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739节诸葛亮转战益州(2)

    众人随即出城,一路向南,直至距离天门垭大约一里之地。“丞相请看,那就是天门垭。”张翼指道,“敌军大约一万五千兵力,正副守将为杜誉、张任,此二人都算有勇有谋,上次,他们让我们吃了很大的亏。”
    诸葛亮仔细地观看着天门垭,表情凝重:“天门垭虽然不算雄峻,但却扼守着阆中县和花阳城之间的咽喉通道,敌军据险而守,确实颇为棘手。我听说那个高顺还发明出了一种‘烟花接力消息传递法’?此人确实堪称一员智勇双全的良将,那么,一旦天门垭遭到我军强攻,高顺本人可以很快地接到军情消息,继而率军前来增援,到时候,就是敌我两军全面交战了,如此,我军即便获胜,付出的代价也会非常大的。”
    张翼叹息一声:“是啊,丞相,天门垭的敌军虽然在兵力上不如我军,但他们装备精良、军械充足,尤其他们的那些大型的、重型的霹雳车,安放在天门垭的东西两山坡上,打击力非常强,对我们造成了极大威胁。一旦我军展开冲锋,他们的霹雳车群就会猛烈抛射石子弹…所谓的石子弹就是一大堆小石子。每架霹雳车都有一个大铁锅一样的弹仓,里面既可以安装火油弹、火药弹,也可以盛装一大堆小石子,近百架霹雳车一起发动,一波就能抛射数万颗小石子,并且一波接着一波,劈头盖脑、铺天盖地、接连不断,就像一场由冰雹组成的狂风暴雨。丞相切莫小看小石子,这东西虽然不太会砸死戴着头盔的军士,但从半空中呼啸而落,打在人身上,就算穿着齐全铠甲,也足以让人皮青血淤、疼痛难忍甚至筋断骨折。在战场上,受伤的军士跟阵亡的军士一样,都是不能继续作战的。”
    诸葛亮抬起羽扇指着说道:“天门垭的东西山坡都不算大,他们却在上面安置了近百架霹雳车?如此一来,山坡上的霹雳车不是十分密集吗?”
    张翼道:“丞相,我懂您的意思。密集安置的霹雳车很容易遭到一锅端的摧毁,但他们不怕,因为想要对付霹雳车,只能使用霹雳车,可是,一来,他们的那些霹雳车都是大型的、重型的,先拆成零件,再运到山坡上,最后组装起来,并且在技术上也很优于我们的霹雳车,射程比我们的霹雳车要远出一大截,我们的霹雳车只能抛射到百丈之内,他们的霹雳车却能抛射到一百三十丈以上,二来,他们的霹雳车在山坡上,居高临下,我们的霹雳车在平地上,使得他们的霹雳车更有射程优势。因此,我们的霹雳车打不到他们的霹雳车,他们的却可以打到我们的。至于在夜里进行突袭,也是行不通的,他们在夜里会派出巡逻骑兵,四处侦察,我们没办法在夜里把霹雳车悄悄地运到他们眼皮底下。”
    诸葛亮笑了笑:“嗯,你们确实尽力了,把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不过呢,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有利必有弊,有弊必有利,只是利弊的比例大小存在不同而已。他们的霹雳车安置在山坡上,居高临下,这是优势,然而,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山坡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他们的霹雳车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如果敌我双方都看不见,我们可以活动变化位置,他们的位置仍然固定不变,我们根据在事先测量好、计算好的方位距离可以精确地打击他们,他们却只能被动挨打,虽然可以在挨了第一波打击后进行还手,但却足以丧失大部分的还手之力。这就好像两个人拿刀互捅,先挨刀的人虽然可以还手,但已必死矣。”
    张翼喜道:“丞相,听您的意思…您已经有破敌之策了?”
    诸葛亮再度笑了笑:“是的。”
    几个小时后,一名汉西军使者来到天门垭的东山坡上,继而被带到了杜誉的面前。
    “见过杜总兵。”使者显得很有礼貌地行了一礼。
    杜誉不动声色地看着对方:“谁派你来的?”
    使者道:“我家诸葛丞相。”
    杜誉心头一动:“诸葛亮?诸葛亮派你过来所为何事?”
