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

分卷(3)

    雪白光亮的刀身又直又窄,厚实的刀背和锋利的刀刃构成一个险恶的弧度,刀身上还有滚珠血槽,美到极致,狠到极致。
    最特别之处在于这把刀是顾烈设计,为了在骑马打仗时更好发挥,刀背加厚,足以承载用刀者全力砍伐的力道。而它的刀柄和刀身都长于一般的环首刀,尤其是刀头拉长的长弧刀刃,足以取走对骑人头。
    方才顾烈掀帘进帐,外头的日光在指地的刀身上一晃,晕出的彩光似是弧状光刃往帐内一划而过,霎时便令人心头一窒,杀气逼人。
    这是一把注定要蹈锋饮血的凶器。
    青龙刀,顾烈翻手挽了个花,回刀入鞘,把刀放在狄其野手里,借你。
    当年顾烈还想改善自己的陆战风评,打了这柄刀,想着有机会一雪前耻时拿出来用,谁料到他等啊等,等来个用兵如神狄其野,根本不给他留下任何机会。这刀被他挂成了装饰,在武将间是一大趣谈。
    狄其野还挺喜欢这刀,后来问顾烈讨过,那时顾烈正因为他和风族首领私下见面的传闻疑心大起,自然不愿给,赏了别的。
    到最后,这把凶兵竟然没怎么上过战场,可谓是宝刀蒙尘。
    俗话说得好,宝刀配英雄。
    狄其野抓住刀柄将刀抽出三分,热烈地打量锋刃,然后好好收进刀鞘,看回顾烈:借我?主公小气。
    本就不舍的顾烈脸一黑,下巴往镜台一点:坐。
    狄其野瞬间领会了顾烈的意思,抓着刀往镜台前一坐,眼含笑意,老实不客气地把梳子往身后一递:有劳。
    伸手拢起乌黑细密的长发,顾烈慢慢用梳子梳通,好在狄其野的头发细滑,被他之前百般折腾,竟然没打结。
    顾烈边梳边问:如今天下三分,你可知各是谁主?
    狄其野看着铜镜,仔细斟酌着回答,好似天下皆知的事情他并不十分清楚,又好似知道得太多不愿泄漏天机,生怕自己说快了:退守北方的燕朝,南侵中原的风族,和主公的楚军。
    将布带绕进乌发中,顾烈仔细解说道:一是燕朝,群雄反燕后,燕朝退守雍、雷、翼三州,为主的是文人皇帝杨平,但三州实质上是被燕朝的四大名阀把控。
    二是打云草原的风族,他们去年冬天趁中原乱局南侵,已经占了西州。
    三是楚军,占了荆州、信州,和刚打下的蜀州。
    剩下的三州:秦州、中州、青州无主,势力纷繁,大多都与四大名阀有纠葛往来,故而不可拆分看待。
    除了这三方,还有一些小股势力占山为王,不足为惧。
    狄其野不能动脑袋,轻嗯一声为应,又问:主公下一战,想打青州?
    顾烈手中布带一紧,狄其野头皮一痛,嘶一声,被顾烈教训了句:忍着。
    待得发髻梳成,顾烈才道:世人都以为楚军会一鼓作气,北上攻秦州,你为何觉得我想打青州?
    狄其野连磕绊都不打,理所当然地应道:风族已经占了西州,秦州北与西州接壤,南与雍州相邻,打秦州,风族与燕朝都有可能为了自身安危攻楚,那楚军会陷入双边作战。同时,蜀州虽然已经打下,但人心尚不驯服,一旦楚军在前方遇困,蜀州人心浮动,有可能后方起火。
    说得都对。
    顾烈满意点头,再问:那为何打青州?
    青州背靠荆州和信州,都是楚军占地,后防无忧,大可放手去打。青州虽与四大名阀纠葛不清,但毕竟已经不属燕朝控制,四大名阀不能贸然出兵,就算出兵,也可分而破之,不费吹灰之力。
    还不费吹灰之力。
    实话是实话,未免太狂了些。
    顾烈把梳子往镜台上一丢,半认真半戏谑地说,你这么说话,是要得罪人的。
    狄其野对铜镜看看,满意地握着刀站起来,笑得好看,说出来的话却照样张狂:人人都有嘴,但不是人人会打仗。
    那意思似乎俨然是:得罪就得罪了,有我能打吗?
    顾烈皱眉,语带规劝:你初来乍到,如此树敌行事,日后如何自处?
