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唐平阳传

第179节

    何潘仁已是梳洗一新,换上了一身简简单单的翻领素袍,脸上也恢复了本来面目。大约是这些日子以来都是蓄须带妆,他的脸色看着比往日要苍白一些,却愈发衬得他面容如玉,眉目如画。看着他含笑而来,凌云只觉得所有的春光似乎都回来了,就绽放在她的眼前。
    何潘仁唇边的笑意愈深,在凌云对面缓缓坐下,低声问道:“想什么想得这么出神?”
    凌云定了定神,倒也不想瞒他,垂眸叹道:“南阳公主。”
    大概是看到了那些残杏吧,她又想起了在杏花丛中的那道倩影。她一直都没有忘记这位公主的通透和善意,所以这次来到江都,不管做了多少计划和准备,她都从未将南阳列入其中,从未想过要借助她去接近杨广,杀掉杨广,但没想到,却还是阴差阳错地走了她的路子。
    虽然最后她没有杀杨广,可对南阳来说,丈夫的家族屠了自己的家族,这比她无意中把仇人送到了父亲身边,大概要来得更为残酷吧?她不知道宇文家的那位驸马能不能保下她,但就算她能活下来,日后又该怎样面对这些仇人,面对她自己,面对以后那漫长的人生?
    何潘仁显然明白凌云的感受,沉吟片刻才道:“这位公主的确无辜。不过在我们西域那边,小国林立,时局动荡,像她这样的情形,也不算特别少见,但凡能活下来的,无非是认了命,毕竟世间凡事总有代价。她们以往享受过多少荣华尊宠,日后就要付出多少痛苦忍耐,没有人能帮她们。”
    凌云点头不语,道理她也明白,只是心头终究怅然。不过此事多想无益,她索性转了话题:“不过我还是有些不明白,最后怎么会是宇文化及?”宇文智及也就罢了,宇文化及明明一直都在醉生梦死,根本没有半点谋划大事的迹象……
    何潘仁也是摇头,他若是没看错,今日裴虔通等人拿住杨广时,似乎还没想好该如何处置他,是宇文化及看到杨广出宫,毫不犹豫地下令让人把他拉回去处置掉,裴虔通才断然动手的,也不知他是怎么走到了这一步!
    他们的这个疑问,还是由小鱼带回了答案。
    日落之前,她带着最后一拨人意犹未尽地赶了回来,进门就嚷嚷道:“娘子娘子,你猜最后是谁坐上那个位子了?是宇文化及那蠢物!”
    她和那几名护卫一直留在宇文府,外头出了那么大的变故,她自然是要去打探一番,结果正赶上叛军前来迎接宇文化及接手朝廷。宇文化及当场吓得全身哆嗦,半晌都没能说出一句话来,好容易能开口了,也是一句“罪过”翻来覆去地念叨……
    小鱼连说带笑地比划半日,最后冷笑道:“我看他什么都不知道,只因为有个厉害的父亲,又有个阴险的兄弟,这才被生生推了上去,小人得志,愈发猖狂。真真是老天不长眼,咱们准备了这么些日子,什么都谋划到了,什么都预备好了,最后竟让这些猪狗般的人物抢了先,我连个小卒子都没能捞上!”
    小七这半日里一直在灶房忙碌,回来一拨人便做上一锅汤面,如今总算把最后一锅也端了上来,听到这句话,她狠狠瞪了小鱼一眼:“这有什么不好?你们头发都没掉一个,该死的人就都死光了,我看这结果简直再好也不过了!”
    小鱼伸手挠挠头:“死的那些人,倒也不是全都该死。算他们运气不好,若是咱们先得了手,他们说不定还有活路。”
    小七早已听说了城里的惨象,挥手叹道:“他们命该如此,有什么法子?你就别念叨了,赶紧吃吧。”
    小鱼没趣地撇了撇嘴,突然又兴致勃勃地转向了凌云:“娘子,接下来咱们要去哪里玩耍?”
