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老衲很坏[综民间故事]

老衲很坏[综民间故事]_68

    李靖站起来,伸手招哪吒过来,尽量和颜悦色问他,今日可曾扒龙筋、打龙王。殷夫人在一边插话,把龙王龙母上门的缘由解释了一番。哪吒若还是之前的哪吒,拍着胸脯就认了,可他觑了一眼师父,忽然心虚了。师父说让我看看对方是不是坏妖,干没干过坏事,我一样没做,就上来把人家一老一少打伤打死……师父要知道了,再不要我了怎么办?
    哪吒眼珠子一转,准备撒个小谎。小元在边上看着,她是有上千年管理狐妖经验的老狐狸,小孩要撒谎,逃不开她的眼睛,小元有意捉弄他,道:“徒儿,你师父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你若撒了谎,他掐指一算便知,届时便是师娘帮你说情,金光洞怕也是不敢要欺师灭祖的徒弟。”哪吒可怜兮兮看着师父,师父微微点头,你师娘说得都对。
    李家夫妇还在惊疑,怎么真人忽然年轻了,便听道自家儿子怏怏不乐,道:“龙王大人,龙母娘娘,是我不小心……失手伤了三太子。哪吒原不知他是东海少主人,只以为是一条凡龙……哪吒知道错了,哪吒错在是非不分,贤恶不分,哪吒愿听凭处置,求你们大人大量,放过陈塘关的百姓。”说完扑通一声跪下,拿手抹眼泪,哭了一场又一场,哪吒两只眼睛红得跟兔子似的,这么个粉妆玉砌的小娃娃,谁看了不心疼。
    尤其是太乙,自己千娇万宠的徒弟,如此低声下气地赔礼道歉,他护犊子的心又起来了,若是恶龙敢欺负哪吒徒儿,他定然要插一手。哪吒偷着看师父一眼,心中松了一口气。
    东海龙王出人意料,没有暴怒,反而是压着嗓门,和声细语地问:“是你一人伤了我儿,还是有人同谋?”
    哪吒的傲气又上来了,道:“区区小龙,哪吒一人足矣,何需帮手?”瞧不起我还是咋的?看一眼师父,意思是,师父,你看他,竟然瞧不起您教出来的徒弟!
    老龙王压不住怒火,恨不得提着哪吒摔,大师父按住了他,对太乙真人道:“素质教育,不可松懈。”再一看太乙身后,跟着小元,那丫头两手攀着太乙的胳膊,一副郎情妾意的样子,刺伤了大师父的双眼。大师父要问,你俩怎么回事,龙王走上前来,三个躬身礼一行到底,可怜巴巴看着大师父,上仙,求您救人吧。
    不知何时走出来的杨婵也求大师父,她看过那条死龙,着实可怜,求大哥救人要紧。杨家兄弟二人戏弄了东海龙宫一番,心中畅快无比,点头答应。大师父找哪吒要回了龙筋,叮嘱李靖千万要好好教育,多教他如何作君子,万不可溺爱,李靖连连点头,正牌师父反而受了冷落。杨家众人随敖广夫妇入海不提,太乙真人也抱着娇妻回府,李家终于躲过一场大劫。李靖细细盘问哪吒,弄明白前因后果,也闹明白原来哪吒是为了给他做腰带,才动手杀龙。虽然做错了事情,但好歹一片黑暗中还有一个孝顺的光点,李靖万念俱灰的心中燃起一个火点子,这孩子……或许还有救吧。
    从此,李靖不敢松懈,将哪吒随身带着,带着他处理政务,四处交往豪杰贤士,言传身教,只盼着他能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养出一个谦谦君子来。另一方面,李靖多往东海敬献礼物,乃至命哪吒帮他们干了几次“活”,陈塘关与东海的关系终于稍有缓解,哪吒也渐渐明白,一人强终无用,唯有一家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与两位兄弟也更加友爱。
    这都是日后的事了,只说现在,小元担心黄大郎也受了重伤,借口摆脱了太乙,只身前往“山辉川媚”洞府探望,太乙心忧娇妻,隐藏了身影,紧随其后。小元进了洞府,见到黄大郎没心没肺呼呼大睡,又好气又好笑,伸手把他拍醒,宽慰了他一番,又告知了黄大郎,他师父杨蛟日前在东海做客,不必担心,这才出了洞府,往金光洞去。她出了山辉川媚,太乙两步跟了上来,心中疑虑,忍不住开口问道:“小元,这是何人的道场,我几次想闯入寻你,却找不到进去的法门,此禁制真是好生厉害,不知是哪一位大能的手法?”