    狄其野眼神绕过他的眉头,歪头想想,笑起来:人言可畏,但主公英明。我如何会不能自处。
    良将折戟,鹿死弓藏,也许只证明,未遇良主。
    *
    顾烈眼前一暗,仿佛又见多年后那天,突然穿起了一身白衣铁甲的定国侯。
    他总是一副潇洒懒散的模样,笑得随意,明明天纵英才,却袖手不理朝中事,没被拘在宫里的时日,就找机会四处去游玩,还动用人力物力往宫里寄路上买的玩意儿,绿豆糕的手作方子,琉璃灯,蒲草编的兔子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闹得文官纷纷参他不务正业、鱼肉百姓。
    几乎要累死在勤政殿的顾烈对着这些参本,议也不是不议也不是,气得呕心,总觉得狄其野是故意的。
    那天是未央宫饮宴,狄其野是那副老样子,往嘴里扔了颗葡萄。
    他不知为何穿了一身铁甲白衣,不是富贵花,是封鞘利刃,潇洒落拓的模样把宫女勾得脸红心跳。
    陛下。
    顾烈那阵子被他气狠了,板着脸看他,他却端起青玉杯对顾烈一笑,似是刚神游天外回来一般突然说起,臣在乡间野里,听说砒_霜有个别名,叫人言。
    人言可畏啊陛下。
    *
    顾烈揉揉眉心,也笑了:那我要是不英明,你就随人去说了,不打算改改?
    狄其野察觉顾烈笑得奇怪,但没处寻思,跟着顾烈往外走,只说:不会的。
    他把前半句直接给否了,就是不回答后半句。
    这么信我?顾烈一手掀起帐帘,转头看他,调侃似的问。
    狄其野略一思索,认真答:我效忠的是主公,别人说什么,和我有什么干系。忠臣良将,不就该这样吗?
    这是在棺材里躺了多少年的迂腐老儒生才说得出来的话。
    你从哪儿听来的?
    书上都这么写。
    他居然是认真的,不是在玩笑,于是顾烈几乎要被他逗笑了:那本书上没写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狄其野毫不犹豫地回答:一把刀,若再无用武之地,留着伤人伤己,不如断了熔了,免得相看两厌。
    相看两厌。
    顾烈呼吸一窒,咬着牙出了帐子。
    狄其野莫名其妙地看着顾烈突然大步往前走,好似在赶时间,于是握着刀紧跟着顾烈进了帅帐。
    一进去,狄其野就撞上了满脸欣慰的姜扬。
    姜扬才三十三,看二十一岁的狄其野眼神慈祥得像是看儿子一样,他满意地看看人,又满意地看看刀,淳淳叮嘱:宝刀配英雄,狄小哥,你可不要辜负主公一片心意。
    明了姜扬是一片善意,狄其野笑笑:我一定好好用它。
    姜扬连声说好。
    不过,狄其野把一直以来的疑惑问出来,我听说大楚崇火崇凤,为什么主公的刀是青龙刀?
    姜扬怜爱地看了乡下孩子一眼,解释道:主公武库所藏颇丰,平日里常用的紫霜剑,剑上装饰有我大楚的火凤纹章。
    乡野小民毕竟是没见识,堂堂楚王,怎么可能就一把刀。
    狄其野的满意度霎时就低了半分,原来除了这把有名的青龙刀,他还有很多刀。
    姜扬见狄其野有些不得劲,立刻被狄其野对主公的孺慕之情感动了,安慰道:这把刀是主公亲自设计,青龙和火凤一样,同为瑞兽,古语有言
    龙凤呈祥?恢复好心情的狄其野接口猜道。
    姜扬被这四个字震得嘴角一歪,还没来得及说话,陆翼在他们身后哈哈大笑:狄兄弟,你可真有意思。
    顾烈坐在帅位上,手指往扶手上一敲。
    众将各归各位,默然肃立。
    闹够了?
    众将有的嬉皮笑脸有的寻常表情,但都不敢再出声。
    闹够了来说正事。姜扬,你先来说说。
    第5章 乡野小民
    姜扬为人缜密稳妥,又是主公近臣,因此楚军议事多由他开场。
    姜扬说蜀州已定,应当选出良将驻守蜀州,管理蜀州收服民心,其余大部楚军可班师回荆,让兵将们稍作休息,再做打算。
    正所谓一张一弛,方是成事之道。
    楚军攻蜀打了九个多月,如今胜负已定,啃下这么一大块硬骨头,现在说要衣锦还乡,哪有不愿意的道理,因此姜扬此话一出,便有不少将领点头相应。
    还等着将功赎罪的敖戈急了,姜扬话音刚落,敖戈便对着顾烈拱手道:主公!末将认为还是应当趁胜追击,北上攻秦州,一举拿下秦蜀二地,岂不痛快!
    将领大多好战,此言一出,也有附和。
    顾烈眉头微挑,似是有兴趣,但没回话,他看了眼姜扬。
    姜扬对敖戈笑道:敖将军能征惯战,忠心义胆,但蜀州局势未稳,将士们也征战日久,还是应当稍作休息才是。
    其实姜扬所言,就是把他开场的话换样子再说了一遍。
    按照姜扬的性格,他这番论调必定是已经与主公商讨过,得了主公的首肯,所以他才会重复言辞,隐晦地劝敖戈闭嘴。
    假若不是如此,按照姜扬的惯来做法,此刻该是循循善诱,把敖戈真心所想套个底儿掉。
    但敖戈昨日在战场上因一时犹豫延误战机,险铸大错,此是一;昨夜他帐下杂兵又被姜扬和主公当场抓住给狄其野使绊子,此是二。
    其三,敖戈不是楚军家臣,而是顾烈打信州时收服的敌将,他勇猛有余,机智不足,人不算坏,但心机又不少,他一直担忧顾烈对他有多少信任。
    因此如此种种相加起来,敖戈此刻心内是焦急无比,哪里听得出姜扬暗地里的提点,紧走两步到堪舆台前,指着战事舆图急着反驳道:主公坐断东南,前方三州均为无主之地,咱们攻下秦州,再拿下中州和青州,中原大地全入主公彀中,这天下便是主公天下,什么西风什么北燕,又有何惧之?
