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昏君奸臣之宦妻

第四十三章 花开百日红

    不管前情如何, 眼前这位少年何故选中自己, 多日来,他对自己点点滴滴的好,自己都能感受,不可谓令莫菁不感动。更何况, 没有人比莫菁本人更清楚莫晔年是因何故将她遣走。
    凭心而论, 她是恨毒了莫晔年。这个男人,生前负尽了晚琉光,不可不说,晚琉光的悲剧是这人一手造成的。所以,莫菁看到莫晔年时, 压抑不住心中的恨意。是自己暴露太早, 自己种的因,便要吞下这结的果, 莫菁不怪罪任何人。
    加之从前, 自己曾因莫听灵是那无银与莫晔年之子而事事对他多有顾忌, 每每交心, 只至五分。但这少年虽心性顽劣, 不爱顾人道伦常, 一旦想付出真心,却是十分满满全交付于你。
    想到此,莫菁心里骤然被歉疚之情所填满, 这是她在这个尚还陌生的时代里, 值得深交的朋友。
    “我没有怪你。你对我很好。”
    莫听灵一听, 妖冶的如画眉眼有了欣然,下一瞬,便又凝重起来,一向软语媚音的嗓音此刻竟生生有了委屈的意味。
    “此次瑾哥哥统洲淮河治水有功,阿灵自塞北回来便即刻进宫找君璟延,他果真下旨将慕氏家主之长女慕少怜赐婚于瑾哥哥。”
    莫菁听了,心下了然,这是他的路,多年前从莫瑾做了选择便决定了今日的结果,脸上却不动声色:“璟延是当今帝君晏褚帝的字,你在我面前说说无所谓,在外面可不能这般无法无天,否则,犯的可是这蔑视皇室之罪。”
    “阿灵不怕。反正他这样窝囊,什么事都要听他母后的,阿灵才不怕他。可阿灵伤心,他明明知道阿灵这般喜欢瑾哥哥。”
    “这世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左右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即使是帝王亦是如此。”
    更何况,晏褚帝不过是个傀儡皇帝,自登上帝位以来,手中怕是没有哪件事是经由他决断的。莫菁心中补充道。
    莫听灵闻言,似心有所感,眸色黯然,垂眸失落低叹一句:“人生在世,这样无趣,什么都要顾忌,什么都有身不由己。要阿灵说,才不管这些,人生苦短,活着随心已是不易,又何苦事事不许这样不许那样,为难自己。璟延他也不过是个可怜人罢了。”
    帝都的城墙屹立不倒,两年之间闻朝堂之事,多少风云变幻。
    莫瑾短短几年已从工部都水清吏司拔擢为工部左侍郎,分掌天下百工营作、山泽采捕、陶冶、屯种、榷税、河渠、织造、衡量之事。
    至于莫晔年,虽身居朝中重职,这些年被莫瑾绊倒了不少他安固朝中的门生,让莫晔年十足头疼的同时更有人人皆知的,莫瑾七过家门不入;更在莫晔年寿辰之际,莫瑾大排筵席,于将军府中尊称镇和将军为义父,是彻底断了自己与莫氏一族的后路。
    这些年,莫菁从坊间亦能闻莫瑾其事,知他行事作风中隐忍内敛消减,骨子里借刀杀人的本性逐渐显露。莫菁会常常怀念那时在虚南寺的莫瑾,心境澄明,常从所观棋局窥得佛偈真理,知礼慎言且隐忍,而不是象现在,过着处处充斥着鲜血的生活,把自己变成了一把利刃。
    是日,天朗气清,阳光普照大地,却有凉风飒飒,是难得的好天气。
    莫菁正弯着腰艰难地跨过杂物房的门槛,双手正拎着一个重重的木盆小心翼翼沿阶走下,盆内有装满已清洗过的衣物。来到搭起的衣架跟前,扶了扶腰,刚要将洗好的衣物晾起来时,便见几个平日里一起共事的小女子急忙忙跑过来,其中一人过来便将莫菁手中要晾开裙衫重新扔回木盆中。
    “竹青,别洗了,有好东西看,今儿个我们开开眼界,快快。”
    瑞清和秋韵已经四处张望,在高墙底下找石块踮脚。飞雪说着,还不待莫菁反应,便拉起莫菁的手跑到旁边高高的红墙根儿下。
    “哎呀,这个太低了.....”
    “有没有高一点儿,高一点儿的,快快快......”
    “我记得杂房里有两把梯子,我去搬过来......”
    虽然不知何事,莫菁在一边看着有些哭笑不得。
    此时,秋韵回头喊道:“竹青,别发呆呀,快过来帮忙搬梯子。”
    莫菁虽一头雾水,还是依言应着,小跑回去帮忙拿梯子,因是腿疾不方便,跑起来有些吃力,等和秋韵一起搬着梯子过来时,已是气喘吁吁。