    小元笑道:“你是怕我跟阿蛟跑了还是怎的?我若要跟他,早五百年就成亲了,小狐狸都生了一窝,还轮得到你?”看着太乙脸色黑了,连忙又柔声撒娇道,“只是逗逗你,怎么吃醋了?以前可没见你如此在意我。”
    以前那是没让你见到!太乙心想,如今我是豁出去了,人妖结合,天谴你来就来吧,我夫妇二人不怕你。
    “放心吧,早有人看上他了,我才不去凑那个热闹。话说回来,这道场便是阿蛟哥的,人你也见过啦,刚在李家那白衣郎君就是,长得可比你俊朗许多。你可知,他这禁制除了难以攻破,还有个大作用。”
    嗯?
    “山上方一日,洞中已千年。禁制内十年年,外界便是百年,便是说,你在禁制内修炼十年,同在外界修炼了一百年是一样的。自古修炼何其枯燥无聊,他这禁制,可真是让人羡慕。”
    太乙嗤之以鼻,“雕虫小技。”心中却掀起惊涛海浪,此等功效的禁制,怕是只有师父元始天尊才能造出,那阿蛟到底是什么来历?对了,刚才听他们的意思,还要下海去救一龙太子,龙魂死后不入地府,如何能救得回来?
    不光太乙怀疑,龙宫众人也把心悬在喉咙口,七上八下,只怕眼前这几人是欺世盗名之辈。龙母暗中派得力大将把手好龙宫各处出入口,若是这几人只是戏弄东海龙族,他们便是拼个鱼死网破,也要给杨家小杂种们一个教训。龙族众人围在了敖丙寝宫之中,大师坐在床前,磨了一块血珊瑚,掺着龙王龙母的血,在敖丙额头上写了一个古咒,上面的字,在场的人谁都看不懂,只有喜好钻研古籍的二太子觉得眼熟,好像在哪本古籍中见过。
    大师父拿出一口锅,灵气注入,锅内凭空出现了透明的液体,星光点点,大师父把龙筋放进去。众龙傻了眼,只觉得脊梁骨也隐隐作痛。到底是长了三四千年的龙筋,太韧性了,煮了有三四个时辰,才稍微软和一点。大师父把锅搁着,让老龙支着火堆,看好了火候,一定要煮的烂烂的,化成一锅浆,再来找他。
    老龙含泪答应。龙筋恍惚好痛。
    三天后龙筋熬得了,大师父也回来了,把龙三太子翻了个个儿,扒开皮肉,顺着伤口,将那一锅胶质缓缓倒了进去。用来煮龙筋的,不是凡间水,乃是大师父从昆仑山山脉中取的无根水,还是大师父当年当西王母时无意发现了此水的位置与功效。此无根水能顺着任何一条细缝流淌,均匀无杂质。大师父用这种方法,将龙筋一丝无缺地重新补回敖丙体内。况且,昆仑山是始龙尸体所化,那无根水是祖龙的龙筋演变而成,敖丙有了此龙筋,如同是脱胎换骨,资质一跃成为四海龙族佼佼者,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第二步,招魂。上古时,神兽均有九条命,每一条命便是一个魂魄,若是一个魂魄死了,有其余八个魂魄支撑着倒也还能活下去,只是随着时光缓缓流淌,除了九尾狐族,许多神兽族渐渐失去了了这项特质。然而他们死后,依旧会回归九魂的状态,九魂缥缈分散六界各处,因此找寻不见,被说是不在五行,不在六界。就像一个橘子,分成了九瓣,也就看不出来这原来是个什么样的橘子了。
    “来,大家都过来,给你们这个。这叫经幡,来来,每人扛一个,平时怎么叫三太子,就在经幡上怎么写。对对,不要害羞,大家都跟龙母学习,我看看啊,'小龙龙','三宝儿','细须子','娘的好宝宝',很好,就是这样,很成功的榜样!大家都写上,扛着经幡往六界去,到处喊喊务必要喊到经幡自己卷上,也不用多,卷了九面,三太子的魂就算齐了。”
