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只想安心修仙

第59节

    一支商队车马从重新焕发生机的灵州大地路过,车上插着的旗子上分两面,分别写着风和雨两个字。
    车上是从江州运过来的谷种和各种农作物种子,以及一些农具和少量油、盐、茶之类的东西,要运送到灵州城。
    押着车的风雨楼弟子看着沿途正在补种农作物的乡民,还有下乡的一些官吏正在田埂上呼喊,秩序和法度重新构建。
    不过这些风雨楼弟子激动和兴奋的却不是这个,而是一路听到的各种传说。
    “听说了没有?那蝗神和山一样大啊?”赶着马车的青年剑客,找着空就说起了这事。
    “我怎么听说把天都遮住了?那得多大的蝗虫?”旁边有人听到了不同版本。
    “我怎么听人说是飞蝗把天遮住了,而不是蝗神?”还有人也站出来反驳。
    “反正厉害得不得了就是了,我当时怎么没在场,要是能够看到仙人斩杀蝗虫那一剑,说不定就能够参悟出无上剑法,甚至还因为天资聪颖得到神仙赏识呢?然后就被收为弟子,踏入仙门!”一名刚刚入门的少年弟子浮想翩翩。
    “我呸!想得还挺美!”周围众同门立刻同时啐了其一脸。
    风雨生穿着一身劲装,腰上跨着一把刀骑着马在车队的正中央。
    千里迢迢赶来赈灾,一方面是觉得江州有需要,为了江湖道义。
    一方面也是期望着能够再见一次空尘子大仙。
    哪怕是在空尘子仙人面前再留下个印象也是好的。
    只是抵达的时候,却发现已经姗姗来迟。
    灵州蝗灾消散、旱情已解,到处都是关于仙人斩妖除魔、呼风唤雨的传说。
    不过也并不是没有收获,至少那云壁县的仙酒泉,就让风雨生收获颇丰。
    哪怕已经过去了这么久,只要凝神静看,都仿佛能再次看到那仙人化酒为剑,留在仙泉之上的一剑。
    风雨生在云君潭前、仙酒泉下参悟了几天才依依不舍离去。
    车马商队来到了一处乡里。
    田地里不少归来的百姓正在忙活着,不过乡口更加热闹。
    一群人正在围绕着一块竖起缠着红绸的石碑敲锣,还有当地的官员正在主持,看上去充满了喜庆欢乐的氛围。
    “你们乡这是?”风雨生骑在马上,低头找了一个人问道。
    乡人立刻打开了话匣子,喋喋不休的说道:“你们是外地来的吧?这次从天上下凡来收蝗神,降风雨的神仙你们知道不?”
    “知道!难道和这件事有什么关系?”风雨生问道。
    乡人不断点头:“没错,你不知道,神仙下凡收蝗神之前可是路过我们乡里的,而且当时我们乡的田老汉还刚好遇到了神仙,请神仙吃了一碗水,一块饼子。”
    “仙人感念我们乡人淳朴,所以……”
    乡人将整个过程添油加醋,带上传奇性的诉说了一遍,最后得意的说道:“所以灵州解除旱灾和蝗灾,是我们乡里人求来的啊!”
    “按理说,整个灵州人都应该感谢咱们乡的田老汉。”
    风雨生抬头朝着那人群中央望去,默默念道。
    “饮一碗水,一块干饼。”
    “还蝗灾去,千里甘霖。”
    短短两句话,却让风雨生回味良久,最后长叹一口气。
    石碑前的老汉戴着斗笠,一把扯下石碑上的红绸,露出遇仙乡三个大字。
    用着一口浓重的乡音对着同乡大喊:“以后我们乡就叫遇仙乡了,哈哈哈哈。”
    “没有想到小老儿我活了一辈子,竟然能够遇到真神仙,当真是三生有幸。”
    身后两个逃难归来的两个看上去的儿子也年岁不小,提着老汉的铜锣,跟在父亲后面傻笑。
    一位官员立刻上前扶住了老汉,直呼老人家小心。
    官吏再次宣布了改名的事情之后,然后一同向乡民们说起了各种朝廷的政令,还有朝廷决定免税的消息,引起一阵叫好声。
    第74章 :燕定府
    燕定府是京畿之地的大门,也是京城最重要的一道门户,南方要前往京城走陆路的人都必须经过此处。
    京城人口密集,需要大量的财货和物品,所以往来经过燕定府的商队车马如龙,绵延不绝。
    还有着另外一条运河河道供养着大周神京,汲取着天下财富。
    空尘子抵达此地的时候,左右前后都是车马商队,大道之上车轮滚滚、人声马嘶不断,其中还看到了来自于东虞国的使节团,拉着一些从东海中得来的奇珍异宝。
    望着那远处高大的城墙,驴大将军又跃跃欲试。
    仿佛在计算着这是自己征服的第多少道城墙,越高就越有征服感。
    “老爷!这次我们直接进去吗?”驴大将军蹄子摩擦过尘土,扬起几率灰尘,双眼充满了兴奋。
    “看驴大将军飞跃此城墙,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
    空尘子一拍驴脑袋:“我等又不是那鸡鸣狗盗之辈,岂能总是翻墙而入。”
    空尘子一指远方遥遥在望的城门,看着海纳百川一样将络绎不绝商队人群吞没的景象。
    “这次当然是从正门,大大方方的走进去。”
    空尘子大仙整理了一下一尘不染的八卦云纹道袍,正了正头上束住一头长发的的圆环金冠,金冠虽然简约,但是上面的纹饰却透露着精致。
