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356节孙刘的矛盾(2)

    听完鲁肃的报告,孙坚暴怒至极:“好!好!刘备、关羽、诸葛亮,可真是一个比一个不讲理呀!既如此,还废什么话!直接打吧!”
    孙策极力支持:“父亲所言极是!跟不讲理的人没必要讲理!荆州本来就是我们江东的!不!不只是荆州,还有益州!我们对刘备他们做出这么大的让步,没想到,他们却如此寡廉鲜耻地对待我们!真是可恶至极、可恨至极!”
    鲁肃有些担忧:“主公,万一孙刘两家打起来,曹操趁机南下,如何是好?”
    周瑜道:“子敬尽管放心!曹操刚刚结束跟韩遂、马腾的战事,他损失巨大、元气大伤,在起码两年内根本无力南下,对我们完全造成不了威胁,另外,刘备目前兵分两处,一半多在荆州五郡,另外近一半在东川,加上他还要图谋西川,因此,他兵力已是捉襟见肘,况且,他刚刚结束攻灭张鲁的战事,其军队也是筋疲力尽,眼下,正是我们对刘备动兵的大好机会!”
    “不错!”孙坚、孙策一起点头。
    鲁肃想了想,建议道:“这样吧,主公,就算我们对刘备动兵,此举也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部署兵马、调度钱粮、准备器械等等,在此期间,主公不妨允许我第三次前去襄阳交涉,若能和平解决此事,又何必大动刀兵呢?”
    孙坚点头:“也罢,子敬,在此期间,你负责交涉,我们负责整顿兵马。只要刘备那边说出半个‘不’字,我立刻跟他开战!”
    于是,鲁肃第三次出使襄阳,进行交涉。
    面对态度异常强硬的孙坚,关羽毫不示弱,他积极部署军队,准备迎战,双方剑拔弩张,可谓一触即发,就在这时,刘备从汉中返回了襄阳,得知事情来龙去脉的他急忙接见了鲁肃。在鲁肃面前,刘备心酸落泪不止:“子敬啊,信义一直都是我的立身之本,我怎会不讲信义?况且,吴侯对我有大恩,我加倍报答吴侯尚且不及,岂敢对吴侯出尔反尔?是,我确实答应吴侯,取了益州,立刻归还南郡、长沙郡并且向江东支付报酬,但我自入川后,刘益州待我诚挚优厚无比,使我实在无法狠心下手夺其基业,加上反复思量,刘益州跟我都是汉室宗亲、刘氏子孙,我若夺他基业,一来必定遭人唾骂,二来等于手足相残,可是,若不夺他的益州,我又无法向吴侯交代,如此,我实在进退维谷、左右两难啊!每每想起,我就不禁悲上心头。”
    看到刘备声泪俱下,鲁肃有些心软不忍:“刘皇叔,你确实很不容易,只不过,我必须要给我家主公有一个交代啊!我若第三次空手而回,我家主公必然雷霆大怒,继而发兵西进,到时候,我也是爱莫能助呀!”
    刘备举袖抹抹眼泪:“这样吧,为了不让子敬你为难,也为了向吴侯证明我的信义诚意,我先把长沙郡归还给吴侯,如何?”
    鲁肃点点头:“好,既然刘皇叔愿意先归还长沙郡,如此,我家主公必然可以平息怒火,并且重新相信刘皇叔的诚意。”
    听完鲁肃的报告,孙坚虽然怒气稍减,但仍然大为不满:“无论是重要程度、钱粮多少、人口众寡,长沙郡都是大不如南郡的,刘备得了益州十二郡,只给我一个无关轻重的长沙郡,他这是打发要饭的么?还有,刘备欠我江东的钱粮物资呢?为什么他连一个子都不给我?”
    鲁肃道:“主公啊,在下觉得,刘备所言非虚,他确实有着很多困难,我们不可太过于逼他,刘备亲口向我承诺,只要他真的取了西川,他就会把属于我们江东的东西如数奉还……”
    “子敬此言差矣!”周瑜道,“子敬啊,我们知道你是忠厚人,正因如此,你才在这方面屡屡地吃亏,因为刘备、诸葛亮他们可不忠厚啊!刘备说他真的取了西川,就会把属于我们江东的东西如数奉还,他十年不取,我们岂不是要干等十年?实际上,眼下的西川已是他的囊中之物、口中之食,刘璋就是第二个刘琦,都是被他掌控的傀儡而已,他取不取西川都是无所谓的,所以,他必然一直故意不取,从而可以一直搪塞敷衍我们。这必是诸葛亮的主意,他想要对我们玩弄缓兵之计,我们万万不可上当!对待这种不忠厚、爱耍赖的人,我们就要采取‘趁其病,要其命’手段!这样,才能逼迫他们真正地让步!否则,等刘备站稳了根基,他就更不会把我们的东西还给我们了!”他嗤之以鼻地道,“说来可笑,刘备一直处心积虑地想要取西川,如今,他已经吞下了西川,居然还猫哭耗子假慈悲,说什么不忍心夺取刘璋的基业,简直就是虚伪透顶,假惺惺至极,并且视我江东如无物!”
