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御香行

御香行_79

    这位赵旭天性聪慧,又继承了惠明帝温文仁厚的性格,十岁便被立为储君。又因为储君位居东宫,且旭字取“旭日东升”之意,而私下里被称作“东君”。
    说不清这两个年纪相仿的少年,最初是如何相识的。总之,赵南星与东君很快就成为了沉闷宫廷之中,无话不谈的玩伴。
    也正是在东君的坚持之下,一度被忽视的赵南星重新得到了善待。而溺爱嫡子的萧皇后也看在东君份上,对赵南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仅如此,年长两岁的东君简直将自己当做了赵南星的兄长,走到哪里都带着赵南星,但凡自己喜欢的,也都会有赵南星一份,还让赵南星去东宫的崇文馆上学。
    幼时的赵南星千伶百俐又活泼开朗,深受崇文馆内各门学士的喜爱,甚至被认为是王佐之才。
    萧后见到赵南星归附于太子,总算是稍稍松懈了对于他的掌控。而惠明帝见情势扭转,也愈发地宠爱着赵南星,竟是要将对于这位幼弟的亏欠全都补偿。
    正巧赵南星名字里带着一个“南”字,于是逐渐有了“南君”这个称呼。
    “按照安乐王叔的说法,如果仁厚聪慧的东君果真能够继承大统。那么一定是大宁朝又一位开明圣主。只可惜……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
    唐瑞郎的声音,从赞叹变成了叹息:“你还记不记得我曾经告诉过你,戚云初与安乐王叔相识的经过?”
    陆幽虽然不想搭理他,可为了继续听下去,还是点了点头。
    唐瑞郎苦笑一声:“其实那番话也是半真半假的——戚云初与安乐王叔相遇的那天,正是东君身死之日……换句话说,东君的确是死在东海池上。只不过,那艘船,却是南君的。”
    赵南星的母亲唐太妃,一直在紫宸宫中的寺庙修行。她身体羸弱,情绪也一直十分低落,可萧后却不允许赵南星与母亲频繁见面。
    好在,赵南星自然有他的独门办法。
    寺庙靠近御苑的东海池北岸。于是赵南星就在岸边藏了一艘兰舟,待到思念母亲了,便独自驾着小舟,偷偷渡到对岸摸进寺庙中。
    事发那天,恰逢夏秋之交的望日。月朗风清,正是夜游的大好时机。
    赵南星幼时,也曾随着父皇母妃一同在离宫内的湖上泛舟赏月。此刻眼见明月当空,心中愈发思念起出家修行的母妃。
    正巧东君来到含露殿,见了赵南星闷闷不乐的模样,便主动提出,何不以赏月为名,驾着小舟穿过东海池。
    心念一动,两个少年便也没有太多犹豫。当即命人找出东海池畔的小舟,装上灯烛和吃食。因为事关隐秘,依旧不要仆从跟随。只东君南君二人登了船,慢悠悠地划着,往北边漂去。
    等到东海池的北岸,赵南星自行登岸前往寺庙寻找母亲。临行前与东君相约,半个时辰后依旧在岸边相见,继续赏月。
    可谁都没有料到,半个时辰后再度回到岸边的赵南星,看见得却是一团火焰在东海池中燃烧……
    他知道东君就在那团火焰里,于是拼了命的要往湖中游去救人。然而秋水阴寒而东海池又太过辽阔,南君游了不多远就浑身僵冷、力竭而沉。
    这之后,才有了弄雨楼畔,戚云初与赵南星的相逢。
    “东君薨逝之后,帝后沉浸在巨大的悲恸之中,南君亦伤心欲绝。另一方面,泛舟湖上的前因并无人知晓,众人皆以为太子是独自一人出的事。而含露殿内的亲信,都死劝南君不要说出真相,以免招致萧后疯狂的报复……事情便如此,不了了之。然而在南君心中,却从未忘记过东君的仁义友爱,并为那夜的惨剧而深深自责。”
    说到这里,唐瑞郎停下来看着陆幽:“若是换你来说,东君之死,究竟是不是安乐王叔的错?”
    “问我做甚?再说一遍,我不是东君。”
    陆幽虽然生硬地强调了一句,却还是回答道:“舟上起火,事多蹊跷。姑且不论意外还是巧合,单说若没有南君探母这个由头,东君也就不会泛舟池上,所以南君难辞其咎……只是火难并非因他而起,若说有错,倒也错得有限。”
    “看起来,你倒是比我宽厚。”
    唐瑞郎自嘲地笑了一声:“其实我曾经私底下设想过:起火之时东君与南君都在船上。而戚云初救起的南君,是从着火的船上游向弄雨楼的——是不是听起来就有点可怕了?”
    “……”陆幽也因为他的这个假设而微微一怔:“你自己的小叔,你都不信任?”
