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女史上位记

决心

    寒衣节刚过, 京中传来消息, 皇上于病榻之上艰难挨了月余,终是驾崩。
    京城里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 探听消息的, 传递消息的,提前示好的,也有怀着恶意的,只是悉数被挡在王城之外。
    王城戒备森严, 这些人只能住进建昌城,建昌城内一时间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茶楼酒肆客栈青楼的生意空前兴隆, 柜上收的银子翻着翻上涨,掌柜和伙计们忙得团团转, 上至官吏下至百姓都在称颂昌王府的功德。
    其中最忙的就是曲经承, 每日都往宝积巷跑,问他的乖女儿回来没有, 总不见回来,急得跑去王城,离着两里开外就被横眉立目的守军挡住了,远远望一下城廓, 悻悻而返。
    又过一旬,有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而来,队伍中由精瘦的传旨官带领, 白胖的都知太监紧跟, 一队虎狼般的内禁卫护送, 另有侍奉的杂役小太监一干人等。
    王城城门大开,银安殿外奉了香案,王府殿前后宅有品阶有职衔的人列队在丹樨上跪迎,由都知太监接引,传旨官宣读大行皇帝遗诏,遗诏中明示,朕身后无嗣,由昌献王赵瞻即位。
    遗诏宣罢,昌献王登基为帝已成定局,再无更改。
    国丧期间,王府内不能明着庆贺,但个个难掩喜色。
    早在大行皇帝驾崩的时候,王太妃就命人收拾行装,如今上房里只余简单的家具,王太妃斜靠在榻上笑得收不住,康夫人为她揉肩梅夫人为她捶腿,也是喜上眉梢,王太妃笑道:“你们两个是潜邸里的人,到了宫中就是妃位。”
    二人忙趴下去磕头,口称:“妾谢过太后隆恩。”
    王太妃哈哈笑了起来:“人前可不能这么说,还得依着旧礼,等到了京城进了宫,后宫就是咱们的天下,你们两个放心,瞻儿瞧着冷清,骨子里是个念旧的孩子,会顾念你们的。”
    二人喜不自胜,又趴下去磕头。
    下人们也是一团喜气,井然有序收拾行装,小太监们来来回回一趟一趟得跑,累得脚后跟朝上,大丫头小丫头们蝴蝶一般穿梭,婆子们有家的被特许回家收拾,胡婆子这样没家的,在后殿有一下没一下洒扫,一边洒扫一边嘟囔:“你们都愿意跟着去京城,老婆子倒愿意留下来,可老婆子一个人不够,不知还有谁肯陪着老婆子。”
    方姑姑命小丫头关了院门,与李姑姑和刘公公在屋中低声说话,三人俱是一脸凝重。
    岳儿院子里依旧宁静,箱笼早就收拾好,整齐摆在书房中,四婢在廊下围炉说笑,憧憬着京城繁华与皇宫盛境,桃夭陪着岳儿摆七巧图,风荷埋头做针线。
    她为岳儿缝好了一对书包,大大小小几身寝衣,又为桃夭做了两对枕头,桃夭看她一眼:“这几日眼睛都流泪了,就歇会儿吧。岳儿的寝衣能穿到七八岁了,怎么又缝制寝衣?这一件更大,十七八都能穿。”
    咯嘣一声,风荷咬断线头,笑说一声好了。
    “我瞧瞧。”桃夭伸手过来。
    风荷手背在身后冲她摇头:“这个不能看。”
    桃夭作势要抢,福春挑帘子进来笑道:“长平传话说,王爷请风荷姐姐前往文昌阁叙话。”
    接了遗诏后,命薛长史安顿京城来的人马,回到文昌阁一头倒在榻上,近两个月殚精竭虑各方联络,如今大局初定,他沉沉睡了过去。
    睡梦中听到大山在外面说道:“王爷睡着了,还请曲女史稍候。”
    “让她进来,进隔间里来。”他一跃而起,大声吩咐道。
    门开了,她缓步走了进来,手中挽着一个包袱,头发乌润双眸晶亮,一张脸白里透着粉,身穿织锦官绿纻丝袄,外罩浅红比甲,领口袖口镶着白色狐毛滚边,腰身窈窕姿态轻盈。
    他含笑看着她,拍一拍身旁卧榻,轻声说道:“过来坐下。”
    她低头躲避着他的目光,福身施礼道:“奴婢给王爷贺喜。”
    “贺什么喜。”他揉着眉心,“累死了。”
    看她规规矩矩立着,不肯靠近半步,无奈指指窗下的椅子:“坐下,坐下陪我说说话。”
    她依言坐了,低声问道:“王爷这些日子很艰难吧?”
    “祁王伏诛后,他的旧部不老实,几番来袭,吉王本来安心做他的文士,仁宗皇帝身边一位老太监突然拿出遗诏,说仁宗皇帝遗命大行皇帝身后若无嗣,由吉王即位,吉王被门客属官们一撺掇,也开始蠢蠢欲动,霍大将军和徐相各不相让,已成党争之势,皇后及其家族不甘示弱,还有咱们府里这位太妃……”他抿了唇没再说下去。