    飞雪过来拉了莫菁和秋韵的手,笑道:“你们俩把梯子搬来,功劳最大,你们先看。”
    莫菁插着腰在一边顺气儿,摆摆手,示意自己先休息片刻。飞雪见状,又道:“那瑞清,你和秋韵先看。”
    “好咧。”秋韵应着便灵巧地爬上梯子,双手枕在高墙边,雀跃地挨着旁边的探墙而出的梨树枝桠,看墙外盛景。
    当日朝后,只见百官从玄德门鱼贯而出,出了官道,沿护城河经太尉府到将军府。或乘撵或步行有序而来。引来沿路临居民众的观望。
    此番盛景倒的确算是难得一见了。
    莫菁一番追问,才知道,今日是慕氏之义女及笄大礼。原是一小妮子的及笄礼,按理说也不到百官去贺这么隆重,但当中另有一番因缘在此,便也不难理解。
    坊间传闻,早些年莫瑾投于镇和将军门下,其妹一直随患病的生母于山中久居,后生母因病去世,其妹不知所终。莫瑾一直久寻未果,前不久才将莫听素寻回,后被镇和将军收作义女,此番种种,又是为百姓茶间作坊私下议论的趣闻。
    这位已至二八之年的莫听素听闻继承了其生母晚琉光十分的容貌。当年晚琉光的盛名全落在莫听素身上。
    莫听素刚入镇和将军门下时便被当今孝恭顺太后班晨召见。
    班太后对莫瑾这位失而复得的亲妹妹十分喜爱。一则,莫听素性情乖巧,知礼且得体,又不失少女的天真灵动与烂漫,每每侍在班太后座下总能哄得太后开怀大笑,且这样明艳活力的女儿家让太后不免感怀起初未进宫的自己。私底下便更多了份长辈对晚辈的怜爱之意;二则缘自莫听素的生母晚琉光。
    晚琉光红妆正盛之年,曾于帝家宴请百官家眷的百花宴上与当年还是淑贵妃的班晨太后有过一面之缘。
    且说当年的晚琉光作为莫氏家主新晋的正夫人,理应于一年一度的百花盛宴上与其余三大家族正室夫人觐见当今帝后。
    当然,此后晚琉光这正夫人之位左不过三个月,又被贬为侧室,之后便恶疾缠身,久住偏居,大起大落,成了帝都城的又一柄笑闻已是后话。
    且说晚琉光随百官家眷入宫拜见当今帝后,百花宴当晚机缘巧合落座淑贵妃左右,席间宫人奉上数十种名贵药材酿制而成的药酒专供当时已有三月孕期的淑贵妃饮用。
    晚琉光无意间一瞥那龙凤呈祥白玉杯中所盛晶莹紫褐液体微漾,因自幼学医习武,加之缜密,一眼便识出杯中之酒色气味不妥,但后宫之事,晚琉光无心掺和,只因自己也初为人母,知为人母对子女的爱惜,更甚后宫女子在波谲云诡的宫闱之中保全实属不易,心中实在不忍,便私下对淑贵妃稍作提醒,使龙胎得以保全。
    如今已贵为孝恭顺太后的班晨一直承记着这份恩情,由母及子,对酷似晚琉光的莫听素更为偏爱几分。
    当今孝恭顺太后亲封莫听素为明德郡主,取其明德灵淑之意。此后便也常召这位明德郡主进宫陪伴,皇恩盛宠之意日渐盈满。
    有人说,孝恭顺太后班晨本出自瑛氏一族其中一支旁系,而镇和将军又是瑛氏门下一翼,当今帝君将镇和将军千金慕少怜赐婚莫瑾;孝恭顺太后又亲封莫听素为明德郡主,加之莫听素不逊色其母当年的惊人之姿,且德才兼备,将来待这位明德郡主到出嫁之龄是要晋选送入皇室的。
    而明德郡主此番及笄礼,太后和晏褚帝亲选贺礼送至镇和将军府前足见这位郡主德荣宠。
    如此一来,当朝丞相瑛玖也得意思意思,嘱咐其义子瑛酃聊作代表带上贺礼贺上一贺。四大家族之首这么带头一贺,其余三大家族为显名门望族风范的气度,也自然跟上这喜庆的步伐。
    于是百官朝臣闻风观望,紧跟步伐的跟紧步伐,凑热闹的凑热闹,便有了这各路皇室贵胄,官家公子都带着贺礼赶去镇和将军府中一睹美人芳容的盛大场面。
    百官下朝,本从玄德门官道出来,而之后再借太尉府侧院旁铺砌的那十尺宽巷道至将军府前门是为便捷之道,这才有了太尉府邸后院高墙之外这百官同行的盛况。
    这其中不乏年轻有为的高官才俊,皇室子弟。地位高一阶的有下人带着贺礼乘撵而过;低一阶的则携贺礼步行而过,于是才有了今日让太尉府后院那些浣衣女们争先恐后从里墙偷偷探目光来一睹的一幕。
    ※※※※※※※※※※※※※※※※※※※※
    来了来了。


上一章
返回

昏君奸臣之宦妻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