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005节不可以挖墙脚

    孔明认得这个大汉,因为此人也是孔家的人,此人姓武名安国,字霸候,是孔融的心腹。孔明听陈氏说过,武安国在几年前(当时孔明还没出生)蒙冤入狱,当时,杨赐还不是太尉,是司徒,孔融也不是太尉掾属,是司徒掾属(换而言之,孔融很早时就追随杨赐了),孔融依照杨赐的法令审理洛阳一带的刑事案件,某日,孔融发现武安国所涉案件似乎存在着疑点,他经过认真追查找到了真正的凶犯,还了武安国一个清白。武安国感激涕零,从此追随孔融,对孔融忠心耿耿,成为孔融的家将。孔明出生后,孔融安排孔明、陈氏、孔囧等人返回老家,一路上负责保护孔明、陈氏、孔囧等人的就是武安国,毕竟,这年头走远路还是不太安全的。孔明、陈氏、孔囧等人抵达老家后,武安国没有返回洛阳,而是按照孔融的吩咐,留在孔氏老家继续守护孔明、陈氏、孔囧等人。
    孔明对武安国印象很好,因为武安国一来为人忠厚勤恳,二来他力大如牛并且武艺不错,使一把重达五十斤的长柄铁锤。孔明记得,根据书上记载,武安国后来跟随孔融参加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战,面对单挑天下无敌的吕布,武安国大呼“吾受文举恩已十年,何不以死报之”,毅然上阵出战吕布,跟吕布打了十多个回合,最终被吕布一戟砍断左手腕而败。武安国虽然败了,但却虽败犹荣,作为对比,河内郡名将方悦撑不到五个回合就被吕布击杀,上党郡武将穆顺上阵一个回合就被吕布秒杀了,公孙瓒跟吕布打了几个回合便撑不住,急忙落荒而逃,如此,武安国能跟吕布单挑十多个回合并且没有被杀,确实可以说是一员勇将了。
    大概两个小时(一个时辰)后,孔家众人收拾完毕,陈氏按照孔明的吩咐,让众人只是收拾了钱币财物、一些换洗衣服、一些干粮,其余东西一概不带,孔家此时有十口人,包括孔明、陈氏、孔囧、武安国和两个家丁、两个女佣、两个丫鬟。陈氏按照孔明的吩咐,留下两个女佣和一个丫鬟(不是兰儿)守在家里,其余人出发上路,同时让留守家里的三人前去通知孔谦、孔昱、孔权、孔松等孔家亲戚,告诉他们“夫人、长公子、少公子他们去洛阳了”。孔明知道,黄巾起义马上就要爆发了,但没有波及到鲁县,那两个女佣和那个丫鬟留守家中是不会有危险的。
    一切安排妥当后,一行人出发上路。武安国和两个家丁都是骑马并且手持兵器,武安国自然手持他的那把重达五十斤的长柄铁锤,看起来威猛凛凛、凶神恶煞,孔明、陈氏、孔囧乘坐在一辆马车上,兰儿单独地乘坐在另一辆马车上,同时那辆马车上放着衣服、干粮等物。
    车辚辚,马萧萧,一行人的两辆马车、三匹马逐渐地驶出鲁县,但没有向西,而是向东,前往豫州东边的青州(豫州和青州之间隔着兖州的泰山郡),这是孔明指示的。
    “明儿,洛阳在西边呀,我们为什么要去东边呢?”陈氏不解地问道。
    孔明笑道:“母亲,我想要匡扶社稷、拯救苍生,没有豪杰壮士相助,怎么行?在东边,正有一位英雄人物等着我去招纳呢!”