    “富贵险中求,拿命换皇位,值得。若他是真龙天子,自然不会死,若他不是,将岳儿过继给绮萝。”
    风荷想着王太妃曾经说过的话,不紧不慢给她扎针:“上房众人私下里都开始叫太后了。”
    “我知道,翟衣凤冠也都预备下了,夜里装扮了让那两个女人跪拜。”他一声嗤笑。
    王爷什么都知道,为何迟迟不肯动手?离开前总该将王妃的冤屈有个了结,风荷看着他:“奴婢不明白,王爷为何一直纵容着她们?”
    “等着吧,再等一等。”他冷笑着陷入沉默。
    风荷沉吟着,为何要等?等到何时?
    他默然片刻又道:“仁宗皇帝在时,让我做了许多苦差,好几次险些送命,有人安慰我说,是仁宗皇帝要锤炼我,我从来不信。果不其然,遗诏中却毫不留情,让一介书生登基做皇帝,为的就是好控制,将来有了皇子好过继给大行皇帝,皇位还是仁宗一脉。”
    “果真处心积虑。”风荷疑惑问道,“可大行皇帝的遗诏为何与仁宗皇帝相悖?”
    “二月即位十月驾崩,连年号都没来得及换,一生体弱无嗣,享年二十有九,这样的一位皇帝,可怜可叹。”他低下头垂了眼眸,“我二月进宫时看他病体孱弱,暗中换了他身旁的内侍,请来一位名医为他诊脉,回来后给他进贡了些石耳,又派了两位厨子过去,我做这些是出于怜悯,他却回报我两份遗诏,其中一份说仁宗皇帝遗诏是假,另一份指明由我即位。他为了防止驾崩后朝堂生变,病榻上咽气前,将朝中重臣,几位御史,后宫嫔妃并宗人府聚集在一处,命都知太监当面宣读遗诏,无人再敢持有异议。朝堂纷争已久,谁也没想到,最终是病弱的大行皇帝定了乾坤。”
    “看来大行皇帝身体虽弱,内心却是极度坚韧。”风荷说道。
    他看着她,起身走了过来,微弯下腰,手找上她的手轻轻握住了,在她耳边轻声说道:“本王身子比他强健百倍,可内心之坚韧不及他十之四五。风荷,陪着我进京。可好?”
    她任他握着手,另一手轻抚上他的鬓发。
    她的触碰若有魔力,他握着她的手微微发颤。
    她看着他,头一次这样近,这样仔细得看他,宽阔的额头深邃的眉眼高挺的鼻梁,一双薄唇紧抿,唇纹略深,就若他的性情,坚毅而深沉。
    他向她靠近些,他的唇几乎要贴上她的面颊。
    突然一声轻嘶,她拔下他一根头发,绕在手指上说道:“王爷鬓边有一根白发,奴婢给你拔下来了。”
    他狐疑看着她的手指,她迅速将手背在身后,另一手挣开他的手,身子同时后撤,紧紧靠了椅背,扭过脸不看他,颤声说道:“奴婢有东西给王爷看。”
    他不依不饶倾身而来,哑声道:“本王这会儿只想看你。”
    “是十分要紧的东西。”她扭着脸央求,“奴婢求你。”
    他直起身子朝她伸手:“是什么?”
    她打开刚刚旁边高几上的包袱,拿出一件白稠的寝衣说道:“这是奴婢用吴江丝绸为王爷缝制的寝衣,质轻而软,穿在身上柔若无物,不会磨着后背。”
    “这样体贴吗?”王爷接过去看着她笑。
    她又递过一封书信:“这一封书信,奴婢走后王爷再看吧。”
    说着话站起身疾步向外,逃一般出了书房。
    王爷打开信看着,眼眸逐渐凝结,神情变得冷肃。
    唤一声大山,大山应声走进,看着王爷倒退几步。
    王爷的脸色铁青眼神骇人,冷声吩咐道:“让羽雁速来见本王。”
    大山答应着向外,突又吩咐一声站住,大山忙站住不动。
    王爷指指他,咬牙说道:“好,很好,你知道本王最在意什么,你拿出这封书信拿给本王看,看来你决心已下。”
    王爷绕室疾走,走几圈又道:“既是决心已下,你为何要哄我欢喜?你……”
    王爷抬手揪一下鬓发,怒冲冲说道:“本王有白发?本王怎么会有白发?”
    王爷又举起另一只手,看着手中揉着的一团绸子:“你又何必做什么寝衣?本王不穿你做的寝衣。”
    说着话将寝衣扔了过来,大声吩咐道:“烧了去。”
    大山抱着不敢动,这么好的绸子,真的烧吗?
    突又抢步而来,劈手夺了回去,喝一声滚。
    大山忙不迭飞身滚出,出来掩了门往门壁上一靠,王爷要做皇上了,阖府欢天喜地,王爷该是最高兴的那个才对。
    王爷这是为何?


上一章
返回

女史上位记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