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女史上位记

锋芒

    进了偏殿, 林夫人和闻樱也来了, 风荷带着羽雁过去,为她们互相引见。
    羽雁给林夫人行了万福礼, 林夫人拉着她手笑道:“早就听风荷提起过你, 得空到家里来,大娘给你做好吃的。”
    “多谢大娘。”羽雁笑着看向闻樱,对风荷笑道,“呀, 你妹妹比你还要好看。”
    “我妹妹是小美人儿,没跟你提过吗?”风荷看着妹妹骄傲得笑。
    闻樱看着羽雁:“你可是姓章吗?”
    “没错, 我姓章。”羽雁笑着伸手摸她脸蛋。
    闻樱扭脸躲开,瞪着她大声问道:“你不是和荣公子成亲了吗?”
    “都是谣传。”羽雁呀了一声, 躲在风荷身后探出头, “怎么要吃人似的?”
    闻樱拉着风荷到了角落里,低声问道:“阿姊, 她与荣公子,是怎么回事?”
    风荷指指热闹笑谈的人,“今日桃夭回门,忙过今日再与你细说。”
    “就是说, 荣公子如今孑然一身吗?”闻樱揪着她不放。
    风荷低了头:“他一直是一个人。”
    “阿姊可要回到建昌去吗?”闻樱盯着她。
    风荷刚要说话,桃夭过来了,笑问道:“姊妹两个说什么悄悄话呢?”
    “没说什么。”闻樱冲桃夭笑笑, 转身离开了。
    “闻樱十几了?”桃夭看着她背影笑问道。
    “十七。”风荷看着妹妹过去找岳儿玩耍, 笑说道, “跟孩子似的,最喜欢跟岳儿玩耍。”
    桃夭笑道:“十七该说亲了,内禁卫里面好多俊小伙儿,我给留意着。”
    “交给你了。”风荷笑着挽起她手。
    “我也要给你留意着,我想问问。”桃夭压低了声音,“羽雁与荣公子怎么一回事?你和皇上又是……”
    “行了。”风荷挽住她,“今天是你的好日子,咱们高高兴兴的,其他事回头再说。”
    热热闹闹的一日过去,时令进入二月。
    二月二过后的大朝会上,新帝与内阁因年号起了争议,双方各不相让。
    早在登基大典之后,内阁拟了四个年号,霍大将军与徐相最属意的是承乾二字,新帝却说四个都不妥。
    两相争执,嘉肃皇后的态度十分重要。
    徐相为此事特意到延福宫求见,并细呈其意:“仁宗皇帝年号乾宁,承乾乃是继嗣之意,皇上却执意要用永昌,永昌则是继统之意了。”
    “继嗣与继统,不都是他做皇帝吗?”嘉肃皇后剪着花盆中的红梅,淡淡说道。
    “往长远里说,新皇千秋之后,其子嗣可以过继给穆宗皇帝,穆宗皇帝一脉不至断绝。”徐相看着嘉肃皇后高挑的侧影,心中感叹妇人头发长见识短。
    “哪位子嗣过继给穆宗皇帝呢?”嘉肃皇后手中剪子停下,精致的面庞上带着微笑,微扬了长眉看向他,“是霍大将军的外孙,还是徐相的曾外孙?”
    徐相心中一惊,倒是小瞧了她。
    “你们无非是想给皇帝一个下马威。”嘉肃皇后说了半句话,沉默着将几枝红梅修建得错落有致,疏密相形,又拿过一架白纱插屏,放在花盆之后,但见白雪红梅,俨然是妙手绘制成的丹青,却又与画不同,梅香清幽花瓣微颤,别致灵动。
    她歪头端详着,轻轻嗯了一声,接着说道:“徐相入内阁时,乃是最年轻的大学士,以实干得到仁宗皇帝青睐,短短几年高居首辅,如今居高位日久,竟也务虚了?”
    徐相有些不悦,她轻笑道:“徐相不高兴了?因年号与皇帝相争,可不就是务虚吗?承乾还是永昌,有什么分别?”
    “嘉肃皇后的意思,是偏向永昌吗?”徐相硬声道。
    “若是给下马威,怎么会轻易换了内禁卫统领?”她坐下来,缓声问道。
    “内禁卫属霍大将军管辖,原来的李统领本是霍大将军的人,穆宗皇帝驾崩前却将他挡在寝宫外,以致定了大局,霍大将军深恨,新帝登基之后,头一件事就是跟新帝建言撤换内禁卫统领,新帝痛快答应了。早朝宣旨的时候,霍大将军定好的内侄赵启,变成了良霄,霍大将军惊问良霄是何人?皇帝说是朕在王府时的仪卫司指挥使,霍大将军就说小小指挥使,怎么能做内禁卫统领,皇帝怒斥道,内禁卫统领是护卫朕还是护卫你?朕提拔内禁卫统领,需要你来置喙吗?霍大将军当着文武百官,也不能说自己提前定了人,被皇帝给改了,只好吃了这个哑巴亏。”说到霍大将军吃瘪,徐相娓娓道来,面色变得轻快,甚至不自觉带了些笑意。
    “好一出偷梁换柱。”嘉肃皇后掩唇轻笑着,又问道,“听说良统领的婚礼十分热闹?”
    徐相摇头道:“区区婢女,闹那么大阵势,收买人心罢了。”
    “徐相饱读诗书,难不成以为收买人心不重要吗?”她正色看着他。
    “这个。”徐相轻咳一声,“臣以为……”
    “年号之事,本宫向着皇帝。”嘉肃皇后摆摆手,“本宫乏了,徐相告退吧。”
    徐相告退,她歪着养一会儿神,唤一声韩姑姑。
    一位中年妇人走了进来,青灰色衣裙,发间簪一对木钗,圆白的脸上带着和气的笑容,来到面前恭敬问道:“娘娘有何吩咐?”
