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763节 汉西大震动(3)

    诸葛亮迟疑一下,他沉吟再三,摇了摇头:“陛下,孔公亮虽是我们的大敌,但他不是那种会在暗中使用鬼蜮伎俩的人,也不是铁石心肠、冷酷无情之人,他对典韦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不会为了除掉云长而不管典韦的死活,另外,当初,云长曾在蒙州关山放过孔公亮,孔公亮对此必然感激在心,还有,陛下莫非忘了?臣先前也被孔公亮生擒活捉过,但他言而有信地把臣与臣妻放还回来了。由此可见,孔公亮是不会干出这种事的,他说的确实是实话。”
    刘备悲上心头地流泪道:“想不到啊,云长如此英雄,最终竟会死于那种鼠辈小贼之手!”
    诸葛亮叹息道:“陛下,事已至此,别的暂且搁置,当务之急是与孔公亮达成换人协议,放还典韦,交换云长与关平、娄子伯等人的遗体,如此,可令云长等人英魂归来、瞑目安息。”
    刘备怨气冲霄地道:“朕可以放还典韦,但是,除了云长等人的遗体,孔公亮还要必须交出四个人!”
    诸葛亮惊讶地道:“哪四个人?”
    刘备咬牙切齿:“傅士仁、麋芳、胡修、傅方!这四个叛贼、奸贼、恶贼、狗贼!倘若不是他们卖主求荣,云长就算北伐失败,也不会丢了荆州,更不会兵败身死!朕要将此四贼剖腹挖心、千刀万剐、碎尸万段、挫骨扬灰、夷灭三族,为云长报仇雪恨!朕还要寝此四贼之皮、食此四贼之肉,如此,方泄朕的心头之恨!”他在说出这番话时,脸上表情近乎狰狞。
    诸葛亮嗟叹一声:“遵命。”
    刘备的回复很快就被送到了孔明的跟前。
    洛阳城,汉明宫。貔貅大殿上,孔明正襟端坐,十数名核心高层济济一堂。
    特地从潼关前线赶回来的太史慈喜形于色地道:“殿下,好消息啊!刘备同意了,虽然我们没法把活关羽给他,只能把死关羽给他,但他愿意交还子忠,如此,子忠就可以归来了!”
    太史慈和典韦是最早投效孔明的两员大将,两人相识二十多年,彼此之间感情极为深厚,在汉东军诸将中,跟典韦关系最亲密的就是太史慈,反之亦然。典韦被俘,太史慈痛苦至极,此时确定典韦即将回来,太史慈兴奋至极,他高兴得把前线军务暂时交给褚燕,亲自跑回来向孔明报告,也是跟孔明分享喜悦,他知道,孔明跟典韦的感情丝毫不少于他跟典韦的感情。
    在兴冲冲地说完后,太史慈诧异万分地发现孔明没有跟他一样欣喜若狂,而是神色复杂。
    “殿下何故愁眉不展?”太史慈小心翼翼地问道。
    司马懿叹息一声:“子义将军,你没发现刘备跟殿下要的不只是关羽等人的尸体,还跟殿下索要四个人吗?”
