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149节战前商议

    深夜里,正在孔府家中酒醉熟睡的孔融被武安国急切地叫醒了。醉意朦胧、睡意惺忪的孔融勉强从榻上坐起,迷迷糊糊地问道:“霸候啊,出了什么急事了?”榻边已有婢女端上准备好的凉水、毛巾让孔融擦脸清醒过来。孔融很喜欢、很满足、很陶醉他现在的美好生活,身为一州之长,远离朝廷中枢的权力明争暗斗,在外雄踞一方,处于半独立状态,只要按时向天子进贡并且恪守君臣礼节,不做出僭越或引起民愤的事情,天子和朝廷就不会把他撤掉,可以说,齐鲁“天高皇帝远”,天子和朝廷是无法有效地管制约束孔融的,孔融就是齐鲁的土皇帝,无拘无束、逍遥自在。于是,孔融可以尽情地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生活,每天处理完公务,就与一帮风雅名流之士喝酒抽烟、谈古论今、吟诗作对、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他几乎每天都会喝醉,要么悠然小醉,要么酩酊大醉。想来,孔融愈发地觉得孔明当年让他从朝中辞官、前往地方就职是一个极其正确的选择。
    武安国火急火燎地道:“老爷!袁绍起兵四十万,攻伐我齐鲁!”按照常理,武安国应该称呼孔融为“州牧”或“主公”,但武安国以前是孔融的家将,没有改口,并且这样的称呼也显得更加亲近。
    “什么?”正用毛巾擦脸的孔融顿时大吃一惊,失手打翻了水盆,他酒意睡意全无,“此事确否?”他急切无比地看着武安国。
    “千真万确!袁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准备横渡黄河了!”武安国语气急促地道。
    “这……这……”孔融六神无主、心慌意乱,他随即想到了自己的最大依靠,“明儿呢?明儿现在哪里?”
    “少公子已经聚集文武商讨对策了!”
    “在齐县?”
    “当然!”
    “准备马车!即刻出发!前去齐县!”孔融连连地吩咐道。
    孔融、孔明的老家在鲁国鲁县,青州的州府/州治在泰安郡泰安县,因此,孔融的孔府住宅(州牧府、鲁侯府)在泰安县,同时,因为孔明是齐国的国相,所以孔明平时住在齐国国都齐县,他在齐县有他自己的住宅(国相府、齐侯府)。泰安县和齐县靠得很近,坐马车、骑马一个来回只需要半天的时间。
    按道理,齐鲁的核心是在泰安县,但出于无需多言的原因,齐鲁的政治核心是在泰安县,军事核心则是在齐县。
    次日上午,齐国国相府的大堂上,孔明懒洋洋地斜躺在正座里闭眼假寐,手里无意识地把玩着一个魔方,这是他在“发明”魔方后养成的习惯,无聊时、思考时都会把玩一个魔方。大堂外的庭院里,脚步声不断,一个又一个齐鲁军将领风风火火地从齐鲁各地奉命赶来集合,他们在拜见孔明时孔明都不睁眼,只是“嗯”一声,然后继续闭目养神、把玩魔方,将领们在绿茵郁郁葱葱、已经备下茶水糕点瓜果等物的庭院里三五成群地议论纷纷,个个表情慷慨,人人神色激愤,孔明把他们从齐鲁各地叫过来自然是为了群策群力、迎战袁军,将领们无人感到慌乱、畏惧、惶恐,无不感到震惊、愤慨、急切以及一种激动,在互相打招呼后热烈地讨论着如何击败袁军,甚至反攻河北地区,一阵比一阵更加慷慨激昂的高谈阔论声响彻庭院。
    中军师贾诩、左军师田丰、右军师沮授也都到了,三人单独聚在一起小声地对话,每人都是胸有成竹、腹有良谋的神色。
    “州牧到!”庭院外有人高声传呼。
    将领们和贾诩三人纷纷肃然敛容,一起向快步走入庭院的孔融行礼:“见过州牧!”
    孔融颔首,问道:“孔明呢?”
    典韦道:“少公子在大堂上。”
    “好。”孔融点点头,大步流星地步入大堂,众人纷纷跟上。
    “父亲来了?”孔明听到孔融的声音,睁开眼笑道,“父亲,来,请坐。既然父亲来了,大伙也到得差不多了,好,我们开会吧,诸位都请坐。”
    众人纷纷在大堂内依序入座,孔融坐在孔明身边的座位上。刚坐下,孔融就迫不及待地问孔明:“明儿啊,袁绍发兵四十万攻我齐鲁,此事到底是真是假?”
    “当然是真的。”孔明笑道,“父亲,难不成你想掩耳盗铃?”
    “这……”孔融又急切无比又大惑不解,“我们与袁绍向来井水不犯河水,两家一直都是相敬如宾、相安无事,隔黄河而各立,为何他突然间要大举攻我齐鲁呢?”
    孔明哑然失笑:“父亲,这个问题有意义吗?春秋无义战,现今也亦然。汉室有名无实,各路诸侯都在拼命地扩增实力、扩张势力、争夺土地、抢占城池、掠取财富,从而逐鹿天下。袁绍想要夺占我们的土地、人口、财富,以此壮大他自己,同时不想坐视着我们一日日壮大继而威胁到他,于是就发兵攻打我们了呗!”
