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古代美食生存手札

第5节

    红豆拿到属于自己的糖葫芦的时候心情是有些复杂的。
    看着抱着糖葫芦啃的团哥儿,红豆面上有些羞耻,自己不是小娃娃了,怎么还能吃这些东西呢,不过,小姐都吃,她吃一个也不算太羞。
    容妤咬了一颗山楂,惬意的眯起了眸子,果然,还是原生态的山楂果好吃,就是有些甜了,下次可以买些果子回来自己做。
    几人一边吃着糖葫芦一边慢悠悠的往家走,等走到门口时,突然停住了。
    看着门口停着的好几辆马车,容妤目露迟疑,“这是,来客人了?”
    话刚落,就见隔壁宅子的门被人打开,一个青衣骑装打扮的青年走了出来,后面还跟着几人,看样子应该是家仆之类的。
    见到呆站在门口的两大一小,青年也愣了一下,顺着她们的目光看去,正好落在停着的几辆马车上。
    容妤眨了眨眼,瞧这架势,是搬家啊!
    隔壁的宅院空了好久,她还以为没人住呢。
    好歹也是邻居,说不定以后还得互帮互助呢,容妤略想了一下,就抬步走了过去,在青年疑惑的目光中,扬起笑脸打了个招呼,“我就住在旁边,你们这是刚搬来吧?以后就是邻居了,要是有要帮忙的地方尽管说。”
    看着面前容色娇艳的小姑娘,开阳同样眨了眨眼,反应极快的回以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都是邻居,以后就劳烦姑娘多关照了。
    ”
    容妤又客套的说了两句,大概了解了情况,就告辞回去了。
    一回去,容妤就一头扎进了厨房。
    让红豆帮着把猪皮处理干净,她则准备来揉面。
    放了两勺面粉,容妤想了想,又多加了几勺。
    现在做,过个两三个时辰正好用来当晚膳吃。
    “小姐,你这猪皮准备怎么做?”红豆接过了揉面的活计,见容妤将清理干净的猪皮加了生姜、大葱、食盐、香叶等味料一起放进锅里煮,不由得好奇。
    “猪皮用小火熬着,熬好了将猪皮捞出来,剩下的水等冷却了就可以做猪皮冻,这可是汤包的灵魂所在。”容妤砸吧了一下嘴,其实她还是比较喜欢蟹黄汤包,可惜暂时弄不到蟹黄。
    不过,话说回来,都入秋了,淮安城又多荷塘,没准有人养蟹呢,下次可以留心看看。
    红豆似懂非懂,她还没吃过小姐口中的灌汤包呢。
    小姐不愧是小姐,就是见多识广,连吃食都知道的比她多。
    容妤要是知道她心里所想,绝对会点头,可不是见多识广吗?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又是在那么一个世界融合的时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是知道的少了都不好意思。
    做灌汤包也是她仔细思量过的,汤包大庆朝也不是没有,只是做法不大一样,而且只在江南那一带流行,淮安城里暂时还没见着有卖汤包的,都说物以稀为贵,要想闯出点名头,靠那烂大街的包子馒头显然不成。
    汤包配白粥,咸淡相宜,绝配。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m..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
    第5章 5、邻居
    容妤将熬好的猪皮汤过滤,用一个大瓷碗盛了,放在冷水盆里晾凉,使它尽快的凝结成块。
    时间还早,容妤没着急调馅料,而是抱着儿子回了房间。
    教育得从娃娃抓起,现在该到亲子学习时间了。