    “知道呀,”太史慈愈发诧异,“刘备还跟殿下索要傅士仁、麋芳、胡修、傅方,怎么了?把这四个卖主求荣之徒、卑鄙无耻之辈交出去,难道很为难吗?”他很不理解孔明竟会为了四个神憎鬼厌的叛徒感到为难。虽然傅士仁四人是汉西的叛徒,不是汉东的叛徒,并且还是汉东的“功臣”,但叛徒就是叛徒,在旧主子那里会受到痛恨唾弃,在新主子这里则会受到鄙夷厌恶。太史慈理所当然地根本不在乎、不在意傅士仁四人的死活,这是顺理成章的感知。
    贾诩开口道:“子义将军,你说的很对,傅士仁四人都是卖主求荣之徒、卑鄙无耻之辈,他们的人格品德是非常下作的,这样的人,贱如草芥、死不足惜,然而,他们是我们的功臣,没有他们的背叛,我们就算抵抗住了关羽的北伐,也难以攻取荆州、全歼关羽,即便做到了,也会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如果傅士仁不献出武昌城,不帮助我们轻易夺取却月城、夏口城,不帮助我们鼓动诱导麋芳同样背叛投降、献出襄阳城,我们能拿下荆州?为了攻取坚固无比、易守难攻的武昌三城、襄阳城,我们要伤亡多少将士、要耗费多少钱粮、又要贻误多少时机?如果胡修、傅方不帮助我们拿下宛城,断绝关羽的最终退路和生机,还帮助我们把关羽诱入绝境死地,我们能全歼关羽?他们四人给我们立下这么大的功,我们却兔死狗烹、卸磨杀驴?没错,他们是令人不齿的小人,可他们是我们的功臣呀!”
    “可是…”太史慈心头猛地一沉,他想要反驳,但他发现自己一时间说不出强劲的理由。
    田丰也叹息道:“子义将军,殿下向来都是重诺守信、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他的信誉口碑可谓天下皆知,就算是殿下的敌人、最痛恨殿下的人,也都承认殿下是说一不二、言出必行的。傅士仁四人为什么愿意背叛刘备、归降殿下?除了他们知道跟着刘备一条道走到黑,最终只会给刘备陪葬,以及关羽轻慢、欺凌、威逼他们,最根本的原因,正是他们知道殿下既然承诺给他们重利封赏,就必然做到。殿下确实做到了,傅士仁被封为归义将军、武昌侯,得到了六百枚金币、六千亩良田的赏赐,麋芳被封为顺义将军、襄阳侯,得到了三百枚金币、三千亩良田的赏赐,胡修、傅方都成了伯爵,都得到五百枚金币、五千亩良田的赏赐。眼下,大功告成,殿下如果猛地翻脸不认人,要了他们的命,请问,殿下以后还如何取信于天下人?”
    虞翻正颜厉色地道:“殿下万万不可把傅士仁四人交出去!臣先前在说服傅士仁归降时,代表殿下向其许诺富贵和平安,臣本人也是以性命为其做担保的!如今,殿下岂能出尔反尔?殿下倘若如此,岂非陷臣于不义乎?以后,臣还有何颜面见人哉?以后,谁还敢放心大胆地向殿下归降乎?恐怕,宁可选择死战到底了吧?”
    太史慈急切地看向孔明:“殿下,贾公、田公、虞公方才所言固然有理,只是,您迫不得已地出此下策是为了救出子忠,不算失信的!您早就承诺要救出子忠,这就是许下了诺言,您现在对傅士仁四人失信,是为了履行先前的诺言,情有可原,世人会理解的,没人会认为您是言而无信、食言而肥的人。还有,所有人都会知道,您这是为了救出您的老部下典子忠,为了救出典子忠,您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如此一来,谁还会对您不忠诚呢?所有人都会知道,殿下您对忠于您的部下是真真正正的‘不抛弃、不放弃’的!”他声音颤抖,带着一丝哀求。
    孔明长长地叹息一声,他起身上前,拉住太史慈的手:“子义,我对子忠的感情是丝毫不逊于你对子忠的感情的,我相信,包括你在内,没人认为我不想把子忠救回来。我之所以陷入为难,正是贾公他们说的原因。我会竭尽全力地想办法的。”他心头跟太史慈一样痛苦。
    太史慈重重地点点头:“殿下,您一定可以救出子忠的!”
