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户部侍郎有喜了

分卷(53)

    话头突然引到陈暮雪身上,他刚浅饮半口茶,不觉眉间舒展,听罢又去看周原,待开口讲话,周原又说:君山银针就剩二两了,专门留着等你来喝。
    这话过分了,还是当着他的面。李月来紧紧攥着茶杯也不饮,只说:现在暮雪更喜欢玉绿茶。
    是么,周原语气轻飘飘的,一边若有似无地看向陈暮雪,似是无意,又像是有心:经年习惯,朝夕可改,也是难得。
    李月来本是来真心道谢,顺便宣誓一下自己和陈暮雪夫夫琴瑟和鸣。周原一上来就开始几番挑衅,实在让人难以有好脸色。
    他想怼回去,陈暮雪道:以前只喝君山银针,以为不会再有比它好的茶,直到品尝了玉绿,才知什么是最适合自己。
    周原饮了一口自己泡的白毫银针,对陈暮雪的话毫不在乎,转而对小厮道:唤琴倌儿来,好茶还得有琴音相佐。
    礼部侍郎是个会享受的,权宦之家,养个琴倌儿玩乐也是常事。
    李月来眼巴巴儿地看一个身形细挑的白衣男子走来,抱着一把古琴,双腿间岔开了,纱布间白白的腿若隐若现,勾人心魄。
    还是礼部侍郎会享受啊!李月来暗搓搓地想。
    见李月来脖子都抻歪了,陈暮雪扯他一下:喝茶!
    李月来转过头来,摸摸鼻子牛嚼牡丹一口饮尽君山银针。
    周大人想听什么曲子?琴倌儿坐到周原身旁,放下琴侧头笑问他,满脸温柔神色。
    琴倌儿的身姿面容姣好,看着也别眼熟。
    不似一般男儿粗犷,不禁让李月来怀疑也是个柔身儿。
    来者是客,不如让客人点吧,李公子,想听一曲什么?
    这是欺负他不懂琴音么?
    我想想,李月来慢声回道,一边给自己续茶,扫了陈暮雪一眼,脑子里蹦出来的只有风筝误,可那是戏曲,琴能谈吗?
    他不知道。
    保守起见,还是换个。
    李月来想了许久也没想出来一个,脑子里来回蹦哒的就那几个词。
    周原默然打量着李月来,镇水村出来的,估计也是不爱读书的,能有什么高雅品味。
    琴倌儿看了看周原,顺嘴对李月来说:琴倌儿别的不会,弹琴还是能入耳的。
    陈暮雪想给李月来建议一首,又不能直说,于是高举起茶壶长长倒了一杯茶。
    李月来眨眨眼,看看陈暮雪侧脸,突然发现这琴倌儿神似陈暮雪!
    他惊讶之余,脑子里冒出一个可怕的想法。
    水杯满了,陈暮雪见他还没说出来,仰头把茶喝完,又倒了一杯。
    李月来脑子里想的是高山流水,吐出来却是:广陵散。
    陈暮雪:。
    周原眼中闪过惊讶,顿了会儿才抬手让琴倌儿弹:幽州城中好些年都没听到过广陵散了,不知琴倌儿愿不愿意。
    弹琴是琴倌儿的手艺,哪有难得到他的,看二人眉来眼去,只怕也没有不愿的。
    但李月来看着难受,总觉得是周原和陈暮雪在深情相望,周原将自己满腹的坏主意移到了琴倌儿身上。
    果然,琴倌儿修长的手指抚上琴弦:奴愿意为公子弹奏一曲广陵散。
    说罢,琴声起。
    旋律激昂慷慨,听得李月来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仿佛置身战场,看见一个陷入绝境的将军绝地反击,画面感太强了。
    一曲罢,他沉浸在琴声中久久不能脱离,再看这位琴倌儿时,眼底多了几分惊色,还是有几把刷子的,不是那种空有一副皮囊的草包。
    再后来,都是周原和陈暮雪谈论诗词歌赋,十分愉快,偶有两句询问李月来的看法,他都是嗯啊敷衍过去。
    只是最后要走时,周原突然来了句:李公子来华源书院读书,他日高中后,可别忘了我。
    李月来拱手一笑:我读书全当给阿雪陪读,不指望其它。
    周原颇有深意道:那就好。
    好什么???
    方便以后陈暮雪做官后,他们两人在官场上打情骂俏?
    李月来心里一堵,但没表现出来,稳稳当当跟着陈暮雪离开周府。
    马车上。
    李月来扯着陈暮雪问:我考不上官,周原乐什么劲儿?