    凌云心里一动,迟疑地看向了何潘仁,他们原本都以为,刺杀杨广之后必须尽快离开江南,所有的安排也都是围绕着潜逃来进行的,如今看来却没有这个必要了,至于进一步的计划,她早已暗暗下定决心,这次他们若能安全脱险,以后去哪里,她听何潘仁的,但现在,她又觉得,她还想再去一个地方,再去看看……
    仿佛感应到了她的视线,何潘仁毫不犹豫地抬起头来:“接下来咱们自然要接着往南走……”
    在凌云越来越明亮的目光里,他微笑道:“咱们去吴兴,去看看咱们的师傅!”
    第345章 血脉亲情
    天下沈氏出吴兴。
    作为江南名郡, 这里群山迤逦,水势奇绝,风光虽不似数百里外的江都那般富丽绮靡, 却自有一番动人气韵。不过,当一场暮春的细雨打落了最后几朵碧桃,吴兴的春天也走到了尽头。纵然在深宅幽谷里或许还有几树晚开的海棠, 却终究不是过去的阳春风景了。
    就像曾在这片土地上延绵了数百年的沈氏。
    毕竟六朝繁华都已凋零殆尽,依附南朝崛起的沈氏又怎能留住昔日的荣光?
    然而这样的道理,却并不是人人都能明白……或者, 是不想明白吧?
    看着窗外摇曳的芭蕉绿影,沈英就忍不住讽刺地笑了笑:“咱们的郡守是认定了,这就是他的天赐良机?”就因为那位陛下被手下们弄死了,他就觉得他可以借着沈家的势力威望, 打着为天子报仇的口号去抢夺地盘, 最后去抢夺天下?他是哪来的信心和勇气?
    站在沈英跟前的年轻人听着她的语气似乎不对,愕然抬头争辩道:“姑母何出此言?这也是咱们沈氏的机会!当初那昏君是如何打压沈氏的, 咱们族人又是如何流离失所的,姑母不是比谁都清楚么?如今昏君已遭报应, 逆党们又急着要回关中,这江南之地, 鱼米之乡, 已是唾手可得,咱们沈氏为何还要放过这大好机会?咱们总不能一直龟缩在这弹丸之地, 处处受制于人吧?”
    沈英并未反驳他的话,只是语气平静地问道:“不放过这大好机会?然后呢?”
    年轻人犹豫了一下, 却还是咬紧了牙关, 一字字道:“如今杨家气数已尽, 群雄逐鹿,田野匹夫都敢称王称霸,咱们沈氏难道还不如他们!”
    沈英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我们沈氏的确有不少人流离失所,但郡守沈法兴没有,他一直安守在此。沈家纵然比不得当初权倾朝野,在吴兴这地方却还是一呼百应的。他从未见过天下之大,更不认识世间英雄,眼见着一块鹿肉吊在前头,便觉得自己可以问鼎逐鹿,觉得这天下最后为何不能姓沈?他可真是……”
    她摇了摇头,看着年轻人不敢置信的眼神和骤然涨红的面孔,到底没有说出“井底之蛙”这四个字。
    年轻人如何猜不到她想说的什么,紫胀着脸反驳道:“姑母,侄儿知道您走遍天下,见多识广,可有些事,却不是您想的那样!
    “叔父他才华横溢,胸怀大志,他做郡守这几年,不但让沈氏恢复了不少元气,也结交了好些天下英雄!眼下北边的情形我们也清楚得很,那边流寇四起,赤地千里,如何能跟江南相比?如今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沈氏都占住了,姑母您又何必如此涨他人之威风,灭自己之士气?
    “姑母,您是沈家女儿,您千里迢迢回到吴兴,又帮着大伙儿建造坞堡,训练丁勇,难道不是盼着咱们沈氏能越来越好么?眼下叔父要带着大家重振沈氏,又有什么不好?”
    沈英叹了口气:“我自然盼着沈氏好!”所以她才费尽心思地教导族人们各种自保之术,希望他们能够安然熬过乱世。谁知世道还没有乱到吴兴来,郡守沈法兴却起了拥兵自立的念头!
    六郎听她这么说,眼睛顿时一亮:“姑母,您想通了?”
    沈英淡淡地道:“我自然早就想通了,是你们没有想通。你信也好,不信也罢,这天下日后无论姓什么,都绝不会姓沈!”
