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

分卷(8)

    楚军编制统一,每位大将军自领的精兵,不论兵力总数多少,都分为两部分:主力军与冲锋军。
    主力军,由左都督和右都督管辖;冲锋军,分为长枪、豹骑和狼骑,各有一名校督管辖。
    这五位,就是狄其野的直隶部下。
    顾烈给狄其野挑的这五位直隶部下,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也都是心高气傲的刺头。而且各个都有来历。
    左都督是姜家后辈,姜扬的堂弟;右都督是信州降将,和敖戈沾着远亲;虎豹狼骑三位校督都是楚王家臣之后,是下一辈中的佼佼者。
    发兵那日,楚军众将私底下开玩笑,都说主公给狄小哥造了支少爷军。
    自古以来,最难管的兵,不是流民盲暴,而是少爷兵,何况是这在乱世中足以媲美羽林太子军的五个大少爷。
    这五位大少来头不小是其次,最关键的是,他们各个都是一步步稳扎稳打,跟着顾烈打了五年争霸生死战挣出的军功。
    有身份,还有能力,难免心怀自持,眼高于顶。
    狄其野这个空降将军,要他们立刻心服口服,谈何容易。
    狄其野对待他们,若是厉声厉色,难免显得色厉内荏,不能让他们服气;若是和颜悦色,又容易像是心存讨好,让他们瞧不起。
    所以说,硬的不行,软的也不行,少爷兵的难带之处,就在这里。
    狄其野就干脆来了个冷处理,带着楚军闷头急行军,整整三日,除了必要命令,一句多余话都没说,一副高深莫测、运筹帷幄的模样。
    而且传令时,狄其野对他们皆以职位相称,右都督狼骑校督诸如此类,让他们怀疑狄其野是不是压根不记名字。
    不管是论资排辈,还是掂量出身关系,按照常理,不说讨好,只说寻常将帅往来,也应该是狄其野主动与他们交好才是。
    五位大少被他这么一冷,心底不是没有想法。
    然而狄其野没有动作,一心赶路,他们也不能轻举妄动。
    小动作没有,小心思还是有的。
    尤其是在莫名受了冷遇的情况下,他们可都等着看狄其野的笑话。
    狄其野在主公面前吹下三战定青州的牛皮,现在怕不是没本事露了怯,心里发虚,所以除了慌忙赶路,什么都不会做了吧?
    到第四日,快入青州境内,将近未时,狄其野命令精兵原地休整。
    若说这三日看出狄其野有什么优点,那就是与众将士同吃同住,一点都不矜贵矫情。
    他吃什么都不抱怨,夜里扎营,也和老兵一样连发髻都不拆,早起带上头盔简单洗漱就翻身上马,利索得很。
    普通兵卒不清楚,五位大少可清楚得很,狄其野的杂兵是主公从近卫军里给他挑的,保持了楚王近卫十项全能的优秀水准,但凡狄其野挑剔一些,想吃个什么用个什么,杂兵都可以轻松满足他的要求,但狄其野并没有给自己不同兵卒的特殊待遇。
    优点看在眼里,缺点嘛就更明显。
    狄其野正靠着那匹神骏得叫人眼馋的大黑马,就着水囊吃干粮。
    大家一样风尘仆仆地赶路,偏他还是一副潇洒模样,简直气人。
    五位大少交换了个眼神,右都督正要出列问一问狄将军打算如何三战定青州,就听见狄其野开了尊口。
    祝北河离咱们还有多远?
    说来辛酸,祝北河将军带着王师第三军,有步兵有骑兵,不同于狄其野的精兵人人有马,还押运着辎重粮草,狄其野不放慢行军速度,祝北河自然时不时就被丢在后头。
    他们五个原本猜测狄其野是初次率领大军,没有经验,但奇怪的是狄其野丝毫没有要改变的意思,于是祝北河将军一路被迫玩追击战,累得苦哈哈。
    这属于左都督的管辖范围,他立刻着人去与队尾查看,弄清楚了才回来禀报:还需一个时辰。
    狄其野沉吟一声,片刻,挑眉笑问:想不想打一场青史留名的仗?
    五位大少你看我我看你,不论心底是想看好戏还是被撩起了好奇,都斩钉截铁地答:当然想!
    好!
    狄其野将掌中的虎符一抛一接,全军上马,跟我走!
