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拣尽寒枝[古风]

拣尽寒枝[古风]_16

    “这种事你没有决定权。”童前嘲弄地扯扯唇,“你就老老实实跟着王爷不好么?何苦折腾。”
    甄贤垂着眼,“甄贤并非适合留在殿下身边之人。”
    童前怔了一瞬,讪讪冷笑,“这种事是个正常人都明白。但又如何呢?王爷找了你七年。他要你回去。”
    甄贤紧紧蹙起眉,“他不该找我。我和他原本就不该活在一个世界里。”
    “既然如此,打从一开始你就不该去招惹了殿下。”童前截口反驳,“你当初为何要从岭南回京城?明明惹了人心,又这样任性地一走了之,好还都让你占了?”
    甄贤遽然一怔。
    当年他从岭南一路回京,满心里全是意气风发的欢喜,自以为天宽地广从此再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他伴随那人凌风展翅扶摇九重,却怎么也没想到,这世间最大的阻碍原是他自己。
    或许,皇帝当年不杀他,只是早已看透了他罢。
    “是啊,你就当作是我对不起他吧……”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肩头的颤抖。
    但童都尉显然是不买这个帐的。
    “你没这个资格!甄贤,打从你招上殿下那一刻起,你就没得选了。”童前轻蔑地瞥了他一眼,冷硬低语:“明晚起事,我趁乱带你走。你不要做多余的事。”
    甄贤不由皱起眉。
    童前这是打算将那些边民当作弃子,用完即抛。的确,以童前的立场而言,利用那些边民瞒天过海是捷径。可那些被裹挟至此的边民呢?又有谁人曾真心替他们着想?
    一旦他们抛下边民们自顾自逃走,那些从未受过训练亦不曾经过大事的可怜人定会阵脚大乱,或许根本逃不到延绥就全完了,即便有人侥幸到了延绥,没有七皇子这块保命符,他们也敲不开戍军的辕门。
    人命,原来当真是贱如草芥的。
    “……你站出来的时候就已做好打算了么?”甄贤沉声问。
    “我是领了王爷的令来救你的,不能让你跟他们一起死在这儿。”童前冷冷一咧嘴,想了想,“最多再带上七殿下。”
    甄贤原本想反驳些什么,却听见苏哥八剌压低嗓音的疾呼。
    “甄大哥!哥哥他们跑马回来啦!”
    童前扫一眼一溜小跑奔来的蒙族少女,低头转身就走,犹如入夜黑狸。
    甄贤黯然静默一瞬,缓缓阖目,再睁眼,眸色如火。
    第10章 十、问罪
    朔州总兵白皓仁是连滚带爬从他那个新讨的小妾床上爬下来的,连鞋袜也没来得及穿好,只匆忙披了衣袍就往议事正堂上跑。
    没多久前,当值的戍卫来报,说今上的二皇子靖王殿下突然来了朔州总兵府,点名要见他白皓仁。
    白总兵起初睡得迷迷糊糊,心道这靖王殿下不是奉旨往江南去游山玩水去了,怎可能突然在这北疆边陲冒出来,定是有人假冒诚心戏弄他,还不耐烦地让人将之乱棍打出门去,待亲眼见着戍卫送上面前的名帖印信,才吓得彻底醒过来,顿时汗流如注。
    这位靖王殿下可是了不得的厉害人物。
    数年前京中曾有一桩震动天阙的大案,朝野上下无不为之惊愕惶恐,靖王殿下可是在其中唱了主角儿的。
    当时京中有皇亲国戚私贩军马中饱私囊,种种矛头直指中宫外戚和郑皇后所出的五皇子。
    皇帝震怒无比,要责罚五皇子,不料五皇子却大呼冤枉,反称说这是二皇子的党羽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故意设下陷阱拉他和皇后下水,企图以此动摇与他一母同胞的长皇子在朝中的根基。五皇子还口口声声指称他二哥因为当年元皇后王氏亡故之事记恨他们母子久已,甚至连父皇也是一并记恨在心的,早就存了杀父亲杀兄弟自尊九五的念头,又说早先皇帝大寿时二皇子进献的西域异香其实有毒,长期焚之便能叫人缓慢中毒死得无知无觉。皇帝便命人将香取来察验,不料查出虽然香本身确实无毒但放置在那鎏金香炉里焚香以后就的确有毒了,皇帝接连数月时常头疼也正是因为这香的缘故。
