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黄帝内经

第六十五章木元素

    雨雾朦朦,在水莲湖上遮起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显出另一种飘渺之美。
    水莲湖边的魔域边缘,狼妖门还是顶着小雨在伐树造舟,看来狼王是下了死命令要加快速度了。
    魔域边缘的树丛中,一个面目白皙,五官端正的年轻人正在打坐着,在蒙蒙细雨中若隐若现,更为这神秘的魔域增添几分魅力。一旁还有一个年轻人,正闪着灵动的双眼看着四周的动静,嘴中叼着的稻草一上一下地动着,显得如此的悠闲。
    突然,打坐的年轻人睁开了眼睛,乌黑深邃的眼眸发出了慑人的精光。
    “大哥,你打坐终于完啦,我还以为要等到明天你才会醒来呢?”叼着稻草的年轻人道。
    “之阴,你知道五行的知识有多少,立即告诉我。”说话的草之阳,那么叼着稻草的自然是叶之阴。
    “我跟你说得差不多了,大哥你领悟到什么?”
    “就快了,感觉捕捉到什么,感觉很模糊,所以需要你把你知道一切关于五行的知识告诉我,这会有很大的作用的。”草之阳道。
    “我想想,看看我脑子里还知道些什么……五行,五行……对了。”叶之阴惊喜道。
    “什么,有什么就说什么,越多越好。”
    “我想到有关五行的特性,和五行的归类。”
    “太好了,快说。”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解释一下。”草之阳问道。
    “此时的五行,已从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中抽象出来,上升为哲学的理性概念,上古人运用抽象出来的五行特性,采用取象比类和推演络绎的方法,将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分归为五类,并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解释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变化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上古之人真的好伟大啊。”草之阳感慨道。
    “是啊,大哥下面我来详细解释五行的特性。”
    “恩,之阴你说吧,我仔细听着。”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用以识别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一般认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湿度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叶之阴咬了咬嘴中的稻草继续说道,“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能伸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炎,是焚烧,炎热,光明之意,上是上升,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木。”
    “土爰稼穑,爰通曰,稼,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说。”
    “金曰从革,从,顺也,革,变革,是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金之质地虽刚硬,可作兵器以杀戮,但有随人意而更改的柔和之性,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润,即滋润,下即向下,润下,是指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
    “大哥,你听得怎么样了,要不我重复一遍?”叶之阴问道。
    “不用,我都记下了,你刚才也就是说,五行学说的木,火,土,金,水,已经不是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了,而是五种物质不同属性的概括,是吗之阴?”
    “是的大哥,下面我在给你说一下怎样去分五行。”
    “好的,我听着。”
    “五行学说根据五行各自的特性,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纳的方法,主要有取象比类法和络绎法两种。”叶之阴道。
    “何为取象比类法?”草之阳问道。
    “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象征,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事物或现象的某一特征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将其归属于木,与水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与水,以此类推。”
    “哦,是这样的呀,那么何为推演络绎法呢?”
    “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例如已知肝属木,由于肝合胆,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因此可以推演络绎胆,筋,爪,目皆属于木,同理,心属火,则小肠,脉,面,舌与心有关,故亦属火,脾属土,胃,肌肉,唇,口与脾有关,故亦属土,肺属金,大肠,皮肤,毛发,鼻与肺相关,故亦属金,肾属水,膀胱,骨,发,耳,二阴与肾相关,故亦属水。”叶之阴吐掉了嘴中的稻草,道。
    “上古先人的智慧真是浩瀚,令人敬佩。”草之阳道。
    “上古医学在天人相应的思想知道下,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从而将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结合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叶之阴接着口沫横飞道。
    “医学也运用了五行呀。”草之阳感慨道。
    “没错,大哥,我知道就这些了,其他很多知识我想不起来了,好像还有五行之间的关系……”
    “五行之间的关系不是说了吗,相生和相克呀?”草之阳惊讶道。
    “没错,但是五行之间远远没那么简单,除了我说的相生和相克外,还有五行制化与胜复,五行相乘与相侮,还有五行的子母相及。”
    “有这么多。”草之阳咂舌道,刚才的五行还没消化完呢。
    “大哥别担心,我刚才说的我只记得名字而已,具体内容我不知道。”叶之阴无奈道。
    “好的,那你再辛苦一天吧,我要打坐了。”说完,草之阳闭上了眼睛,进入了打坐的状态,慢慢地感悟五行的原理,接着进入了空灵境界。
    “啊,大哥,你不是吧,我会很无聊的呀……”叶之阴抗议道,可是草之阳没有回答,看来已经进入状态了。
    叶之阴干脆鼓起内力,把雨雾排到两丈之外,让雨雾不能进入,让草之阳有个干燥的环境来打坐。
    他自己就直接倒下睡觉了。


上一章
返回

黄帝内经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