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天灾种田记

天灾种田记 第59节

    大概是听说农场烧土灶,所以休息的时候就帮忙收集柴火。
    耿平过来的时候,李婶看见他脚上的鞋子破了,也看见了他脚上的伤口,顿时心疼得不得了。都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也就跟她儿子李文博差不多的年纪,却背负着沉重的责任,吃着很多人吃不了的苦。
    李婶让他把鞋子脱下来,她给他补补,还拿出一双酒店里的一次性拖鞋,让他暂时穿着。
    偶尔,农场也会送一些食物过去。
    也不是什么特别准备的食物,就是大家吃的饭,分量多做了点。李婶齐婶会事先盛出来,再让华德龙或者李叔他们送去。
    耿平觉得这次在花坞农场附近执行任务是件非常幸运的事,因为隔一两天,农场就会送一些食物过来,说是给他们换换胃口。
    有次唐雪送的是红薯粉汤,红薯粉片成片,加了青菜、花生、香菇碎、木耳碎等配菜。耿平和战友们吃着粉汤,眼泪都忍不住掉下来。
    一碗粉汤,莫名让他们想起了家乡的味道。
    “出息!”越鹏见耿平掉眼泪,抬手在他脑袋上拍了下。
    “老大,”耿平擦干眼泪站起来,“刚刚那个女孩子说,是因为我们的保护,他们才能够安稳的生活在这里。”
    “嗯。”越鹏点点头。
    “那老大,是不是也有战友在保卫我的家乡,保护我的妈妈。”
    “当然。”越鹏斩钉截铁道。
    北山区被联邦驻军守卫地如同铁桶一般,任何人未经允许都休想进出。
    主城区的情况并不理想,这场灾后疫病由于缺乏药物治疗,死亡率极高。隔离医院几乎每分钟都在往外抬尸体,想要火化都来不及,只能集体埋葬。
    由于死亡率居高不下,城区内的气氛更是压抑。
    不管谁脸上都是沉重,就连懵懂的儿童都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下变得沉默不语。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地活着,就怕病毒下一个找上的就是自己。
    持续不断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不断挑战着所有人的神经,每个人的脑子里都绷着一根弦。
    如果不是防疫禁令,如果不是出去了没有食物和水,如果不是没有交通工具,相信城区早就乱了。
    如果不是无路可走,谁会木讷地待在原地等死?
    面对这样的情况,官方不得不做出决定。
    官方通过手环系统发布公告,宣布隔离迁移制度。
    经过专家研究发现,此次疫病的潜伏期在5到10天。因此只要隔离满14天,并且通过体检的市民,可以转移至北山区。
    通告发出后,申请隔离的文件差点挤爆手环系统。
    第六十七章
    末世58
    切割
    仅从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就不难看出,这项工作执行起来有多困难。
    工作量庞大只是其次,其中的人性挣扎才是最让人痛苦的。
    通过的隔离和体检的市民,将会欢天喜地地迁移至北山区,继续生存下去。
    没能通过的人呢?
    谁也不是傻子,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内心强大,心态好的人,也许能够平静接受这样的结局。内心不够强大的,心态直接就崩了。心态崩了,失去希望的人,会做出什么事,可以想象。
    无非就是两种:自杀、报社。
    其实,世界上,人能决定事情很少,绝大多数时候,你能你可以,都是因为命运的馈赠。
    那些成功迁到北区的人,真的会一直欣喜下去吗?不会,因为谁也不能保证幸运女神会永远青睐于你。这次你躲过了,下一次呢,下下一次呢?
    末世后的每一场灾难都像一个筛子,筛去那些不被命运青睐的人。
    从政策执行开始,整个城区陷入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市民在工作人员安排下有序进行隔离和体检,一边是警方军方四处灭火平乱,维护社会稳定。
    这场灾后战役里,最辛苦的当属基层和一线人员。如果说整个城市是一个庞大精密的机器,那他们就是机器里的螺丝钉、小零件。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工作,才让城市机器有序顺利的运行。
    切割计划在一波三折中有序进行。
    许多农场员工家属都在第一批隔离转移的人当中,因为在规定的优先隔离条件中,有一条是,在北山区有接收投靠关系的可以优先隔离。
    这个接收不仅仅是要有住的地方,还得有粮食,优先隔离迁移的人是不可以领救济粮的。
    通俗点就是自费的可以优先,要是吃喝住都是公费,那就排队,统一安排,等到了北山区也统一安排住宿。
    比如有老家在北山区的,就可以优先隔离,直接回老家。当然如果是独生子问题不大,如果有兄弟姐妹,可能还得费点功夫,毕竟资源有限,接收了就等于多一家子消耗资源的。因为迁移引发的家庭矛盾,可想而知。
