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394节外来人才的投效

    刘备听得既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又于心不忍、有些惭愧:“孝直啊,你的这番良苦用心,让我极为感动,只是…这么做未免太对不起我皇兄了…”
    法正笑着摇头:“刘璋再怎么被你削弱,他都能衣食无忧,不会成为第二个刘表,如此,他已经非常幸运了。皇叔啊,仁义固然可贵,但你不可过于妇人之仁啊!”
    刘备叹口气,点点头。
    为了取得胜利,曹操在勒紧裤腰带,刘备也在勒紧裤腰带,两人一个比一个勒得更紧。如果孔明此时向曹刘双方兜售裤腰带,肯定能发一笔战争财。不过,孔明眼下没心思卖什么裤腰带,他在从辽州视察返回泰安后,接到一个报告:有批青年才俊从汉阳郡进入汉东境内,想要投效他。
    想要投效孔明的人可谓多如过江之鲫,这本来只是一件小事,孔明之所以对这批青年才俊产生浓厚兴趣,因为他在这批青年才俊里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
    这批青年才俊里有一对姓王的兄弟,哥哥叫王晨,弟弟叫王凌,他们正是王允的外甥。当年,王允死于曹操之手,但曹操顾忌王允的名望,没敢公然杀死王允,而是先把他囚禁了,过段时间后再派人把他毒死,对外宣称王允是得病而死,既如此,曹操自然不敢把王允全家斩尽杀绝,王晨、王凌兄弟俩因此而幸免于难,但他们就跟天子一样,生活在曹操的掌控中,以及曹操带来的死亡阴影下。在天子脱离洛阳、迁往汉阳时,王晨、王凌自然跟着天子一起离开了洛阳、搬去了汉阳。如今,王晨、王凌大概觉得在汉阳难有作为,于是迁居到了汉东。
    王凌有个跟他从小长到大的好友,叫做司马朗。司马朗有七个弟弟,二弟叫做司马懿。
    司马朗出身于司州河内郡,司马家也是河内郡的名门望族,司马家的家主、司马朗的父亲叫做司马防。司马防是汉室大臣,也是曹操的部下,他的政治立场跟荀彧一样,一方面忠于汉室和天子,同时心知肚明汉室难以中兴,一方面愿意跟曹操合作、为曹操效力,并且,司马防跟荀彧一样,与曹操关系很好,早在曹操青年时,司马防多次赞扬曹操,为曹操扬名,还举荐曹操为官,可以说是曹操的伯乐。在天子脱离洛阳、迁往汉阳时,司马防没有跟天子一起走,留在了洛阳,留在了曹操的身边。司马防共有八个儿子,长子司马朗,次子司马懿,三子司马孚…等,都是很有名声和才干的青俊,因为他们每人的表字里都有着一个“达”字,因此合称“司马八达”。“司马八达”与“马氏五常”(马良、马谡兄弟五人)齐名,被世人称为“北有河内司马八达,南有襄阳马氏五常”。
    司马八达目前只有长子司马朗出仕当官,但因为出仕时间不长,所以只当了一个县令,在几个月前,他生了一场病,于是辞官休养,如今已康复。除了司马朗,排行老二的司马懿也到了出仕当官的年龄,曹操多次征辟他,但他都找借口推却了,因为他看不起曹操的出身。
    由于司马八达目前都是平民,加上曹操看在司马防的面子上,因此,他们可以自由地前往各地,包括来到孔明的治下。司马朗之所以来到孔明的治下,是有着很多原因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曾经来到汉东参加过“月旦评”,很艳羡汉东的文昌武盛。另外,司马家十分懂得自保,以前就干过这种事:董卓率军入京时,司马防落入董卓掌控中,司马朗按照父亲吩咐,长兄如父地带着七个弟弟逃离了洛阳,逃回了老家,从未保住了司马家,虽然司马防没有遭到董卓毒手,但万一董卓真的对司马防动手了,司马防的八个儿子肯定一个也跑不掉,司马家就要被一锅端了。如今,司马防隐隐地觉察到了曹操的衰败,他虽然不忍心离开曹操,或者出于别的原因,决心继续呆在曹操身边,但他肯定要给自己的子嗣后代提前安排好退路。
    司马朗来到孔明的治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崔琰对他的极力劝说。崔琰是河北名士、孔融好友,也是司马朗的好友。袁曹大战后,孔明按照孔融的要求向曹操索取了崔琰,崔琰因此而在汉东境内为官。崔琰多次写信给司马朗,邀请他带着弟弟们来到汉东,并且,崔琰多次在孔融、孔明面前举荐司马八达,声称“司马八达都是贤才,最优秀的就是老二司马懿,老大司马朗和老三司马孚虽然都是英才,但都是不如司马懿的”。
    对王晨、王凌、司马朗、司马孚等人,孔明无所谓,但对司马懿,他感到有点“棘手”。
