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463节汉阳殿上(2)

    孔明点点头:“我完全承认。我对陛下深深地充满尊敬,以及同情。陛下不但温良仁德、慈悲聪睿、宅心仁厚、忧国爱民,并且,命苦无比。陛下自小饱受苦难、吃尽苦头,虽贵为天子,却不如民间百姓,陛下的生母灵怀皇后(王美人)在陛下出生后没多久就惨遭何皇后毒害,何氏外戚势力一手遮天,又有十常侍横行无忌,让陛下从小就生活在恐惧中,君不见,民间孩童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玩耍玩闹,搂着爸爸妈妈撒娇,但陛下却从未拥有这些,雪上加霜的是,在陛下八岁那年,先帝(汉灵帝)龙驭宾天,使得陛下既无母亲疼爱,也无父亲庇护,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何其凄凉,只能与哥哥少帝、姐姐相依为命,接着,董卓率军入京,先是毒害了陛下的哥哥,然后把陛下作为其掌中玩物,陛下的亲人只剩下了姐姐,臣完全想象得出来,陛下是何等的恐惧、绝望、孤苦,每天必然过得是度日如年、心惊胆战、如履薄冰、战战栗栗,后来,王允灭了董卓,曹操又灭了王允,陛下就像一个玩偶,在他们手里转来转去,在王允、曹操的掌控中,陛下过的是换汤不换药的苦日子。如此命运,真是闻者落泪、听者伤心!陛下温良仁德、慈悲聪睿、宅心仁厚、忧国爱民,可叹,陛下却生不逢时,臣既同情陛下也为陛下深感不平,臣屡屡仰望苍天,询问苍天,为何待陛下如此不公?”
    孔明的这番发自肺腑的话语让大殿上的气氛变成悲伤无比,刘慕在孔明身后情难自已、泣不成声,孔融以及伏完、董承、宋泓一起潸然泪下,天子虽然一动不动,但他的脸上明显出现了泪花泪痕,因为孔明的这番话的每一句都说进了他的心坎里,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弦。
    “所以,只要能够帮助陛下,臣都是毫不犹豫、义不容辞的。”孔明叹息一声,“对此,郗大人你可承认?”
    郗虑心头一动,他意识到自己被孔明反将了一军,他稍微地沉下声:“殿下的功绩功勋,无需殿下多言,陛下和我等一直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二十多年来,对大汉、对汉室、对天子做出奉献和功劳的最大者,非殿下莫属。殿下,你可知秦朝的亡国之君秦三世子婴?”
    孔明看了郗虑一眼:“郗大人有话直说。”
    郗虑平静地道:“子婴胸怀大志、忧国爱民…”
    孔明笑了笑:“跟陛下很像,是吧?”
    郗虑脸上动了动:“子婴虽然矢志力挽狂澜,但是,暴秦大势已去,非人力可以扭转矣,使得他只当了四十六天的秦皇(秦王)便国灭身死。殿下,你不希望陛下成为第二个子婴吧?”
    孔明不动声色地看着郗虑:“郗大人请继续说。”
    郗虑表情有点阴沉:“陛下需要的不只是尊敬和同情,更需要的是忠诚。陛下身边忠臣很多,但几乎都没有实权,天下最有权力的人,只有四个,曹操、刘备、孙坚…以及殿下你。四大诸侯里,为大汉、为汉室、为天子做出最多的,就是殿下你。既如此,殿下为何不更进一步呢?自古以来,不幸的君王实在太多了,但也有幸运的,比如周成王,周成王能有周公这样的大忠之臣,真乃成王之大幸、周室之大幸、天下之大幸,周朝能有周公,我大汉难道只有霍光、王莽、梁冀之辈,董卓、王允、曹操之流,却没有周公第二吗?如果我大汉能有大汉的周公,如此,陛下大幸也,汉室大幸也,天下大幸也!殿下,你觉得我说的对不对呢?周公青史留名、流芳百世,能像他那样,难道不好吗?”他的这番话的意思已经非常清楚了。
    此话一出,孔融、刘慕、典韦等人纷纷表情大变,唯有孔明仍然不动声色,但他已经在心里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果不其然啊!”