    众人写上敖丙的名字,扛着棋慌慌张张要走。
    “记着啊,动作要快,嗓门要亮,若是错过了时机,敖丙的魂魄被天道吸收殆尽了,我也没辙。”
    众人一哄而散,各自奔赴岗位。
    凌霄宝殿中,玉帝正与群臣观赏歌舞,顺风耳、千里眼入殿有急事禀报。千里眼道,东海龙族怕是要造反,到处举着旗招兵买马。顺风耳补充,他们还有口号,喊的是什么,嗷兵嗷兵,怕是要组建兵勇军队。
    玉帝勃然大怒。
    ☆、第111章 劈山救母二郎山
    龙族是个什么玩意儿,说难听点就是畜生,不过有点儿布云施雨的本事,封了他们龙王,就敢造朕的反?玉帝降旨,速速派赤脚大仙、天蓬元帅等大将领兵下界,捉拿龙王,上天庭问话。几位领了旨,心底一阵骂娘,凡间两兵对阵之前,还要派个使者中间窜个话,了解一下情况,这龙王造反是没影的事儿,玉帝他怎么就昏了头呢?但只能在腹诽,这几位也不敢上凌霄宝殿跟玉帝明着争辩、抗旨,哥儿几个一商量,还是先找到老龙王问问怎么回事,问清楚了情况再说。
    天蓬元帅在天上掌握十万水兵,常与敖广有技术交流,两人交情不错,他下去打了个头阵。往东海龙宫一跑,天蓬发现不对,以往东海常常是宾客盈门、车水马龙,怎么如今颇有些门厅寂寥的意思?几个看门的小虾心不在焉,送了拜帖进门,龙宫里每个人主事,奴仆宫娥慌慌张张,没规矩。有宫娥把天蓬领到敖广的卧寝,那东海龙王趴在床上正歇息,见老朋友来了,让宫娥摆了坐,却没起来迎接。
    天蓬问,老哥哥,你怎么了?
    老龙长叹一口气,把陈塘关总兵李靖之子打死敖丙,打伤自己的事情从头到尾一说,听得天蓬拍案而起,气愤非常,说,必要给那贼人几分颜色看看!老龙心说,这才是真朋友啊。兄弟俩抱头取暖。
    天蓬说,老哥哥,莫着急,小弟领十万天兵下界,这就捉了哪吒,叉挑油锅,炸他个酥脆,给你下酒吃。
    老龙摆摆手,长叹一声,老弟莫急,此子的师父乃是金光洞太乙真人。
    天蓬道:……给你炸点儿大虾算了,别计较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老龙点头,把后面的事又一说,没透露大师父的身份,只说是有能人帮助,能救回丙儿一命。如今,阖宫上下,全出去给丙儿叫魂了,老龙我受那哪吒一击,内伤虽被好心的能人治愈,筋骨却还需时日才能痊愈,老弟你海涵,本王不能下床与你痛饮三大斛。
    天蓬安抚着老龙的手一顿,问:“合着你们不是要造反?是在给三太子招魂?”
    老龙脸色一变,从床上滚下来,惊慌地问:“谁造的谣?天蓬老弟,你刚说带兵下界……不会是来捉拿我东海水族的吧?”
    天蓬点点头,同情地看看老龙,老哥,你坏就坏在不该聪明的时候太聪明。两人把话说开了,天蓬连连安慰,拍着胸脯保证不会有大事儿,把老龙提溜上了天,带到凌霄宝殿前,等候玉帝发落。玉帝掀着眼皮子看了一眼跪在地上发抖的老龙王,问,独木难为林,你怎么不拉着你另三海的兄弟,一同造反,哦,朕知道了,你是怕到时候不知道谁坐玉帝的位置好,嗯?
