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147节曹操的计划

    荀彧道:“在下有一计叫‘二虎竞食之计’,刘备虽得徐南三郡且操控陶商总揽徐州六郡,但尚未得到朝廷的诏书任命,主公可请天子颁布诏书,擢升陶商为徐州牧,任命刘备为徐州刺史,同时密诏授意刘备诛杀吕布,若成,吕布死,刘备实力大减,若不成,吕布得知此事,必定怒恨刘备,继而攻伐刘备,二人自相残杀,主公便可轻取徐南三郡。”
    曹操点头:“好计策!”他随即话锋一转,“比起徐南三郡,徐北三郡更让我惴惴不安啊!”他的这句话显得十分突兀,但又意味深长。
    程昱道:“主公是在担忧孔明吧?”
    曹操再次点头,表情和语气都有些复杂地道:“是啊,说句心里话,以前,我是真以为孔明把我当朋友的,但通过他故意放走吕布的行为,我才知道原来我的这位长着双瞳的神童小朋友对我其实还是有些心口不一的。如今,孔明已经坐拥青州九郡和徐北三郡,兵强马壮、钱丰粮足,假以时日,不得不令我忧虑呀!”
    荀攸道:“孔家父子坐拥齐鲁已有数年,根基已固,在急切间不可图之,只能从长计议。”
    程昱道:“公达(荀攸表字)所言甚是,眼下,主公您已强敌环峙,又何必再增加一个孔明呢?主公您应该继续与孔明交好,利用孔明帮助您牵制北边的袁绍和南边的袁术,如此,方才有利而无害。”
    郭嘉道:“对于孔明,主公可以借力打力。如果刘备、吕布在徐南自相残杀起来,袁术必定闻风而动,到时候,孔明必然会跟袁术再度大打出手,因为孔明和袁术都贪图徐南三郡,在这同时,袁绍又想要开拓黄河之南,河南之地即司州、豫州、兖州、青州、徐州,前三州基本上在主公手里,袁绍在短期内是不敢觊觎此三州的,那么,他肯定要把主意打到孔明的青州的头上,如此,孔明就要跟二袁进行南北两线开战,主公届时伺机而动,便能从中取利。”
    曹操微微地颔首:“仲德(程昱表字)和公达都言之有理,奉孝(郭嘉表字)高瞻远瞩、一语中的。好,我们先解决刘备和吕布,再图其它。”
    半个多月后,洛阳的朝廷使者抵达下邳城,接到报告的刘备连忙出城相迎,毕恭毕敬地领旨谢恩,除了被加封为徐州刺史外,他又被使者在暗中无人处给了一道密旨。看完密旨后,刘备一方面派人款待使者,一方面急召关羽、张飞、麋竺、麋芳、简雍、孙乾等人商讨密旨,
    张飞极力赞同:“吕布那厮本来就是无信无义之人,杀了就杀了吧!正合我意!”
    关羽表示反对:“诏书和密旨虽是以天子之名颁布的,但实际上就是曹操的意思,曹操让我们杀了吕布,目的是挑拨我们和吕布,让我们和吕布自相残杀,如此,他便可趁机取利。”
    刘备点点头:“二弟所言甚是!我们不能杀吕布,一来,这是曹操的诡计,二来,我们既接纳了吕布,却又谋害了他,实乃不义。”
    张飞不满地道:“就算这是曹操的诡计,我们还是要杀了吕布那厮,如此才能以绝后患!”
    刘备严肃地道:“三弟休得胡言!此非大丈夫之举,我们绝不可为之!”
    次日,吕布从小沛来到下邳,他是得知刘备被朝廷加封为徐州刺史,特地前来进行道贺,没想到张飞突然间拿着丈八蛇矛冲向他一边大叫“朝廷叫我大哥杀了你”一边准备对他下手,使得他大惊无措。刘备急忙阻拦住张飞,然后把吕布拉到偏厅,拿出那道朝廷密旨给吕布看。吕布看完后声泪俱下“这是曹贼的诡计”,刘备安慰道“我已识破这是曹操的计谋,请放心,我刘备绝不会做出那等不义之事”,吕布顿时感激不已。最终,由于刘备坚决不愿谋害吕布,荀彧的“二虎竞食之计”因此而没能成功。
    接到报告的曹操召来荀彧:“此计不成,如何是好?”