    使者道:“杜总兵,我家丞相让我通知你,在后天清晨,这里将有十步之内不见人影的大雾,我家丞相将对天门垭发动全面强攻,除了张翼将军所部兵马,我家丞相还带来了两万兵马,同时,花阳城的黄汉升将军会放弃花阳城,带着城中的我军和南蛮军一起冲向天门垭,一来进行突围,二来联合我家丞相的兵马前后夹击和夺取天门垭。届时,杜总兵你寡不敌众,将会必败无疑并且全军覆没。正所谓‘上苍有好生之德’,我家丞相只想救出法孝直先生和黄汉升将军,不愿杀生造孽,因此,特地提前通知杜总兵,可在后天之前撤离天门垭,如此,我家丞相如愿地救出了黄汉升将军和法孝直先生,你部也避免了全军覆没,岂不两全其美?”
    杜誉听得哑然失笑:“你们的诸葛丞相还真是大慈大悲、大爱无疆、悲天悯人啊,竟然会在战场上如此照顾敌军?你说,我会相信吗?”
    使者笑道:“杜总兵你为何不相信呢?我家丞相说的可是实情真话呀!”
    杜誉愈发想笑:“实情真话?别的不说,诸葛亮声称后天清晨会有大雾?我知道他足智多谋,卧龙嘛,但他毕竟也是凡夫俗子,又不是神仙,竟能预测天气?岂不闻天有不测风云?人如何预知风云天气的变幻?”他冷笑道,“诸葛亮分明是想要对我玩弄攻心战术!你给我回去告诉他,少来这套!我虽然知道他智谋过人,但我也不惧怕他!他的这些伎俩对我没用!”
    使者再次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在西山坡上的张任很快知道了此事,他急忙赶过来:“杜总兵,诸葛亮给你派来了使者?”
    杜誉点头笑道:“是的,他想吓唬我,想把我吓得不战而逃,从而让他不战而屈人之兵!”他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张任听得蹙眉沉思,几分钟后,他开口道:“益州确实水汽充沛、常年多雾,倘若敌军利用雾天对我们发动攻击,我们确实需要提高戒备,杜总兵,你看,我们可否向高提督请求增援?”——四川多雾,由此产生一个成语叫“蜀犬吠日”,意思是四川的狗因为四川多雾所以很少看到太阳,偶尔看到太阳就会非常惊奇地狂吠,该成语在唐朝才出现,此时不存在。
    “不需要。”杜誉摇头,“诸葛亮说了几句狠话,我们就被吓得赶紧求援?这不是笑话么?他今天说几句狠话,我们赶紧求援,他过几天再说几句狠话,我们再赶紧求援?高提督还不狠狠地斥责我们,身为将军,居然连这么点定力都没有。再说了,哪有打仗还提前把己方的打仗计划通知给敌军的?放心吧,诸葛亮只是虚张声势,跟我们玩弄攻心战术,我们沉住气,不要上他的当,更不要疑神疑鬼、庸人自扰、自乱阵脚,只需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即可。”
    张任有点不安地道:“诸葛亮可是卧龙啊!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呀!”
    “所以啊,”杜誉嘲笑道,“他以为我们一听到他的名号就心虚胆怯了,继而说几句狠话就会把我们吓得不战而退了,我才不吃他这套!公义,你不要觉得我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我反问你,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第一,不战而退?第二,一惊一乍地前去求援?你说吧!”
    张任点点头:“你说得对,我们只能以静制动。”
    杜誉确实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在第三天的清晨,他一如既往地酣然大睡着,但被在这个晚上没怎么睡得着的张任给叫醒了:“杜总兵!快醒醒!”
    杜誉有些窝火地睁开眼:“怎么了?”
    张任表情急切,脸上已经冒出冷汗:“外面起雾了!”
    “什么?”杜誉大吃一惊,他一跃而起,跑到外面,果然,外面铺天盖地都是白茫茫的,犹如天上的云山云海落下人间,十步之内不见人影,溟溟漠漠、浩浩漫漫,汹涌苍茫、浩瀚无际,上接高天、下垂厚地。
    “真是见了鬼了!”杜誉有些不寒而栗,“这个诸葛亮是妖怪么?他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起雾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这是很常见的自然气象,但这场大雾的令人难以置信之处在于诸葛亮居然提前三天就预知它了。
    “不好!”张任有些焦躁地看着杜誉,“诸葛亮所言不虚!他马上就要对我们发动进攻了!并且,花阳城的敌军和叛军也会突围,冲到我们这里来,与诸葛亮前后夹击我们!我们恐怕…”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