    她说得是如此斩钉截铁,屋子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姑侄俩一时都没有再开口。这间屋子原是建在半山之上,窗外花木葱郁,山风宜人,这一刻,那风吹蕉叶的声音却突然变得刺耳起来,让人简直难以忍受。
    还是沈六郎忍不住先开口道:“姑母,不管怎样,叔父也是一片诚心请您下山,您总该去听听他的说法!”
    沈英漠然道:“不必了。我知道他要说什么,我劝不了他,他说服不了我。”
    沈六郎却反问道:“姑母既然知道叔父要做什么,难道还想继续留在山上,带着剩下的这些族人避世而居?姑母难道忘了,我们这些人都姓沈?”
    沈英隐隐觉得有些不安,皱眉道:“天下姓沈的多了,便是吴兴本郡便还有数千之多,只要不贪图沈法兴妄念的富贵,就算日后被算账,难不成还能人人都被算进去?”
    沈六郎断然道:“可咱们这房不一样!”
    沈英的心里顿时一沉,沈六郎这话说得倒也没错,他们这房在族中的地位的确不同,前朝最风光的皇后权臣都是他们这房的,若非如此,当年也不会首当其冲地被流放边陲。如今他们这房虽是元气大伤,人丁凋零,但在族里的号召力终究还在,沈法兴想让沈氏上下一心地追随于他,他们这房是必须拉拢的……而他的拉拢,不会只限于六郎这样的后辈吧?
    看着神情热切的沈六郎,沈英的脸色终于变得郑重起来:“除了你,咱们这一房里,还有谁想跟随沈法兴?”
    沈六郎不自在地闪开了视线,声音也微微低了下去:“除了七郎,我们几兄弟都想跟随叔父建功立业,这也是父亲和叔伯们的意思!”
    沈英微微点头:她早该想到的!他们这房的人,曾经站得最高,曾经跌得最惨,小辈们固然会对家里曾经的风光心驰神往,经历过这一切的人,她那些劫后余生的堂兄弟们,自然会更加放不下,他们说不定早就下定决心了!
    想明白这一点,她索性看着沈六郎直接道:“你们其实已经商量好了,你只是来通知我一声?那我已经知道了,你们自去建功立业便是,不必想着来说服我。”
    沈六郎忙道:“姑母何必如此生分?咱们是血脉亲人,原本便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初情势那般艰难,大伙儿都设法熬过来了,如今大伙儿都想跟叔父去博上一搏,姑母为何不能伸手帮上一把?今日姑母若是执意不肯不山,他日若有什么好处,姑母难以分润,若是有什么不好,姑母却不能独善其身,这又是何苦来?”
    所以他们还想把自己也拉下水?沈英气得差点笑了出来:“那你倒说说看,我为何不能独善其身?我要走,你们谁又能把我扣下?”
    沈六郎正色道:“姑母要走,侄儿不敢留,叔父也不敢,但姑母真的要一个人离开吴兴么?连大家的死活都不管了?”
    仿佛应和着他的话语,屋外隐隐传来一阵嘈杂,声音越来越近,沈英脸色一沉,飞身掠出房门。
    沈英在山上修的这处坞堡,原是为了安置本房的族人,寨门修得颇为结实坚固,此时大门却已洞开,好些壮年男子在拖家带口地往外走,几个妇人上前劝阻,却被轰到了一边。有人看到沈英出来,提高声音道:“我们为何要留下?难不成堂堂沈家子孙,要一辈子躲在山上当野人么?你们来拦我们,不如去找你们的英娘姊姊,英娘姑姑,让她带着你们一起下去,不就什么都好了?”
    沈英额角的青筋跳了跳,突然间意识到有些不对,转身看着追出来的沈六郎寒声问道:“柴家二郎和我那几位江湖朋友,如今是不是也都去了郡守府?”难怪从昨天起,就有人陆陆续续以各种理由把他们请出去帮忙了,他们什么都算计好了!
    沈六郎脸色微窘,硬着头皮道:“他们身怀绝技,叔父早就想结交了,姑母放心,叔父那边正在用人之际,他们绝不会受任何委屈!姑母就算自己不肯再沾俗事,难道还要挡着他们去为自己谋个前程?”