    重音在最后一个“嗯”字上,老龙浑身一抖,竹筒倒豆子一般把事情又讲了一遍。
    玉帝没说话,指关节敲着桌案,慢悠悠道,敖广你这事儿虽说情有可缘,到底惊动我天庭十万兵将上下白跑了一趟,况且你怎么连个凡间的娃娃都斗不过?实在丢我天庭的脸,该送你去剐龙台。
    敖广急忙喊,陛下,臣还有本奏!赶紧把杨家余孽的下落说得清楚明白。
    玉帝很高兴,得了,给他打八十天鞭就行。老龙鬼哭狼嚎,被拖了下去。玉帝觉得今天天气很好,听到的也都是好消息,他高兴极了,甚至愿意大发慈悲一次,不杀妹妹的小杂种。来啊,把杨家那两个崽子给朕抓上来。
    天蓬等人椅子还没坐热,又带着十万天兵天将往下界跑,去抓杨戬、杨婵。为什么没有杨蛟?玉帝知道,杨天佑与杨蛟的魂魄早就投胎转世了多少个轮回了,投胎到连他娘都认不出来,怎么可能还活着?领头的几个大将一商量,暂且相信老龙的话,咱们去东海龙宫布一个布袋阵,一网打尽,捉活的不要死的,算是给瑶姬一个面子。
    几个商量好,将人马都埋伏好了,就等杨家小孽障,自投罗网。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小孽障们的脚步近了。“元帅,动手吗?”“稍安勿躁,这就像钓鱼,你要是动手早了,鱼儿就惊了,再等等……哎呦,哎呦,放开你爷爷,你谁啊,放手!疼疼疼——”
    杨戬一笑,所谓天庭,不过如此,哮天犬,看牢他!
    哮天犬兴奋地嗷呜一声,化作象大的白犬,咆哮一声,口中腥风几乎把这几个大将的头发吹掉了。
    因着大师父洞府中特殊的禁制,杨戬如今足有五百年功力在身,又开了天眼得了好兵器,不费多少力气,就把这几个养尊处优的天庭大将,统统打扒在地。天庭说起来名头大,其实能用的人太少。后世为人所熟知的拖沓李天王、哪吒三太子这会儿还在地上玩儿呢,又有文殊、普贤菩萨或是如来佛祖等,如今也尚未封神,只在各自洞中府上修炼,可以说,现在的天庭,不过是个花架子。
    这是个能者为大、武力制衡的时代,是人人皆可称神的时代,也是最后一次可以推翻天庭的时代。
    “大哥,带头的几个都绑上了,剩下的十万天兵天将怎么办?”杨戬问。
    大师父想了想,让你三妹拿金箍棒都碾了。杨婵说,这样不好吧……那么多肉馅儿,也没那么多面粉来包,就算包了十万个人的馅儿,又哪儿来那么大的蒸笼蒸呢?
    既然如此,那就拿‘八宝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把这十万兵将装进去。此玲珑塔原该是李靖的,原剧情中,哪吒把肉身还给父母后,在太乙真人帮助下,用莲花恢复真身,提枪下山找生父李靖报仇,李靖慌忙逃走,偶遇燃灯道人,燃灯道人送他此玲珑塔,助他降服哪吒。此塔辉煌灿烂,得西方教能者加持,佛光普照,是上古遗留的法器。此塔收妖魔,镇鬼煞之能,乃是天界重宝,拥有浩大无俦之力,据说能降伏一切妖魔鬼怪。装十万天兵应该不成问题。
    大师父想着,从怀里掏出玲珑塔,把十万天兵天将与天蓬等人,“嗖”地一声装了进去。
    杨戬和杨婵都吓傻了,厉害了我的哥,你从哪里找来的宝贝?
    大师父哈哈一笑,前些天不是从李家回来嘛,路上看到有个道人形迹可疑,他问我是谁,是不是李靖,跑得这么慌是不是有人在追杀我,是不是哪吒?我想了想,说,是。那道人便给我这玲珑塔,还冲我笑了笑,你说他是不是傻?