    荀彧道:“又有一计叫做‘驱虎吞狼之计’,可发两道诏书,一道给袁术,斥责袁术不尊朝廷、不奉天子,暗怀称帝自立、僭越忤逆之心,询问袁术可有此事,同时在字里行间暗示此说法是刘备在成为徐州刺史后为表忠心、急于邀功而向朝廷密奏举报的,如此,袁术必然大怒,继而恼恨刘备;另一道给刘备,声称袁术不尊朝廷、不奉天子,暗怀称帝自立、僭越忤逆之心,令其讨伐之。刘备自诩汉室宗亲,他最为痛恨篡汉者,必然发兵讨伐袁术。如此,袁术和刘备大打出手,吕布眼见刘备忙于跟袁术交战,必然生出反客为主、夺取徐南之异心。”
    曹操称赞道:“好计策!”
    荀彧补充道:“只是,此计须得间缓施之。由于‘二虎竞食之计’不成,使得刘吕二人对朝廷和主公您愈发地提高了警惕戒备,因此,必须过一段时间再施行此计,方可一举成功。”
    曹操表示同意。
    邺城,袁绍的大本营。
    大堂上,袁绍面带一丝怒色地召集了部下众文武:“曹操这厮,先下手为强地劫了天子,如今他坐镇洛阳、把持朝政,耀武扬威地挟天子以令诸侯,向各路诸侯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竟然都发到我的头上了!”他七窍生烟地把手里的一道诏书摔在地上,“我上书天子请求朝廷迁都于鄄城(鄄城和邺城是两个地方),从而让天子和朝廷离我近一点,曹操这厮不但一口回绝,还……还斥责我!他竟然说我‘虽然兵多将广,却只知结党营私,从不出师勤王,反而与他人屡屡互相攻伐’!真是岂有此理!最为可恨的是,他一方面把我从‘邟乡侯’升为‘邺侯’,另一方面却又自任大将军,剥夺了我的大将军职,把我变成了太尉!太尉低于大将军,如此,我不就低于曹操这厮了么?他这是何意?他这是小人得志!是赤裸裸地骑到我的头上!想当初,他好几次差点儿完蛋,都是我救了他!可如今,他羽翼渐丰,便不把我放在眼里了!可恶!可恨!”——汉朝的爵位制度十分复杂,简单地说,除了王爵外,县侯为最高,比如,袁绍为邺侯,孔融为鲁侯,孔明为齐侯,还有孙权在历史上被封为吴侯;县侯下面的是乡侯,比如,张飞在历史上被封为西乡侯,诸葛亮在历史上被封为武乡侯;乡侯向下是亭侯,比如,关羽在历史上被封为汉寿亭侯;亭侯再向下按照高低还有都乡侯、都亭侯、关内侯、关中侯、关外侯、名号侯等。
    谋臣许攸发言道:“主公啊,依在下之见,当初,曹操劫得天子后以天子之名对您加官进爵(曹操在把持朝政后跟王允、董卓在把持朝政后一样,慷慨无比地向各路诸侯大发官帽),从表面上看,那是一个顺水人情,但实际上却是包藏祸心,一来,他在安抚您,防止您发兵洛阳,与他争夺天子,二来,他在试探您,您接下诏书,继而上表谢恩,如此,就等于承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合法的了,主公您一时不察,落入了曹操的陷阱。不过,主公您当时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接诏,因为您当时要是不接诏书,一来有违人臣之道,二来曹操就会名正言顺地借题发挥,斥责您身为汉室臣子却不尊奉汉室天子,使得您左右为难、进退维谷。那次发的是恩诏,这次发的是恶诏,主公您既然接了上次的恩诏,就必须也接了这次的恶诏,否则,主公您就会被曹操揪住把柄,说您有选择地接下天子诏书,摆明了不把天子放在眼里,这次的恶诏是剥夺了主公您的大将军职,下次的恶诏恐怕就会更不客气了,甚至要求主公您向曹操他或纳粮、或退兵、或割地、或赔款等等,如此,主公您以后必然越来越陷入被动啊!”
