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623节还都洛阳的意外插曲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有些刺激到了刘璋。刘备多年来先后娶了多位夫人(有妻有妾),其余几位相继病逝或意外离世,只剩下甘夫人和麋夫人,刘备在入蜀后,娶了一位新妻以及几个妾,这位新妻正是刘璋三兄刘瑁的寡妻吴氏,刘备在称帝后,吴氏被立为皇后,甘夫人、麋夫人都是仅次于皇后的贵人,其余几个妾都是妃子。这件事让刘璋在心里“感到很不舒服”。
    “刘季玉(刘璋)能有弃暗投明之心,本王深感欣慰,天子也会为之高兴。”孔明知道刘璋愿意反叛刘备、归顺朝廷的重要意义,他当即勉励道,“此事关系重大,如果不慎暴露,不但益州难以即刻光复,就连刘季玉本人也会遭到不测,必须徐徐图之,本王定当全力帮助刘季玉,你回去后告诉你家主公和刘季玉,欲速则不达,必须小心谨慎行事,不可操之过急。”
    冯伟向孔明行了一礼:“多谢殿下!”
    在冯伟离开后,孔明陷入思索:老话说得好,最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突破的,这就是一个可以重创甚至一举瓦解汉西的好机会啊,必须好好地把握,同时也要把代价压制到最小。
    曹魏的内部有问题,汉西的内部也有问题,对于孔明而言,曹刘的内部问题都是好机会。
    这天晚上,当孔明即将结束工作时,祢衡前来报告:张公来了。
    “哦?”孔明正在伸懒腰,“快请。”
    祢衡口中的“张公”正是张昭,在进入孔明的书房后,他向孔明行了一礼:“见过殿下。”
    孔明笑道:“张公何必如此多礼?快请坐,来人,给张公奉茶。”他对张昭是十分敬重的,张昭的品德、能力都是无需多言的,并且张昭外表持重、渊渟岳峙,带有着令人敬畏的气势。
    “多谢殿下。”张昭缓缓地入座。
    “张公晚上过来,有什么急事吗?”孔明问道。
    张昭迟疑一下,道:“尚书台共有四位参政尚书,这个月正好轮到臣出任尚书令,殿下,您是知道的,尚书台这个月的头等大事就是还都洛阳,此事便是由臣主持的,有点问题必须向您当面汇报。”
    孔明肃然正色地道:“张公请讲。”
    张昭道:“还都洛阳主要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是安全,第二是人口。四关虽然还在敌手,但只要我军出动重兵驻扎于洛阳城,洛阳城的安全就不是问题,这一点,是军部的事,相信军部可以确保洛阳城的安全;至于人口,洛阳本是天下第一大城,人口又庞多又稠密,但是,曹操在放弃洛阳时迁走了洛阳地区大部分的人口,导致洛阳此时的人口数量不到以前的五分之一。没有足够的人口,洛阳如何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呢?好在,洛阳城这些年来没有遭到什么破坏,当年,董卓打算彻底毁掉洛阳城,幸有殿下力挽狂澜,才让洛阳城逃过如此大劫,后来,曹操入主洛阳城,他对洛阳城还算颇为用心,十八年来,他一直扩建着洛阳城,使得洛阳城此时的规模比当年增长了三成多。满打满算,洛阳光是城区就可以居住一百万人以上,加上洛阳城外、八关之内的郊野乡村地区,整个洛阳地区居住两百万人是不成问题的。目前,洛阳地区的人口只有三十万左右,但是,只要朝廷正式还都洛阳,重新成为大汉国都的洛阳必然源源不断地吸纳四方各地的人口前来定居,洛阳地区的人口数量必然急剧地增加。保守估计,五年之内,洛阳地区的人口就会增至一百五十万。”
    孔明认真地听着:“张公,据你所言,这件事十分顺利呀,你说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张昭沉默一下,道:“殿下,臣有话直说了,还请您恕罪。”
    孔明笑了笑:“张公言重了。张公素以‘性格刚正、敢于直谏’著名,我非常尊敬张公。”
    张昭叹息道:“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在于——曹操在放弃洛阳时,洛阳的豪门大户纷纷跟他一起离开,洛阳的市井小民也被曹操强迫跟他一起离开,如此,导致洛阳人口急剧减少,地价房价也急剧大跌,成千上万或自愿或被迫离开洛阳的人肯定要在临走前低价抛售家里的土地房屋从而争取挽回损失,加上谣言四起,认为洛阳地区马上就要陷入汉东军和汉西军的交战中,更是使得洛阳地区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一片恐慌,地价房价随之一落千丈,如今,洛阳的局势已经得到了稳定,加上朝廷马上就要还都洛阳,于是,洛阳的地价房价全面飙升。一个月内,洛阳的地价房价从山顶跌进了谷底,又从谷底弹回了山顶,在此期间,有家巨富大户趁机投入重金巨资,购买到了位于洛阳城内的、面积庞大的黄金地段地皮。眼下,随着朝廷马上还都洛阳的消息得到传播和确认,汉东十一半州境内每天每夜都有成百上千的甚至成千上万的人趋之若鹜地前去洛阳,争先恐后地购买土地房屋,争取成为洛阳的居民,那家手里掌握着、囤积着大量地皮的巨富大户趁机‘低价购入、高价售出’,转手赚到了二十倍以上的利润,甚至还在暗中存在着人为哄抬操控地价房价的嫌疑,搞得洛阳地区的地价房价近乎失控。如此一来,打算迁居洛阳的民众对此颇有微词,很多人迫于洛阳地区的高昂地价房价,望而生畏、望而止步,放弃迁居洛阳,不仅如此,朝廷和官府需要把官衙机构陆续地从汉阳迁到洛阳,这事对我们也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和麻烦。”
    孔明听得顿时有些恼火:“这家巨富大户究竟是谁家?”