    杨家俩兄妹连连点头,这就叫天助可怜人。龙母也连连点头,道,既然如此,不如快快进龙宫救了我龙儿。大师父知道她就救子心切,这是当母亲的心啊,连忙进去了。
    龙宫大殿里用数以百计的夜明珠摆了一个大八卦阵,八面招魂旗分布八卦阵八个角,最后一面插在正中,一阴一阳两个阵眼分别坐着大师父、躺着龙三。所有的人被赶出了龙宫之外,前后两个出口由杨戬、杨婵两人把手,不准任何人进来。大师父口中念醒魂咒提气运行,将灵力从丹田提出,从八卦阵中走一圈,勾住一缕缕的魂魄,往另一个阵眼——龙三太子送去。
    一缕缕微光波动,大师父宁心静气,一遍遍将灵气从周身送到另一个阵眼,再收回体内。这过程枯燥无味,却又惊险万分,灵气自古只能在自己体内运行,一旦送出体外,再收回体内之时,就多了许多波折,稍有一星半点的差池,轻则自爆丹田,重则神魂俱灭。除了大师父这种烂好心,估计只有敖丙他亲娘才舍得如此帮他。也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一个时辰,又或者是一天、一百年,阳眼中的敖丙咳嗽了一声,坐了起来,看到大师父,张嘴就喊:“爹。”
    “使不得使不得,老衲可消受不起你的娘。”大师父扶着人走出来,等候在龙宫外的龙母大喜,跌跌撞撞上前,抱着敖丙大哭,“肝儿”“肉儿”地叫个不停。敖丙感觉自己恍惚就是睡了一觉,被他娘这么抱着,倒有些不好意思,挣脱开龙母的怀抱,东张西望,问爹去哪儿了。
    龙母哪里知道呢,她一直跟着杨家兄妹几个忙着,几天都没敢合眼了。儿子这么一问,她也生气,老东西跑哪里去了?母子俩说了会儿话,余光看到杨家三兄妹远去,龙母连忙追上去,留他们在龙宫多住几天。救子之恩,感激不尽,一定要好好招待几位才行。
    大师父说,太客气了您,报酬我们也拿了,留下给你们添麻烦,我们走了。亲家母,你要想我了,随时上昆仑山来找便是,只要你来,我必定扫榻相迎。
    扫榻……龙母干笑两声,得,您是闲云野鹤,日后有缘再见吧。大师父一行人远去不提,龙母回到龙宫左右思量,恩人说报酬已取,是什么东西?命宫娥四处清点财物、武器,一件没少,究竟是什么呢?
    大师父回了“山辉川媚”,黄大郎还在睡觉。他恢复了原形,睡得天昏地暗,四肢乱摆,口水直流。大师父心下奇怪,大黄他是贪睡了点,怎么这个样子倒像是睡死了?伸手上去摸了摸额头,好烫。
    杨婵也发现不对,上前查看一番,道:“不好,大黄体内有一股真气乱窜,他是不是吃坏了东西了?”
    杨戬有养狗经验,凑过来看,上下仔细摸了摸,开口道:“大黄要突破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天蓬:十万天兵天将何在?
    十万天兵天将:在!
    天蓬:打道回府!
    十万:列队!两人成排,三人成队,齐步走~
    很快就要去救瑶姬了……刘彦昌要被蝴蝶了。
    ☆、第112章 劈山救母二郎神
    三人放了心,突破是好事,大师父说,大黄他从未好好练过一天功,能突破也是奇了,估计是遇上什么要命的危险,激发了体内血脉的传承,嘿,还真看不出大黄他有什么血脉传承。
    杨婵在一旁点头,道:“大哥、二哥练功勤耕不辍,这五十年来,小妹倒是目睹过两耳哥哥多次突破,功力上涨至无人之境,却一次都未见过大黄有突破,我得守着瞧瞧,等他醒了,给他说个稀奇。”
    杨戬道:“小妹,你这是在取笑大黄呢,小心他跟你急眼。”他说着,又想起曾经大哥讲经时,无意中提到的一句话,道,“大哥说过,这世上有两种人不修炼,其一,是心思透亮、大智若愚之人,上通透了天,下通透了地,时间万物,对其无所隐藏,看得太透,不再修炼;其二,是懒惰懈怠之人,懒得手脚难撑开,油瓶倒了不扶,懒得修炼。小妹,没准儿咱家大黄是第一种呢。”
    杨婵大笑,直说二哥比自己还促狭。
    大师父看着这兄妹俩笑着闹着,仿佛还跟小时候一样,心头舒畅,余光恍惚看到大黄的四爪变得又黑又粗,定睛一看,变化全无。难道看花眼了?大师父心中略略一沉,隐约有不好的预感,又一想,如今家人齐全、武艺在身,天不怕地不怕,能有什么不好的?转身进厨房间,整治了一桌素宴,兄妹三人坐下,好吃好喝一番。食不言寝不语,用过晚餐,大师父说,你们两个进我卧室来,大哥有话与你们说。
    兄妹两人一头雾水,少见大哥如此严肃……难道是为了天庭追捕的事?两人互视一眼,心下一沉,跟大哥往里走。
    “三妹,你问过我,娘去哪儿了,还记得大哥怎么说的吗?”大师父问。
    杨婵略一思量,道:“大哥,你只说被天庭抓走了,不知关在了哪里……难道,难道你已经知晓娘身在何处?”
