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341节来自南中的邀请

    益州,又名“两川”或“巴蜀”,所谓“两川”即东西二川。益州领地辽阔、面积广大,其地域覆盖后世的四川省大部、云南省大部、贵州省大部、重庆市全境、陕西省南部少部分地区、湖北省西部少部分地区以及缅甸北部一些地区等,全州土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位居大汉十五州第二大州(第一大州是辽州,第二大州是益州,接下来是交州、扬州、荆州)。益州分为十二个郡,分别是:蜀郡(该郡是益州首府所在,成都便在该郡)、汉中郡、巴郡、巴东郡、巴西郡、广汉郡、犍为郡、越巂郡、牂牁郡、朱提郡、永昌郡、建宁郡,这十二郡合计下辖一百一十四县,其中,汉中郡是东川(汉中盆地),另外十一郡是西川(四川盆地)。——自张鲁夺取了属于西川的巴郡后,巴郡也被视为东川的一部分,与汉中郡合为东川二郡。
    益州跟荆州有一点很相似,就是:北部繁华先进,南部穷弱落后,北部人口以汉民为主,南部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益州十二郡可分为“益北六郡”(面积大约30万平方公里)和“益南六郡”(面积超过70万平方公里),益州南部六郡包括犍为郡、越巂郡、牂牁郡、朱提郡、永昌郡、建宁郡,以上六郡基本上等同于“南中”这个概念,其地域范围大致上囊括后世的四川省南部、贵州省全境、云南省全境等地。毫无疑问,益州的精华和核心位于“益北六郡”,至于“益南六郡”,完全就是“未开化的穷山恶水之地”。不管是东汉朝廷还是益州本地官府,对益南六郡的重视程度都是很低弱的,只要“当地的少数民族不闹事”,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本来,孔明跟益州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他的齐鲁本土距离益州足有几千里,然而,随着汉东军占领交州,他的地盘跟益州接壤了,并且就是跟益南六郡接壤。在益南六郡(即南中),孔明是有老熟人的——火阳洞的祝融洞主。
    这些年来,祝融洞主靠着跟孔明进行“烟草双边合作贸易”,也是大赚特赚、腰缠万贯,他用赚来的钱不断地跟孔明购买铁器、兵器、军械、盔甲、粮食、医药、布帛、耕牛、战马…使得他的火阳洞一跃成为“南中八洞”最强大的一个。既然拥有了实力,自然就会产生雄心,或者野心。祝融洞主在得知交州落入孔明手里后,可谓大喜过望,他在好几年前就开始谋求收服或者灭掉另外七洞,一统南中,成为南蛮王,建立一个“南蛮国”,只是,他颇有顾虑,他担心自己发兵起事,另外七洞将会联合起来对付他,甚至还会联合刘璋一起对付他,如此,他就寡不敌众了。祝融洞主认为,自己想要成功,就必须得到孔明的援助,先前,孔明地盘距离南中太远,实在鞭长莫及、爱莫能助,如今,孔明吞掉了交州,他的地盘与南中接壤了,那么,孔明就可以提供直接援助了,帮助祝融洞主完成“一统南中”的宏伟心愿和宏图大业。
    为了加强自己和孔明的“亲密关系”,祝融洞主特地把他的独女祝融儿送到泰安,送到孔明身边,希望孔明娶了祝融儿,成为他的女婿。如此,岳父有事相求,女婿岂能坐视不理?
    在汉东军占领交州后没多久,祝融洞主就派他的三义子作为代表,出使汉东,面见孔明。
    祝融洞主共有三个义子,分别是:老大孟节,老二孟获,老三孟优。孟节酷爱汉人文化,饱读汉文诗书,很有见识并且心地仁厚,在这些年里,他是祝融洞主治理火阳洞的得力助手,多次劝阻祝融洞主对另外七洞动兵,他认为,宏图大业并不是重要的,让族人们过上像汉人那样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生活才是真正重要的事;老二孟获身强体壮、力大如牛、勇武超群;老三孟优也是骁勇不凡,并且颇有心计。孟氏三兄弟是南蛮近年来的翘楚青俊,祝融洞主对兄弟三人十分喜爱,将其拉拢和重用,本来,他想把祝融儿嫁给孟获的,无奈,孔明比孟获重要得多,更加值得祝融儿嫁,于是,他就收孟氏三兄弟为义子,对其厚待器重有加。
    孔明接待了孟优。
    孟优武力不如孟获,但心计超过孟获,他文智不如孟节,但孟节反对祝融洞主大动刀兵,因此,祝融洞主派来的使者是孟优而不是孟节、孟获。
    在简单的客套和礼节后,孟优满脸堆笑地道:“孔少公子,有个道理,您是最清楚的了,那就是统一远远地好于分裂。您看,你们汉人的汉地,先前四分五裂,遍地都是诸侯,互相打得没完没了,广大汉民深受战乱之苦,如今,很多诸侯都被消灭了,很多地方都被统一了,比如曹操的中原和河北,当初,中原是曹操的,河北是袁绍的,两家不停地打仗,让中原和河北的老百姓吃够了苦头,眼下,中原和河北已是一家,自然不会再打仗了,老百姓得到了太平和安乐。孔少公子,我说的,是不是啊?”