    “姑母也莫要恼怒,我们也是为了您好!您这样的本事,为何要埋没在山野之间?为何不能为沈氏效力一二?这样大家也都能有个更好的结果!”
    沈英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她十几岁出来行走江湖,已经多少年没吃过这种亏了,就因为这些人都是她的血脉亲人,所以她没有半分提防,而他们也没有半分顾忌——他们料定她绝不会对亲人们如何,也料定她不可能放弃徒弟和同伴,放弃这些家里已没有壮劳力的妇孺,他们料定自己没有别的选择……
    从极高的地方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尖锐声音。沈英心头一震,抬眼看去,却见微微阴沉的天幕下,两只金褐色的鹰隼正在展翅翱翔!
    沈六郎也顺着她的视线看到了那两只鹰隼,略觉纳闷,却也没往心里去,只是再接再厉地劝说道:“姑母也瞧见了,人心如此,肯留下的不过是些老弱妇孺,姑母一个人,是能护得她们衣食无忧?还是能带她们再去别的什么地方?所谓孤掌难鸣,姑母就莫要逞强了!”
    沈英目光一转,落回到沈六郎的脸上,眼里那点冷峻的怒火已化成了嘲讽的笑意:“是么?那可未必!”
    第346章 共襄盛举
    吴兴的郡守府并不算大, 屋舍也略显陈旧,然而花木葱郁,格局古雅,自有一股被时光洗涤过的高华气韵。
    花园边的会客厅更是如此。这里的墨书屏风、博山香炉乃至青瓷插瓶, 皆是来历不凡之物。置身其间, 看到的每一处陈设, 都凝结着数百年的岁月沧桑与人物风流;听到的每一句话语, 也似乎因此变得格外厚重悠长, 格外令人信服……
    身为花厅的主人,郡守沈法兴对此自是心知肚明。看着面前年轻人,他颇为动情地从天下大势说到了个人前程,眼见着对方果然面露向往, 连连点头, 这才笑道:“二郎以为如何?”
    二郎柴青毫不犹豫地抱了抱手:“府君说的都在理不过了!”
    沈法兴满意地拈须而笑。他就知道, 这位柴二郎虽然貌不惊人, 但毕竟出身大族, 又是堂堂男儿, 骨子里自有一股不甘人下的志气,只要跟他讲清楚道理, 他便知道该何去何从!不像那些滑不留手的江湖粗人, 也不像他那个不识大体的师傅……
    他心里高兴,正要再鼓励几句, 就见柴青往窗外看了一眼,脸上的向往之情愈发明显:“却不知府君这边……晚宴何时才能开席?”
    沈法兴的笑容顿时僵住了:自己没有听错吧?他这是什么意思?
    柴青显然看出了不对, 脸色也是一变,盯着他惊疑道:“府君莫不是……不打算请客?”——他这次下山来,原本就是因为吃腻了山泉野味, 想吃一顿酒肉俗物,听了这半天的废话,好容易窗外总算是飘来酒肉香气了,这位郡守怎么看着竟像是没有请客的意思?
    沈法兴僵硬的面孔艰难地裂开了一道缝隙:“柴二郎,吃喝乃是小事,本府这回请你们过来,原是有大事相告,大计相商!”
    柴青坦然点头:“我知道啊,不就是那蠢皇帝被宇文家的贼孙们给宰了么?这可是件大好事!府君想借机横扫江南,这个主意自然也好得很,我不是都赞叹过了么?”
    沈法兴一时分不清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只得耐着性子问道:“那二郎难道就不打算做点什么?”
    柴青纳闷地看了他一眼:“我自然打算好了——等吃饱了我就赶紧回山,没事再不下来!若非如此,我也不会急着问府君酒宴何时能开席了。”
    沈法兴再也维持不住脸上的表情了,沉声怒道:“二郎原来是在消遣沈某!”
    这次为成就大事,他外联隋军部将,内结沈氏诸房,一切还算顺利,没想到却在沈英这里碰了壁;亏他早就料到这位堂姐不会轻易出山,还多做了一番布置,结果她手下的这几个江湖人竟没一个肯听话的,而这柴二郎更是比他们还要滑头,还要可气!
