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385节枕边风的威力

    通过这一系列战无不胜的开疆拓土,汉东军为汉东、为大汉开拓了270多万平方公里的新领土,使得大汉领土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公里,大汉的州数从16个增为17个,分别是:司、豫、兖、冀、并、幽、凉、扬、荆、益、青、徐、交、平、辽、丰、和,增加的新领土自然是属于汉东的,汉东的土地面积增长为620多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已经超越东汉鼎盛时期的580万平方公里的全境国土),交州增设3郡10县,丰州增设3郡10县,辽州增设2郡6县,台湾郡增设1县,同时新建“和州”,下辖3郡13县,如此,汉东的州郡县增为7州(青、徐、交、丰、辽、和、平),合计48郡365县;至于人口,汉东军通过开疆拓土获得200多万异族人口(扣除死于战事的人口),使得汉东人口从2800多万增至3000多万。
    截至建安十五年(西元205年)底:
    大汉天下17州120个郡1283县、1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孔明占有7州48郡365县、62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大汉天下人口5000多万(包括新加入的归化族华夏人,扣除曹刘大战造成的人口损失),汉东七州人口3000多万。
    得益于孔明的“超时代智慧”和“花不完的金钱”以及汉东百姓万民的勤劳苦干,汉东境内连年风调雨顺,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但汉东境外就没有那么好了,兵灾人祸暂且不谈,光是各种天灾就把曹操、刘备、孙坚折腾得够呛的了,比如,江东在这一年就发生了大水灾,连日暴雨导致三江水位暴涨并且洪水决堤,淹没了好几个县,十几万人无家可归。一般而言,对于曹操、刘备、孙坚治下的天灾,孔明都会施以援手,一来,曹刘孙治下的百姓也是汉民,也是他的同胞,他当然不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二来,他进行人道援助,也可“拉拢人心”。
    在得知家乡发生洪灾后,孙仁心急如焚,立刻返回了江东。孔明派人出使江东,向孙坚表态:汉东愿意无偿援助江东,帮助江东百姓抗击洪灾。孙坚十分感动,但给予了婉言谢绝。
    在这两年里,孔明的私生活也是有滋有味,已有三子三女的他又陆续地添加了三子一女,曹英在头年八月诞下一子,名“孔明巽”,祝融儿在头年十月诞下一女,名“孔明妦”,孙仁在次年五月诞下一子,名“孔明坎”,刘慕在次年七月诞下一子,名“孔明离”,如此,孔明已有六子四女,不折不扣的子女满堂,而最重要的是,他现在也玩起了“金屋藏娇”的伎俩,他瞒着众夫人在外面偷偷地“藏”了一个女人,被他“藏”在家庭外面的女人自然正是樊欣。
    其实,以孔明的身份和此时的“传统”,他大可把樊欣娶回家,但问题是……他已有七个妻子了,都追平韦小宝了,再娶的话,他自个儿都觉得太过分了,也对不起已有的七位妻子,另外,他不知道该怎么跟孙仁交代,毕竟樊欣是孙仁的婢女,这就使他产生了浓浓的“偷情”愧疚感(外加一种罪恶的但又令人上瘾的、欲罢不能的刺激感——对此,孔明自己都不得不在心里吐槽自己:男人还真特么的下贱,难怪有句话叫做“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想”,同样一个女人,娶回家成了自己的老婆,反而“没意思了”,但养在外面却“特别地有意思”)。
    正如周瑜说的,孔明再厉害,他也是人,只要是人,都会有七情六欲的,孔明毕竟不是他祖宗孔子那种“圣人”,况且,“这种事”也是人之常情,属于“男人基本上都会犯的错误”。
    孙仁返回江东自然是把樊欣一起带回去的,过了两三个月才回来。当天夜里,樊欣偷偷跑出雁翎阁(她是孙仁的婢女,自然住在孙仁的雁翎阁),跑到刺史府的刺史书房里,孔明正在书房里“通宵批阅公文”(其实就是在等樊欣),两人“久别胜新婚”,当即在书房里“干柴烈火”一把。鱼水之欢时,孔明问樊欣愿不愿意嫁到他家里,樊欣一边搂着孔明一边微笑摇头:“三小姐(孙仁)在江东一直被孙家视为掌上明珠,被江东人视为公主,从而养成了桀骜强势的性情,嫁给你做‘老七’已经是她比较勉为其难的事情了,你要是再把我带回家,她必然生气,就算不生气,也会赌气,到时候反而不好。其实,这样也是挺好的,妾身虽然没有名分,但妾身知道夫君在心里把妾身跟三小姐她们是一视同仁的,能够侍奉夫君这样的绝世英杰是妾身的大幸,世间不知道有多少女子想得到这样的机会都求之无得呢,妾身已经非常知足、非常幸福了。”
    樊欣的温柔体贴和善解人意让孔明感动得在内心里仰天长啸:“在这年头当一个牛叉的男人简直就是身在天堂呀!”同时,他情不自禁地对樊欣产生了歉疚,也愈发地“耳根子软”。
    两人在温存时,孔明向樊欣问起了江东的洪灾情况:“江东那边的水患到底严不严重?”