    “陛下!”孔融急促无比地起身向天子行了一礼,“臣和犬子对大汉一直都是忠心不二!”
    “郗大人!”刘慕看着郗虑,“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她随即明白了什么,看向天子,“皇弟,这是你的意思吧?”
    “公主殿下,”伏皇后不紧不慢地开口,“你不要忘了,你也姓刘,你可是天子的姐姐。”
    刘慕心头猛地一动:“皇弟啊,你难道忘了你姐夫他一次又一次地帮你甚至救你了吗?”她表情在急剧地变化着,说话声音微微地颤抖,“皇弟,你…其实根本就没有病危,是不是?”
    “公主殿下何出此言?”伏皇后笑了笑,“陛下一直非常感激你夫君,你不要胡思乱想。”
    “孔公,”路粹看向孔融,“你和汉东王殿下对大汉一直都是忠心不二,这是人尽皆知、有目共睹的,天子和我等一直坚信不疑孔公你和汉东王殿下是我大汉的绝世忠臣。”他显得意味深长,同时带着一种推心置腹,“既是忠臣,你们就要做出忠臣应该做的事情,不是吗?”
    孔融惊疑不定地道:“陛下希望臣和犬子做什么呢?”
    董承微笑道:“孔公何必明知故问?陛下自然是希望孔公和汉东王殿下助他匡扶汉室、中兴大汉。”
    “这是根本无需陛下多言的!”孔融急切地道,“这些年来,臣和犬子一直在为了辅佐陛下匡扶汉室、中兴大汉!”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请陛下放心,臣和犬子马上出兵剿灭曹孙!”
    董承摇了摇头:“还不够。”他看着孔融,眼神里似乎带着一种悲悯,他确实有点可怜孔融,已经坐上了大司马、青州牧、右将军、鲁公的高官厚爵,又是朝廷重臣又是封疆大吏,但政治头脑却这么简单,实在令人可怜。
    孔融彻底地糊涂了:“董公究竟何意?可否明示?”
    董承看向天子。
    天子轻轻地叹口气,开口说话,他的声音十分缥缈,就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姐夫。”
    “臣在。”孔明应道。
    “你是大汉忠臣吗?”天子低声地问道,他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听起来却很沉重有力。
    孔明昂然正色地道:“臣是大汉之人,天经地义地忠于大汉!”
    “好,好。”天子连续说了两个“好”字,他对孔明的回答很满意,也感到了如释重负。
    孔明的回答跟天子的理解其实是两码事。孔明说的是真心话,他既是汉人,自然忠于大汉,但是,他心里的“大汉”其实是华夏,并且他对汉朝确实也是很有认可感和归属感的。孔明说的“大汉”是华夏,天子等人理解的“大汉”就是汉室,这就是不同时代的思想差距。
    天子点点头,他的表情在闪烁,但他的语气充满了发自肺腑的真诚恳切:“姐夫,你说,我如果当上了真正的皇帝,会是一个好皇帝吗?”
    孔明叹口气:“你会是的。”东晋时名士、音乐家、史学家袁山松曾这样评论汉献帝:“汉献帝崎岖危乱之间,漂泊万里之衢,萍流蓬转,险阻备经,自古帝王未之有也。…观其天性慈爱,弱而神惠,若辅之以德,真守文令主也。”这番评论也是公认的,汉献帝承受的苦难确实古今罕见,但他天性慈爱贤德,如果有掌握实权的忠臣辅佐他,他必然会成为一代明君。
    天子有些哽咽:“姐夫,既然你也这样认为了,那你能不能给我这个当上真正的皇帝的机会呢?”
    孔明苦笑一声:“陛下需要我做什么?”
    天子低声地道:“姐夫是天下第一聪明人,何必明知故问呢?”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