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拣尽寒枝[古风]

拣尽寒枝[古风]_237

    萧蘅芜看着这大殿上一众王妃郡王妃们心不甘情不愿也没办法,只能青着脸服软下来,挨个主动让皇贵妃的女官搜查一番,再看看静静坐在角落垂眉不语的谢晚知,不由心下震动。
    谢晚知是特意站出来替崔莹解围的。虽然并不知道她是为的什么。也许是实在看不过眼,觉得崔莹可怜。也许仅仅如她自己所说,是为了自保主动摘清自己。但无论如何,总算是帮了大忙免了一场灾祸。
    以谢晚知这许多年来低调清静明哲保身的处事,她原本是没必要多此一举的。
    一个女人,远离故土,远离母族,无依无靠,却能大隐于内城之中,偏安于皇权近侧,明明身处漩涡的垓心,却能避开是非,既不去谋害他人,也不容人随意欺辱,就如同站在水中央却不沾湿鞋袜,这实在是十分不易的才能。
    只不过这样的才能能不能用,或为谁所用,意义便又完全不同了。
    萧蘅芜忍不住又多看了谢晚知两眼,再回头看看同样面有震惊的崔莹和苏哥八剌,心情着实多有复杂。
    这一场怨气冲天的搜查进行到中段时,便有一个企图趁乱偷偷开溜的婢女被当场逮住,身上搜出一个小瓷瓶,里头装着一瓶子水银。这婢女是跟着今上的宗伯景郡王之妻入的坤宁宫,因为颇有些制香焚香的手艺,奉命在殿上诸位贵人奉香。
    这水银若是悄悄点在香片里,被炭火蒸发成了气,无色无味,却有剧毒。
    崔莹骇得面无人色,想起这女子方才就在离太子极近的地方摆弄香炉,连忙命人将殿上所有的香全都扔了出去。
    那景郡王妃更是吓得够呛,唯恐牵连自己,歇斯底里起来就要将人当殿赐死。
    那婢女却哭诉这水银正是景郡王妃要她备在身边的药品,并非想要毒害谁人,更不是要谋害太子,而是用来为景郡王妃遮盖狐臭的。
    一时哭叫求饶者有,喊打喊杀者有,主仆反目,互相撕咬,场面实在惨不忍睹。
    但景郡王毕竟是皇帝的宗伯长辈。
    崔莹心里怕极,紧紧抱着太子手脚发软,又不知该如何处置才好,只能叫人先把景郡王妃主仆分开关在偏殿上,请玉青派人去回报圣上。
    然而领命前去复旨的禁军疾步出了门,还没待走下坤宁宫前的长阶,赫然便听见禁城上空传来沉闷急促的钟鸣声和内官报丧的呼啸。
    太上皇大行仙去,遗诏择定妃嫔近侍若干,殉先皇以朝天。
    这是人殉。
    消息层层传来,宫墙之内宛如死城。
    第142章 四十二、是与非
    先皇遗诏,后宫妃嫔凡无所出者尽数陪葬,除此之外,尚有三人,皆为上所亲近宠信,一为上之继后郑氏,一为上之贵妃万氏,一为上之近侍太监陈氏,太上皇特意钦点,赐其殉主之荣,陪附皇陵,永奉帝君之侧。
    遗诏是在先皇退位之前便早已写好的,由内阁首辅曹慜亲笔代拟,封存于奉天大殿的牌匾后面,在先皇大行以后当众启封宣读,连当今的天子也被蒙在鼓里,事先一无所知。
    消息一出,如雷轰顶,满朝哗然。
    先皇要郑太后、万太妃和陈世钦也一起殉葬。
    其实多半只是要陈世钦一个罢了,其余那些女子,连同先帝这一后一妃都是冤枉陪死的。尤其万太妃,既是荣王殿下的生母,更是当今天子的养母,之所以被拖下水,完全是为了堵人口舌,以免有人诟病先皇厚此薄彼,藉此为自己开脱求活罢了。
    但人殉之事,残忍至极,除开国太祖之外,本朝列宗少有真正留下遗诏点名要人陪葬的。先皇此举,可谓惊煞众人。
