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的光影年代

第678章 求排片(4/5)

    公正来讲,演员是这个产业链的最末端,没有好导演好编剧和好的剧本,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它就是一个不靠谱的东西。
    你甚至不知道作品想表达的内容和观点在哪儿,整个作品都是垮掉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玩意的前提是没有好的导演,好的编剧…
    教主难道不知道自己经纪人几斤几两?
    这部戏他就是最大的腕,很多人都是冲着他才来的!
    那《何以》电影很烂,应该怪谁?
    怪投资方?
    怪导演黄彬?
    还是那句话,只有当这帮人发现钱不好赚了,烂片和雷剧不会有观众买账,收视扑街,票房惨败…
    他们才会把注意力放在打磨内容上面!
    能躺着就把钱赚了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
    大概就是这种心态!
    “烂片多说明市场好,是不是这个道理?”
    “…那也不能这么糟践市场啊!”
    “…想钱想疯了呗…”
    这剧本也太烂了吧…得加钱!
    “唉,怪不得你让我转行做网剧…”
    “你要是想做电影也行啊!”
    “…得了吧,我才不做,做了个《小时代》被人骂的都不敢点开评论!”
    吕潇然沉默了一下,然后问:“你看《小时代》了吗?”
    糖糖摇头:“没有…我都知道是烂片,为什么还要去看?”
    “…也对!”
    很不理解有些网友…
    明知道是烂片,为毛还要去看?
    满足一下好奇心?
    那你怎么不尝尝99%的纯巧克力?
    据说味道跟翔很像哦!
    “诶,我刚刚看到王晓帅求排片!”
    “王晓帅?他拍了新作品?”
    “对,好像叫《闯入者》!”
    “别管他,我讨厌这个人!”
    “哦…”
    ……
    《闯入者》是不是佳作?
    不算!
    认真做出来的电影就不能是水准很一般的作品吗?
    你想啊,这部片子最开始报名柏林,没有入围,然后又报名戛纳,又没能入围,最后去了威尼斯…
    如果威尼斯不收,会不会去圣巴斯蒂安呢?
    不说剧情,光说摄影风格:手持摄影是有诚意没错,全程晃晃荡荡,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初学者拍的电影!
    好,说回《闯入者》剧情——这是一部悬疑片!
    问题是王晓帅真的拍不好商业叙事,以为拖沓就是美、以为拖沓就是艺术,这都什么年代了,就不能有点进步吗?
    《日照重庆》那么好的题材——老林的儿子因捅人并劫持人质被警方击毙,老林背着老婆从日照来到重庆,希望能多了解儿子…
    被他拍的索然无味…
    本质原因:导演综合能力不强,其实像他这种导演应该是被淘汰的…
    毕竟票房代表观众,艺术的创造应该是服务于观众,改变观众,而不是自己闭门造车。
    说什么不想迎合主流观众什么的都是借口!
    不想迎合主流观众,你微博求什么排片?
    自己一方面嘲笑那些拍商业片的同行,说自己坚持要拍严肃电影、艺术电影;另一方面又求排片,觉得市场应该养活你…
    ……
    截止五月十一号,《国际市场》上映19天,票房正式破十亿!
    阿谋跻身十亿俱乐部!
    上影节,阿谋接受《南方周末》的专访:
    “时代变了,这个时代不需要什么电影教父。”
    “我身体也很好,我自己认为我可能拍的时间还很长。我们电影人本质上算是手艺人,挣的都是辛苦钱,但我是真的喜欢拍电影。”
    “我以前很担心市场,因为你看,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我们没有商业电影的强大的创作力量、年轻导演。那这些东西就被好莱坞占领了,到了00后的观众,会培养起一批好莱坞的年轻观众,这个口味就只吃好莱坞,别的不再吃了。就跟现在的弯弯市场一样!”
    “潇然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导演,不管时代怎么变,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好的电影,好的内容还是会被大众接纳!”
    “我觉得他说的很对!”
    “那你怎么看王晓帅导演求排片这个行为?”
    “很正常,每个导演都希望自己的东西能被更多的人欣赏,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作品,从一开始,想的就是被市场接纳。”
    “可是《闯入者》票房很差劲…”
    “是吗?我没怎么关注这些…”
    简单聊了几句,阿谋告辞,橙子今晚在浦西酒店举办片单揭幕仪式,阿谋过来助个阵…
    隔壁电影论坛,正好聊到了严肃电影、娱乐电影的话题。
    ……
    “我想说一个观点,首先,娱乐类型不比严肃题材的作品低级,商业片不比文艺片低级,故意贬低一个类型,暗捧另一个类型的说法都是一种偏见!”
    “其次,做院线本质上就是做物业,居高不下的租金,必须依靠大受众、挣快钱、用最势利的眼光去考量产品才能尽快回本,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最后,严肃电影一定亏本?《国际市场》是不是严肃作品?《狩猎》是不是严肃作品?为什么能赚钱?”
    “本身就不是什么高质量的内容,还要求院线给你买单?凭什么?”
    这些话不是吕潇然说的,是于冬说的…
    感觉老于好暴躁…
    确实是这样,老于完全把上影节做成个人专场了:
    “不聊这些了,我们聊聊粉丝电影!”
    “我们现在看到粉丝电影已经到了一定的极限,在院线市场上面,六个亿,过不去,很难了。但是美国大片一来,十五个亿,这样量级的片子,从现在开始到2018年,看看好莱坞的片单,都是这样大制作的续集电影、工业电影、科技电影,已经变成了一个常态。”
    “如果每年有十部,不要说34部,有十部每年在15亿到20亿量级的电影,在中国市场,带来的是横扫中国的票房收入,我们根本挡不住。”
    “所以现在我们靠小鲜肉、粉丝经济迎战美国好莱坞巨制,特效大片,我们处于绝对的劣势。”
    “所以,我们必须做大片,走工业化的路子!”
    “其实好莱坞一直在研究中国市场,研究中国观众喜欢的类型,一旦让他们找到这个东西,我们的市场直接拱手相让!”
    “好,吕总,你有什么看法?”
    主持人提问吕潇然…


上一章
返回

我的光影年代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