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128节曲阿小将

    张昭无需多言,根据书上记载,他在以后会成为孙吴政权的首席重臣、孙吴的三朝元老,为孙氏得到和稳定江东做出了重大贡献;张纮也无需多言,根据书上记载,他在以后会成为孙吴的名臣谋士,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张昭和张纮被合称为“二张”;至于严畯、步骘、吕范,三人都具有名臣之才。吕范虽然不是徐州本地人,但他正在徐州,却受到陶谦的猜忌,因为一些误会,陶谦怀疑他是袁术的内应。另外,陶谦曾邀请张昭出仕,被拒绝后认为自己遭到轻视,就把张昭抓进了大牢,幸得张昭好友、广陵郡太守赵昱的帮助和求情,才被释放。
    由此可见,这五位大才,陶谦要么根本识不了,要么用不了。除了以上五人,徐州本地的人才还有广陵郡人氏陈矫、广陵郡人氏徐宣(此二人都是属于曹魏阵营的)等,由此可见,徐州本地人才济济,但陶谦偏偏没有知人善用的本领。
    孔明跟陶谦要了这五人,然后举荐给了孙坚,他之所以这么做,一是顺水推舟,这五人早晚会成为孙吴的文臣,既如此,早晚送去也没什么分别;二是为了感谢孙坚,他知道孙坚在义成县之战中“故意放水”报答自己,自己肯定要投桃报李,只不过,送别的东西太俗气,送人才最有意义和价值,因为人才是最宝贵的东西,孙坚既早晚要称霸一方,光有武将显然不行,还得有文臣谋士。
    果然,得到孔明“回礼”的孙坚大喜过望,立即派遣孙权携带厚礼潜入徐州与孔明一起拜访了张昭、张纮、严畯、步骘、吕范,用满腔的诚意打动了这五人,成功地招纳了这五人,如此,孙坚身边就不只有程普、黄盖、韩当等武将了,还有了张昭、张纮等杰出的文臣谋士。
    这五人里,另外四人都欣然愿意前去投效孙坚,唯独步骘不大愿意前去投效孙坚,而是想要投效孔融、孔明,这是因为步骘十分钦佩孔融、孔明,同时,步骘的先祖步叔乘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认为比起孙氏,步氏跟孔氏更加亲近(孔融、孔明是孔子后代,孙坚声称他是孙子/孙武后代)。孔明不敢改变历史,好说歹说,勉强说服了步骘前去投效孙坚,不过,步骘在临走前把步氏家族的一些因为战乱而失去亲人的孤儿寡母托付给孔明,请孔明把他们安顿在青鲁。对此,孔明自然满口答应。
    搞定这件事后,孔明向陶谦发出邀请,陶谦身患长期的、慢性的疾病,齐鲁的医学水平则是独步全国,拥有华佗、张济等众多名医,因此,孔明邀请陶谦前去齐鲁境内治病、养病。陶谦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最后,孔明前去接见一个让他大感兴趣的俘虏。
    这个俘虏不是别人,正是臧洪等人在义成县之战中俘获的那个武艺惊人但却名不经传的无名小将。
    “我是孔明,请问你叫什么?”孔明十分和气地询问对方。对方没被捆绑,但被解除了武装,同时,典韦如临大敌地护卫在孔明的身边,他已经知道了“这厮武艺惊人,先一打四,后一打七,居然还打翻了我方四员健将”。
    “我叫赵海。”对方回答道,他的态度并不抗拒,十分配合顺从,表情和语气都很平和,并且对孔明也没什么敌意。
    孔明打量着赵海,只见赵海年龄二十岁出头,长相平平无奇,个子也不高,但四肢健壮、满手硬茧,皮肤粗糙而黝黑,看起来应该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而是出身于乡野。“赵海,你是哪里人?”孔明继续问道。
    “我是扬州吴郡曲阿县人氏,因为老家在海边,所以被父母取名为赵海。”赵海回答道。
    “曲阿?”孔明听到这个地名后心头猛地一动,暗忖道:难道这个赵海就是传说中的“曲阿小将”?
