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239节孔明的决定

    孙坚邀请孔明与他“泛舟于长江之上”,自然不是单纯的请客吃饭,他一方面确实期待想要跟孔明久别重逢,另一方面是想征询孔明对接下来天下大势的看法,得到孔明的“指点”,还有一方面是试探孔明,毕竟,齐鲁已是天下一等的强大诸侯,孙坚与孔明为邻,自然想要得知齐鲁接下来的战略方针。江东想要长久发展,肯定不能忽略山东,并且还要把山东视为最重要的邻居、伙伴、盟友。
    “孔明贤侄啊,过去五六年一直不太平,我看,今年也一样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孙坚意味深长地开口,“孔明贤侄你向来是高瞻远瞩、明见万里,不知你对今年的天下大势有何高见?孙叔还请你能多多指教啊!”
    孔明呵呵一笑:“孙叔言重了,天底下高瞻远瞩的人远远不止我一个,比如,这里就有两位嘛!”他看向周瑜和鲁肃,“公瑾兄?子敬兄?”
    周瑜微微一笑:“今年,北方将有一场大战。”
    鲁肃也微笑道:“不错。袁绍已经统一河北,曹操也已经掌控中原,用孔少公子的那句名言妙语说‘一山不容二虎’,袁曹二人必然展开争夺北方霸主地位的全面大战。”
    “这可是我们的好机会啊!”孙策显得十分兴奋。
    孙坚沉吟道:“你们觉得,袁曹二人谁能获胜?”
    周瑜道:“袁曹二人的实力可以说是旗鼓相当、平分秋色,袁绍坐拥河北的冀、并、幽三州,曹操则掌控中原的司、豫、兖三州,但二人又各有不足,袁绍在当初试图侵吞齐鲁的战事中大败而回,损失惨重、元气大伤,曹操在中原则屡战屡胜,然而,袁绍周边只有曹操一个敌人,与他地盘接壤的辽东公孙度只是守成之徒,不会威胁河北,境外乌丸人更是他的盟友,反观曹操,曹操坐拥四战之地,在他周围,除了袁绍,还有韩遂、马腾、刘表、我们……”他看向孔明,“以及孔少公子。因此,曹袁开战,袁绍可以把绝大部分的军力用于对战曹操,曹操深受四周众诸侯的牵制掣肘,恐怕只能拿出一半军力用于对战袁绍。如此,高下立判。”
    鲁肃点头:“公瑾所言甚是。另外,袁绍坐拥的河北三州里,冀州虽曾被黄巾之乱波及,幽州也曾陷入袁绍和公孙瓒的反复交战,并州亦曾有白波军作乱,但总体而言,河北三州的情况大大地好于曹操的中原三州,冀州更是号称‘天下第一大州’,中原三州则在黄巾之乱、董卓之乱、曹吕之战等众多战事中一直饱受战乱之害,除了兵灾和人祸外,还有旱灾、水灾、蝗灾、瘟疫等各种天灾,导致中原三州田亩荒废、百姓流散,曹操为了恢复中原三州的民力、财力而长期焦头烂额,如今只是颇有成效,还未完全恢复。在这一点上,袁绍是优于曹操的。”
    周瑜接着道:“袁曹之战的胜负结果可以说扑朔迷离,充满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一时间难以判断预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此战必是一场持久的消耗战,不会速战速决地结束。袁曹二人都手握三个大州,打得起持久的消耗战。”
    孔明轻轻点头,他在心里称赞:周瑜、鲁肃不愧是江东英杰,二人的看法都是鞭辟入里。
    孙坚看到孔明点头,笑道:“看来,孔明贤侄也是这么认为的。”
    “好啊!”孙策愈发兴奋,“袁绍和曹操打得越是难分难解、越是持久消耗,就越有利于我们呀!爹,是不是?”
    “长公子,事情怕是没那么简单。”鲁肃看着孙策,“正如公瑾刚才分析的,曹操的中原三州乃四面受敌的四战之地,曹操自己又岂能不知?他要跟袁绍展开大战,岂会不留下精兵强将用于防御后方?”