    “可他出师无名啊……”
    “哎呀!爹啊,什么出师无名?这世上,最好找的东西就是借口了!袁绍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对我们明火执仗地发动侵略了。”
    “唉!”孔融重重地叹口气,随即产生满腔的愠怒恼恨,“先前,我以为曹操是忠义之士,自从他谋害王允、驱逐吕布、挟控天子、把持朝政后,我才看清他的真面目,袁绍也是一样!先前,我亦以为袁绍是忠义之士,自从参加讨董之战后,经明儿你的指点,我才初步地看清此人的真面目,如今,此人为了一己之私,大兴不义之兵,悍然攻我齐鲁,由此可见,此人确实觊觎九鼎神器,妄图颠覆汉室,猎取天下!袁绍也好,曹操也好,都是乱臣贼子、董卓第二、王莽第二!”他咬牙切齿、愤慨无比。
    孔明笑而不语,对于此战,他不是没有心理准备,他记得,根据书上记载,袁绍最终的地盘包括冀、并、幽、青四州,青州本来就是袁绍的目标之一,因此,袁绍想吞并青州属于情理之中的事情。从宏观角度讲,群雄争霸就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过程,青州必会成为某路诸侯的目标,这是不可避免的。根据书上记载,孔融一开始是青州北海国的国相,后为青州刺史,正是败于袁绍长子袁谭之手,青州从而落入袁绍手中,袁谭也成为新的青州刺史。
    “明儿,事已至此,我们应该如何是好?”孔融急切地问道。
    孔明笑道:“这不就是我们把大伙召集过来的目的么?”他目光炯炯地看向众人,“诸位,袁绍大兵压境,我们应该如何应付,还请诸位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踊跃发言。”
    “这还用说?”管亥第一个高声道,“袁绍这个狗日的,当初,他居心叵测地诱导何进召令董贼率军入京,从而引起天下大乱,不知道多少人因为他而丧命!我们还没有替天下人找他算账呢,他竟敢主动打我们?好啊,他要战,我们便战!打他一个落花流水、丢盔弃甲!并且我们还要一路打到邺城去!夺了他的冀州和并州!”
    “说得好!”现场的将领们纷纷附和、赞同、叫好。
    “不可!不可!”一名文士急切无比地起身反对道,“此举万万不可啊!”
    孔明看向那人,那人叫王子法,是孔融的心腹幕僚之一。
    “子法何出此言?”孔融问道。
    王子法满面忧虑焦躁:“袁绍势大,我们绝不可与之硬碰硬!否则,我们就会重蹈幽州公孙瓒的覆辙!我们齐鲁军只有几万人,如何打得过袁绍的四十万大军?与之硬碰硬,要么惨败,要么惨胜!并且无论是惨败还是惨胜,齐鲁都会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尔等于心何忍?”
    “放屁!”管亥大喝道,“我们怎么可能打不过袁绍?”
    王子法怒斥道:“武夫之勇!匹夫之见!我们的大敌除了北边的袁绍,还有西边的曹操,南边的袁术、刘备、吕布!倘若曹操、袁术、刘备、吕布等与袁绍狼狈为奸,合力攻我齐鲁,我齐鲁如何是好?必然寡不敌众,陷入万劫不复之中!”
    “子法,”孔融问道,“你可有良策?”
    “主公!”王子法道,“为今之计唯有割地求和。我们可把青州北部与冀州接壤的一二个或者二三个郡国割让给袁绍,从而实现两家罢兵,倘若袁绍贪图更多,我齐鲁军便与之交战几场,力求小胜几役,继而趁势再度与之议和停战,割让出一二个郡国,袁绍必然见好就收,如此,我齐鲁便可化险为夷矣!”
    “主公!”又有一名文士起身开口,“我有一计,既能保得青鲁无虞,还能趁势祸水别引!”
    孔明看向那人,那人叫刘孔慈,也是孔融的心腹幕僚之一。
    “哦?”孔融惊奇地看向刘孔慈,“说来听听。”
    刘孔慈信心满满地侃侃而谈:“战国时,秦国威逼韩国割让上党郡十七座城池,上党郡太守冯亭不愿向秦国屈服,于是把上党郡十七座城池献给了赵国,赵国接受了上党郡,结果引发秦赵大战即长平之战,那场大战导致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秦国也是元气大伤,韩国因为两大强邻一起陷入疲弱,因此而得以延寿续命多年,如今,我齐鲁亦可施行此计。袁绍明火执仗地贪图我齐鲁的土地城池,曹操野心勃勃,其虽从未向我齐鲁用兵,但其必然也在暗中贪图我齐鲁的土地城池,我们可把青州北部与冀州接壤的济南国、乐安郡转让给曹操,曹操因为可以唾手可得两个郡国,其必然大喜,欣然接纳,如此,我齐鲁便与袁绍地盘不再接壤,袁绍对我齐鲁的威胁自然消于无形之中,袁绍再想攻伐我齐鲁,必先攻取已属于曹操地盘的济南国、乐安郡,同时,袁绍见他处心积虑却未得齐鲁半寸土地,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却坐收白捡了齐鲁两个郡国,必然恼恨不已,如此,袁曹早晚爆发大战!我齐鲁的祸水就被引到了曹操的头上。届时,袁曹打得两败俱伤,我齐鲁自然更加高枕无忧。此乃‘以贼克贼、借力打力之计’也!”他说得摇头晃脑,显然颇为他的“妙计”感到自鸣得意。
    孔融眼前一亮,伸手拈须,陷入思索,无疑,刘孔慈的这个“妙计”让他感到颇为心动。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