    司马懿苦笑道:“刘备给殿下出了一个大难题啊。”
    司马懿所言不虚,孔明确实深感棘手。为救出典韦,把傅士仁四人交出去(此四人一旦落入刘备之手,肯定生不如死、非常凄惨),可不可以?应不应该?对此,孔明确实没主意。对于傅士仁四人,孔明当然没有好感,此四人都是叛徒,人格品德令人鄙夷厌恶,对其肯定不能给予重用。实际上,对于向自己归顺、投降的人,孔明的态度和对策是十分宽和仁厚的,他分类对待,在他看来,“德”比“才”更加重要,德才兼备者,他给予重任,有德无才者,他给予普通任用,无德有才者、无德无才者,他只会给虚职官帽和金钱财物,不会加以重用、授予实权。比如,汉东军拿下了荆州,零陵郡太守刘度、桂阳郡太守赵范、江夏郡太守郝普、长沙郡太守郭睦、武陵郡太守巩志、南阳郡太守邓辅尽皆投降,这六位太守都是“德才一般”,他们不是那种会主动地卖主求荣的人,只是胆小怕事,生在乱世,从而身不由己、任人摆布,这是很自然的事,因此,孔明继续让他们当太守——赵范不当桂阳郡太守了,被孔明调到了青州,担任泰安郡太守,虽是平级调动,但桂阳郡哪里比得上泰安郡,赵范欢天喜地、感激涕零。孔明这么做一是必须履行承诺,二是看在樊欣的面子上,三是赵范勉强还算能力合格。其实,孔明不喜欢赵范,樊欣原是赵范的嫂子,赵范在自己的哥哥、樊欣的丈夫死后,便把自己哥哥的遗孀、自己的寡嫂当成礼物送人,这不是欺负樊欣么?人品实在一般(孔明其实应该感谢赵范,若非赵范这么不厚道,他也不会认识和得到樊欣)。——南郡太守潘濬没有投降,无力反抗的他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孔明在知道潘濬能力出众、政绩斐然、品格刚正后,亲自登门拜访、邀他出仕,对其委以重任;至于傅士仁四人,都是“缺德之人”,不管有没有才干,孔明都不会对其委以重任,他只会给虚职官帽和金钱财物,让此四人戴着荣誉性的官帽、爵位以及拿着大笔的钱财、大片的土地,归隐民间,以后在民间当个富家翁。
    稍微值得一提的是,众所周知,荆州名士辈出、高士众多,孔明对此很感兴趣,在拿下荆州后,他特地派人前去寻访了荆州的那几位著名的贤士、隐士,得知——庞德公已经去世,司马徽也在去年(西元208年)去世了,诸葛亮岳父黄承彦与其妻蔡氏(蔡瑁、蔡夫人之姐)已经搬去了益州。对此,孔明感到十分遗憾。另外,汉东军在襄阳城内生擒活捉了刘表后妻遗孀蔡夫人、刘表次子刘琮、刘表侍妾罗氏、刘表三子刘修、蔡瑁家眷等刘(刘表)、蔡(蔡氏)家族的绝大部分成员。孔明下令将其全部抄没家产,全部迁离荆州,给予一些生活钱财,使其分散地移居至别州外地,如此,荆州的刘氏家族、蔡氏家族等豪强大族遭到肢解和瓦解,逐渐地没入民间。对于刘表、刘琦的坟冢,孔明派人给予修缮保护。刘表势力由此烟消云散。
    除此之外,汉东军在攻陷荆州后还俘获了两个身份很特殊的人,一是周不疑,一是于禁。
    平心而论,孔明对傅士仁、胡修、傅方是鄙夷的,但他对麋芳则是比较同情的。傅士仁三人都是不折不扣的、主动的卖主求荣,唯独麋芳是身不由己地背叛的。麋芳与其兄长麋竺一样,都对刘备很忠诚,无奈,碰到了关羽这个十分糟糕的上司,被迫投降,确实值得同情。
    思来想去,孔明叫来李节,命其前往长安告诉刘备:他只会交出关羽等人的遗体,不会交出傅士仁、麋芳、胡修、傅方,因为他不能失信。


上一章
返回

三国之苍生至上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