从御街里挤出来。绫影算算时辰,觉得好像来不及去乐棚听曲看戏了。他征得卢清晓的同意,便带着清晓往樊楼走去。
    白矾楼又称樊楼,乃京师酒肆之甲,平日里宾客常有千余人,今逢佳节,更是珠帘绣额,灯烛晃耀。两人过了欢门,便有一伙计小跑着迎上前来,一听是绫大小姐的客人,忙满脸堆笑把他们带到楼上临街的雅座。绫影随便点了一壶浊酒,几个小菜,伙计一一记下,手脚麻利的备上银盂盘盏,果碟水碗,道了句请您稍候,便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绫影推窗一望,夜幕已经降临,墨蓝苍穹深邃似缎,虽缀着点点繁星,却被这东京城里火树银花映得黯然失色。片刻功夫,行菜的伙计臂上叠碗,足底生风,将各人呼索之菜色悉数散下,无一差错。
    卢清晓顺手提起酒壶,给绫影和自己各斟一杯,浅尝一口道:“好酒。”
    绫掌柜也不知是不是走了一下午有点乏,他略显阑珊的倚在窗框上,垂着眼帘看着楼下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卢清晓自顾自的吃着菜,看着那赏景的人,也化作自己眼里的景。
    绫影忽然懒懒的道:“清晓,你觉得这东京城怎样?”


上一章
返回

归云守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