    “不是不信,毕竟都是死无对证的事了,猜测自然可以有千千万万种。不过话说回来,要真是安乐王叔害死了东君,那他大可避而不谈当年之事,更不可能心心念念地,只想再见东君一面。”
    说到这里,唐瑞郎又讲出一段诡谲的往事——
    东君薨逝之后一年,南君的母妃也于旧病与抑郁之中故去。因她已是出家之人,死后遗体便迁往诏京城外的妙法寺,火化立塔。
    生母既逝,南君就领着戚云初去妙法寺守孝。一天深夜梦中醒来,忽然听见屋外有嘈杂人声。
    他领着戚云初出去查看,发现竟是一僧一道,在塔林里讲经论道。
    初时二人只是就经文义理进行口舌上的争夺,却渐渐地变成了斗法比试。只见这边僧人令枯木开花,那边道士就让砖塔结果;僧人命夏虫驮负石桌,道士就用叶片切水断流……几轮比试下来,尽皆不分胜负。直到那个道士说,我有法术,能让这塔林里头埋葬着的和尚尼姑们,重新开口说话。
    话音刚落,只听四周一片窸窣声响——果然有许许多多个声音,从砖塔之中传出来。再仔细听,竟然都在吟诵着道家的经典。
    寻常之人,若是看见此等场面,恐怕已经吓得面无人色。然而南君却大喜过望,一把将那道士抓住,连夜领着到了紫宸宫里。
    接着就有了东君转生,赵阳出世的一番后话。
    “现在想起来,那一僧一道,也未必就真是什么世外高人。听说西域有一种名为幻术的杂耍,能叫人幻听幻视。说不定南君当时就是遇到了两个扮作僧道的杂耍人,偷偷摸摸地躲在塔林里准备明日上街讨赏的把戏。”
    说完这段插曲,唐瑞郎又放慢了语速。
    “赵阳出生之后,萧后不愿再让他与南君亲近,便将南君赶出了紫宸宫。又过三年,我父亲受萧家排挤,远赴羁縻外州上任。由于此行艰险,行前便将我暂托于安乐王府上。所以我与安乐王叔和戚云初,都有很深的感情。而安乐王叔待我,也不似对待唐家其他子弟似的客气疏远。直到多年之后,离别的那一天……”
    第107章 剖白
    安乐王爷不喜欢诏京城——在安乐王府当过差的人,全都知道这个“秘密”。
    自从搬出紫宸宫,获得自由之后,赵南星就从没有在王府里安静待着超过两个月。
    他喜好游山玩水,喜好结交江湖中人,喜好吟风弄月,从前他拉着戚云初一起做这些事;后来多出了一个唐瑞郎,他便将瑞郎丢给戚云初,自己一个人往外跑。
    至于个中缘由,唐瑞郎猜测多少都与那段东君的往事有关。
    再退一万步说,对于一个不能继承大统的宗室中人而言,还有什么能比远走高飞更为安全稳妥?
    很快地,安乐王就发现了天吴宫。
    戚云初是反对安乐王前往天吴宫的。虽然他表面上只是亲王的贴身宦官,但唐瑞郎却看得清楚分明——安乐王从未将他当做宦官仆役对待。戚云初陪他走过了东君死后那段最难熬的日子,他是他的精神支柱,是一盏光芒冷冽的明灯。
    安乐王喜爱戚云初,原先朦胧的情感在长大成人之后,更是陷入了痴迷的境地。
    每次从外面回来,他总是会给戚云初带一大堆的礼物,接着就将人拽进屋子里,不到第二天中午不再出现。
    然而与此同时,他却又有些畏惧戚云初。因为聪明如他,早就明白自己与戚云初总归不是同一类人。
    每当他们之间争执过后,堂堂安乐王爷甚至不敢直接去和戚云初搭话。于是,唐瑞郎这个小拖油瓶就成了绝佳的传声筒。
    毫不意外的,为了去天吴这件事,他们两个又吵了激烈的一架,甚至大打出手,砸坏了王府中的不少东西。
    安乐王难得没有丝毫让步,而戚云初似乎也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正巧,第二天内侍省里有事,戚云初一大早就进了宫。然而等到午时他回到王府中的时候,看见得只是一个人坐在廊下,双手托腮的小瑞郎。
    “安乐王叔要我告诉你,他已经走了,跟着漂亮公主去天吴宫了。你如果想他,就带着我去天吴宫找他。”
    直到现在,唐瑞郎还记得戚云初当时的模样。
    正午的阳光穿过门前的合欢树,在戚云初的脸上投下深浅不一的阴影。他手上拿着一个精致的食盒,不用打开,也能猜到里面装着的是宫中膳房专为赵南星准备的生进二十四气馄饨。
    那般精致的点心,从那之后唐瑞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了。
    话说得有点久了,唐瑞郎便干脆倚着栏杆坐了下来。屋檐上还有小雨淅淅沥沥地滴着,偶尔会翻下几朵开败的桐花,扑簌簌打在他的肩头。
    “其实那天临行之前,安乐王叔对我说了很多话。他说他恐怕永远都不会再回诏京,让我告诉我爹还有唐家其他人,不要再找他的麻烦;他劝我以后念书要去国子监,别理会弘文馆和崇文馆里的纨绔子弟;他告诫我,千万别惹云初生气……最重要的是,他还和我做了一个交易。”
    说到这里,唐瑞郎发出一阵苦笑。