    老衲可是看过二郎救母故事的人,老衲当然知道。大师父略略停顿,道:“正是。曾经不告诉你们,是时机未到,怕你们白浪费力气,如今,我兄妹三人均道法大成,东海走一趟,又都得了趁手的兵器,如今便是玉帝老儿亲自下界来,我三人也不惧。此时此刻,我等在此逍遥,亲娘却被压在桃山下,日日受剜心之苦……”
    “大哥,那还等什么,我们这就去救娘!”杨戬唤出三尖两刃刀,那刀微微颤动着,似乎也很激动。
    “如今万事俱备,只差一把开山斧。”
    “开山斧?”
    “大禹治水之时,手上有三件宝贝,河图、开山斧、定海神针。水患解决之后,河图下落不明,定海神针由东海龙宫保管,便是小妹现在的耳钉,如意金箍棒。另一项宝物,开山斧,顾名思义,劈山开道犹如砍瓜切菜一般容易的斧子。只有这把斧子,才能劈开那铜墙铁壁一般的桃山。”
    “大哥,那开山斧如今在何处?”
    “三妹,大哥也不知道。”要说古籍、功法什么的,大师父一肚子的积累,不怕货不全,只怕你不练,可要问这开山斧在哪里,大师父实在不知道。路自古是问出来的,大师父想了想,道,“咱们不知道,总有人知道。大禹治水之时,曾遇上一只白色九尾狐,这狐狸给大禹保媒拉线,说了涂山氏的闺女给大禹当媳妇,日后更是作为大禹的得力助手,随侍左右。小元是九尾狐族的唯一传人,那开山斧在何处,她总该知道一二。”
    三人觉得这条路可行,当即往轩辕坟去。走时黄大郎还在昏睡中,叫也叫不醒,浑身发烫,杨戬担心他有事儿,说,要不从西海把吋心接来,帮忙照看照看?大师父摆手回了,不必,吋心五百年没回去了,西海哪儿能那么容易再让她跟你跑了?这些天咱这儿有的乱了,你让她在西海安稳住两天。
    杨戬一想,这话在理儿,听了大哥的。
    轩辕坟里大狐狸小狐狸乱糟糟到处跑,手里捧着红绸子、肩上抬着新打的家具,这个撞了那个,那个碰到了这个,偏偏大家又都喜气洋洋的,兄妹三人站在洞外愣了一会儿,杨婵先明白过来,“要办喜事儿?”她之前在凡间呆过十年。
    大师父怔怔看了一会儿,略有感慨道:“狐嫁女,狐狸都爱八抬大轿十里红妆,有些人啊,却不爱。”也没说是在说谁,杨婵一笑,只当是说她,道:“大哥倒是懂我,我这辈子就不打算嫁人。”
    杨戬严肃道:“妹妹属什么傻话,等你遇到意中人,我与大哥,必然给你置办比这还丰厚十倍的嫁妆,风风光光给你嫁过去。”
    杨婵翻了个白眼,道:“我心归了佛,永不成家。”她跟着大哥,修的是佛法。
    “说什么傻话!”大师父触痛了内心深处,怒喝一声,把杨婵吓了一跳,杨婵有些委屈地看着大哥,大师父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干咳了一声,微微蹙眉看着三妹,婵儿,你解释一下。
    杨婵叹了一口气,道:“两位哥哥,女人成了亲,她丈夫肯定就要她生孩子,可婵儿当年在那户农家连着照顾了十年孩子,实在是身心俱疲、苦不堪言。两位哥哥不必相劝,你们不是女人,不明白其中的痛苦。”最后一句话,堵住了大师父、杨戬的口。两人怏怏闭了嘴,往洞里去找小元。
    小元早听见了声音,披着大红的嫁衣出来了,一看这三位,笑了,伸出手来,道:“你们家是不是住了耳报神?我才试嫁衣呢,你们就赶了来了,拿出来吧。”


上一章
返回

老衲很坏[综民间故事]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