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103节曹操的烫手山芋

    孔明是汉人,在后世是,在此时是,身为汉人的他对汉朝自然还是很有归属感和好感的,虽然汉朝已经摇摇欲坠、岌岌可危,但他一方面知道汉室难以匡扶,一方面也不会落井下石,所以,孔明既不太会扶汉,也不会篡汉,另外,他对汉献帝刘协很有好感。刘协在后世很多影视剧、文学作品里被丑化成小丑式人物或被黑化成“老谋深算的幕后终极boss”,那都是很不正确的,严重地侮辱了这位不幸的皇帝。刘协一生饱受苦难,刚出生时就丧母,少年时又丧父,先后沦为董卓、李傕、郭汜、曹操的掌中玩物,他虽然从未真正地掌权,但他聪慧明睿并且怀有一颗爱民之心。根据书上记载,在长安期间,由于李傕、郭汜互相攻杀和大肆破坏,关中地区饿殍遍野,刘协下令开仓放粮、赈济饥民,并且十分聪明地洞悉有不法官员侵占公粮继而进行制止,从而救治了不计其数的老百姓,在被迫禅让退位后,成为山阳公的他在领地内与民同忧,学习医术成为医生,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并且涉足民间、访贫问苦,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留下了很多美好的故事。
    刘协是一位温和贤良的好皇帝,只是生不逢时,所以一生饱受苦难,幸好,他最后得以善终,也算是老天爷给他的一点补偿,毕竟,比起秦朝亡国之君,他的结局还是比较好的了。
    孔明对刘协还是抱有很大的同情心的,虽然历史大势不可违逆,但他还是愿意多多帮助刘协的。
    “少公子此举英明。”田丰赞同道,“奉诏迎驾,但不挟持天子,如此,少公子既能得到天子的肯定、朝中公卿大臣们的认可、天下人的称赞,又避免了落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骂名。对了,少公子,在下有一建议。”
    “田先生请讲。”
    “少公子,当初我军攻占洛阳,缴获到大量的财物,其中有很多是董贼从宫中搜刮到的皇家宫廷禁物,那些东西,卖不能卖,用不能用,不如顺水推舟,借着这次奉诏迎驾的机会,将其完璧归赵,一来,外臣觐见天子需要献礼,如此正好变废为宝,二来可表少公子对天子、对汉室的忠诚,没有不臣之心。”田丰说道。
    孔明赞许道:“田先生此建议甚好,嗯,就这么办。”田丰所言确实,孔明在讨董之战中缴获到大量的财物,里面有很多东西是属于皇宫、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物品(头号物品就是传国玉玺,但被孔明卖给袁术了),这些东西在孔明手里“十分烫手”,拿出去卖会惹人话柄,自己用更会惹人话柄,毁掉、熔掉、丢掉则是暴殄天物,眼下将其还给天子正是最好的办法。
    沮授道:“除了那些宫廷禁物,少公子你还可以把一样物件作为礼物敬献给天子。”
    “哦?是什么物件?还请沮先生明言。”
    沮授微微一笑:“天子的姐姐、万年公主刘慕。”
    孔明一拍脑袋:“对!”
    沮授道:“天子命运多舛,其父灵帝、其母王皇后、其兄少帝俱已不在,他在世间只剩刘慕这个唯一的亲人了。少公子你把刘慕归还给天子,天子必然龙颜大悦、欢喜不尽,并且,刘慕跟那些宫廷禁物一样,留在少公子你手里反而不妥,就像你刚才说的那个‘烫手山芋’。”
    孔明笑道:“说得对!说得对!”他忽然意识到什么,看向贾诩,“贾先生,你怎么一直不说话呢?”
    贾诩微微一笑:“我在思考曹操的处境以及马上要发生的洛阳变乱。”
    孔明惊奇地道:“贾先生何出此言?”
    贾诩道:“曹操想要得到天子从而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他得以这么做的前提是天子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虚君,然而,天子现在身边可是有王允、吕布的,王允统领百官,吕布更是提领数万大军,如此一来,王允、吕布带着百官和几万大军保护天子来到曹操的地盘里,曹操如何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只希望天子独自到来,但王允、吕布会跟天子一起到来,如此,他的奉诏迎驾之举,岂不是成了不折不扣的引狼入室?他就不怕王允、吕布会在他的地盘里反客为主?就像袁绍以反客为主之计夺了韩馥的冀州那样。”
    孔明心头一动:“不错,正是如此。”他记起来了,根据书上记载,汉献帝在从长安逃到洛阳时,身边只有一帮文臣,无将无兵,落入曹操掌中后自然任曹操掌控,如今,情况可是大不相同,汉献帝身边是有王允和吕布的,吕布可是带着几万大军的,足以把曹操反客为主。
    田丰和沮授一起点头:“文和所言,一针见血。曹操可是面临一个大难题了,他既想要掌控天子,又不想被王允、吕布反客为主。”
    孔明道:“三位先生,你们觉得曹操会怎么做?”
