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440节阳谋捭阖

    同一时间,江东,吴城。
    吴侯府的大堂上,孙坚正襟危坐,旁边坐着孙策、周瑜、鲁肃。很显然,孙坚等四人在这个大雨的深夜里聚在一起,是有重大事情发生了。
    孙策、周瑜、鲁肃正在传阅着一样东西,那是一块长方形的、材料非常考究、用上好蚕丝制作的绫锦做成的黄布,背面是富丽堂皇的祥云瑞鹤图案,两侧是威武翻飞的银色龙纹,并且两端带有两根细长温润的玉轴。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东西是来自皇帝的圣旨,也叫诏书。
    “恭喜爹!”孙策在看完诏书正面的文字后,整个人大喜过望、欣喜若狂。
    周瑜和鲁肃对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极度复杂的东西。
    孙坚苦笑一声:“策儿,你虽然勇冠三军,但是,你的谋略确实稍有不足啊!这道诏书……真的只有喜?没有忧?”
    孙策楞了一下,他随即发现周瑜和鲁肃的表情都有些不对劲。“难道这其中有什么阴谋不成?”孙策让自己冷静下来进行思考。
    “这东西……好烫手啊!”鲁肃表情凝重,显然,他对此感到有些措手不及,思维也乱了。
    “这东西确实烫手,但它也是我们江东的巨大希望呀!”周瑜在仔细思考后兴奋了起来。
    “这东西关系重大,先收起来。”孙坚吩咐道,“马上有人要来了。”
    几分钟后,果然,侍卫过来报告:有人请求得到孙坚的接见。
    孙坚点头:“让他们过来。”
    两人亦步亦趋地从外面走进大堂,身上衣服都有些淋雨潮湿了,浑身都是凉气。“主公!”为首一人毕恭毕敬地向孙坚行了一礼,另外一人戴着斗笠,使得孙坚等四人看不清他的面庞。
    孙坚点点头:“子瑜,你来了。”
    行礼的人是诸葛亮的二兄、江东文官重臣之一的诸葛瑾。
    诸葛瑾示意一下身边那人,那人摘下斗笠,露出一张粗丑古怪的脸庞。
    “庞统?”孙坚当即认出了对方,他立刻瞳孔微微一缩,顿时有些错愕,孙策、周瑜、鲁肃同样一起感到吃惊。
    庞统呵呵一笑,向孙坚行了一礼:“庞统见过吴侯。”
    孙坚克制住心头涌动的情绪,看向诸葛瑾:“子瑜,这是怎么回事?”在今天白天里的朝会上,诸葛瑾悄悄地递了一块写着字的小布帛给孙坚,约定与孙坚以及孙策、周瑜、鲁肃在这个时候悄悄地见面。孙坚虽然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他意识到诸葛瑾有机密大事汇报。
    “吴侯放一百个心吧!”庞统笑呵呵地走到一个空位处坐下,“子瑜虽然是孔明的二兄,但他对吴侯你是赤胆忠心的,绝不是我家主公安插在江东的卧底。子瑜和孔明都是有德操的君子,兄弟之情不会让他们以私废公,况且,我家主公真把子瑜变成卧底,岂不是太明显了?不过,子瑜毕竟是孔明的二兄,他是在刘孙关系搞得如此恶化的此时能够连接刘孙的最好的一根细线,因此,我必须让子瑜帮个忙,走走他的门路,如此,我才能顺利见到吴侯和诸位。”
    “这场会面是你安排的?”孙策目光锋利如刀地看着庞统。
    “是我家主公的安排,我和我家主公通过孔明的关系,再通过子瑜的关系,从而能与吴侯实现秘密会谈。”庞统安之若素,“吴城之内岂会没有曹操的细作?如果在下大摇大摆地以汉中王特使的身份拜谒吴侯,那么,曹操马上就会知道。”
    周瑜呵呵一笑:“看汉中王和足下的这副架势,莫非……汉中王有什么好事要找我江东?”
    “周郎不愧是周郎,一语中的!”庞统微微一笑,“刘孙两家本就同气连枝、同仇敌忾,既要再次联手对付曹操,自然就要保证不走漏任何风声了!”
    “哈!”孙策大笑一声,他的笑声中充满了讥讽,“刘备好厚的脸皮啊!他居然还有脸要跟我们再次联手对付曹操?庞统,你家主公他是不是以为我江东已经忘了他一次又一次地坑害暗算我江东的事情了?”
    庞统笑眯眯地看着孙策:“江东很恨我家主公吗?”