    “公瑾说得好!”孙策大声赞同,他看向孙坚,“父亲,别跟刘备废话了!直接打他们吧!”
    孙坚点了点头。
    孙刘两方军队随即在江夏郡和南郡的交界处发生了几场“摩擦”,江东军固然来势汹汹,但刘备军也不是吃素的,同样战斗力强劲,诸葛亮、关羽对此早有防备,做好了各方面迎战准备,连续几场“摩擦”下来,孙刘双方互有伤亡损失,打得难分难解、不分上下。实际上,无论是孙坚,还是刘备,都无意跟对方死拼到底,双方军队都没有真正地出力,二人的想法都是“以战促和”,打算在战场上打赢几场“有限的战役”,打击对方的气焰,从而迫使对方在谈判桌上接受己方的条件。
    就在这时,在益州南部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迫使刘备急忙向孙坚做出让步以罢兵休战。按照原先的协议,刘备手里的荆州五郡即南郡、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五郡里,南郡和长沙郡都要让给江东,刘备保留桂阳、零陵、武陵三郡;双方经过反复的交涉,最后达成一份新协议:刘备保留南郡和武陵郡,把长沙、桂阳、零陵三郡让给江东,这份新协议相当于刘备用桂阳、零陵二郡“抵充”南郡。
    如此,荆州七郡的局势发生了新的变化:
    荆北三郡,曹孙刘一家一个,曹操得南阳郡,孙坚得江夏郡,刘备得南郡;
    荆南四郡,孙坚得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得武陵一郡;
    荆州七郡,曹操一个,刘备二个,孙坚四个。
    这份新协议毫无疑问地是刘备占便宜,因为荆南四郡加起来都不如南郡,更何况,孙坚只是得到荆南四郡里的三个,并且,刘备在放弃长沙、桂阳、零陵三郡时特地把三郡境内的钱粮带走得干干净净,把三郡境内的人口迁走了十之六七——排除掉被曹操占据的南阳郡,荆州最北部的郡就是南郡,如果失去了南郡,刘备军就没办法从荆州发动北伐曹操的战事了。
    在跟刘备做这笔交易前,孙坚拥有荆州的半个江夏郡、桂阳郡、零陵郡以及武陵郡;
    在跟刘备做这笔交易后,孙坚拥有荆州的整个江夏郡、桂阳郡、零陵郡以及长沙郡。
    对比一目了然,首先,孙坚得到了另外半个江夏郡,其次,孙坚相当于用武陵郡跟刘备交换了长沙郡。长沙郡虽然在人口数量、钱粮富足程度上超过武陵郡,但刘备掌握着南郡和武陵郡,就让江东不与益州接壤,从而断绝江东染指益州的可能性,因此,还是刘备占便宜。
    折腾来、折腾去,孙坚让刘备得到了益州,他满打满算就等于只是得了另外半个江夏郡。
    至于欠孙坚的钱粮物资,刘备的态度是“一推二拖三研究”。
    孙坚之所以忍住恼恨地接受了这份新协议,是因为他通过那几场战役发现刘备军的实力比他想象得强劲不少,因此,强攻不是上上之策,必须缓缓图之,所以,他不得不忍住恼恨,勉强地与刘备“握手言和”。
    经过这场变化,孙坚的地盘变成了扬州6郡81县和荆州4郡50县,合计10郡131县;
    刘备的地盘变成了荆州南郡17县、武陵郡12县和益州汉中郡9县、巴郡14县,合计4郡52县,同时,刘璋手里的益州西川10郡91县处于他的间接控制中,合计14郡143县——从严格意义上讲,刘备的职务只是荆州刺史,荆州的南郡、武陵郡是属于荆州牧刘琦的,益州的东西二川十二郡是属于益州牧刘璋的,刘备其实没有真正地属于他的嫡系地盘,刘备、刘琦、刘璋缔结“三刘联盟”,刘备正是“盟主”,只是,刘琦无心政务并且信赖刘备,甘愿把荆州基业让给刘备,于是,南郡、武陵郡就是刘备的直属地盘,益州的东川二郡即汉中郡、巴郡在名义上是刘璋的,在实质上被刘备完全掌控着,也是刘备的直属地盘,唯独益州西川十郡还被刘璋坐拥,但已处于刘备的间接控制中。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