    贾诩已经胸有成竹:“自然是在天子离开长安、前往洛阳时让长安陷入大乱,如此一来,吕布不得不率军回师前去弹压叛乱,天子、王允只能带着百官和不多的军队进入曹操的地盘,到时候,曹操再阻击吕布进入他的地盘,天子不就成为他的掌中物了吗?”
    田丰和沮授一起表示赞同:“正是如此。”
    孔明陷入思索:“曹操如何让王允、吕布后院起火呢?”
    贾诩笑道:“那就是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刘晔等人需要操心的事情了。”
    孔明点点头:“好,此事既已商定,我们就早做准备吧!我即刻派遣使者前去上表天子,表明我们青鲁坚决尊奉天子诏书的态度,并会出动军队为天子接驾护驾,准备礼物敬献天子,同时派遣使者前去会见曹操,告诉他,我坚决支持天子东返洛阳,我没有把天子接到青鲁的意向和打算,让他明白,我不会跟他争夺天子。”
    “少公子明断!”贾诩、田丰、沮授一起向孔明行礼。
    西元191年,大汉(东汉)初平二年,春末夏初。天子颁布诏书,宣布被董卓强迫西迁长安的朝廷开始东返洛阳,召令各路诸侯协助朝廷的东返大计。
    接到天子诏书后,各路诸侯反应不一:
    司隶校尉、车骑将军曹操表态尊奉天子诏书;
    凉州刺史韩遂、左将军马腾表态尊奉天子诏书——韩马二人巴不得天子和朝廷早点离开长安,这样,朝廷的重心就转移到了洛阳,长安的重要性和军事防御力都会大大降低,他们便可寻找机会染指长安、夺取凉州东部(关中地区),表态只是嘴上说说,没任何实际行动;
    青州牧、右将军、鲁侯孔融表态尊奉天子诏书;
    荆州牧、前将军刘表,幽州刺史、后将军公孙瓒,幽州牧刘虞,益州牧刘焉以及徐州牧陶谦等诸侯要么装聋作哑,要么有心无力;
    骠骑将军袁术在接到诏书后公然地道:“今海内鼎沸,刘氏衰微,吾家四世三公,众望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如何?”他不但没兴趣迎驾天子、协助朝廷,反而打算将其取而代之。孔明当初卖给袁术的传国玉玺极大地刺激了他的野心、欲望、胆量,让他自得到传国玉玺后便开始做起了称帝的美梦,并且越做越陷入一种类似于自我催眠、自我洗脑的状态中;
    冀州牧、大将军袁绍在接到诏书后有些犹豫不决,其部下淳于琼、郭图等人极力地反对,他们认为天子只是一个碍手碍脚的累赘,得之无益还会坏事。袁绍听了此言,觉得很有道理,他认为他的“四世三公”金字招牌已经是响当当的了,不需要天子这个“鸡肋”招牌,况且,他一直打算扶助幽州牧刘虞登基即位,取代刘协,刘协肯定已经知道此事,必然在心里对他很有想法,如果把刘协接到自己的身边,岂不是很尴尬?另外,袁绍认为这年头,兵多将广、地大粮丰才是硬道理,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根本毫无价值。于是,袁绍没搭理诏书,把心思放在了攻伐公孙瓒、进拓并州等地的“正事”上;
    原讨董联军第十五路诸侯并州上党郡太守张杨、司州河东郡太守王邑积极地回复了天子诏书,此二人也是诸侯,但此二人都只有一郡之地,因此实力和势力都较弱。张杨、王邑的目的跟曹操完全不同,二人没有那么大的雄心,二人只是趁机尽忠立功,希望得到天子封赏。上党、河东二郡位于长安、洛阳之间,二地的地理位置都十分重要。当天子、朝廷正式离开长安时,张杨、王邑派遣数千名军士民夫,带着不少米肉财帛,敬献天子,加入天子的队伍。
    五月,天子和朝廷正式离开长安,前往洛阳。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