    孙策冷冷地道:“恨之入骨!”
    “好!”庞统哈哈一笑地猛一击掌,“如此,极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孙坚语气冷淡地道:“庞统,有话直说,不要绕弯子。”
    庞统点点头:“好,在下就有话直说了。天下四分,排除置身事外的孔明,刘孙曹三家,曹操是强者,刘孙两家都是弱者,大敌当前,刘孙两家自然缔结联盟,勠力同心地对抗曹操,这是理所当然的。贵方之所以对我方充满愤恨,无非就是认为我方言而无信,既没有把南郡归还给贵方,也没有把承诺给贵方的钱粮物资交付给贵方,还哄骗贵方攻打南阳郡,为我方火中取栗。呵呵,这些,汉中王都是心知肚明的,吴侯和诸位现在在背后是如何看待、认为汉中王的,汉中王也是心知肚明的,无非就是假仁假义、言而无信、卑鄙无耻嘛,这些骂词,我方心里有数。对此,汉中王是理解的,扪心自问,我方确实亏待贵方了,贵方在背后痛斥怒骂我方,这是人之常情,换成我方,我方也会咬牙切齿。吴侯,您的愤怒和怨恨,是对的。”
    鲁肃淡淡地开口道:“庞士元是打算靠着三寸肉舌进行巧言令色、再次哄骗我江东吗?”
    庞统哈哈笑道:“子敬不愧是忠厚之士,开口就是大实话,好,在下在这里也说大实话。江东对我方的怨恨,源于切切实实的利益之争。在下虽然能言善辩,但也不至于幼稚到打算靠着三寸肉舌就让吴侯和诸位平息胸中怒火,一来,在下真没有那个本事,二来,汉中王和在下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三来,吴侯岂是楚怀王那样的昏君(战国时,张仪被秦王派去哄骗楚怀王断绝楚齐联盟,开出秦国在事后向楚国割让六百里土地的空头支票,楚怀王信以为真,断绝楚齐联盟,与齐国反目成仇,结果张仪和秦国言而无信,使得楚国不但没有得到秦国的六百里土地,还遭到秦齐联军的攻伐,丧师失地,秦国在打败楚国后,又打败了齐国,从楚齐二国身上掠夺到大片土地)?吴侯,我家主公能有今日之势,都是一场豪赌的结果。明人不说暗话,江东想发展,我家主公也想发展,但是,我家主公从未打过江东六郡八十一县的主意,我家主公想要新的土地,都是毫不含糊地打算从曹操那里夺取。我家主公取了益州,确实应该把答应给江东的土地、钱粮支付给江东,但在那同时,曹操也取了凉州,我家主公和曹操不可避免地即将爆发一场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战,大战在即了,应该拼命地壮大自身实力,做好战前准备,岂能割下自己的肉给别人吃?即便是盟友,也必须三思而行。”
    在稍微地顿了顿后,庞统接着道:“在我家主公急需越多越好的钱粮的关键时候,我家主公实在无力支付江东应得的报酬,因此,我家主公不得不‘言而无信’一次。至于南阳郡,我家主公借助江东之力得到了南阳郡,一来可以壮大自身实力,二来可以更好地与曹操交战,三来……呵呵,说起来十分刺耳,但却是实情,就是防止江东在刘曹大战期间被曹操拉拢过去,继而配合曹操攻袭我家主公的大后方,所以,我家主公必须借助那场战事,削弱江东。吴侯切莫动怒,在下说的都是大实话。事实,也已经证明在下并没有说谎。那场刘曹大战,我家主公赢了,但赢得很险,几乎拼得油尽灯枯,多年积攒的钱粮消耗一空,为了打赢那场大战,我家主公甚至被迫在其治下实施‘三税一’和‘四丁抽一’的苛政,达到‘男子在前线作战,女子在后方运粮’的严峻地步。毫无疑问,此战前,如果我家主公把那些土地钱粮交付江东,他用于那场大战的实力将会大打折扣,必然会因为实力不足而输了此战!吴侯啊,一旦我家主公输了刘曹之战,江东会怎么样?就算你我两家再怎么彼此憎恶敌视,大势依然决定你我两家一直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至于南阳郡的事,也是我家主公不得不为之的。事实是有目共睹的,没有南阳郡,我家主公就无法派遣关将军出南阳、攻洛阳,从而掩护我军在汉中和关中的真正意图。吴侯,我家主公承认,他在那场大战前做的那些事确实对不起江东,然而,他是不得不而为之的。吴侯切莫误解在下,在下绝非进行诡辩狡辩,在下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