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626节还都洛阳

    双方谈了很久,敲定了诸多细节,最后,双方都是满意无比。
    在甄俨和甄尧的千恩万谢中,孔明和甄宓向张氏和甄俨、甄尧告别,离开了甄俨的住宅。
    “夫君,”甄宓在出门后立刻眼中含泪地看向孔明,“谢谢你为甄家考虑这么多,父亲的在天之灵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孔明笑道:“傻媳妇,你是甄家的人,我是甄家的女婿,我怎么能不为甄家多多考虑呢?你父亲以及整个甄家都对我有着大恩大德,不但给了我最宝贵的发家资金,还把你这么好的姑娘嫁给我,我怎么能不好好地回报?”
    甄宓幸福无比地偎依在孔明的怀里:“夫君,有你这个女婿,真是甄家十世修来的福分。”
    孔明嘿嘿一笑:“那是自然……”
    通过“敲打”甄俨和甄尧,孔明顺利地解决了朝廷在还都洛阳期间的这起“插曲问题”。
    西元209年(建安十九年)元月元日,春节,在刘慕登基即位一周年的这天,也是孔明二十八周岁生日的这天,汉阳的汉室朝廷正式还都洛阳,朝堂的文武百官、公卿大臣、官衙机构等尽皆迁往洛阳,孔明、刘慕一家子人也搬离云台宫和汉阳宫,搬入洛阳皇宫。长安的皇宫分为东、中、西三座,洛阳的皇宫分为南、北两座,没有正式名字,就叫“南宫”和“北宫”,毫无疑问,洛阳皇宫的占地面积、建筑规模等都是大大地超过汉阳皇宫的,因为汉阳皇宫只是即时修建、临时过渡、暂时使用的。考虑到节约民力、节省财力,孔明没有在洛阳城内修建他的王宫王府,直接跟着刘慕一起住进了皇宫,反正地方足够大,刘慕又是女皇帝,又没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那么多房间空着也是浪费。洛阳皇宫的北宫是天子、后宫妃嫔等居住的地方,南宫是天子接见臣属、举行朝会的地方。孔明、刘慕以及甄宓等人住的是北宫。
    汉阳郡原是“临时京师国都”“直辖郡”“特区”,如今恢复普通郡的级别,但不改回“山阳郡”的原名,仍然还叫汉阳郡以此作为纪念,重入兖州的行政划分,兖州地域增至7郡68县。
    长安三宫都有名字,东宫叫长乐宫,中宫叫建章宫,西宫叫未央宫,孔明觉得洛阳两宫也要有专门的名字,在跟臣属们商议后,他把洛阳南宫定名“建安宫”,把洛阳北宫定名“汉明宫”——“汉明”带有“中兴大汉、幽暗复明”之意,“明”也是孔明的名,他这么做正是表明他的志向;
    建安宫主殿嘉德殿被改名为“凤凰大殿”,汉明宫主殿被定名为“貔貅殿”(原因无需多言),一周一次的朝会即在凤凰大殿举行,孔明如果召集心腹高层展开决策会议,便在貔貅殿举行;
    尚书台位于建安宫内,尚书台正堂叫做“麒麟堂”,这是因为麒麟代表着祥瑞以及德才兼备的人杰,正是治国贤能的象征(尚书令的令玺就是一块拳头大的、用纯金打造的麒麟造型)。
    洛阳皇宫的东西南北四大宫门被定名为“青龙门”、“白虎门”、“朱雀门”、“玄武门”。
    洛阳城既是京城,也是前线,因为在洛阳城之西不到百里外就是被汉西军掌控着的函谷关。
    传国玉玺在手,血脉的嫡系纯正,加上还都洛阳,使得刘慕的法理正统大大地超过刘备。
    在汉室朝廷还都洛阳后,刘慕发布的第一道诏书、下达的第一份圣旨便是:西征,剿灭西贼。——汉东方面不称呼刘备为“刘贼”,因为刘备、刘慕、整个汉室皇族帝胄都是姓刘,如此,“刘贼”的贬称显然不合适,刘备势力“汉西”位于汉境西部,所以称呼其为“西贼”,作为对应,汉西方面称呼汉东方面为“东贼”、“孔贼”。洛阳和长安,东西对立、分庭抗礼。
    自大汉天下进入乱世以来,虽然战争频繁,但几乎全部的战争都是局部战争,除了袁曹之战、曹刘之战,没发生过波及多个州的大型战争,这是因为没有出现过具有国家级实力的诸侯,诸侯数量越多,诸侯们的地盘自然就越少、越小,大者坐拥几个州,小者只有几个郡,地盘人口有限,自然发动不了国家级的战争,如今,情况不同了,天下只剩下了孔曹刘三家,每家都坐拥几个州甚至超过十个州,个个都具有国家级的实力,因此,即将爆发的孔刘之战绝不是一场局部战争,而是将会席卷大半个天下的国家级大战,规模达到汉末乱世的最高峰。