    *
    左右都督策马奔在狄其野身侧,虎豹狼骑三支冲锋军紧随其后,他们走的是人迹罕至的山间林谷,惊起一阵鸟雀乱飞。
    奔袭半个时辰,日渐西斜时,他们已经来到兑山山腰间,而山下,就是青州贸易重镇,溪瓦城。
    溪瓦城是桑城,城外绕着一条护城河,河道两畔皆是桑田,城中大小织场众多,机杼声不歇,百姓皆以养蚕纺丝为业,或是桑农,或为织工。
    眼下正是春蚕将要结茧之时,城中谷场上晒着从邻镇买来的草龙,这些稻草编的草龙,是专供春蚕上山结茧用的。
    接下来的战事开启与结束之快,出乎狄其野之外所有人的预料。
    狄其野所有的命令都简洁明了,不容置喙。
    溪瓦城上炊烟袅袅,正是家家户户做夜饭的时候。
    绑有火油的箭矢如火雨一般射_向谷场。
    稻草编织的草龙瞬间燃成一片火海,守卫不知何故失火,眼见着结茧所需的重要草龙被火海吞噬,急得敲锣打鼓喊叫守城士兵救火。
    不同于溪瓦城只事桑蚕,上下游城镇都正是春季灌稻之时,城中清浅的水道不足救火,未免大火烧城,守城士兵连忙大开城门,从护城河中取水救火。
    正是此时,狄其野率领虎豹狼骑旋风而入,将守城士兵杀个措手不及。
    闪电奇袭,正是如此。
    柳家和严家私下以富绅雇佣名义派来的燕朝士兵们没了城门倚仗,被狄其野的精兵打得哭爹喊娘,死了一半投降一半,令楚军兵卒们啧啧称奇,十分不屑。
    天还没黑,溪瓦城的城头上,已经换易了帜,飘荡着楚顾军旗与狄字将军旗。
    五位大少心急火燎地整顿了防务,一个接一个溜到了谷场上找狄其野。
    狄其野正饶有趣味地观察手里的木盒,盒里是几片新鲜桑叶和一条圆滚滚的白蚕,只见白蚕懒洋洋地爬过,桑叶上就多了几个小洞。
    他一抬头,五双好奇的眼睛盯着自己,乖乖地一声没出。
    想知道我怎么打的这仗?
    五位大少拼命点头。
    狄其野心内满意一笑,正等你们来问。
    *
    祝北河将军手里拿着所谓狄将军留下的口信,整张纸就写了八个字,然后盖了个将军印。
    那八个字是:先走一步,速来溪瓦。
    祝北河将军默默把纸夹进军报里,着人快马加鞭送回荆州,默默带着第三军赶往溪瓦城,一路上默默盘算着回头找颜法古算个命。
    不是因为他突然信了那假道士的邪,而是因为,有对比,才有伤害,失去了,才懂珍惜。他真不该嫌弃颜法古。
    然后他看到了插在溪瓦城上迎风招展的楚顾王旗。
    ?!
    第14章 木盒传桑
    楚王宫。
    姜扬手里拿着两份快马加鞭送来的战报,一份来自攻打中州的陆翼,说是已经扎营等待战机;一份来自跟着狄其野的祝北河,报的是溪瓦城大捷。
    姜扬开心得险些把他那柄骚气羽扇都给扔了。
    大楚之福,主公之福。
    从一开始,姜扬就认为狄其野这小子定是个人物,对陆翼也颇为看好。今日战报之差,不是陆翼不好,是狄其野太好。
    姜扬从不嫉贤妒能,一心为大楚打算,此刻开心是真开心,向来儒雅的他满面喜气。
    直到他瞧见夹在战报中那张八字留言纸。
    姜扬看向一点都不惭愧的顾烈,无奈道:主公,您神机妙算,这要不是祝北河,换了谁都得先跟狄小哥打一架。
    北河脾气好。顾烈把欺负老实人贯彻得很彻底。
    姜扬本是想铺垫一番,给狄其野讨个无过错,现在一看,主公压根就没责怪狄其野的意思,又反向操心起来:虽说是狄小哥统领攻青,可这事往大了说是扰乱军纪,您可不能纵着他,多少得
    敲打敲打四个字,姜扬没说出口,但那个意思已经表达明白了。
    让他打个开心,回来,秋后算账。
    打个开心,姜扬琢磨着主公这话的真正意思是随便他作。虽然预感狄小哥此人不敲打必会再生新奇事,但既然主公都随便他作了,姜扬也只能呵呵干笑两声。
    顾烈手指往桌上的那叠密报轻轻一敲:看这个。
    自风族攻打雍州以来,已经攻下两城。
    雍州被风族按在地上痛打,燕朝内部还在互相扯皮。
    四大名阀是同党,也是利益关系。雍州是四大名阀中柳严两家的势力。王谢两家不愿意为柳严两家消耗自己的兵力,甚至非常乐意扯一扯他们后腿。
    而且再过不久,王谢两家的中州,就要开始挨陆翼的揍了。
    至于帝党。雍州雷州相邻,燕朝都城如今就在雷州,所谓唇亡齿寒,帝党本该派兵驰援雍州。
    但雷州的守卫者不是泛泛之辈,是老将玄明。玄明当年是与楚王顾麟笙并肩的大将军,用兵奇诡,顾麟笙都曾自叹不如。
    倚靠玄明战力,帝党核心韦碧臣自认稳坐钓鱼台,明摆着不想管雍州死活。甚至还想从中消耗四大名阀更多势力。
    韦碧臣之前激怒顾烈,就是想拉顾烈入乱局。
    燕朝退守北方,与楚顾势力隔着无主三州,就算他把顾烈气疯了,顾烈也得先把无主三州打下来,再来攻燕。
    打无主三州,就等于打四大名阀。
    而就算顾烈识破韦碧臣的激将法,为夺天下,还是得打无主三州。
    四大名阀越乱越弱,他韦碧臣就越安全,这是夹缝求生之道。
    但韦碧臣绝不会想到,楚军今日之战力,已是今非昔比。
    前世顾烈自己都没有想到,他给了狄其野一个将军之位,狄其野在两年内为他打下了半壁江山。
    这是后话不谈,天下之势,牵一发而动全身,风族燕朝打起来,不会对楚顾毫无影响。
    雍州是柳家严家势力,巧的是,青州大部分也是柳家严家的势力。
    中州顾又是柳家的姻亲。
    姜扬和顾烈分析着中州顾的异动,就在姜扬以为顾烈要对中州顾动手时,顾烈却道:再等等。
    等什么?