    陈暮雪知道他在钻牛角尖,理了理衣服:官场上的人喜欢故作高深,别人随意说两句,你何必猜来猜去费心耗神。
    李月来瞧了陈琼一眼,在陈暮雪耳边道:你以后要是同我这样说话,我就好好收拾你。
    热乎乎的气息扫得陈暮雪耳朵发痒,他往后躲了躲,岔开话题:你知道刚刚为什么琴倌儿说愿意为周原弹《广陵散》么。
    一首琴曲子有什么深意?
    陈暮雪道:听得时候是不是觉得有戈矛杀伐战斗的气氛?
    确实,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李月来点头赞同,肚子里没墨水,只会用鸡皮疙瘩来形容自己的震惊。
    这首曲子在我朝是禁止演奏的,琴倌儿弹了要是被举报,能掉脑袋。
    为何?
    广陵散表达的是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哪位君主想要自己的臣民听。
    李月来回想起琴倌儿的弹奏,突然一阵寒厉,觉得自己听了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东西,马上要被杀头了。
    那怎么办?
    周原还是有这个把握的,既然能让他弹,必不会让别人知晓,陈暮雪掀开车帘,是中盛堂大门:下车吧,到了。
    ☆、上课
    顾林此时还没下诊,但正在歇息的时候,从茅厕出来,许是看了一天诊,累的慌,正在揉眼睛。
    他们正巧撞上。
    顾大夫,李月来率先朝他招手喊道。
    顾林听到声音,先是愣了一下,再慢悠悠看向李月来,目光依次扫过,最后落到陈琼身上,轻声道:你来啦。
    不是意外,不是惊讶,声音更多的是欣喜,看见陈琼的高兴满满从语气里喷薄出来。
    陈琼点点头,从陈暮雪身后走出来些:来抓点调养身体的药。
    顾林眉头一皱,略微染上些紧张的神色:你病了?
    没有没有,陈琼连连摆手,解释道:想把身体调理强壮点儿 。
    顾林松了一口气:那就好,说完又看向陈暮雪和李月来:二位公子里面请。
    不了,李月来非常善解人意地拒绝道,这种时候,他们更需要的是独处,他拉着陈暮雪往外走:陈琼喜欢热闹的地方,若顾大夫看完诊了,就带他去街上逛逛,枯岭杂货铺的伙计晚点儿会来医馆门口接他。
    说完,不等顾林和陈琼反应,他就已经拉着陈暮雪踏出了中盛堂大门。
    陈暮雪边走边有些不放心道:liu陈琼一个人会不会。
    李月来笑道:你就放心吧,他要是不愿,早跟出来了,不信你现在回头看看,他还在不在。
    闻言,陈暮雪真回头望了一眼,陈琼早就和顾林跑没影了。
    怅然若失,他大抵还不明白,这是一种儿大不由娘的感觉。
    两人出了中盛堂,顺路去了一趟枯岭杂货铺,通知刘安过会儿去接陈琼。
    陈暮雪还有些不放心,在杂货铺磨磨蹭蹭半天没走。
    李月来道:陈琼是大人了,总有一天要离开你,你得学会放手。
    理是这么个理,但实际上做到又是一回事,听李月来又说:走吧,晚了回书院都得天黑了。
    听罢,他还是硬着脸和李月来坐上马车,赶往华源书府,途中李月来还下车买了本《寻商天下》。
    陈暮雪好笑道:你是下决心要选白院长了?
    那当然,李月来随意翻了几页:好书好书!
    陈暮雪笑了笑,不再打扰他难得的书兴。
    回到书院正赶上公厨,在蓬莱酒家吃了好的,在品品这清淡小菜难免有些难以下咽。
    李月来吃了半张饼,喝了一碗白粥,等陈暮雪慢条斯理吃完一小碗南瓜才踱回寝舍。
    洗漱完毕,李月来抱着枕头非要和陈暮雪挤一张床上。
    睡吧,我困了,陈暮雪岂不知道李月来想干什么 ,故意侧身背对着他打哈欠。
    我一点儿也不困,李月来紧紧贴着陈暮雪后背,脑子里不断出现那个和陈暮雪相似的琴倌儿,周原到底和他家阿雪过去要好到什么地步?