    夜深人静、月朗星稀,白雪皑皑、腊梅盛开。
    汉明宫内,燕回榭的庭院里,孔明正在一边踱着步子一边在积雪被踩出的咯吱咯吱声中陷入幽思——孔明的众夫人各有各的住处,每人有三处,泰安一处,汉阳一处,洛阳一处,但三处的名字都是一样的。
    孔明正想着曹氏家族内部的权力之争。
    天下不只有孔明和刘备,还有曹操,孔刘爆发的战争是不能忽略曹操的,必须给予重视。
    两个月前的洛阳变局给孔明提了这个醒:曹氏家族内部已经出现了权力之争。仔细想来,曹操已经五十四周岁了,按照原先的历史轨迹,他会活到西元220年,换而言之,他能再活十一年,然而,历史早就面目全非了,没人保证曹操还会在西元220年“准时升天”,根据孔明得到的情报,曹操的身体似乎“不是很好”,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一个人,如果过得顺心如意,自然精神舒适惬意,继而带动身体康健长寿,反之,如果过得挫折挫败不断,整天忧心忡忡、郁郁寡欢、闷闷不乐,身体必然随之每况愈下,曹操的健康状况便是这样的。历史上,曹操尽管先后吃了赤壁之战、汉中之战的两场大败,但他的曹魏基业已经完全稳固,孙吴和蜀汉虽然顽强地存在着,使得曹魏难以一统天下,但吴蜀对曹魏够不成实质性的威胁,总体而言,曹操的人生还算成功的,然而,眼下完全不同了,孔明的崛起让天下大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孙吴政权彻底地不存在了,刘备的汉西(蜀汉)势力虽然存在着,但注定不是孔明的对手,刘备完了,下一个就是曹操了,曹操的曹魏基业、曹氏家族都是前景黯淡。面对着如此艰难严峻的现实,曹操如何不感到焦躁、忧虑、惶恐?如何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既然曹操在精神上深受挫折挫败,那么,他的身体健康状况就是可想而知的了,十有八九“提前升天”。
    没人比曹操更了解他自己的健康状况,越来越感到英雄迟暮、力不从心的他必然越来越重视起了日益迫切的“继承人问题”。
    曹昂,既是曹操的嫡子也是曹操的长子,他成为世子、继承曹操的大位本是理所当然的,曹操向来也是十分喜欢他的,然而,时过境迁,曹操越来越发现,自己的这个嫡长子似乎“在政治立场上有些不太可靠”,于是,他动摇了。
    曹昂之下是曹铄,但曹铄早夭,曹铄之下是曹丕、曹彰、曹植,于是,曹丕的机会来了。
    对于曹昂,孔明是十分了解的,曹昂性格忠义孝顺、贤德仁厚,在宛城之战中,他为了保护父亲曹操,特地把自己的坐骑、把自己的生存机会让给了曹操,他的品格由此可见一斑,他跟孔明关系很好,因为他一直念念不忘孔明在宛城之战中对他的救命之恩,他为了报答和帮助孔明,不止一次冒着惹怒激怒曹操的危险做出“欺瞒”曹操的事情,足以证明他的正直,然而,他的“小动作”肯定是瞒不过曹操的,这正是他在曹操心里有点“失去欢心”的原因。
    至于曹丕,孔明既“不太了解”也“比较了解”,不太理解是因为孔明跟曹丕本人没有太多的交集来往,比较了解是因为孔明“读过史书”。曹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作为皇帝,他算是不错的,尽管他的在位时间只有短短七年,但他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上都是“颇有成就”的,虽然没有特别突出的、特别重大的成就,可在总体上还算“中等偏上”;作为人,他却是“有点问题”。曹丕的个人性格偏向于“隐忍、狭隘、刻薄”,首先,他贪恋权力,根据史书记载,他在击败曹植、成为世子后十分得意忘形,拉着辛毗欢呼雀跃,辛璇在知道此事后感叹道“世子可是代君王主管国家大事的人呀,代君王行事不可不怀忧虑之心,主持国家大事也不可不持戒惧之心,在应该忧戚谨慎持重时竟然如此喜悦,这可不是魏国的吉兆啊”,辛璇此番评论可谓一针见血,另外,曹操在西元220年病逝,曹丕同年继魏王位,在短短八个多月后,他就篡汉自立、即皇帝位了,由此可见,他确实是个十分热衷权力的人;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