    司马懿显然不是像庞德公、司马徽那种满腹才华却甘心终老于山林乡野的隐士,他是十分希望有一个平台让他能够尽情地施展才华和满腔抱负的。司马懿之所以愿意跟着司马朗来到汉东,一是因为汉东强盛,二是孔明因为“身份高贵”,是圣人孔子的后裔,不像曹操,只是“赘阉遗丑”的官宦的后代。
    众所周知,曹孙刘三家争夺天下打了几十近百年,最终,天下却被司马家给一锅端了,曹操、孙权、刘备尽皆给司马家做了嫁衣。奠定司马家最终吃三国的基础的人,就是司马懿。正因为如此,加上司马懿是深受后世人尊崇喜爱的诸葛亮的大敌,使得他在后世人的印象中就是:阴险、奸诈、隐忍、腹黑、心狠、手辣、鹰视狼顾、野心勃勃、老谋深算、老奸巨猾…就好像司马懿刚生下来就长了一把野心家、阴谋家特有的山羊胡子,一脸邪恶的狞笑,两眼散发着阴沉森然的寒光,外加一肚子的坏水。在后世,太多太多的三国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那个隐藏在幕后操控全局、心计最深、心机最毒的终极boss都是毫不意外地由司马懿充当。
    毫无疑问,根据这个逻辑,孔明要是接纳了司马懿,那么,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汉东江山早晚会被司马懿处心积虑地篡夺掉,甚至,司马懿来到汉东就没安好心,说不定他现在就已经开始构思着、盘算着、策划着如何篡夺孔明的江山了,哪怕用几十年的时间也无所谓。
    对于司马懿,孔明有三个对策:
    第一,用,“用”分两种,一是深信不疑地用,一是严密提防地用;
    第二,杀,孔明现在想要杀了司马懿,跟捏死一只臭虫是没什么区别的;
    第三,逐,把他赶去别人家,让他“祸害”别人家。
    司马懿是个“危险的奇才”,孔明能用他吗?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书房里,孔明点起烟斗,细细地思考这个问题。
    仔细梳理司马懿的人生轨迹,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一个脉络:首先,司马懿一开始根本不想给曹操效力,是曹操拿刀逼他的(阴谋论者可以说,司马懿这是在欲擒故纵、待价而沽,故意拒绝曹操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增加曹操对他的重视,然而,司马懿这么做的风险未免太大了,万一他惹毛了曹操,曹操杀了他跟捏死一只臭虫是没什么区别的,那他岂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次,在为曹氏家族效力时,司马懿无论是在军事上、政治上,还是在民生上、经济上,都是贡献重大、功勋卓越,这说明了,他确实非常有本事,然而,他最倒霉的一件事就是他天生异相,“鹰视狼顾”,能像瑜伽高手那样把脑袋转到后面,如此长相,被视为“野心家、阴谋家”胚子,就像孔明天生异相、目生双瞳,于是,他百口莫辩地被很多人视为“第二个王莽”(王莽篡了汉室并且王莽目生双瞳),长成这个样子肯定不是司马懿愿意的(这不是告诉所有人,我司马懿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大野心家、大阴谋家吗?真正的大野心家、大阴谋家应该长得人畜无害,从而让人对其没有防备),生性多疑的曹操自然对司马懿产生了深深的忌惮,然而,曹操很清楚,曹魏离不开司马懿,特别是在他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绝对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曹丕必须要有司马懿的辅助,才能对抗诸葛亮,维护曹氏基业。因此,曹操和司马懿就陷入了一种令人心惊肉跳的关系中:曹操一方面需要重用司马懿,一方面又十分忌惮他,多次想要杀了他以除后患,司马懿当然觉察到了曹操的杀机,曹操杀了他又跟捏死一只臭虫是没什么区别的,他不得不整天生活在诚惶诚恐、心惊胆战中,同时,他也没办法逃离曹操的掌控,只能每天如履薄冰,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要掉了脑袋。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