    南书房内,嘉斐眉头紧锁地坐在上首,列下在座,有曹慜等一干亲信阁臣,有荣王、昭王等几个兄弟亲王,当然还有甄贤。
    心头一股无名火,发作不得,直烧得人五内焦灼。
    父皇这是想带着陈世钦一起走,省得留下祸患继续兴风作浪。
    但嘉斐却怎么也痛快不起来。
    万太妃怎么说也是嘉钰的亲娘,即便他与这位养母之间并无多少情分,也总要顾虑嘉钰的感受,怎么能就当真让万太妃去殉葬?
    可他若单单将万太妃一个从这殉葬的名录中剔除,立刻便会有人以此责他偏颇处事,只容留万太妃一个却不给郑太后活路。
    再紧接下来,为陈世钦请命的折子就会飞雪一样呈上他面前来了。
    那么,如若他连陈世钦一起放过,只叫剩下那些没能诞下皇嗣的后宫女子去给父皇殉葬,岂非白白冤杀?
    那些女人里甚至有些是十四、五岁便被选入后宫的,到此时也不过廿余岁,还年轻得很,大好的青春凭什么就要死得如此毫无意义?
    嘉斐实在不明白父皇究竟意欲何为,何以突然改了主意,要用如此极端的手段立刻杀死陈世钦。
    或许是他继位以后的作为还不够好,甚至就干脆说,他的作为在父皇眼中糟透了,让父皇失望得很,不再相信他能够应对得了陈世钦可能二度出山的局面。
    再若不然,只怕父皇是在大高玄殿里闭关得久了,天天吃金丹吃坏了脑子,打小就好折腾他,折腾了一辈子,临到咽气的时候还给他来这么一手,诚心诚意地不想让他好过。
    他倒是可以硬起心肠,为了杀死一个陈世钦就大开杀戒,但杀完之后呢?他要如何面对天下人心?
    就算天下人都当真能以殉葬先皇为荣耀,或是看在一条人命换来的恩赏上默不作声,他又要如何过身边人这一关?
    小贤是一定不会赞同的。
    相反,哪怕天下人全都认了,小贤也一定会反对,会为此和他争辩,甚至争吵,无可妥协一车翻到底……
    嘉斐头痛地按着额角,下意识看了甄贤一眼。
    小贤的脸色明显苍白如纸,显然接连受了相当大的打击,一时半会儿难以恢复。他就半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无论其余人说什么,都没太大的反应。那些阁臣们倒是乐得他沉默不语,唯恐他一开口,就要把皇帝陛下的圣意拐带跑了。
    嘉斐也不知道父皇最后把小贤叫去究竟是说了些什么,如何重要到能让父皇这个将死之时连儿子都不见的人执意偏要见小贤一面。
    他只知道,他此时的心情,是实实在在地又憋闷又烦躁,气得两只眼睛都要一阵阵发黑。
    头一个叫他生气的就是曹慜。
    父皇这遗诏是曹阁老亲笔代拟的。
    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曹阁老是他的老师,至今也是他的内阁首辅。他自认对曹阁老算是恭敬有加,更不曾削权怠慢,为什么这么大的事,曹慜这老狐狸竟然严严实实地瞒着他?
    是不是因为他继位以后重用了小贤和四郎,拔擢了一批能干的青年官员,另培植起他自己的亲信,就让曹阁老自危了起来,所以才这么敲他一闷棍提醒他老人的重要?
    或者就是曹慜和陈世钦博弈了一辈子,到这会儿认定绝不能错过这个一条白绫勒断陈公公脖子的机会,害怕提早漏了消息生出异变,所以才连他一起死死瞒着?


上一章
返回

拣尽寒枝[古风]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