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620节殊途同归

    “荀令君、荀公,本王久仰二位的大名,一直盼着能够见到二位,今日总算得偿所愿了!”孔明喜气洋洋地迎接着下船的荀彧和荀彧,刚一见面,他就闻到一股扑面而来的香气,正是来自荀彧。荀彧今年四十五周岁,虽然已经不算年轻,但长相仍然十分俊伟,完全可以确定,他年轻时必是一位仪态飘逸的美男子。荀彧的个人习惯就是喜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带香气,史书记载“荀君所至之处,坐处三日留香”,时人称之为“留香荀令”,与“掷果潘郎”一样,都是美男子的代名词。
    “不敢、不敢,殿下言重了!”荀彧和荀攸一起十分感动。
    “来,这边请。”孔明把荀彧和荀攸请向他的五驾马车。
    “殿下,这如何使得?”荀彧和荀攸深感吃惊。
    “如何使不得?”孔明亲热无比地把荀彧、荀攸拉上他的马车与他同车而行,此举使得荀彧、荀攸一起眼中涌出泪花。
    “荀令君、荀公,我们今日总算殊途同归了!”跟着孔明一起前来迎接二荀的杨彪爽然而笑,他跟二荀是故交旧友,三人以前在洛阳、在曹操治下时同朝为官,彼此交情十分深厚。
    “是啊!”荀彧感慨不已,“殊途同归,殊途同归……”他喃喃着,感到人生简直如梦如幻。
    得到了荀彧、荀攸,孔明喜不自禁,二荀的能力都是无需多言的。荀彧是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是曹操称霸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被曹操赞为“吾之子房”,荀攸是杰出的谋略家、战术家,被曹操誉为“谋主”,但他们最终都以悲剧收场,未能功成身退、寿终正寝。荀彧的政治立场是“扶汉拥曹”,他是忠于汉室的,他把曹操视为“汉室救星”,他对曹操殚精竭虑、全力辅佐,根本目的是“帮助曹操匡扶汉室”,不是“帮助曹操篡夺汉室”,在曹操羽翼已丰、根基已固以及露出要把汉室取而代之的迹象和趋势后,他和曹操自然不再是同道同路人了,至于荀攸,也是一样的,因为他的政治立场跟荀彧是相同的。
    在好几年前,荀彧、荀攸就不再为曹操出谋划策了,他们在曹操帐下相当于两个“闲人”,采取“非暴力、不合作、不反对”的态度,这样的处境自然是不好的,一来,让二荀的才华、才干、才能遭到白白浪费,二来,二荀也很危险。曹操的处境正在江河日下,二荀对曹操“见死不救”,不为曹操排忧解难,时间长了,曹操难免心生怨恨,搞不好哪天就对二荀产生了杀心。孔明把二荀从曹操那里要来,对二荀、对汉室都是最好的安排,二荀投效汉东,投效大汉天子刘慕,将会真正地人尽其才,他们的才华、才干、才能以及政治抱负都可以真正地得到实现。说到底,以前,天子(刘协)在曹操手里,二荀为曹操效力,勉强可算作间接地为天子(刘协)、为汉室效力,如今,曹操已经失去“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二荀还在曹操帐下干什么呢?什么都干不了。二荀想要实现他们的“匡扶汉室”政治抱负,必须离开已无政治正统的曹操,要么投效刘备,要么投效孔明即刘慕,毫无疑问,他们选择后者。
    孔明先带着二荀返回汉阳,再带着二荀觐见天子刘慕,刘慕根据孔明的事先吩咐,敕封荀彧为尚书台参政尚书,如此,参政尚书增为五人(包括:王脩、管宁、孙邵、张昭、荀彧),不过,王脩随即被刘慕敕封为大司空(这是刘备原先担任的职务,但因为刘备已经僭位称帝,刘慕下旨废黜刘备所有的官爵,该职务空缺,王脩是原青徐第一文官重臣,完全有资格担任这个高职),参政尚书仍为四人;敕封荀攸为军部陆军处左侍郎(这是徐庶原先担任的职务,但因为徐庶已经前去南亚,该职务空缺)。