    那堪舆台十分宽大,摆在帅帐右侧,是以黏土沙土做出的立体地形图。山川崖谷惟妙惟肖,由专门的堪舆队实地采数再进行制作,战前制作,战后销毁,是楚军不外传之密宝。
    此时这张堪舆台上有一大一小两面舆图,大的是战前所做的蜀州山川,小的是旧有的燕朝十州图。
    众将随着走到堪舆台边,姜扬以羽扇指出路线,反问:蜀州未稳,仓促攻秦,粮草供给如何解决?
    就地征粮,就地征兵,敖戈面上隐隐露出几分厉色,蜀州已是楚军囊中物,还怕他们反了不成?
    原本闲闲站在一边旁观的狄其野忍不住笑出了声。
    众将侧目。
    敖戈暴怒:小子尔敢!帅帐之中岂容你放肆!
    狄其野也知自己笑出声来是有些不妥,但一个被蜀兵拼死一搏弄得差点连主公都没了的将军,现在大言不惭地说什么怕他们反了不成,着实是太过幽默。
    要怪也不能怪自己,得怪说大话的敖戈。
    但被众将行着注目礼,狄其野多少也有那么半点不好意思,毕竟军帐议事中笑出声来还是不对的。
    他抬眼去看坐在帅位上的顾烈,被顾烈不咸不淡地还了个眼神,心里估量着顾烈没有生气,于是本就没打算客气的狄其野大大方方地不客气:敖戈将军息怒,狄其野只是思及昨日战况,一时出神,没有故意取笑将军的意思。
    这不是故意取笑,还有什么是故意取笑。
    没等气红了眼的敖戈回话,也没等姜扬出来打圆场,顾烈听不出喜怒地开口了:一时出神?你倒是悠闲。说说,你怎么看。
    又被递了梯子。
    狄其野颇觉玩味地又看了顾烈一眼,顺着顾烈的意思,走到堪舆台边,轻松道:回荆州,攻青州。
    姜扬接话问:为何攻青州?
    狄其野执起竹笔在舆图上虚虚一划:背靠荆州信州,后方无忧,青州内部势力纷杂,与四大名阀牵扯太多,好打。
    他这么随便一划,恰好就划在了王谢名阀势力的分割界,姜扬站得近,青州密探又是姜扬一手安排,因此很多青州情报姜扬都了如指掌,但狄其野一个乡野小民是如何得知?姜扬这样想着,面上不显,心头是重重一跳,不动声色地打量狄其野。
    敖戈被他散漫的语气激怒,质问道:你自言乡野小民,如何知道青州内部与四大名阀牵扯?此人身上矛盾重重,主公,我怀疑他是风族奸细!
    狄其野实话实说:势力牵扯是早上主公讲给我听的。
    此话一出,姜扬霎时松了口气,原来是主公说的,主公对狄小哥当真看重,主公识人善用,大楚之福。
    而敖戈则瞪着一双红眼睛看着狄其野,一脸难以置信的痛苦,那架势仿佛是糟糠妻看着逼宫妾,把狄其野雷得背后一寒,执着竹笔,指着舆图不耐烦道:我若是风族将领,你还指望能打下秦州?有岷江相隔、萧山为障,你没打进归城,我已经从西州长驱直入,整兵相待。
    敖戈被激起了战意,也拿起一支竹笔,气道:我为何要正面攻归城,我大可从洋城渡岷水,绕过萧山,直取蕤城,再攻归城。
    狄其野大大摇头,好笑道:我从西州攻秦州,本就占了地利,你竟然还绕萧山走远路攻蕤城,等你打下归城,恐怕大半个秦州都已经是我囊中物,何况不论你怎么绕远路都不得不渡岷江,西州与蜀州纵深接壤,我大可派兵断你的粮。
    我攻一城,你就能打下大半秦州,乡野小民纸上谈兵,你好大的口气!敖戈不屑道。
    狄其野奇怪地看他一眼:你带着两万大军,眼看着主公被围,束手无策。我一人单骑,借你的兵反败为胜,破蜀大捷。我为什么不能对自己有信心。
    敖戈登时涨红了脸。
    再说了,我何必埋头攻城,狄其野说得兴起,对着堪舆图滔滔不绝,风族是外族,但燕朝和四大名阀恨楚比恨风族更甚,我可以一边攻秦州,一边派人与四大名阀相谈,邀他们共打楚军,同时支持蜀人反楚,到时候你内忧外患,必然被拖在秦蜀战场,消耗势力。


上一章
返回

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