    原主出身高门,诗书礼乐样样精通,她接收了原主的记忆好歹也称得上是个才女,为小娃娃开蒙这种事儿她还是干的来的。
    团哥儿已经满三岁了,在现代差不多就可以上幼儿园了,更不用说大庆朝孩子启蒙普遍较早,团哥儿聪慧,容妤不指望他以后要科举入仕赢得功名,但最起码的知识是要有的。
    团哥儿情况特殊,不过好在现代幼儿教育理论已经相当成熟,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通过这几日的观察,容妤已经琢磨出了一套幼儿启蒙的好方法。
    先从讲故事开始!
    容妤也没忘记这个时代的主流,说到这儿,容妤又要犯嘀咕了。
    大庆朝除了在华国历史上没有名号之外,其他的与华国古代简直一毛一样,就连三字经都丝毫不差,就连孔夫子都在。
    容妤给团哥儿启蒙,红豆也不忘搬个椅子坐旁边听。
    对此,容妤没有任何意见。
    爱学习是好事,得鼓励。
    时间过得很快,眼见太阳快落山,容妤讲了这么久也差不多饿了,摸了摸团哥儿的头,见小崽子兴致勃勃一点都没见倦意的模样,容妤有些高兴,果然,儿子爱学习做父母的就是畅快。
    “走,去做汤包。”容妤将团哥儿抱起来,大步朝厨房走,红豆也急忙跟了上去。
    猪皮冻已经凝固的差不多了,虽然不够结实,但也能用。
    容妤让红豆将猪皮冻切成丁,自己则去调馅料。
    猪肉糜早就准备好了,容妤又往里面加了一些冬瓜碎和鸡蛋末,在调味的时候容妤犹豫了一下,又往里放了一点白酒,肉多了会有一点腥,得去去腻才成。
    将切好的猪皮冻与馅料拌匀,哪怕还是生的,但一股诱人的香味已经溢出来了。
    “好香啊!”红豆抽了抽鼻子,目光灼灼的盯着那碗肉馅。
    容妤笑了一下,用筷子挑起一点肉糜,“确实不错
    ,你尝尝?”
    红豆忙摆手,再香也是生的,吃了绝对会拉肚子。
    容妤眼珠一转,又将筷子伸到了眼巴巴看着的团哥儿面前,半是诱哄道:“团崽尝尝?”
    团哥儿到底年纪小,加上这几天被容妤投喂习惯了,盯着筷子上那团不明物体瞧了几秒,抵不过那诱人的香味,当真就张了口要去吃。
    唬的红豆赶紧去拽人,“我的小祖宗,那可吃不得。”
    容妤被儿子的反应逗得哈哈大笑,果然,这个年纪的小娃娃最有意思。
    红豆被自家小姐整的有些无语,这分明就是欺负人呀,不过,小少爷的表现是真的挺有趣的。
    团哥儿看看笑脸盈盈的阿娘,再看看偷笑的红豆,终于反应过来阿娘是在逗他呢,不由得瘪了瘪小嘴。
    食材俱都准备妥当,红豆擀面皮,容妤包馅,两个人配合的十分默契。
    容妤手极巧,捏得是标准的三十二道褶,摆在小蒸笼上,像一朵朵绽开的白菊。
    红豆看着真的是万分佩服,这么小的包子皮居然能捏出这么多道褶子,精致的不像是吃食,倒像是摆来看的。
    容妤见红豆一脸惊叹,抿唇笑道:“熟能生巧,多练练你也可以。”
    红豆点头,她也想学。
    蒸灌汤包用的是特制的小蒸笼,一笼只有六个,一共做了七八笼,红豆咋舌,“小姐,这是不是做太多了?”
    “不多,”容妤手下不停,头也不抬地道:“待会儿做好了给新搬来的邻居送几笼去,试试水。”而且,这包子做的不大,两口一个,真要敞开了吃,光红豆一人就能吃个三四笼,别看她家丫头挺娇小的,那饭量不比一个成年壮汉小。
    很快的,灌汤包就蒸好了,红豆迫不及待了开了一笼要尝,结果看着蒸笼上摆着的透明精致的几只汤包,应是没忍心下手。
    再不忍心,那也得吃。
    红豆挑起一个就往嘴里喂,容妤都还没来得及制止,果然——
    “啊啊啊好烫,”一口咬下去,里面的汤汁溅了出来,红豆顿时憋红了一张脸。