    荀彧和荀攸一起行礼谢恩。
    除了荀彧和荀攸,孔明还从曹操那里要了辛毗、阎行、庞德。
    辛毗在洛阳城里时就因为辛璇的规劝,选择了投效孔明;阎行因为出身于西凉军,所以不是曹魏的嫡系将领,在曹魏阵营里不太受到重用,他欣然地表态愿意投效孔明。对于阎行,孔明十分欣赏,阎行跟李进、赵海一样,都是“失落的猛将”,他曾经单挑马超,打得不分上下,甚至差点儿杀死马超,由此可见,他的武力值是非常高的,堪称当世一流猛将。阎行在归顺孔明后向孔明请求“把他的岳父韩遂顺便也从曹操那里要来”,对此,孔明欣然答应。
    几年前,韩遂、马腾联手对战曹操,结果不敌,两人大败,马腾选择了归顺刘备,韩遂选择了投降曹操,曹操收编和招降了韩遂的残余部队,把韩遂好吃好喝地养在洛阳。在曹操放弃洛阳时,韩遂也被带去了邺城。韩遂毕竟是阎行的岳父,阎行作为女婿肯定不能不管他。
    十几天后,孔明顺利地从曹操那里把韩遂及其全家接到了汉阳。
    刘慕随即下旨敕封辛毗为尚书台参政侍郎,敕封韩遂为车骑将军(这是刘备原先担任的职务,但因为刘备已经僭位称帝,刘慕下旨废黜刘备所有的官爵,该职务空缺)。韩遂虽然只是一个军阀,但他没有太大的恶行,常年镇守西凉边疆,对汉室有过功劳,在凉州的汉人、羌人等各族民众心里有着不低的威望,孔明接纳他并且向他授予高官(自然是虚职),一来可以安定阎行等原韩遂部下的人心(韩遂带着一起投降曹操的将领不止阎行一个,大部分人都是长期坐着冷板凳,孔明接纳了韩遂,也能得到一批将领的效忠),二来可以跟手里有着马腾、马超的刘备争夺西凉人心。
    至于庞德,自然也是一员大将之才,他的能力跟五子良将是一个级别的,他对曹操忠心耿耿,但曹操命令他向孔明投效,他只能遵从曹操的命令,另外,他见孔明不但不追究自己,还很赏识自己,心里也为之感动,他对孔明的投效既是出于曹操的命令,也是出于他的真心。
    除了荀彧、荀攸、辛毗、阎行、韩遂、庞德,投效孔明的原魏军将领还有孔秀、卞喜等,孔明对他们自然也是厚加优待,尤其孔秀,要不是他在关键时刻打开轘辕关,孔明是不可能得到洛阳城的。——韩福、张喜、孟坦等人没有投效孔明,他们跟着曹丕、曹彰前去了邺城。
    解决了这件事,孔明开始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攻取洛阳四关上。
    云台宫的大殿上,众谋臣集结一堂,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汉室还都洛阳,这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事情,还都洛阳的大前提是洛阳必须绝对安全,不能处于汉西军的兵锋威胁下,如此一来,拿下还在汉西军手里的函谷关、伊阙关、大谷关、孟津关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四关之中,另外三关虽然难打,但算“尚可”,唯独函谷关极其难打。俗话说得好,“得关中者得天下”,关中就是以长安为核心的关中平原,无论是秦帝国,还是两汉,再到盛极一时的隋唐,都是从关中起家的。关中平原是一个地理相对封闭的区域,类似于四川盆地,但有四川盆地的优势,却没有四川盆地的缺陷,这里气候湿润、水土丰美,在秦汉时期和先秦时期,关中的耕地面积只有华夏全国的三分之一,但却能产出全国六成的粮食,不仅如此,关中地区北有黄河,南有秦巴山脉,东连崤山,西为祁连山脉,四面都有天然的天险天堑。关中,既物产丰富又易守难攻,如此宝地,自然是不折不扣的“龙兴之地”。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