    将玉簪再插一遍,露出腰间的玉佩,好一个仙风道骨、仪度翩翩的在世真仙。
    空尘子满意的点了点头,不动声色的将铜镜纳入怀中,今日还是如同往常一样潇洒帅气,没有敌手。
    驱使着座下驴护法快速朝着燕定府内而去:“挺起脊梁,昂首挺胸,随老爷去看看这京畿之地的风华。”
    “驴大将军得令!”驴子四蹄齐奔,扬起一路尘沙,还有不少人惊呼。
    众人第一次发现,驴子竟然也能跑的这么快。
    城门甬道里摆着一张桌子,一个城门吏坐在桌子前,拿着一支毛笔,记录者过往之人的籍贯来历。
    这座城门进入的都是普通百姓,商队则要绕一圈,从东边的城门进去,哪里的登记更为严格详细,还要记载货物种类和名称。
    道人骑着驴停在桌子前,城门吏拿着笔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哦!原来是方外修行之人。”
    大周圣人天子崇道慕佛,所以京畿之地对于道士和尚还是非常尊重的,而且还一些优待。
    再加上面前这道人气度不凡,城门吏小心问道:“道长可有度牒?”
    高羡听完一愣,不由自主的摸了一下袖口,不过马上就停下了动作。
    回想了起来,自家天云观是个深山老林里的小庙,就属于一个三无道观,老道士自己有没有度牒都不一定,就算是有,估计也是前朝的度牒,今朝怎么可能认。
    自己就更不用说了,属于没有度牒的游方道士。
    城门吏一看道人这嘎然而止的动作,就大概了然了,原本尊敬的态度变得怀疑了起来。
    “道长或是初次下山,没有带上或者录籍?若是会背太上感应篇?背出来也算你过了。”城门吏看起来比较灵活。
    太上感应篇乃道家经典,只要是道门弟子,一般都会背诵,尤其是在崇道风气格外浓厚的京畿之地,大部分读书人也都会背。
    “。。。。”
    空尘子大仙在山上之时日日忙于打坐,辟谷求仙,修行无上大梦真经,下山以来更是四处除魔卫道,哪来的空去背这些,又不能多涨一分神通。
    城门吏立刻用一副看江湖骗子的模样看着道人,哪里有道家子弟连太上感应篇都不会背的?
    “道德经?道德经总会吧?”
    空尘子摸了摸揣在胸口的道德经,每次入睡之前他倒是会拿着这道德经念上一番。
    可每次念到一半就入梦会周公去了,至今还没有翻到下一半,倒是那些闲书和志怪话本,空尘子大仙读的异常起劲,一些经典故事倒背如流。
    城门吏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拿着笔指着道人:“你这样的,还好意思装道士?也好意思说自己是道门弟子?”
    “唉!”连连摇头叹气。
    “太不专业了。”这下,后面不少排队入城的人也开始议论纷纷,对着道人指指点点。
    “福生无量天尊,这年头,骗子是越来越多了,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一位扛着柴担等候着进城的汉子也是信道的,对于这一幕实在是看不过眼,恨不得上前大声朗诵一遍道德经,让这假道士好好看,好好学。
    “连年轻人都不学好了啊,长得一表人才的,做什么不好啊?做江湖骗子。”一位锦衣华服的老者也说道。
    “人家道士都是朴素至极,一心向道,你看看这小道士。”有人指出了疑点。
    众人看了看这道人,丝绸的八卦道袍、金冠、玉簪、配饰无一不全,座下驴子还挂着一坛酒,一闻味就知道价值不菲。
    “如此不正经,如此奢靡贪图享乐,定然是个假道士啊!”
    大家纷纷应从,将江湖骗子给定了性。
    斩银花魔、灭五神教、解灵州灾的空尘大仙,一路被无数人敬仰朝拜的真仙人,一进入这京畿之地燕定府就被打成了假道士。
    座下驴大将军咧着嘴差点笑出声来,两排大白牙齿都亮出来了却不敢出声。
    不过它不用抬头就已经可以感觉到,现在它家老爷脸上估计是要多黑,有多黑。
    城门吏大笔在簿子上面一划。
    “没有度牒,免不了入城费。”
    大手一挥,指着一旁的木头钱箱,吐出两个字。
    “交钱!”
    完了还补充了一句:“没有度牒冒充道士,罚两倍!”
    众人齐声欢呼,假道士得到了惩罚,正义得到了伸张。
    英雄城门吏得到了大家的拥戴,纷纷拱手还礼,喧闹半晌未熄。
    只剩下道人灰头土脸的进城而去,出了甬道上了街,大太阳照在身上,道人意兴阑珊的扯了扯嘴巴,将腰上的玉佩遮挡了起来。
    反倒是座下的驴将军终于忍不住了:“嘎嘎嘎嘎嘎嘎!老爷啊老爷!我觉得小驴之前提议就不错,凭借小驴的脚力,轻易飞跃这高墙。”
    “来无影,去无踪,才有仙人风范。”
    驴将军连连摇头叹气:“可惜老爷您没答应啊!”
    一双驴耳得意的摆来摆去,极力宣扬着自己的先见之明。


上一章
返回

我只想安心修仙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