    “他让我代替他,好好地照顾赵阳。因为东君是被水云镜选中的太子,而如果赵阳真是东君转世,那他将来一定会是大宁朝的主宰。我若帮了这个忙,那么戚云初和内侍的力量就会站在我身后,今后助我平衡萧家的力量……也唯有如此,才能勉强把平大宁朝廷上那盏久已歪斜的秤杆,留给我的将来,一些施展拳脚的希望。”
    然而,事情却并不真如南君所预料的那样。
    “可是安乐王叔却想错了——他辛辛苦苦找回来的那个赵阳,居然是个蛇蝎心肠。我和戚云初与他虚与委蛇了几年,早已看透了他绝不能成为大宁朝的主宰。而在这个时候,国子监祭酒发现了都水使者叶锴全家的独子——也就是你。”
    事已至此,陆幽已经不觉得惊诧,唯有满心的冰凉。
    “即便你真的把我当做东君,又何必处处招惹我……若我们如今只是普通朋友,我也不觉得觉得如此……伤心。”
    “其实当初在你家吻你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唐瑞郎也不知第几次叹息:“其实在你受伤昏迷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自己要被送去弘文馆读书。此后两地相隔、不得见面,而国子监里学生众多,你很快就会有新的知己,甚至将我忘记——当时我那样做,也许是希望,能够变成你心目中无法更易、最最在乎的那个人。”
    “你只是在意我,却要让我对你心存爱意?”陆幽冷笑,“真是算得一手好账!”
    “账算得好又如何?反正也根本做不到。”
    唐瑞郎自嘲似地苦笑:“或许从那一吻开始,我这心里,就再也没有将你看做东君转世了。”
    陆幽闻言微怔,长久地静默起来。当他再度开口时,却兀然吟出了一首诗。
    “金玉有本质,焉能不坚刚。惟在远炉灰,幽居永潜藏——当年长秋公在陆鹰儿家门口,以这首诗为我起名。我原本以为他只是一时有感……可现在回想起来,句句说得都是东君之隐,却……与我无关。”
    “其实戚云初看事情远比你我更加通透。也正因此,他才明白——只有坚持让别人相信你是东君转世,赵阳才不可能是南君心心念念的那个天命太子。”
    “够了……我懂了。”
    陆幽无力地半抬起手来阻止他继续说下去,“就算并没有什么轮回转世,就算这一切只是一场巧合。我也依旧会被你们视作东君转世——这就是我存在的价值。”
    “这的确是你与生俱来的价值,却也未见得是一种坏事。”
    唐瑞郎深吸了一口气,说出从早晨就一直开始酝酿的心声。
    “昨天你曾经问我,若你长得不像东君,我还会不会知道你的存在。我想了一个晚上,如果不是因为这张脸,你不一定能够被破格提拔进入太学,我也不会在人群里刻意与你邂逅。而你爹与我爹的恩怨不会改变……结果就是,我与你成为真正的世仇,也许老死不相往来,甚至可能拼个你死我活。
    “那样,我可能会寻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子为妻、生两三个孩儿,然后出将入相,过完令无数人羡慕的一生。可是我也将永远不会知道,在这个世上的某个角落原来还有一个人,他与我意气相投,惺惺相惜;他的坚韧顽强,令我敬佩;他敏感早慧,叫我爱怜……”
    说到这里,他突然抬起头来,直视着陆幽的双眸。
    “错过一个错误的人很容易;可是遇见一个对的人,却很难。如今的我,也实在没有颜面再阻挠你离我而去。可我仍希望,那是你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还有,即便你我今日雨断云销,但我还是希望能与你称兄道弟。至少,在朝堂之上你我仍是知己,和衷共济,定能施展一番抱负。”
    他兀自说完这一大通话,然后终于安静下来,等待最后的结果。
    然而要紧关头,陆幽反而不置一词,甚至扭过头去,不让唐瑞郎看清楚自己的表情。
    过了不知道有多久,终于听见有一丝微弱的声音。
    “别逼我,我不知道……”
    陆幽嗫嚅:“一个这么多年的谎言,难道只需要这几刻钟的时间就能消弭?如果是,那么这天下又该减去多少的怨怼纠葛?”
    “只要你一日不做出决定,我就可以继续等下去。”
    唐瑞郎诚恳道:“还有一件事,因为实在太过重要,并且不止关系到你我二人,所以暂时还不能说,等你消了气——”
    他话音未落,只听门外又是好一阵凌乱急促的奔跑声。片刻间,便有人拍响了紫桐院的大门。
    陆幽立刻示意唐瑞郎噤声,然后才朗声问道:“谁?”
    “少监大人,是我,瑞香!”
    来人是萧皇后身旁的贴身宫女。
    “请您快点去安仁殿,皇后娘娘与太子争吵起来了!”
    陆幽心里“咯噔”一怔,接着极为自然地与唐瑞郎交换了一个眼神。
    “快去吧。”


上一章
返回

御香行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