    孙策信心满满地道:“公瑾刚才断言,袁曹之战必是一场持久的消耗战,我们可以伺机行事嘛!一开始,我们不动声色,甚至可以主动巴结讨好曹操,从而麻痹曹操,等时间长了,曹操必然以为,我们是不会突袭他的后方,那时候,恰恰就是我们突袭他的后方的大好机会!”
    孔明心头一动,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孙坚看向孔明,呵呵一笑:“孔明贤侄你不是外人,当着你的面,我就跟你实话实说了。我江东文武目前分为南北二派,南派认为我江东的战略重心应该放在荆州的身上,应该趁着曹操忙于袁曹之战、无暇南下时,挥师西进,攻取荆州,继而再攻取益州和交州,从而统一长江以南;北派则认为我江东的战略重心应该放在中原的身上,应该趁着曹操忙于袁曹之战、自顾不暇、分身乏术、军力紧张之时,挥师北上,先攻取淮南,再攻取淮北,最好杀进洛阳,解救天子。特别是,北派文武觉得,我江东如果挥师北上,可以与孔明贤侄你山东结为盟友。”
    孔明听明白了。
    孙坚笑道:“两派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我举棋不定啊!孔明贤侄啊,不知你可有高见指教指教孙叔呢?”
    孙坚所言不虚,江东文武高层确实存在着南北两大派,南派主张西进,吞并荆州、益州、交州,从而统一长江以南,与北方政权(不管是曹操还是袁绍)隔着长江进行南北分庭抗礼;北派主张北上,攻取淮南、淮北、兖州、豫州等中原各地,最好攻占洛阳取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南派认为北派过于急进,要稳扎稳打,北派认为南派过于保守,缺乏进取魄力。两派人在孙坚面前整天吵吵嚷嚷,各执一词、据理力争。江东文官之首张昭、鲁肃等人都是属于南派的,孙策是坚定的北派成员,江东军方过半将领都是北派成员,周瑜暂时摇摆不定。
    总体而言,江东“南派”比较温和、稳妥、扎实,江东“北派”比较大胆、冒险、急进。
    孔明想起来了,根据书上记载,曹操和袁绍爆发官渡之战时,统领江东的孙策就曾打算发兵奇袭许昌,给曹操一记釜底抽薪的重击,顺便“解救”天子,但他还没有将其付诸行动,就被刺客刺杀了,这项既大胆又激进的作战计划也随之付之东流了。因此,孙策属于“北派”完全在情理之中,在他的带动下,江东过半将领都是“北派”,江东大部分文官属于“南派”。
    “孔少公子!”孙策目光炙热地看向孔明,“我们知道,你跟曹操关系不错,袁绍则曾经攻伐过你,马上,曹操和袁绍打起来,你齐鲁岂能置身事外?我猜,你是不是打算助曹战袁?你要是这么做,我们是非常理解你的,但是,曹操也不是什么好人!所以,我在此真诚希望你改变战策,山东江东联手,一起打曹操!到时候,曹操的中原三州,兖州和豫州归你山东,我们江东只要司州,如何?灭了曹操之后,我们两家再灭了袁绍!再瓜分了河北三州!如此,袁曹大战,你山东和我们江东便是最后的赢家!”他越说越激动。
    周瑜道:“孔少公子,袁曹之战,不管是袁绍灭了曹操,还是曹操灭了袁绍,二人之一在灭掉和吞并对方后,都会成为北方最大的也是天下最大的雄主,到时候,你山东近在咫尺,怕是首当其冲啊!”
    孔明笑了笑,他听得懂孙策的“如意算盘”:山东和江东联手灭了曹操,分了中原三州,兖州、豫州属于山东,司州属于江东,看似江东吃亏了,实则不然,因为洛阳、长安、天子、朝廷都在司州,并且,江东得了司州后,就对荆州形成了半包围,灭掉和吞掉荆州将会事半功倍,灭了荆州,益州和交州也都是江东的囊中物了,于是,江东直接得到一州,却又间接得到三州,合计得到了司、荆、益、交四州,最重要的是,还把天子和朝廷都掌握在手里了。因此,这场联合作战,江东稳赚不赔,当然了,山东也没有吃亏,双方可以说是“互利双赢”。
    客观上讲,孙策的这个计划还是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的。曹操与袁绍死磕,孙孔联军攻打他的大后方,他必败无疑。然而,孔明不会这么做。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