    “嘭!”袁绍重重地一掌击在面前案上,他怒不可遏,同时悔恨交加,“可恶至极!可恨至极!”他长长地叹口气,面露极度懊恼神色,“唉!许攸啊,我后悔当初没有听取你的谏言,早点把那天子抢到手里就好了!这样一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就不是他曹操,而是我袁绍了!我甚至可以把朝廷搬离洛阳,安在邺城!又何苦现在不得不听从那曹操威逼天子颁布的矫诏乱命!皆因我一时疏忽,让那曹操占了先机!”——许攸曾强烈建议袁绍跟曹操争夺从长安东返洛阳的天子,但袁绍没有采纳。
    许攸呵呵一笑,他目光微微睥睨地斜看向同在现场、低头不语、面带愧色的将领淳于琼、谋臣郭图等先前劝阻袁绍奉诏迎驾的人:“说来可惜啊,我当初提出的这个正确无比的建议,却被某些鼠目寸光的短视之徒斥之为匹夫之言、愚夫之见,以致于如今,耽误了主公的大事!”
    袁绍一脸凛然正色地道:“此事皆因我自己优柔寡断、迟疑不决而导致的,与诸位无关。”
    淳于琼急忙道:“主公,您现在陷入被动,被迫受制于曹操,皆因天子被曹操挟持在手,末将恳请率领精兵五万,攻打洛阳,为您夺回天子,以此将功赎罪!”他确实非常感到羞愧。
    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韩猛、朱灵等将纷纷跟淳于琼一样慷慨激昂地主动请缨。
    “不可!”许攸连忙道,“众将军请冷静!此举大为不妥!”
    “哦?”袁绍和颜悦色地看向许攸,“子远啊,依你的高见,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
    许攸道:“天子落入曹操之手,此事木已成舟,无论是空坐悔恨,还是发兵强夺,都非良策,接下来,对于曹操以天子名义颁布的诏书,主公您只能以拖延、敷衍、搪塞之术应之,同时,积极地整军经武、积攒钱粮、壮大实力。先前,曹操实力弱小,他对主公您百般讨好,就是为了麻痹和蒙蔽主公您,让主公您误把他视为盟友,不对他用兵,他便可以安心地横扫中原、占据河南,如今,他羽翼渐丰且把天子掌控在手,于是,他便原形毕露了,对主公您开始转为不恭和轻视。由此可见,曹操在心里从来没有把主公您视为盟友,而是潜在的大敌,等他彻底地羽翼丰满,他必然要与主公您……决战天下。”
    袁绍忍不住发出哂笑:“想不到,这个当年跟我一起吃喝嫖赌的臭小子,如今竟要跟我争夺天下?”他随即感到心头怒火升腾,再次猛地一掌击在面前案上,声色俱厉地喝道,“我绝不会坐视曹操这厮成为我的心腹大患!”
    谋臣审配道:“其实,主公您也不必过于后悔,天子只是暂时地落在曹操的手里,只要主公您最终击败和消灭曹操,天子对于主公您而言不就失而复得了吗?”
    袁绍点点头:“不错。”
    谋臣荀谌道:“主公,曹操已经坐拥几乎整个司州、半个豫州、大半个兖州,虽然吕布先前夺走曹操手里的那大半个兖州,但曹操现已击败吕布,重得那大半个兖州,不过,曹操经过与吕布的长久作战,兵马钱粮耗费巨大,可谓元气大伤,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修生养息,在这段时间内,曹操无力发兵征战,主公您可以趁此时期尽快地剿灭公孙瓒,从而夺取幽州、平定河北,届时,主公您将拥有河北的冀、并、幽三州,实力雄厚,方能统领大军南渡黄河,一举击败和消灭曹操。”
    谋臣逢纪反对道:“友若(荀谌表字)此话考虑不周。主公您接下来的兵锋不应该向北,应该向南!要夺取的不应该是幽州,应该是青州!”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