    原本皇后与皇子卷入这天大的贪腐之案已是丢人至极,不料却又拉扯出兄弟阋墙弑父篡位的夺嫡闹剧,皇帝龙颜大怒把除了体弱多病的四子与尚幼小的七子以外的另五位皇子连夜全召至面前,叫他们互相检举当面对质,如有坦白或可从宽,如不坦白次日统统交大理寺由三司严加彻查。
    众皇子各个吓得犹如惊兽,竟真就争相谢罪互相攀咬起来,连某年某月某日谁的妻舅酒后失言曾经冒犯了天颜、谁谁府上的奴仆又大约说过怎样大逆不道的胡话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全兜出来,哪还有半点手足之情,当真难看至极。
    反倒是二皇子一个人,既不谢罪也不攀咬,就安安静静跪在那里,除了五皇子所举西域香这一件事,竟也没人再说得上他什么别的,说来说去,无非也都是诛心。
    皇帝命二皇子开□□待。
    二皇子便说了三点:
    其一,没做过的事,不认。
    其二,既然五弟向父皇出首他,而那西域香又确实查出不妥,依法应该将他立刻押送大理寺,会同刑部、督察院三司审理,查清真相。
    其三,相信父皇英明。
    于是皇帝当即就把人扔去了大理寺,又命另外四个儿子全跪在跟前等着,不查明白了谁也不许起来。
    三司接了这烫手山芋不敢怠慢,不眠不休查了三天,回报皇帝,因为这香本身是没有毒的,实在查不到这香中毒与二皇子有所关联的证据,反倒是那焚香的香炉是郑皇后亲自敦促置办的,每日焚香的宫人也全是郑皇后跟前的人。
    这下事情反而又转回了中宫这里。
    郑皇后所出的长子生性懦弱,早就吓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倒是那伶牙俐齿的五皇子十分不服,仍旧嘴硬得很,说这都是二哥设下的局,诚心要害他们母子,要皇帝务必再深入彻查个明白,又还东扯西拉,把些平日里与二皇子走得近的朝臣都牵扯进来,其中不乏老臣肱骨。
    到了这个地步,皇帝其实已经不想再查下去了,只是苦于事情必须有个交待。
    而就在这个时候,二皇子却在大理寺上表求见父皇,请父皇罚他前往皇陵替元皇后守孝,对外称说是他未查明那西域香的用法禁忌就随便进献才引发祸端,就此将事情推在他身上做个了结,不要再深究下去,免得父皇为难。
    于是皇帝就顺水推舟了了此事让二皇子去了皇陵,但盛怒之下仍然重罚了其余皇子一年的食邑,还特意将五皇子禁足。
    然而五皇子仍旧一口咬定自己受了冤屈,说这桩桩件件都是二哥设计好的,非但不好好禁足思过,还擅自带着娘舅家的家仆和卫士跑去皇陵找二皇子的麻烦,结果被皇帝知晓了动向,派出锦衣卫去拿他回来。五皇子不肯就范,与锦衣卫撕打起来不慎受了重伤,回了禁城没几个月竟然就这么死了。
    皇帝虽然嫌弃这个不省心的儿子闹事捅娄子,却又哪里会真想要他的命,又是伤心又是暴怒,要那些伤了五皇子的锦衣卫抵命。
    谁料想那些倒霉催的锦衣卫们为了自保却供出来,说是临去皇陵以前长皇子特意召见他们要他们务必要将五皇子尽快抓回来,“手段强硬些也没关系,让五弟受点教训也好”……锦衣卫们喊冤说都是从命于长皇子才失了分寸。而那个多嘴多事愚不可及的长皇子听说胞弟就这么一命呜呼,早就在自己府上哆哆嗦嗦了好几天,实在忍不住,竟然还跑进宫来抱着父皇的腿痛哭流涕,把锦衣卫们供出来的那点破事全认了,求父皇宽宏。当场把皇帝气得一口老血呕出来,从此给他圈禁在京郊,再不许他踏进京城一步。
    经此一案,郑皇后折了幼子,长子却也再也不能见了,就变得有点痴痴呆呆的,每天抱着两个布偶,面无表情端端正正坐在坤宁宫里,不吃不喝也不说话。皇帝不想再提伤心事,更不想看到这样的皇后,这坤宁宫就更不去了,后宫诸事全都交由四皇子的生母万贵妃主持,只当这中宫是个摆设便罢。
    三年以后,皇帝把二皇子从皇陵召回京中,就封了靖王,开了王府,还赐了许多封赏,比之其余众子,青眼有加是显而易见的。
    许多人都说,靖王殿下孝贤,又是元皇后独子,苦尽甘来是福报。


上一章
返回

拣尽寒枝[古风]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