    陈暮雪感受到身后的李月来越贴越近,一片滚烫,恨不得把自己揉到骨子里去。
    他无奈地艰难转身,额头抵着李月来下颌,好声好气平息道:睡吧,明早还要早起呢。
    我不!李月来凑着脸往陈暮雪脖子里藏,一边吐气挠他痒痒。
    这一夜,李月来对着陈暮雪乱喊,阿雪中夹杂着琴倌儿。
    阿雪,那人对你有意思。
    陈暮雪知道,他说的是周原。
    早晨,第一堂课,是林夫子授《论语》,授课间大约坐了二十几人,大家都早早儿的等候着夫子。
    林夫子年迈,声音极慢,喜欢拖音,听得李月来昏昏欲睡,哈欠连天,只能硬撑着眼皮盼望下课。
    陈暮雪趁着林夫子转过去坐下,拍了拍李月来:醒醒,待会儿有白院长的课。
    一听白秋横,李月来顿时精神抖擞,翻出《论语》底下那本《寻商天下》,然后仔细阅读起来。
    李月来。
    林老夫子虽眯着眼睛,一眼就把他书皮上的《寻商天下》四个大字瞧得清清楚楚。他年纪是大,教了这么多年的书,可一点儿也不含糊。
    夫子一点名,李月来簌地一下站起来,恭敬看着他:夫子。
    林老夫子摸了一把胡须,问道:书里,你最欣赏哪句?
    李月来对陈暮雪投来的担忧目光置之不理,这点能难倒他?
    闭目思索片刻,他淡然背诵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哈哈哈哈哈哈。
    他不是认真的吧?
    我觉得他在搞笑。
    好了好了,别笑了,你看他的脸色。
    见周围人此等反应,李月来刷的一下脸红了,匆忙看向旁边的陈暮雪。
    陈暮雪已然埋下头去,好像在认真看书。
    后边突然冒出来一个声音。
    李公子,夫子问得是《论语》,不是《诗经》。
    李月来回头一眼,顿时眉头皱得更紧了。
    是望霁这厮,语气还假惺惺的好像很真诚,其实肚子里全是坏水,指望他出丑。
    哼。
    李月来回过头,朝夫子弓拱手道:学生错了。
    林老夫子长长叹了一口气,朝他摆摆手,懒得再管,继续授课,毕竟书院里这种学生杜绝不了,最后能成大器的始终是少数个。
    这堂课上的尴尬,李月来再也没瞌睡了,盯着林老夫子一动不敢动,就是一句也没进心里去。
    好不容易下了林老夫子的课,李月来回头去找望霁。
    这小子,上回在月池边看他就不爽了,正好新仇旧怨一起算。
    他立到望霁面前,皮笑肉不笑道:望公子学识渊博,方才让你见笑了。
    见他直冲冲走过去,陈暮雪连忙放下书也跟过去,在他身后扯住道:月来,我们一起去趟茅房吧。
    李月来望了望霁两眼,没动,好像这样就能起到点儿警示的作用。
    望霁回望着他,眼神坦荡而不解。
    李公子,若是刚才我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包容,天下之大,谁也不能万事知晓,李公子不知道这个,必定也有知道我不知道的东西,我只是发自真心想要为你解惑一二。
    双拳打在棉花上,李月来暗自叹气,算了。
    他没理望霁,转身同陈暮雪往茅厕去。
    陈暮雪在路上苦口婆心地劝道:月来,在书院里,做事别冲动,得想想后果。
    我知道,李月来点了点头,直接走进茅厕。
    二人方便回来,白秋横已经进了授课室,正负手打量李陈二人。
    ☆、农庄
    李月来看了些《寻商天下》,对白秋横很是敬佩,实现和他对上,于是上前想搭讪两句。
    白秋横似是知道他要上前套近乎,捡起书本道:好了,上课。
    第一间授课室内,坐了十余人,齐刷刷盯着白秋横。
    白秋横道:今日学《大魏法》,授课之前,我有一问。
    望霁拱手道:夫子请说。
    谁知我朝关于商人路引的条律?
    望霁道:商人在我朝,特别是都城携带超过两车的货物出行,须申领路引,此路引必须注明商人的姓名、乡贯、去向、外出原因和体貌特征以备官兵查验。
    敢问夫子,李月来长臂举起,他有话要问。
    白秋横盯着李月来,道:说。
    我朝限制发放路引的数额,导致颁发路引的人借机敲诈勒索,加大商人获得路引的难度和成本,该如何?
    李月来一说,启发了其他人问:不止如此,路引申领不便,一些人生出歪心思,伪造路引,偷卖给商人。
    白秋横眯眼片刻:万事都有两面,你只看到了坏处,可知这条政策也能帮助统治者防备人流异常聚集,滋生事端。
    而且我朝正在修改路引条例,将来贴身照必须详细记载身长几尺,无须、微须,方面、瓜子面,白色、黑色、紫棠色,有无麻疤,若伪造路引,将兵以逃军论,百姓以私渡论,杖一百,并处三年徒刑。


上一章
返回

户部侍郎有喜了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