    顾烈不说,姜扬满腹疑虑,但也知道主公近日案牍劳神,于是没话找话夸道:那日主公和狄小哥去逛集市,我还以为您真是陪他遛马,原来是主公有心提点狄小哥溪瓦城特产丝绸,我就说主公您不会纵着狄小哥胡闹。
    顾烈好悬没忍住尴尬。尤其是被姜扬这么一说,顾烈立刻反省,确实是有些过了。哪有出兵之前主公陪将军去集市遛马的?就算是试探狄其野出身,也显得胡闹。
    这事绝不能认,于是顾烈含糊其辞地嗯了一声。
    报,主公,狄将军带信。
    传。
    一个士兵捧着木盒进来,木盒上还有封信。
    姜扬暗忖,难道是战术机密?
    顾烈拆了信,里面是一张白纸,写着:记得喂桑叶,一日五至七片。
    还不等近卫阻止,顾烈没让人查验,直接把木盒一掀。
    一条圆滚滚的白蚕,趴在几片新鲜桑叶上,抬起头来,正和顾烈大眼瞪小眼。
    姜扬又是好笑又是担忧:这,狄小哥真是童心未泯。要么,我带走养着?
    顾烈脸上没什么表情。
    片刻后,还是道:留着吧。
    *
    那日狄其野把如何发觉溪瓦城只事蚕桑,如何从绸商发觉柳家暗线,又是如何找桑农请教春蚕养殖时节的战前机宜一说,五位大少心里是服气了一半。
    逛个纪南城的集市,都能从丝绸注意到溪瓦城与纪南城的生意往来,从而发觉柳家在纪南城内有暗线。
    这说明狄其野明察秋毫。
    从纪南城内暗线,推测出柳家消息灵通,应当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从丝绸桑蚕到找桑农询问春蚕,推测出战机,定下奇袭之计。
    这说明狄其野智计双绝。
    那为什么只是服气了一半?
    毕竟。
    你有主公陪着在出兵前还去纪南城集市遛马吗?
    你能在发觉绸商蹊跷时动用主公密探查他和柳家的联系吗?
    你能让主公,大楚主公,陪你去找桑农问话,而且让主公帮桑农采了半晌桑叶吗?
    没有吧?
    所以,另一半得归功于主公英明。
    五位大少面上是这么想,心底有没有想起军中流传的主公初见狄将军就一直盯着他看听说主公还分了半个桃子给他这种逸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狄其野一点都不在意流言,反手就把五位大少收得心服口服。
    用什么收?模拟战。
    虽然这个时代无法做到技术上的模拟,但是以敌军身份思考攻打战术,已经是闻所未闻了。
    初来乍到就在楚王帅帐中大论破楚之计,真不是狄其野莽撞到那个地步,而是习惯性玩模拟战,复盘每一场仗,他都会正反交攻。
    配合堪舆队制作的青州舆图,狄其野先是带着五位大少复盘奇袭溪瓦城一战,让他们思索假若他们为溪瓦城守兵,应当如何应对。
    有了牛刀小试,再以顾烈当年的经典水战,鼓励他们同样进行对换模拟。
    这五位大少也是军功卓着,对于战术战机各有千秋,但不论他们如何灵光一闪和群策群力,只要是和狄其野对阵,就算放下脸面不要,打到一半硬是说安排了埋伏,最终都得在狄其野面前败下阵来。
    等到他们习惯了模拟对战,狄其野就放手让他们实验攻青的下一步如何攻打铁桶般坚固的威远城。
    这一次模拟,五位大少足足吵了两日,恨不得睡在狄其野的将军帐里,最后,交出了一份勉强让狄其野点头满意地答卷:以箭阵压制守城攻势,直接攻城。
    即使有箭阵压攻,想要强行攻下威远城,伤亡必然惨重。五位大少早已不是新兵蛋子,但还是各个沉了心,誓要拿下威远城,绝不辜负即将牺牲的兄弟们。
    然而等到上马出兵时,五位大少傻了眼。
    不是强攻威远城?
    为何要绕道势山?
    狄其野一脸的运筹帷幄:谁说要打威远城?咱们绕道,去打曾且。
    *
    报,祝将军,狄将军带精兵走了。


上一章
返回

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