    “哦?谁呀?”陈氏、武安国等人都好奇不已。
    孔明微微一笑:“他复姓太史,名慈,字子义。”
    想要在汉末三国这个乱世中活下去,必须拥有强大的实力,想要拥有强大的实力,必须拥有大批的人才,这是不言自明的真理。按照孔明堪称“开外挂”的能力,他完全做得到“先下手为强”把曹孙刘三家在历史舞台上各领风骚的大批名将、名臣、名士搜罗到自己的麾下,但是,他不能那么做,因为他不能轻易地、随便地改变历史:
    第一、三国时期对于广大华夏人而言,无疑是一场大灾难,如果孔明改变了历史,导致历史走向被他改变得更加糟糕了,怎么办?魏吴蜀三国鼎立,最终三家归晋,万一孔明搞得最终三家没有归晋,华夏陷入更久的分裂,内战持续得更长了,死的人更多了,孔明岂不是成了华夏的千古罪人?岂不是作下了滔天的孽?
    第二、孔明之所以在这个时空、这个世界里做到“未卜先知、料事如神”,因为原先的历史走向大势被他记在心里,但是,如果他大幅度地改变历史,历史的走向大势必然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变成新的历史了,他还怎么“未卜先知、料事如神”?他会跟此时的人一样,对未来的历史感到无法预测,从而陷入处处危机的迷雾中。
    可想而知,如果孔明肆无忌惮地挖曹魏、孙吴、蜀汉的“墙角”,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后果必定会一发不可收拾!历史走向大势会完全变掉!如果曹操没有五子良将和五大谋士(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如果孙权没有四大都督和江东十二虎臣,如果刘备没有“五虎上将”和卧龙凤雏,曹魏、孙吴、蜀汉还会按照书上记载的那样被创建缔造吗?肯定不会!
    孔明不能挖曹孙刘三家的“墙角”,但他也需要人才。在经过反复思索后,孔明确定了三个渠道可以让自己在尽量不改变历史走向大势的情况下获得大批人才:
    一、慧眼识珠地发掘已经存在于这个时空、这个世界里但却没有机会登上历史舞台的“遗落人才”。曹孙刘三家都是人才济济,但天下人才都在曹孙刘三家吗?肯定不是。说得直白一点,比如,曹孙刘三家共有5000个人才,但天下人才肯定不止5000个,也许有6000个,只是,那1000个人才却没有得到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默默无闻地湮灭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可以设想这么一个人才,他饱读诗书、苦练武艺、文武双全、胸怀大志,结果没有遇到伯乐,毕竟不是每匹骏马都能幸运地遇到伯乐的,投身军旅后当了一个小兵,在战场上死于乱军中,一肚子的兵法韬略、一身的武艺功夫都随之灰飞烟灭了。这样的人才,存在吗?必然存在的!想要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首先,要有本事,其次,要有机会登上历史舞台。必然存在着很多人才虽然有本事却没有机会登上历史舞台。孔明可以发掘这种“遗落人才”给他们机会
    二、自己培养人才。一个人想要成为人才,首先要有相关的天赋,其次要受到专业培养。孔明可以招收一批批天赋不俗的青年、少年甚至幼年,对他们从小进行培养,把他们培养成在这个时空、这个世界里原本不存在的优秀人才;
    三、招揽在这个时空、这个世界里已经存在的“次要人才”。
    什么是“次要人才”呢?就是被孔明招揽后不会影响到历史走向大势的人才,具体地讲,就是以下这两种人才:
    第一,有本事,但因为死得早,所以没有在历史上发挥出太重大的作用;
    第二,有本事,但因为没有得到重用或者没有得到展示本事的机会,所以没有在历史上发挥出太重大的作用。
    孔明一路向东前去青州,就是为了招揽第一个被他看中的“次要人才”:太史慈。太史慈老家在青州东莱郡黄县(后世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
    三国时期猛将如云,最猛的二十四个被合称为“三国24名将”,看过书的人对此无不滚瓜烂熟、朗朗上口: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和颜文,后期文鸯和姜维。这二十四位一流猛将,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孔明貌似一个都不能挖,但也不尽然,比如排名第十名的“太”即太史慈,孔明是可以招揽他的。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