    “烫就吐出来。”容妤无奈。
    “不,不要。”红豆一边豁着嘴,硬是顽强的将包子给咽下去了,因为太烫,眼眶都红了一圈,但目光却亮的吓
    人,“小姐,这汤包太好吃了,特别是里面的汤汁,鲜的不行。”
    红豆一边说,还不忘哧溜一下口水。
    “灌汤包灌汤包,重点就在里面的汤汁上,吃的时候先挑破皮,喝汤,然后再吃包子,”容妤摇了摇头,“照你那么个吃法,囫囵吃完了都还没尝出味呢。”
    红豆嘿嘿一笑,也知道是自己心急了。
    赶紧又照着容妤的说法再吃了一个,果然,汤汁鲜美诱人,舌尖的味蕾完全被调动,再吃一口皮,晶莹透明十分的有弹性,一个吃完,红豆意犹未尽的舔舔唇,“果然好吃。”
    团哥儿眼睁睁看着红豆吃了两个,小脸上露出一丝急色,拽了拽容妤的衣角,目光不住的往那笼汤包上瞥。
    容妤也不逗他,夹了一个在盘子里,戳开一道小口子,温声嘱咐:“吹两口再吃。”
    团哥儿虽然着急,但也听话的吹了吹才凑上去喝汁。
    见两人吃得不亦乐乎,容妤也略尝了两个,觉得味道还行。
    “小姐,总共才七笼呢,你就要送三笼出去?”红豆见容妤端了三个蒸笼,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送一笼给他们尝个味儿就成了。”
    见红豆一副老母鸡护食的样子,容妤嘴角抽了抽,这包子又不大,一笼怎么够吃,况且,送只送一笼也太寒碜了。
    “你只管吃你的,日后吃的机会多着呢。”容妤让红豆照看团哥儿,自己则端着蒸笼出了门。
    这片地方人家不多,容妤现在住的宅子也只与一户宅院连着,就是刚搬来的那家,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打好关系准没错。
    原先停在门口的马车已经不见了,想必东西都已经搬完了,容妤一手托着蒸笼,一手叩响了那道紧闭的大门。
    不一会儿,脚步声传来,门被人从里打开。
    容妤抬头,就见来人正是方才见过的那位青衣小哥,下意识扬起了一个笑脸。
    开阳也认出了她,看看她手上的那一摞小蒸笼,开阳正疑惑,就听一道婉转的女声响起:“方才做了些灌汤包,特意拿些来让你们尝尝,还希望不要嫌弃。”
    开阳眉头一扬,看着容妤笑脸盈盈的样子,眨了眨眼,“姑娘会做吃食?”
    “略懂一些,预备开个早点铺,这灌
    汤包是开业主打,”容妤笑道,“不知道滋味怎么样,所以送来让府上尝尝,也能提个意见。”
    开阳懂了,说白了就是试吃呗。
    不过开早点铺子可是个辛苦活,没想到这姑娘看着娇娇弱弱的居然还有这门手艺。
    开阳笑着道了谢,接过了蒸笼,礼貌道:“吃完了就给姑娘送回去,等姑娘的店子开业了一定去捧场。”
    容妤点头,目光不经意的瞥了一眼他身后的内宅景象,顿时心生羡慕。
    这宅子,看起来很大啊!
    等见容妤转身进了自家门,开阳才“啪”地一声关了门,往宅子里走。
    这是一座三进的宅子,比容妤住的要足足大上一倍,只是宅子里空荡荡的,基本上看不见人。
    开阳托着小蒸笼一路进了内宅,心里同样犯嘀咕,见过送钱送美人的,这送吃食他还是头一回碰到。
    “方才谁来了?”大树下,一个同样青衣装束的青年男子正挽着袖子涮桶,见开阳回来,抽空问了一句。
    “隔壁邻居。”开阳将蒸笼放在一旁的石桌上,自己就着凳子一屁股坐了下去。


上一章
返回

古代美食生存手札

书页 首页

网站所有小说均来自于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