    孔明笑了笑:“是的。”
    孟优心头一喜:“我们南蛮人的南中也是这个道理。南中长期以来由八个洞主分而治之,八个洞主之间时不时地发生矛盾、摩擦、冲突甚至战争,使得广大南蛮老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因此,我们祝融洞主打算学习孔少公子您还有曹操,统一南中八洞,结束分裂,让广大南蛮老百姓从此得到长久的太平和安乐。只是,祝融洞主虽有这个雄心壮志,但却实力有些不足,所以,他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哦,请放心,我们南蛮人性格直爽,有恩必报,您帮我们这么大的忙,我们肯定会好好地回报您的。”
    孔明再次笑了笑:“孟优啊,难怪你这么受祝融洞主的看重,不错,你确实挺有本事的,也挺有口才的,我们长话短说吧,祝融洞主到底是怎么想的?”
    孟优连忙道:“祝融洞主希望向您一次性购买可以武装一万精兵的盔甲兵器,还有粮食、医药、军械、战马等物,最好能得到您出兵助战,只要祝融洞主一统南中八洞,以后,您和我们做生意,我们会把所有货物的价格都降低三成,另外,还会每年定时向您进贡大批礼品。”
    孔明点点头:“其实呢,祝融洞主想要一统南中八洞,确实不是坏事,你刚才说的确实也有道理,我关心的是,祝融洞主在一统南中八洞后是什么打算?当大汉的刺史或者州牧?”
    孟优笑道:“孔少公子说笑了,我们是南蛮人,不是汉人,怎么会当大汉的官呢?南中属于我们南蛮人,不属于大汉,祝融洞主想要成为‘南蛮王’,再在南中建立一个‘南蛮国’,请孔少公子放心,南蛮王的南蛮国永远都是您最亲密、最忠诚的朋友。”
    孔明笑着摇摇头:“这可不行,我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孟优诧异地道:“为何?”
    孔明看着孟优,郑重庄严地道:“你给我听好并且把我接下来要说的话转达给祝融洞主,我,是汉人,你们,是南蛮人,看似不是一家人,实则却是一家人,因为你们虽然不是汉人,但你们跟我一样都是华夏人,懂吗?我们华夏人共有三大先祖,黄帝、炎帝、蚩尤,在大概两千九百年前,黄帝、炎帝、蚩尤一起生活在华夏大地上,后来,他们三人之间爆发了战争,黄帝炎帝联手击败蚩尤,从而占据中原地区,黄炎二帝的部落族人便是汉人的祖先,蚩尤的部落族人向四方逃离,有的去了中原之东,成为‘东夷’祖先,有的去了中原之西,成为‘西戎’祖先,有的去了中原之北,成为‘北狄’祖先,有的去了中原之南,成为‘南蛮’祖先,就是你们的祖先。听明白了吗?你们南蛮人和汉人,本是同宗同源,不可分家。因此,我是绝对不会支持祝融洞主在南中地区独立建国的。汉地、南中、西域、漠北…都是华夏的土地,汉人、南蛮人、羌人、乌丸人、鲜卑人、匈奴人…都是华夏的一员。”——孔明的这套说辞其实不太严谨,但他为了民族团结、华夏大统,必须这么说。
    孟优听得呆住了,显然,孔明的这套说辞是他闻所未闻的,让他感到一种空前的冲击力,也让他感到耳目一新、醍醐灌顶。古往今来,中原的汉人向来在心理上十分鄙夷“四方蛮夷”,不会说出“四方蛮夷和我们汉人其实源于同宗同祖”这种话,孔明此话在此时可谓破天荒地。
    在呆了半晌后,孟优小心翼翼地问道:“那么,孔少公子您的意思是…”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