    张昭目光深邃地看着孔明,缓缓地道:“甄家。”
    孔明顿时心头一沉,他知道了:为什么别的官员不敢向他汇报此事,只有张昭敢说出来,因为“搞事”的是甄家,甄家是什么人?他们是孔明的大夫人甄宓的娘家人,谁敢指责他们?
    孔明的“汉东”在江东归顺前一直比较“纯正”,内部基本上不存在“外来势力”,但是,在江东归顺后,情况不同了,原江东的文武高层们虽然投效了孔明,然而,毫无疑问,汉东内部从此存在一股“若有若无的外来势力”了,就是原江东的文武高层们,就算他们对孔明确实忠心耿耿,但他们的出身不可避免地让他们被打上了一个烙印。张昭跟王脩等人比起来,显而易见地属于“外人”“新人”,王脩等人不敢得罪甄家,但张昭敢,况且,张昭本来就是性格刚正、敢于直谏。
    在心里打定主意后,孔明站起身,向张昭深深地行了一礼:“张公,多谢您的及时提醒。”
    张昭连忙回礼:“不敢、不敢,这只是臣的分内之事。”
    孔明微笑道:“张公放心吧,这件事就交给我了。”
    张昭如释重负:“如此,臣和诸位同僚就放心了。”
    在送走张昭后,孔明立刻前去甄宓的住处鸳鸯居。
    鸳鸯居内,甄宓正在一边搂着她的儿子、孔明八子孔明兑一边看着她的女儿、孔明次女孔明姝画画,母女俩嘻嘻哈哈,时不时地夹着孔明兑的牙牙学语声。甄宓虽然是孔明的长妻,但她在嫁给孔明时年龄较小,因此生育较晚,孔明姝此时六周岁整,孔明兑此时仅两周岁半。
    “阿爹!”孔明姝眼尖,在甄宓前看到了走过来的孔明,她立刻丢掉画笔,欢呼雀跃地扑上去。
    “哎!我的乖姝儿!”孔明疼爱无比地一把抱起孔明姝。
    “夫君来了?”甄宓也是喜不自禁。
    孔明左手抱着孔明姝,右手抱过甄宓,轻轻地叹息道:“好夫人,我好像有点对不起你。”
    甄宓吃惊地道:“夫君何出此言?”
    孔明确实心头有些愧疚:“我感觉我这几年有些冷落你了,心里很惭愧。”他说的是实话,先前,他特别宠爱樊欣,现在,他又跟大乔“打得火热”,隐隐地有点冷落了他的长妻甄宓。
    甄宓掩口笑道:“夫君多虑了,妾身完全没有那个感觉。妾身的夫君是天下第一奇男子,妻妾成群是很正常的,实际上,夫君的妻子也不多,并且,妾身知道,夫君对每位妻子都是发自肺腑地宠爱疼惜的,绝无厚此薄彼、亲疏远近。”
    孔明听得心里温暖感动无比,他用力地抱住甄宓,忍不住发出感慨:“在这么多妻子里,阿宓你不但是最漂亮的,也是最乖最听话的,能娶到你,真是我的福分啊!”孔明虽然夫人众多,但是,仔细梳理一番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夫人是他主动追求的,几乎都是倒追他、倒贴他的,唯一是他主动追求的夫人,就是甄宓,最重要的是——孔明当初“追”甄宓根本不是为了得到甄宓的芳心(甄宓那时候只有两岁),而是为了得到甄家的钱,他完全就是“动机不纯”。说到底,若无甄家当年倾家荡产地援助孔明,孔明没有启动资金,岂有今日基业?至于甄宓,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女子,不但长得倾国倾城,并且性格贤良淑德,家里又有钱,最重要的是,她还不吃醋,理解甚至支持丈夫多多娶妻纳妾(历史上,她对曹丕就是这样子)。
    甄宓抿嘴笑道:“夫君过誉了。”
    “好夫人,”孔明松开怀抱,看向甄宓,“我想去拜访一下你的二哥和三哥,你陪我去吧!”
    甄宓诧异地道:“为什么突然间要去见他们呢?还在这么晚的时候?”
    孔明表情凝重:“有正事。”
    甄宓意识到了什么,她连忙吩咐婢女抱走孔明兑,又让孔明姝从孔明怀里下来,也交给婢女,继而跟着孔明出门乘坐马车。
    甄家原先的家主即甄宓的父亲、孔明的岳父甄逸,他是独苗,没有兄弟姐妹,甄逸妻子张氏,二人先后生下三子五女,长子甄豫早年夭折,次子甄俨、三子甄尧都好好的,五女里,甄宓最小,她的四个姐姐依次是大姐甄姜、二姐甄脱、三姐甄道、四姐甄荣。甄逸如今已经去世,甄家的人就是家母张氏、甄宓、甄宓的两个哥哥和四个姐姐。张氏这些年来深居简出,清心寡居,甄家现在的家主就是甄俨,他和甄尧一起主持甄家的商业事务,甄宓和她的四个姐姐都是不插手、不涉足政商界的。
    孔明是全国首富兼全球首富,他的财富是非常惊人的,甄家正是他的商业帝国的一部分,可想而知,甄家的财富是非常庞大的,甄家财团在汉地本土商界里是毫无疑问的第一霸主(甄家不涉及海外贸易),更为重要的是,甄家是孔家的亲家,甄宓是孔明的大夫人,如此后台,堪称天下第一硬,做什么事都是无往不利的,毫无疑问,甄家正是汉东境内的第一豪门大族。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