    “我可帮他两次了。”嘉肃皇后翘起两根手指,看着指尖上的丹蔻轻笑。
    韩姑姑笑道:“若不是娘娘说话,这会儿还在洛阳行宫僵着呢。”
    “我念着小时候的情分,可惜他给忘了。”嘉肃皇后手支了颐,轻声叹息。
    “哪能忘了呢?”韩姑姑忙道,“得让皇上知道欠着娘娘两个大人情。”
    她转动着手上的指环:“良将军的亲事,怎么给了崔尚宫主持?”
    “尤尚宫只认旧主,对皇帝多有怠慢,崔尚宫刻板,因后宫无人主事,大小事都跑到紫宸殿回禀,一开头皇帝不耐烦,后来不知怎么的,就看重她了。良将军这婚礼办得风光,皇帝对一应的人大加赏赐,如今崔尚宫的风头反超过了尤尚宫。”
    她哦了一声,换个姿势微闭了眼眸,韩姑姑为她捶着腿笑问道:“两位妃子,娘娘想离着哪一位近些。”
    “都离得远些,休要来烦我。”她微蹙了眉头。
    韩姑姑忙说一声是。
    二月中旬的时候,新帝年号已定,改元永昌。
    下旬新帝纳二妃,霍大将军次女霍艳茹封号容妃,居宝仪宫,徐相孙女徐雯封号淑妃,居毓庆宫。
    二妃乃是同日同时进宫,京中世妇悄悄打听皇上当晚宿在了谁的宫中,有的说容妃美貌无双,该是宿在宝仪宫,有的说淑妃才华出众,也许皇帝喜欢才女,会宿毓庆宫。
    打听来去有了消息,皇帝哪都没去,召二妃去了福宁宫,问几句话一摆手:“都退下吧。”
    二妃的初夜寂寥着过去了。
    三月的时候,尤尚宫前来请皇上示下,二妃该由谁来主理后宫。
    皇上想了想:“过一阵再说。”
    “后宫一直无人主事……”尤尚宫说道。
    皇上摆摆手:“就让崔尚宫主事好了。”
    “可是……”尤尚宫心中不甘。
    皇上冷了脸:“如今后宫人少,用不着两位尚宫,你到安乐堂养老去吧。”
    尤尚宫憋着眼泪退出紫宸殿,下了丹陛阶,眼泪喷涌而出,后悔收了徐夫人的金子,不知死活来皇上面前多嘴,刚刚年过四旬,就被打发到安乐堂养老,还不如死了算了。
    正躲在墙角哭的时候,远远来一个人,也是涕泪滂沱的,仔细看过去,是都知太监刘保,哭着问道:“你怎么也哭上了?”
    “我收了霍夫人几颗珠子,跟皇上建言说后宫不能无主,皇上打发我看守皇陵去。”刘保哭得爹一声娘一声。
    正对着哭的时候,一位中官打身旁小跑而过,刘保喊一声等等,那人忙停住了,刘保兰花指一翘,过去一把戳在额头:“好你个死大力,你不在冷宫里老实呆着,这是要到哪儿去?想逃出宫去?”
    大力作个揖闷声答道:“皇上召见小的,小的不敢不去。”
    刘保嘿嘿笑了起来:“皇上召见你?凭你也配?你是不是在冷宫里给憋得神志不清了?”
    尤尚宫在旁道:“不会要提拔他顶替你吧?”
    刘保呸了一声:“凭他也配。”
    大力拱拱手,脚步飞快走了。
    尤尚宫摇头道:“他若是做了都知太监,你可怎么办才好?想当年你将他欺负成什么样了。”“他做都知太监,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刘保咬牙切齿。
    不大的功夫,两队小黄门匆匆路过,刘保对其中一个招手道:“小丁,过来。”
    小丁过来笑着拱手:“刘阿大有何吩咐?”
    “你们这匆匆忙忙的,做什么去?”
    “皇上封大力叔为都知太监,我们到各监部传旨去。”小丁说道。
    刘保惊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小丁又道:“皇上问他姓什么,他说没有姓,皇上赐他姓赵。”
    刘保嘴里喃喃说道:“姓赵,赐他姓赵?他凭什么?”
    “小的也迷糊着呢,就向文丰兄请教,文丰兄说了,皇上在王府的时候,有四个书童,大山大川大江大河,如今皇上进宫,那四个不能跟着,就各自派了差事,两个跟着吏部薛侍郎,两个跟着刑部施郎中,文丰兄说,皇上就喜欢名字里带个大字的。”小丁笑嘻嘻说道,“小的准备改名大丁了。”
    “去你娘的,满嘴胡吣。”刘保指着他骂道。
    “小的还有要务在身,不陪着刘阿大了。”小丁飞快跑得远了。
    刘保捶着地又哭了起来:“再怎么着,那可是皇上,我们不该欺生,都怪那起子小人撺掇。”
    尤尚宫哼了一声:“你岂止是欺生?穆宗皇帝倒是熟的,你不也一样欺负?”
    “天地良心,我可不敢对先帝不敬。”
    “你明着不敢,暗着敢啊,你听霍大将军的,偷着盖玉玺假传圣旨,瞒得了别人瞒不了我。”
    “你就是好人?你是徐相的走狗,在穆宗皇帝的饮食和药膳里做手脚,先帝病上加病,都是你害的。”
    “我是给徐府传过些消息,可我没害过先帝。”
    ……
    两个人争吵着扑向对方,互相掐着脖子厮打在一起。


上一章
返回

女史上位记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