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北美新秩序

第279章 向前未来,前进

    1864年,洪秀全在饥寒交迫中不甘的逝去了,过后不久,清军攻入天京城,幼天王不久也被杀割,正式宣告了太平天国缓缓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太平天国失败后,赖文光、陈得才沿着历史上石达开西征的路,打算攻入四川,割据称王,却在大渡河时遭到满清官僚骆秉章的围攻,全军覆没。
    消息传到石达开耳中的时候,他终于慢慢理解了廖喜云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真诚的向廖喜云道歉道:“若不是廖兄弟强行把我带到这里,此刻死在大渡河的,就是我石某人啊,因为我原本就有西征四川的想法啊。”
    “都是自己兄弟,说这些客气话干嘛。”廖喜云讪讪地笑道。他已经离开北美五六年了,虽然中途借机回去过两回,但自己的妻儿都在那边,要不要和石达开说出自己的底细呢。
    当年,蒋志毅和廖喜云合谋把石达开灌醉,连着他的家人一起扔上船的时候,他们也不知道去哪里。
    许多太平军都是来自广西的,他们原本想着在广西割据过日子算了,但这地方确实是穷,他们又过惯了有酒有肉的日子,让他们去鱼肉自己的乡亲,他们又于心不忍。
    于是,他们只好在广西捎上了自己的家人,继续南下,在南华的时候,廖喜云和蒋志毅本算留下来的,但石达开经过和洪秀全的分歧之后,再不想屈居人下,于是,船队只得继续西行,终于在毛淡棉登了陆。
    起义军都是农民出身,看着当地人把那么肥的黑土地种在那样,当时就气了,他们又拾起了熟悉锄头,在毛淡棉开垦出了他们新的家园。
    当然,对于他们的不告而入,当地人也是不欢迎的,但他们手中有武器,经过三年的征战,他们不但占领了周边地区,还打通了直通云南的地方,总算和自己的祖国联在了一起,他们感到不再是飘泊在外了。
    这时候,廖喜云适时的提出要求石达开建国的建议,石达开欣然同意,西华帝国,在1863年宣告成立,并坚持以汉文化传国,大量吸收广西广东等地的移民拓荒种植,不过几年时间,不但能过是很舒坦的日子,甚至粮食还有得卖,在南亚地区造成了不小的声势。
    天京被攻破之前,蒋志毅抽空回了一趟天京,虽然他和洪宣娇没什么感情,但这个女人总归是帮自己生了个女儿,让她陪着洪秀全一起死,他有些于心不忍。但当他赶到的时候,洪宣娇因为不想城破后受辱,已然自己跳墙自杀,倒是让蒋志毅高看了这个女人不少。
    廖喜云终于鼓足了勇气和石达开坦白了一切,并取得了石达开的谅解。西华帝国诸事已定,他终于安心的可以回到北美,去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
    蒋志毅在建国之后不久,就将宋细妹母子接了回来,虽然不能在满清的土地上有一番作为,但能让中华文明在这异域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对于他来说,这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受南华建国的影响,那群曾经亲自观战过北美西岸共和国和美利坚作战的南洋华人终于鼓起勇气,团结一致,赶跑了当地土著,在苏门答腊岛的西部,成立了由华人为主体的亚齐共和国,宣布再不受当地土著们的欺凌压迫了。
    1868年的夏天,北华共和国的远征队,终于将北华的界碑设到了白令海峡的边上,宣告自漠河以河的广阔土地,都纳入了北华的统治范围。虽然中西伯利亚仍在俄国人手中,但他们相信,只要他们不断的努力,哪怕帮助当地人自己建国,也不要让他们便宜了俄国佬,俄国人,留在他们的欧洲便足够了。