    孔明记得,根据书上记载,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存在一个神秘的隐藏猛将,被后世读者们称为“曲阿小将”。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根据书上记载,太史慈曾经在扬州牧刘繇麾下当过一段时间的战将,当时,孙策图谋江东,在扬州境内积极地开疆拓土,与刘繇屡屡发生交战,孙策既是足智多谋的统帅又是勇不可当的猛将,因此打得刘繇毫无招架之力,刘繇只能依靠太史慈进行抗拒。某天,孙策带着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等十二名将领前去悄悄地探查刘繇军队的营寨,被刘繇军队发现,太史慈认为这是击杀或俘虏孙策的好机会,便招募军中将领跟他同去,除了一员小将豪气干云地毛遂自荐外,其余将领都畏惧孙策而不敢出战,太史慈便带着这名“曲阿小将”前去大战孙策,接下来,太史慈与孙策先后大战了一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关键之处来了,当太史慈和孙策进行单挑时,太史慈带来的曲阿小将和孙策带来的十二名将领在干什么呢?根据常理可以推断出,程普等十二将一开始认为孙策能独自击败太史慈,但他们在看到孙策和太史慈大战了一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时,应该不会让孙策继续冒险了,毕竟孙策是统帅,不容有失,因此,他们应该上前帮忙,但他们最终未能协助孙策击败太史慈,为何?因为孙策有帮手,太史慈也有帮手,即曲阿小将,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却牵制住程普等十二将。由此可见,这个曲阿小将不但胆气、魄力过人,武艺也非常高强。
    孔明反复地打量着赵海,心里盘算着:难道赵海就是曲阿小将?他就跟李进一样,只在历史舞台上昙花一现,便再也不见了。不过,这件事根本没办法求证,孔明难不成问赵海“你就是曲阿小将吗”赵海肯定会一脸茫然地反问“什么是曲阿小将”。因此,赵海到底是不是曲阿小将,这个问题永远没有答案。
    “赵海,我听说你武艺十分高强,一人跟我麾下八员健将对战,虽然败了,但虽败犹荣,毕竟打翻了我麾下四员健将,他们就算赢了你,也胜之不武。”孔明笑道,“我很好奇,你的武艺是怎么来的?”
    赵海道:“我家在海边,我自小随父亲下海捕鱼,惯用鱼叉刺鱼,后来,为了抓到更多、更大的鱼,我就常去比较深的水域潜入水里用鱼叉刺鱼,熟能生巧,十几年下来,就练出了在水里能轻易刺中鱼的本领,从军后,我把这个本事用在长棍上,打人时击无不中,就这样。”
    孔明听得暗暗惊叹,他总算明白赵海的高强武艺是怎么来的了,这家伙从小在水里抓鱼,等于从小在水里练武,水的阻力是空气的八百倍,并且鱼在水里是十分敏捷灵活的,他能在水里轻易地刺中鱼,毫无疑问,换到陆地上、换到空气里,他的力量和速度自然都是极强的,如此,他就无师自通地、水到渠成地掌握了高强的武艺,另外,他在武学上的天赋肯定也是极高的——他在实战中把敌人和敌人的兵器当成鱼就行了。这让孔明忍不住想起了后世金庸武侠小说里的“越女剑”阿青。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大部分武林高手都是名师教导出来的,但阿青不是,她没有师父,她只是一个十分普通的牧羊女,偶然地碰到一个会使竹棒、敏捷灵活的白猿,便也拿起竹棒与白猿打打闹闹,日积月累下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悟到了出神入化的剑法(棒法)。赵海也一样,道理是异曲同工的。
    “赵海啊,你是怎么到了桥蕤的麾下的?”孔明继续问道。
    赵海道:“我在父母先后去世后,就投入了刘州牧(刘繇)的麾下,当了一个普通士卒,刘州牧与袁将军(袁术)展开大战,刘州牧战不过袁将军,我和很多同伴在兵败失散被俘后被袁将军收编了,继而被归入了桥将军(桥蕤)的麾下。”
    孔明点点头,他语气温和而真诚地道:“赵海啊,想必你亲眼看到了,袁术非仁义之君,他对他治下老百姓进行百般盘剥压榨,致使老百姓饥寒交迫,这样的君主不值得你为其效力,但在我青鲁治下,老百姓却是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我希望你能归顺我,帮我一起让更多的老百姓可以过上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怎么样?”
    赵海答应得非常痛快:“好!其实,我已经看出袁将军不是一位明主,但桥将军对我们这些部下很好,我不忍心离开他,如今,我救了他一命,已经算是报答过他的恩德了,可以离开他还有袁将军了。”
    孔明喜出望外:“好!好!欢迎你!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他随即想到一个问题,“赵海,按照你的描述,你应该更擅长用鱼叉呀?为什么却在实战中用铁棍?”赵海与王霸、杜誉、王峥、曲阳、赵岑、伍习、吴文、张强发生交战时先后把王峥、杜誉、赵岑、曲阳打翻落马,如果他当时手中兵器不是铁棍而是鱼叉或别的兵刃,那么,王峥等四人必然非死即伤,但因为赵海使的是铁棍,所以王峥等四人都只是受了伤,没有生命危险。
    赵海犹豫了一下,说道:“我不想杀人。”
    孔明心头一暖地上前拍了拍赵海的肩膀:“真乃仁者无敌也!”他随后询问赵海,在得知赵海没有表字后,便给他取了“子军”这个表字。
    此次发兵相助陶谦击退袁术之战,孔明一如既往地大赚特赚,他既获得了赵海这个非常难得的武学奇才,又获得了三十多万新增人口。人才和人口都是孔明最渴求、最在乎的东西。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