    迁移政策颁布以后,农场内部系统邮件也发布了通知。首富集团在北山区也有房地产项目,还是和城区一样,可以将闲置房屋提供给员工家属,有需要的员工可以申请。
    一回生二回熟。
    别人都是接收家属,唐雪则是接收物资。
    唐雪接到唐爸电话,说他和唐妈过段时间也将接受隔离转移,他就把家里储藏室的东西全部打包,从官方物流送到农场。
    当然也付出了一批防疫物资作为运费。
    隔离迁移的人能随身携带的东西有限,想要把家里的囤货也带走,只能走官方物流通道,因为物资也需要经过消毒检验才能运到北山区。
    既然走物流,当然需要按比例付一些运费。
    除了家里有囤货的需要运输,那些囤货超多的老板同样需要运输,运输的东西越多,需要交纳的费用就越高。
    当初江誉囤货的时候把货都放在了农场,要是放在城区,现在想运出来也得被薅一波。
    唐雪下班回来,就看见房间一角,堆成小山的纸箱和包装袋,得亏当初给她安排的是农场酒店最好最大的一类房型,要不然现在物资都装不下。
    唐雪将物资全部整理了下,将油,米,面,调味料以及一些干货全部挑出来。自从唐雪调至北山区以后,唐爸唐妈就很少在家开火,基本都是在单位吃,因此家里剩下的食物以及调料还有不少。
    寄来的物资中并没有冷冻食品,唐雪临走之前清理过冰箱,冰箱里的冷冻食材基本都被她做成熟食放在空间里。
    粮油调味料和干货直接送到酒店厨房,反正在农场都是吃大锅饭。她又拿了两罐奶粉出来给嫂子田恬,让她冲给三个孩子喝。
    田恬拿着奶粉看了看,4段奶粉,适合3-6岁儿童。
    “你怎么还囤这个?”
    唐雪顿了顿,总不能说是捡的,只能说:“那时候去超市抢购,压根没看,直接有什么就往购物车里扫,我看了保质期,是两年,还没过期,放心喝吧。”
    东西都用箱子袋子装着,也看不出来里面有什么,因此不管她拿出什么,只要分量不是太过分也没人会怀疑。
    所以她就在粮油里面悄悄加了点儿。
    ---
    今天又轮到耿平去农场打水,他背着一捆干柴,手上拎着水壶,嘴里哼着军歌往农场走。和他一起去农场的战友见他脚步轻快,脸上笑容满面,不由地问:“心情这么好?”
    “那是,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出来放风,能不高兴嘛。”
    到了农场大门,按下门铃后,立马就有人给开门。
    两人先把柴火送到专门堆放柴火的地方,然后再提着空水壶去厨房,通常李婶会直接换给他们一个装满水的水壶。
    “哎呀,你们来了,来来来,喝杯冰镇酸梅汤。”
    李婶给耿平两人每人倒了一大杯。
    “待会儿,你们走的时候带一壶走,这是今天刚刚用酸梅粉冲泡的。”
    酸梅粉也是唐雪拿出来的,让厨房每天冲泡一大锅给大家喝。天气热流汗就多,干完活来一杯冰镇酸梅汤,快乐似神仙。
    耿平端起杯子,将冰凉的酸酸甜甜的酸梅汤一饮而下,顿时感觉全身舒爽,浑身上下的燥热一扫而空。
    爽!
    李婶知道他们不能在这里久待,于是动作麻利的给他们换了热水壶和凉白开水壶,又提了一壶冰镇酸梅汤给他俩。
    “带回去给其他人喝,哦,对了,你们晚餐不要吃你们自己那个,那个什么来着?”
    “营养棒。”
    “哦,对,营养棒,那个不要吃,今晚农场包饺子,我们老板上班之前交代了,到时候也给你们送,有韭菜鸡蛋馅和三鲜馅,三鲜馅是木耳,香菇,虾皮和火腿丁,你们喜欢吃哪一种,我多做一点儿。”
    耿平和战友惊讶地面面相觑。
    “啊?说呀,喜欢那种馅?”李婶催促道。
    “都,都可以。”耿平咽了咽口水,结结巴巴地回答。
    “那就两种馅各一半儿,行不行?”
    “行!”
    两人回去的时候,脚踩在路上都觉得不真实。
    晚餐就有饺子吃了?
    等回到岗哨,两人忐忑不安地把这个消息报告给队长越鹏,唯恐越鹏会反对。如果队长反对,那这顿饺子就得泡汤了。
    “队长,这不违反纪律吧?”耿平紧张地盯着越鹏问。
    “要是违反,都不知道违反多少回了。”越鹏没好气冲他翻了个白眼。
    “行了,我向上请示过,按以前原则肯定是不允许收、吃的,但现在情况不同,要是农场条件不好还省出来给我们吃,那肯定不能要,但上面说了,要是农场条件宽裕,真心诚意待咱们,也不必拘于原则,鱼水一家亲嘛。”
    耿平听完,舒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听说晚餐要吃饺子,每个战士都忍不住期待起来,站岗的时候也更加精神抖擞。
    唐雪他们下班路过岗哨,例行检查后放行。长时间的接触,让他们和战士们都成了熟人,有时候还会停下车子聊几句。
    看到唐雪他们下班回来,耿平就知道饺子快要来了。
    果然,唐雪他们走后大约半小时,远远的就看见华德龙和周锦推着个小推车送农场里出来了。等两人推着车子到了主路,耿平就迎了上去。
    “等着急了吧,我们这不就来了。”周锦故意用调侃地语气说。
    “哪有,哪有,我这不是怕你累着,我来推我来推。”耿平笑嘻嘻地接手小推车。
    “我还不知道你,肯定是听说晚上吃饺子,早就馋了,别不好意思,因为我们也是,自从知道晚餐吃饺子,今天一天干活都走神,哈哈哈。”华德龙说着放声大笑。


上一章
返回

天灾种田记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