    与此同时,共和国也没有闲着,自堪萨斯往北,沿西经95度的广阔土地,直达阿拉斯加,都已经纳入共和国的领土。加拿大方面虽然提出了抗议,但他们自己的主子都弱不禁风管不了他们,他们抗议又有什么作用。
    北华和北西两国,通过白令海峡,在冬天冰封的时候,终于实现了两个国家在陆地上的真正连接,希望,这种连接连通永远不要中断。
    1856年的夏天,吕广明带领数千名青壮,在澳洲的西北角,原本历史上的达尔文成功登陆,便稳稳的在这里扎下了根。
    十几年过去,曾经的荒原上,如今已经矗立起一座崭新的城市,为了怀念自己的家乡,吕广明将这座城市命名为了铁阳——因为穿越前,他可是辽宁铁岭的人。
    初来的时候,他们也同土著们发生了不少摩擦,但是,他们没有欧洲白人那样丧心病狂,只要土著们不来扰他们,他们也不会主动去打扰人家——这片土地很大,而这里的土著们确实太少,所以,大家只要不惹事,容得下大家都能相安无事的相处下去。
    当然,那些想要惹事的土著们都被他们毫不留情的消灭了,剩下的看着只要不惹这些人,还能跟这些人交换一些铁器衣物什么的,也从来不会侵犯他们,大家倒也相安无事的处了下来。而且这些年来双方的交流越来越多,他们也学会了一些耕种的方法。澳华的人口不够,有的工厂里简单的工作,甚至招募了土著来充任。
    双方在小心的、慢条斯理的进行着各种融合,大家可以期待,未来的澳洲,将比殖民者独霸一个大洲的历史更加繁荣更加和谐。
    在他们登陆十年之后,澳华也宣告成立了——虽然他们的总人口还不到十万,多是这几年从满清沿海地区移民过来的——因为首先要照顾共和国本土的人口数量,澳华的人口一直上不去,但随着共和国和欧洲关系的全面改善,澳华跟欧洲订的几艘大型运输船交货,将会很快的解决这个问题。
    杨金武终于狠下的中止了同大久保利通家族的合作,将涉日的所有工业企业全部关闭,将所有日本籍的劳工全部遣反,没想到,这些刚过上温饱生活的日本劳工,大多数都不想回日本本土的,宁愿只拿一半的薪水都要留下来。
    琉球将工业区撤走之后,对日本的打击太大,这里如今集中了日本将近两成的工业就业人口,三成以上的税收,而来自这里的技术,也在飞速的帮助日本实现工业化。
    但日本毕竟是一个能屈能伸的民族,连杨金武都觉得后悔,或许自己当初根本就不应该给日本人机会。
    这一点不得不表扬一下倭人,虽然他们的人品不怎么样,但他们的坚韧不拨、能屈能伸,却能令这世界上大多数的民族学习。只是当他们强大了之后,大家可得都要小心,他们随时都会张开咬人的口。
    当琉球的工业工厂撤走之后,他们很快就抱上了美国的大腿,大量的美国企业开始入驻原先的工厂,而美国人在共和国这里碰壁之后,对这个主动投怀送抱的小兄弟,居然特别的照顾,两年之后,日本人居然又使工业区实现了正常的运转。
    但这些终究不是主流,影响不到琉球的发展,更影响不到共和国的经济发展,杨金武自然不当回事了。
    1868年,北、美太平洋铁路终于在明阿波利斯成功合龙,喻示着两国关系走向了新的里程。
    1870年,泛大中华地区第一次非正式会议,在西雅图隆重召开,与会的除了北美西岸共和国外,还有北华共和国、东华共和国、西华帝国、南华共和国、亚齐共和国,得克萨斯共和国、黑鹰共和国作为观察员国,也列席了会议。
    欧洲各国纷对此次会议进行了全面的报道,虽然会议务虚的成分很多,基本上没有达成什么实际性的协议,但却无疑让全世界认识到,大中华的声音,一直在这个世界上传播着,就算本该作为老大哥的满清继续在昏睡中堕落,华夏文明仍在穿越众的带领下,不断向前。


上一章
返回

北美新秩序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