    他越想越是气恼,转头冲着门外断喝了一声,“来人,将柴二郎送回去!”
    两个守在外头的精干家仆闻声而入,一左一右作势要将柴青押出去。柴青也怒了,一挽袖口冷笑道:“沈郡守,你莫要倒打一耙,分明是你先消遣我的!不想设宴招待我直说便是,东拉西扯,你当我跟你一般闲得慌么?不用你的人带路,我自己会回山!”
    沈法兴也懒得在跟他再虚与委蛇,冷冷地道:“既然都来了,那就多留几日吧,等你师傅想通了再说!”
    柴青毫不客气地翻了个白眼:“你算何等物流,也敢说要‘留’我柴二郎!”话音未落,他一个闪身,身形如烟如电,转眼蹿到门外,随即眼前却是一花,却是一张大网兜头而下,将他罩在了里头!
    他反应极快,手腕一振便滑出了袖中的短刃,要割断网绳,只是对方显然也早有准备,拉网的几个人立刻扑了上去,几下就将他的手脚都缠了个结实,那柄短刃也被他们夺了过去。
    沈法兴听到柴青罗网,这才迈步走出房门,居高临下地看着竭力扑腾的柴青,轻蔑道:“柴二郎,你就省省力气吧!”
    柴青挣扎不动,气得大骂:“你这老匹夫!我当你长辈才给你面子,听你啰嗦,谁知你竟是个卑鄙小人!就你这品性,还想学别人招揽英才?也不回去照照镜子,看天底下哪个英雄是像你这样不要脸的!”
    这话正戳在沈法兴的肺管子上,他的脸色顿时阴沉得可怕,寒声道:“让他闭嘴!”
    院子里的健仆们都怔住了,这柴家二郎被快缠成粽子了,怎么堵嘴?有人便迟疑道:“阿郎?”
    沈法兴冷着脸反问道:“还要我来教你们么!”
    他的性子自来就不大好,对外还算温文有礼,私下却极为严厉,容不得半点违逆。他这一怒,几个健仆都吓得脸色大变,领头的忙一声得令,上前看了看,对着柴青的嘴便踹了过去。
    柴青忙就地一滚,好歹躲开了这一下,但手持渔网的几个健仆也立时反应了过来,七手八脚地按住了他,将他的头颈拉得高高仰起。领头的仆人走到跟前,抬脚以更大的力道踹了上去。
    柴青骂声不绝,但眼见那靴尖已到跟前,他到底忍不住闭上了眼睛,但等了一等,脸上却并没有等到那意料中的剧痛,耳边倒是响起了一片惊呼惨叫之声。
    他忙睁眼一看,却见那几个仆人都已七歪八斜地倒在地上,而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弯下腰来,手里银光挥动。他的身上顿时一松,那张渔网已是四分五裂。
    那人却不着急扶起他来,反而对着他的屁股就是一脚:“小二郎,一年不见,你怎么一点长进都没有?竟被这些废物给捆成了这样!”
    柴青摸着屁股跳了起来,欢喜得眉毛乱飞:“小鱼姊姊,你怎么来了?师傅呢?阿嫂呢?”
    小鱼鄙夷地撇了撇嘴:“你是怕她们瞧不见你这倒霉模样?”
    柴青忙道:“我是大意了而已!我以为这郡守是想请我们吃席,顺便拉我们入伙,我虽然不想入伙,但来都来了,总要吃完饭才好告辞吧?结果这人不但吝啬,还阴险,我哪能想得到,他堂堂郡守,谈不拢了连顿饭都舍不得给,反而要把我网了去,估计是想自己添道菜!”
    沈法兴早已被小鱼吓得后退了两步——他根本就没有看到有人进来,只见自己的人突然都倒了下去,这才瞧见小鱼的身影;后来听到小鱼开口,心里才微微一定:原来也是沈英的徒弟!
    他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突然又听到柴青如此编排自己,忍不住道:“二郎这话从何说起?我只是想多留你两日,回头等你师傅来了,也好一道商量日后的大计。”


上一章
返回

大唐平阳传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