    樊欣轻轻地叹口气:“很严重呢,足足十几个县都变成了汪洋泽国,几十万人无家可归,无数农田被大水淹没以致于庄稼绝收,不少地方已经饿死人了,吴侯下令江东所有将领官吏一律捐出一半俸禄用于赈灾救民。”
    “这么严重?那我主动向孙坚提供无偿援助,他却不要?孙仁也没有跟我提起这件事。”孔明十分吃惊,同时有点不理解。
    樊欣搂着孔明:“夫君,亏你还是天下第一聪明人,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通呢?民间夫妻结婚后,如果娘家出了什么事,妻子是不方便跟丈夫开口的,如果妻子要求丈夫的夫家出钱出力援助娘家,必然会导致夫家人心里不喜,继而会使得妻子在夫家遭到白眼冷脸。三小姐不跟你开口,便是出于这个原因,吴侯不跟你开口,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他害怕跟你开口会让三小姐在孔家受到非议、遭到排斥,所以,他自己不跟你说,又叫三小姐不跟你说。”
    孔明哑然失笑:“这可真是不折不扣的‘打肿脸充胖子’,我的岳父大人以及我的小妻子真是想多了。有困难就承认呗,何必死撑呢?吴侯这么做,固然达成了他的目的,但江东的万千灾民岂不是为了他一个人的‘面子’而苦撑着困难?此举实在不妥!你刚才说江东足有几十万人受灾?嗯……就算三十万人吧,一人半年需要十石粮食,三十万人半年需要三百万石粮食,那我就赠给江东三百万石粮食吧,足可保证三十万灾民在半年内有饭吃,如果匀一匀,三百万石粮食可以在半年内养活四十万人甚至五十万人,半年后,洪水肯定已经退了,遭到洪水肆虐的地方又能重新耕种了,同时,江东其它地方的农田也收获粮食了,一切就好转了。”
    樊欣吃了一惊:“夫君,你要一下子赠给江东三百万石粮食?这么多?这也太多了吧?”
    孔明叹息道:“人命关天呀!江东民众虽然不是我治下的百姓,但他们跟我治下的百姓一样都是大汉子民,都是我的同胞,我岂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反正汉东的库存粮食还算不少,三百万石拿得出来的,能够救活几十万条人命,功德无量啊。这批粮食值得我掏出来。”
    樊欣听得紧紧地搂着孔明:“夫君,你不但是天下最聪明的人,还是天下最仁爱的人啊!”
    十多天后,江东境内的长江南岸边上。
    看着络绎不绝而来的汉东军龟船(运输船)在岸边卸下的堆成小山的粮食,周瑜忍不住嘻嘻笑道:“果然,我说的没错吧?孔明再厉害,他也是人,他也会被美色迷惑,樊欣不过在他耳边说了几句,他就给我们一下子送来了三百万石粮食!哈哈!一个樊欣,简直顶得上一百个巧舌如簧的说客啊!”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